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西醫觀點談運動傷害防治 - 96 學年度 健康促進 -- 運動傷害防治

西醫觀點談運動傷害防治 - 96 學年度 健康促進 -- 運動傷害防治. 朱彥穎 助理教授 , PhD, PT, ATC 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 2007.9.7. Outline. 運動傷害的類型 (20 min) 運動傷害後的復原過程與處理原則 (10) 操作 PRICE (10) 包紮 (30) 貼紮 (30) 常見的運動傷害與處置 (30) 運動傷害的預防 (20). 什麼是運動傷害?. 廣義與狹義 在運動中發生的各種的傷病 運動特殊技術或訓練造成的特殊傷病;特別的頑疾,需要運動傷害專家的協助 急性與慢性

ru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西醫觀點談運動傷害防治 - 96 學年度 健康促進 -- 運動傷害防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醫觀點談運動傷害防治- 96學年度 健康促進 -- 運動傷害防治 朱彥穎 助理教授, PhD, PT, ATC 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 2007.9.7

  2. Outline • 運動傷害的類型 (20 min) • 運動傷害後的復原過程與處理原則 (10) • 操作 • PRICE (10) • 包紮 (30) • 貼紮 (30) • 常見的運動傷害與處置 (30) • 運動傷害的預防 (20)

  3. 什麼是運動傷害? • 廣義與狹義 • 在運動中發生的各種的傷病 • 運動特殊技術或訓練造成的特殊傷病;特別的頑疾,需要運動傷害專家的協助 • 急性與慢性 • 一次外力或內因造成組織破壞 • 長期微小損傷害累積的傷害 • 原發與次發 • 運動直接造成的傷害 • 原發性運動未妥善處理引發的後果

  4. 分類 • 依時間特性 • 急性 慢性 • 依組織 • 拉傷 扭傷 挫傷 骨折 脫臼 • 依發生原因

  5. 身體組織 • 硬性 –骨組織 • 軟性 • 上皮組織 (皮膚、脈管、器官內外層…) • 結締組織 (肌腱、韌帶、軟骨、脂肪…) • 肌肉組織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 神經組織 (腦、脊髓、神經…)

  6. 各類組織損傷 • 軟組織 (皮膚與皮下組織等) • 肌肉肌腱 • 關節 • 關節面 • 骨骼 • 神經血管

  7. 水泡 擦傷 切割傷 撕裂傷 剝離傷 穿刺傷 挫傷 運動傷害分類 (依組織) 肌骨傷害 皮層組織等 • 肌肉肌腱損傷 • 關節損傷 • 骨折 有傷口 其它傷害 • 熱疾病 • 感染 • 神經系統損傷 • ….

  8. 肌肉肌腱損傷 • 挫傷 • 拉傷 • 肌炎 • 肌腱炎 • 抽筋 / 痙攣 • 化骨性肌炎 • 滑液囊炎 • 過度使用 (酸痛、僵硬) 影響收縮力 • 慢性 • Fasciitis 筋膜炎 • Calcification 鈣化 • Atrophy 萎縮 • Contracture 癴縮

  9. 關節損傷 • 扭傷 • 脫臼、脫位 • 軟骨破損 解裂 軟化 • 骨性、退化性關節炎 • 關節囊炎 • 滑液膜炎

  10. Bony Injuries • Fracture • Acute • Stress • Avulsion • Exostosis • Periostitis • Epiphyseal problems (type I-V) • Apophyseal injuries

  11. Nerve Injuries • Tension or compression • Acute or chronic • Referred pain • Overuse • Posture • Neuritis • Neuralgia • Neurapraxia • Neurotmesis

  12. 緊急事故發生時的處理流程 觀察現場 ↓ 初步評估 ↓ 電話求助 ↓ 深入評估 現場是否安全、發生的狀況、受傷的人數、有無旁人協助、表明自己身份 檢查意識並找出醫療警示牌 檢查呼吸道是否暢通、有無呼吸、有無脈膊、有無大出血 請兩人以上去打電話,說清楚意外發生地點、發生狀況、受傷人數、傷患情況、進行什麼急救、找人帶路、等對方掛電話

  13. 固定、搬離現場 求救 傷害原因 語言能力 記憶與清晰度 確認意識 檢查ABC 呼吸道 全身深入檢查 人工 呼吸 呼吸 脈搏 止血 固定 大量出血、骨折 維持 生命跡象 CPR 預防休克、送醫 處理流程圖 觀察現場安全

  14. 心肺復甦術步驟 • 評估意識 • 求救 • 暢通呼吸道 • 檢查呼吸(不超過10秒) • 檢查循環(不超過10秒) • 叫 • 叫 • A • B • C

  15. 有脈搏、沒有呼吸 ----------->人工呼吸 沒有脈搏、沒有呼吸 ---------->人工呼吸 +心外按摩

  16. 創傷處理原則 • 勿拔除嵌入的物品 • 勿嘗試將脫出的器官放回 • 控制嚴重出血(止血) • 直接加壓 • 抬高患肢 • 止血點止血法 • 止血帶止血法 • 預防感染(傷者與處理者) • 預防休克

  17. 傷口感染 症狀 • 疼痛加劇 • 傷處腫大、發紅、有灼熱感 • 傷口化膿 • 頸部、腋下或鼠蹊部淋巴腺腫脹、疼痛 • 發燒 儘速尋求醫療協助

  18. 內出血 • 臉色蒼白 • 皮膚濕冷 • 急促、微弱的脈搏 • 血液填充能力不佳 預防休克!

  19. 傷害後的生理反應 • 組織發炎 • 紅、腫、熱、痛、失能 • 肌肉組織及關節僵硬 • 組織結構病變、結痂組織形成 • 二次傷害 & 次發性傷害 • 肌力衰退 • 動作模式改變

  20. 急性傷害的處理原則 (PRICE) • Protection 保護 • 避免再次傷害 • Rest 休息 • Ice 冰敷 • 使微血管收縮,減少出血 • 降低代謝速率 • Compression 壓迫 • 控制發炎與出血 • Elevation 抬高 • 減緩出血與組織液滲出量

  21. 冰敷的注意事項 • 特殊疾病不冰敷 • 防止凍傷(加水、濕布、膠膜) • 避開表淺神經(尺神經、腓神經) • 冰敷方法 • 每小時一次 • 每次15-20分鐘(約至麻感消失)

  22. 復原的過程 • 發炎 inflammation • 修復 repair • 塑型 remodeling

  23. 常見之骨骼肌肉傷害 • 上肢 • 下肢 • 頭喉胸腹 • 頸背腰

  24. Elastic bandage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a variety scenarios: • Ankle and foot spica • Spiral bandage (spica) • Groin support • Shoulder spica • Elbow figure-eight • Gauze hand and wrist figure-eight • Cloth ankle wrap

  25. Cervical Arm Sling

  26. Closed Basket Weave (Gibney)

  27. Achilles Tendon(prevent Achilles over-stretching)

  28. Knee Hyperextension Prevent knee hyperextension, provide support to injured hamstring or slackened cruciate ligament

  29. Finger and Thumb Checkreins

  30. 盂肱關節脫位 肩峰鎖骨關節脫位 旋轉肌群撕裂 夾擠症候群 肱二頭肌長頭斷裂 臂神經叢傷害 鷹嘴滑囊炎 肱骨外側上髁炎 舟狀骨骨折 鎚狀指 奎爾萬氏腱鞘炎 腕管(隧道)症候群 尺神經夾擠 常見上肢骨骼肌肉傷害

  31. 股四頭肌撞傷 腿後肌拉傷 跑者膝 奧斯古症 髕骨骨折與髕腱斷裂 膝關節脫臼 脛骨疼痛 前腔室症候群 跟鍵斷裂 外側踝關節扭傷 內側踝關節扭傷 第五蹠骨骨折 常見下肢運動傷害介紹

  32. 頭部、顏面撞擊應即送醫者 • 昏迷時間以分計 • 耳、鼻、口有淡黃透明液/血液流出 ﹝可能顱內骨折﹞ • 醒後明顯頭暈、噁心、劇烈嘔吐 ﹝噴射狀嘔吐、遠﹞→ 顱內壓力↑ • 瞳孔不對稱、變形﹝顱內血腫壓迫﹞

  33. 頭部、顏面撞擊應即送醫者 • 頸後強直現象﹝ROM受限、前屈﹞ • 醒後再昏迷 • 嗅覺、視覺的障礙 • 很深的撕裂傷 • 雙眼下變色﹝raccoon eyes﹞ • 耳後變色 ﹝Battle’s sign﹞

  34. 頭部傷害之現場處理 • 平躺﹝若無意識 → 叫叫ABC﹞ 若無頸、脊椎傷害之顧慮→可墊高上半身 ﹝勿抬高雙腿,因為可能增加腦壓﹞ • 保持安靜、勿給食物、飲料 • 防寒、防暑 • 勿隨意搬動

  35. 腦 震 盪 • 腦部傷害中最輕微者,結構無明顯變化 • 直接或間接的撞擊 • 意識喪失:數秒 ~ 分 • 醒後短時間內反應遲鈍 • 受傷經過的記憶喪失 • 頭痛、噁心、嘔吐、心悸、耳鳴、出汗.

  36. 頭部傷害後的照顧注意事項 若有以下症狀、徵候,應即刻送醫--- • 頭痛、噁心、嘔吐、持續或加劇 • 易受刺激,情緒的控制異於往常 • 意識紊亂、頭暈更明顯 • 說話不清 • 食慾降低 • 瞳孔不均、擴散 • 自耳、鼻流出液體 • 呼吸狀態變化 • 立即或漸漸的失去意識

  37. 造成運動傷害的常見原因 • 假勇:錯估合適的運動 • 身體虛:運動過量、過勞 • 硬熬:運動前身心疲勞 • 失神:緊張或精神不集中 • 摸魚:熱身與伸展不夠

  38. 造成運動傷害的常見原因 • 出包:技巧不熟練或錯誤 • 白目:場地、裝備有缺陷 • 銹斗:環境不適合 • 犯小人:有意或無意的犯規 • 欠保佑:其他意外事件

  39. 消滅根源型 規則、制度與硬體的改進 事先預防型 護具與安全教育 風險緩解型 應變計畫 危機管理型 急救與救急 事後處理型 醫療、復健、賠償 無動於衷型 受傷人家的事;賠錢公家的事! 運動傷害與風險管理的層次

  40. 運動傷害的預防原則 • 柔軟度 • 肌力 • 最大力量 • 爆發力 • 耐力 • 控制與協調 • 敏捷度 • 平衡 • 本體感覺 Specific to Sports

  41. 喉、胸、腹的傷害預防 外 • 穿戴面罩 • 穿戴護胸--尤其12歲以下的內野手(棒壘) • 墊肩 • 護腰 • 運動胸罩--提供支撐、減少乳房之上下水平活動 內 • 軀幹肌肉的柔軟度和肌力 • 單項技術的提升--減少不必要的接觸、犯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