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两小儿辩日之远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两小儿辩日之远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 《 两小儿辩日 》 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请阅读教材 14 页第 2 自然段至第 15 页 2 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认识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第谷、开普勒和牛顿各做了哪些工作? ②这些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 ? ③从上诉关系中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两小儿辩日之远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两小儿辩日之远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2.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3.   请阅读教材14页第2自然段至第15页2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请阅读教材14页第2自然段至第15页2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认识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第谷、开普勒和牛顿各做了哪些工作? ②这些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 ? ③从上诉关系中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④怎样才能具备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所必需的条件?

  4.  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两个必备条件 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两个必备条件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 性材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5.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为什么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 要 求 十分丰富(量)、合乎实际(质) 怎么样 根本途径就是参加实践

  6. 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 加工厂 原料 开动机器 产品 人 脑 感性材料 开动脑筋 理性认识 辨析:感性认识多了,就成为理性认识 (原料) (产品)

  7.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关键性条件 不可分割的过程 去粗取精 分主次 辨真伪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找联系 由表及里 抓本质 重视思考的作用

  8. 2、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两个条件,2、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两个条件, (1)要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9. 不定项选择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和失败。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他前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终于成功。这说明( ) ABCD A、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认识飞跃的前提 B、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的途径是实践 C、人们获得真理的过程是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要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条件

  10. 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 ) D A、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C、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1. 思考题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物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1)为什么要以现象为入门的向导? (2)为什么“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3)怎样才能做到“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12. (1)现象与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因此,认识事物应从现象入手。只有以现象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积累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才能获得对本质的认识即理性认识。(1)现象与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因此,认识事物应从现象入手。只有以现象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积累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才能获得对本质的认识即理性认识。

  13.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第二、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看,对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14. (3)第一、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第二、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第三、参加实践,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把认识不断推向前进。

  15. 问题(1) 第谷经过连续20年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为发现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准备了十分丰富和准确的感性材料。 开普勒发现了现象间的真实联系,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科学地回答了“行星是怎样运动的”问题,迈入了理性认识的大门。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回答了“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的问题,完成了对这个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6. 问题(2) 第谷占有了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开普勒则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以“惊人的毅力和奋斗不已的精神”对第谷留下的感性材料进行了正确的加工制作, 提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了自己的力学成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在更抽象的程度上,对感性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考、计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