1 / 42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大面积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大面积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项目组 二 00 六年五月. 丰润区概况. 2002 年原 “ 丰润县 ” 与原唐山市 “ 新区 ” 合并后新建 “ 唐山市丰润区 ” 。 丰润区面积 1400 多平方公里,人口 90 万。 102 、 112 两条国道和京秦、唐遵两条铁路在区内交汇,京沈高速公路丰润出口和唐山新机场设在丰润境内。 中小学校 237 所。教职工 8347 人。 2002 年原新区片进入课程改革, 2003 年全面推进。 2004 年被教育部项目组确定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基地。. 丰润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点. 现状:

rum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大面积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大面积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大面积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项目组 二00六年五月

  2. 丰润区概况 • 2002年原“丰润县”与原唐山市“新区”合并后新建“唐山市丰润区”。 丰润区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人口90万。102、112两条国道和京秦、唐遵两条铁路在区内交汇,京沈高速公路丰润出口和唐山新机场设在丰润境内。 中小学校237所。教职工8347人。 • 2002年原新区片进入课程改革,2003年全面推进。2004年被教育部项目组确定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基地。

  3. 丰润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点 现状: 丰润区境内小学183所,初中43所,其中,农村学校209所。占92.48%。2004年,丰润区第一次实现了所有学校没有了代课教师。 ——丰润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点在农村

  4. 三年内完成的两项重点工作 我们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一是校本行动研究的行为机制,通过规范的教研行为来确保研究的实效性;二是一套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制度管理来促进、帮助和引导教师来产生行动研究的内需,提高其行动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形成新型的校本教研文化。

  5. 新课程推进需要专家型教师,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建设一套能够引领教师逐步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教研行为机制。新课程推进需要专家型教师,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建设一套能够引领教师逐步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教研行为机制。

  6. 我们眼中的专家型教师特点 专家型教师的特点: 有自己对教育(或者对教育某一个方面)独特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站在理论的、哲学的高度来看待教育问题,能够抓住教育问题与教育要素之间的各种联系,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且敏锐地确定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每一个问题解决策略后面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理念支撑,并能够使问题解决确实促进学生的主动地、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专家型教师的研究行为特点:  在每一次研究之后,都能够在某一方面得到实践和理性层面双向提升,使教师自己能够不断地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并且坚持这样的循环往复。

  7. 能够帮助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行为范式——“主题校本教研”能够帮助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行为范式——“主题校本教研”

  8. 主题校本教研 主题校本教研是一种主要由教师个体主动进行、明确指向某一类典型问题解决的教研活动。它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 “基于教师个体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为了有效达成教育目标,解决遇到的最关注、最困惑的典型问题;研究过程中,某一个问题解决方向很明确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师围绕问题学习相关理论,对问题作理性的、本质的分析思考,在问题解决策略的采用上有自己信奉的理论支撑;教师通过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来不断提高自己,能够从研究中体会到问题解决和自我提升的教研成就感;持续性开展,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9. 主题校本教研的一般流程 ●教师个体通过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材,与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相对照,发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产生的困惑。 ●确定主题,对自己选择出来的主题进行分析研究。 ●按照预设的方案,选择具体的课例或者教育活动,进行行为改进实践、反复研讨。 ●实践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回放,展开研讨。 效果好,总结期间的规律;效果不好,分析成因,作出改进。 研讨策略: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引领,借助他人经验、理论完善行为。 ●主题研究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后,及时对自己的行为改进过程进行总结,对自己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效行为改进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案例、实录、论文的形势呈现出来。 ●重新选择新的课题,进行新一轮的主题研讨。 新的主题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本轮研究中生发出来的新问题;另一种,原来确定主题的其他子主题。

  10. 主题校本教研的有效行为策略 ●主题学习策略 找方法:问题解决的策略 做验证:用理论来验证自己成功的行为;     剖析问题成因。 做解注:对理论观点做出自己的解释 做批判:结合实践和过去学过的理论来评价     新学理论的价值 他山石:从非本学科文献中来获得启示。 ——围绕研究主题来学习,在“用”中学习,是主题校本教研的一个基本特征。

  11. 主题校本教研有效行为策略 ●教师自我反思策略典型教学现象的捕捉:选择自己关注的教学行为现象  对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运用学过的理论和经验来分析自己成败得失的成因 ●团队研究策略 ●求助策略 ●自我总结提升策略:教学叙事

  12. 教师主题校本教研的三个层级分析 教师校本教研的特性是围绕着某一个问题解决来展 开的,因研究水平的不同分为三个层级。 • 第一层级:学习他人的经验,运用他人的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改进解决问题。 • 第二层级:综合并创造性地运用他人的经验、策略来解决问题。 • 第三层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有所创新型。 ——随着主题校本教研的持续展开,教师逐步实现这三个层级的跨越和提升。

  13. 观点: 在一个区域内,教师群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有动力主动地去坚持不懈地搞校本教研,高水平的去开展校本教研,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来促进各个层面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不断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

  14. 保证和促进教师实现校本教研实效的管理机制

  15. ●组织、协调机制 根据丰润区的实际特点,我们构建了“融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功能于一体的多层级研训机制”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训中心(中心设研训领导小组、中小学学科研训组)——19个研训基地(基地设在教研水平较高的中小学校,每个研训基地分别成立研训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农村各镇乡教研中心(或教研站)——学校。 • 为了保证片域教研基地和镇乡教研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明确了各层级领导小组和和业务指导小组的职责。

  16. ●引领、服务机制 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核心问题之一是需要得到他人的引领和服务。我们明确了“谁来引领和服务”,并对各类人员的职责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 教研人员深入课堂引领方向,实现课改中难点问题研究突破。 • 骨干教师“带徒弟”,师徒互动,携手进步,实现骨干数量“滚雪球”式发展。 • 校际“手拉手”,典型学校带动基层学校共同进步。 • 请专家来把脉开方。 • 开展网络在线教研,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引领。

  17. 基地教研活动

  18. 专家深入到学校、课堂的指导

  19. 丰润区小学教师师徒结对安排表

  20. 丰润的网络教研三种主要形式 • 论坛在线研讨——播种者社区10个板块 http://www.sowerclub.com/ • 网络日志——新思考网站丰润区中小学教师博客群组 http://blog.cersp.com/22803/forum.aspx • 音频在线直播互动——人教论坛 http://bbs.pep.com.cn/forum-139-1.html

  21. 论坛在线研讨 • 做法:分学科、分年段,设置成不同的板块,开设学科、年段研讨专帖,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全区范围内的互动研讨。专贴每学期开设一个,置顶。 • 特点:丰润区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来针对教学问题自主互动;跟教材编者直接互动。 • 管理:在线值班。

  22. 丰润区小学各学科论坛在线研讨

  23. 丰润区小学各学科在线研讨值班安排

  24. 教师个人撰写教学博客,建立群组 • 做法: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带头;教研室要求每位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培养对象建立博客,通过浏览和检查的方式,敦促、指导。 • 特点:及时记录自己的研究历程,展示自我;建成丰润区中小学教研资料库;营造丰润区区域教研文化;与“身边”专家沟通。 ——刘良华教授对我们的博客群组非常关注,令老师们欣喜若狂。丰润区中小学群组会员数量达到700多。

  25. 丰润区教师博客群组会员700多个

  26. 音频在线对话互动 • 做法:“阵地前移、重心下移”。教研员深入一线,观摩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师座谈,发现课标理解、教材理解与使用、课堂目标达成等方面的真实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作出深度思考,利用人教网提供的免费平台,开展可以组织全区所有相关学科教师能够同时参与的音频在线互动。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先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直播讲座;教师听音频;然后在直播专帖内发表评论,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在线解答。 • 特点:“三省一高”——省钱、省时、省力,高效。

  27. 人教支持的音频直播在线对话互动

  28. 各学科在线音频在线互动直播掠影

  29. 学校教师的网络教研过程

  30. 参与——实践——总结

  31. ●检查、评估机制 我区的校本教研检查评估工作,从教育局和学校两个层面来展开。每个层面的机制都包括“刚性要求”和“柔性要求”,检查评估的目标要求逐步走向了“轻”量“重”质——强调检查评估的项目和权重符合学校和教师的意愿,被教师认同,强调校本教研的实效。

  32. 教育局对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检查评估 • 参照《河北省教学督导评估细则》关于“校本教研”的工作要求,制定《丰润区教育局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达标评估细则》。细则分为“制度方案”、“专业支持”、“问题库”、“活动过程”、“总结整理”、“培养骨干”、“网络教研”、“引领服务”、“发展与提高”九大部分总计20个小项,采用量化赋分的方式对学校进行评价。 • 三级标准:第一级,区级基地学校,能够达到全部九个大项要求并符合一定标准;第二级,镇乡级基地学校,六个大项达到一个较高标准;第三级,达标学校,六个大项评估考核达到一个基本标准。凡是检查评估达到规定标准以上的学校,教育局命名并挂流动牌匾。 • 达标评估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学校自己提出评估检查申请、自主申报评估等级,教育局安排专人根据学校的申报情况来评估。 • 评估结果,同时作为丰润区中小学有限目标管理考核的一个重要项目。

  33. 全区性展示交流活动 定期举办《我们的足迹——丰润区教师教学反思、案例》征集活动,评出奖项,优秀论文结集印发;每个学期,都安排各层面教师的校本教研课例观摩展示活动;每学年举办基地片域校本教研成果联合展示活动,促使学校在相互交流展示和评比活动中,互相学习,提高自我的品味。

  34. 学校对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检查评估 评估项目 “教师的主题校本教研推进过程”、“教师校本教研历程记录资料”、“课堂教学变化”、“教研组团队研究活动开展和资料记录”、“学校领导自身校本教研主题的完成情况”、“学校领导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组织、引领情况”等。

  35. 评估方法:量化赋分与柔性激励相结合 教师校本教研历程记录手册的记录和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展示活动,展示内容为教师自己来选择最优秀、最能代表自己进步和提升的资料;教研组团队成员之间学期末在校本教研历程记录手册上相互留言,发表相互之间对对方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评价;学校领导学期末给每位教师的一封信,表达学校领导对教师学期校本教研工作的看法,沟通思想;教师写给学校领导的信,表达自己对学校领导一个学期组织、引领自己和其他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用刚性量化赋分,来判定一个学期内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成绩,作为评选优秀的一个基本依据;同时,更用柔性的展示交流来互相激励,引导教师自我欣赏,自我感受成功,用对教研组的团队评价来增进教研组的教研凝聚力,用相互的留言和书信交流,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消除“量化”给教师带来的消极影响,营造和谐的教师群体文化。

  36. 检查评估工作的组织开展 依托每四年一次的“河北省中小学教学工作督 导评估”工作,把检查评估纳入区、校每学年 一次的督导评估工作体系之中,按照《河北 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督导评估工作细则》要 求,由教育局和学校分别做好做好具体的 督导检查。

  37. 三年来,我们对“以校为本 教研制度建设”的思考

  38. 思考之一 • “引领与激励”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本功能特点 校本教研制度每一条款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为了能够引领教师的教研行为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而不在于用制度来“限制”教师的行为,迫使教师来从事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能够激发教师的校本教研内需,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开展去实施校本教研行动,教师按照这样的行为来开展研究,能够解决自己关注的问题,取得实效并体会到校本教研带来的自我提升感、职业成就感。我们制定与落实制度,首先要考虑条款是否能够对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起到“引领与激励”的作用。

  39. 思考之二 • “人人平等”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本文化特征。 首先,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无论是条款的制定还是具体行为成效的检查评估,制度范围内没有例外。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在制度条款中,都承担相应的职责权利,特别是一些基本的职责要求,人人都要承担;管理者还特别需要一套为被管理者做好服务的职责要求,这些要求是明确表达在制度之中的,被管理者知道并且能够做出评估的;在制度落实过程中,被管理者有检查评估管理者的权利。 其次,在研究过程中,引领者和被引领者地位平等,言语权利平等,学术主张权利平等,研究过程是一种对话过程,而不是以引领者的强势来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40. 思考之三 • “人性化”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本的底线要求。 制度条款的制定与实施,应该考虑到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实际——包括教师的基本需求、时间、精力、硬件条件、文化背景等,体现对教师的一种人文关怀,从教师的基本实际出发,关注教师的情感实际、生活实际。要求的层次性、基本水准的渐进提高、调动内需、评价的刚性欲柔性结合并注重引导教师自我积极体验,是实现“人性化”的基本手段。

  41. 思考之四 • “民主完善”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走向成功的基本途径。 校本教研制度的每一条款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际的动态运行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进。调整和改进过程,其实是制度范围内每一个成员不断的行使民主权利而促使其更符合成员内需、获取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推进中更大的效益的过程。社会发展对教育目标的要求、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这三者在制度中的统一,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根本追求。制度的制定者,需要不断地了解教师个人的主观意向,了解制度条款在落实中对于教师的感受,倾听他们对制度改建的意见和建议,求得“社会对教育目标的要求、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自身主观意愿”在教师个体身上的统一,成为大多数教师的个体认同,从而使制度成为大多数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规则,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文化。

  42. 思考之五 • “体制转变、部门协调”是校本教研制度良性运行外部保障。 校本教研制度运行虽然是学校内部的事情,但是,离开了外部的保障便没有了必要的支撑条件。所以,要是校本教研制度良性运行,必须从更高的层面来解决“体制转变和部门协调”的问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