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likes | 1.44k Views
色彩基本原理. 色彩基本上分為兩大類: 有彩色 色相 (Hue)─ 各種顏色的名稱與色彩的強弱明暗無關。 明度 (VALUE)─ 就是就是指色彩的明暗度 。 彩度 (CHROMA)─ 就是指顏色的飽和強弱的程度。 無彩色 白、灰、黑為無彩色。但是可以細分其明暗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 光線不為物體吸收,而反射出來的 顏色,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色彩。 像是左圖,藍色不為吸收,因此呈現出來的就是藍色。 黑色是當所有顏色全部被吸收進去,無反射。白色則相反。. 色相 ( Hue)─.
E N D
色彩基本上分為兩大類: 有彩色 色相 (Hue)─ 各種顏色的名稱與色彩的強弱明暗無關。 明度(VALUE)─就是就是指色彩的明暗度 。 彩度(CHROMA)─就是指顏色的飽和強弱的程度。 無彩色 白、灰、黑為無彩色。但是可以細分其明暗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 光線不為物體吸收,而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色彩。 像是左圖,藍色不為吸收,因此呈現出來的就是藍色。 黑色是當所有顏色全部被吸收進去,無反射。白色則相反。
色相 (Hue)─ • 色相指的是顏色的相貌,其主要功能在於給予不同色彩名稱,以便區別。我們所熟知的紅,黃、綠等顏色。基本上,色相的定義必須有統一性,如此才不會造成混淆。然而,當今色彩已經發展出數千種,顏色的稱呼,除了傳統的顏色之外,新色彩的稱呼更是「因地制宜」。我們看到一隻黑色的小狗,叫牠小黑狗,深褐色的衣服我們就稱之為咖啡色的衣服,或是其他許多自己創造的名稱。然而為了方便使用,紛紛出現各種不同的表色法─曼色爾表色法(Munsell Color System)、奧斯華德表色法(Ostwald System)、日本P.C.C.S表色法(實用配色體系)等。 色相名稱練習-1
1 植物:玫瑰色、菖蒲、楓葉色、綠 豆、咖啡色等。 2 動物:老鼠色、孔雀綠、珊瑚色、象牙白、肉色。 3 礦物:琥珀色。 4 自然景象:天藍色、昏黃、月光色。 5 社會現象:普魯士藍、洋紅、印度紅、土耳其青、古典色。 6 流行現象:牛仔褲色、巧克力。 色相名稱 請問還有哪些色彩的名稱 是依據以上原則? 請就以上提示逐一列出範例
就是就是指色彩的明暗度,也就是指等於光線的折射度。就是就是指色彩的明暗度,也就是指等於光線的折射度。 當顏色白色成份較多時則明度高,黑色成份時即明度變低。 在無彩色中,明度最高與最低分別為白色與黑色。 在有彩色中,黃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明度(value)
彩度及色相的鮮豔度。 色彩的純度或飽和程度。彩度越高,顏色越純。因此三原色為高彩度。 當加入白色或黑色時,則色彩純度改變,即彩度變低。 同樣的顏色也會有濃淡之別,所以同樣是紅色一樣會有深紅或淺紅之分,這是由於色彩的強弱才會有這樣的感覺。 顏色中彩度最高的就是〔純色〕。紅色的飽和程度最高,也就是彩度最高。而色彩中彩度最低的則是無彩色。 彩度(Chroma) 如紅色加黑色(暗色): 明度變低,彩度變低 如紅色加白色(明色): 明度變高,彩度變低 混合的值數越高,其彩度越低
紅玫瑰 粉紅玫瑰
高彩度,高明度之運用: 顏色越飽和,其彩度越高,若其中加入白色則可以提高明度。然而,高彩度,高明度雖然亮眼,但是使用上必須非常小心。 請問什麼情況之下避免使用高彩度,高明度? 彩度(Chroma) 亮麗的色彩容易使視覺感到疲憊! 當你希望讓觀賞者持續地觀看時 展示廳 網頁 大量文字敘述 請同學找出高彩度與高明度的環境, 並說明是否得宜。
低明度、低彩度(給人穩重、保守、拘謹、傳統、優越、洗鍊)低明度、低彩度(給人穩重、保守、拘謹、傳統、優越、洗鍊)
低明度、低彩度(給人穩重、保守、拘謹、傳統、優越、洗鍊)低明度、低彩度(給人穩重、保守、拘謹、傳統、優越、洗鍊)
睡衣多使用高明度、低彩度的顏色,可使人感覺柔和、身心放鬆。睡衣多使用高明度、低彩度的顏色,可使人感覺柔和、身心放鬆。 嬰兒房與嬰兒用具多為高明度、低彩度,以營造溫馨的環境。 高明度、低彩度(給人柔和的感覺)
低明度、高彩度(奢華氣派、性感、美味的、民俗風的、狂野的)低明度、高彩度(奢華氣派、性感、美味的、民俗風的、狂野的)
低明度、高彩度(奢華氣派、性感、美味的、民俗風的、狂野的)低明度、高彩度(奢華氣派、性感、美味的、民俗風的、狂野的)
三原色光 • 橙紅 (Orange red)、綠 (Green)、藍紫 (Violet blue)。 一般稱為紅、綠、藍 。 • 色光混合又稱「正混合」,混合後明度提高 • 色光三原色若以等量的比例相加時,可獲得白色光。 • 基本上這三種光線可以經由混色產生各種顏色就如同電視上的色彩即是用此三色混色而產生的色感。 R+G Y 黃色 G+B C- 藍綠色 B+R M 紅紫色
色料三原色:紅、黃、藍 混合後明度降低 ,又稱「負混合」 色料三原色混合後變成混濁或黑色,但不為純黑色。 紅加黃等於橙,紅加藍等於紫,藍加黃等於綠 紅、黃、藍稱之為原色(第一次色) 橙、紫、綠稱之為間色(第二次色) 由這兩個顏色再繼續混下去的顏色稱作混色(第三次色)。 色料三原色 洋紅(MAGENTA) 藍綠(CYAN) 黃(YELLOW)
並置混合 • 將不同的色彩點狀緊密地放置在一起,由於色彩彼此間相互影響色感,因此當遠距離觀看時,在視網模無法分辨的如此精細,因此就會「看似」成另一種顏色。常見的並置混合如:電視之映像、繪畫之點描法、織物之設計、彩色印刷之網點等。 • 彩色電視的映像管:紅、綠、藍在螢光幕上以線條形式作規則的排列,以構成畫面。 • 彩色印刷:將色彩分為:洋紅、黃、青、黑四個分色版,每個分色版再經由過網點的處理,形成密佈小點的網版,套印四色後,使得到具有四色的小點,由這些小點的並置混合,便可看到如同原稿的色彩。 繪畫點描法: 新印象派的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 ,曾經追隨莫內習畫,並且以印象派的精神發展出「點描畫」整個畫面皆由小小的色點所組成,展現出令人驚訝的色彩過度效果。西奈克亦為點描畫的重要代表(Paul Signac) 1863-1935其作品較秀拉自由奔放。
當然,點描的運用不是從新印象派才開始的,早在五、六世紀的時候,鑲嵌畫已經非常成熟地運用在教堂的裝飾中。當然,點描的運用不是從新印象派才開始的,早在五、六世紀的時候,鑲嵌畫已經非常成熟地運用在教堂的裝飾中。 • 鑲嵌畫為中世紀重要的藝術表現方式,運用各種礦石與珠寶所鑲嵌而成的教堂內部顯得十分金碧輝煌,為拜占庭教堂增添了幾許富麗的色彩。 聖維太利 (S.Vitale) 526-547
所謂的色立體是由色彩三屬性,利用立體的方式來表示色彩的全體組織.色立體中由於明度與彩度的關係而發展出來的面,稱為色相面.色立體是有助於認識色彩的作用.常見的色立體外貌。所謂的色立體是由色彩三屬性,利用立體的方式來表示色彩的全體組織.色立體中由於明度與彩度的關係而發展出來的面,稱為色相面.色立體是有助於認識色彩的作用.常見的色立體外貌。 色立體基本上有以下幾種特色: 中心軸為明度顯示器,亦即越上層明度越高,越下層明度越低。最外圍為色相,連結周圍與中心的水平線上,有彩度階段。色彩越靠外側,彩度越高。色彩越上層,明度越高。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基本三個屬性。色立體有助於我們對於整個色彩的了解。 有關色彩的系統很多,較著名的有曼色爾(Munsell 10色相)) ,奧斯華德(Ostwlad24色相)與日本色研24色相)等。 色立體 Color solid 由美國畫家曼色爾建立。 1929年由曼色爾色彩公司出版標準色票。1943年經由修正「修正曼色爾色表體系」即為我們現在一般所使用的色票標準版。
曼色爾體系的色相,共分成10色相,再細分為100。曼色爾體系的色相,共分成10色相,再細分為100。 先用紅(R),黃(Y),綠(G),青(B),紫(P)。然後在他們之間再插入中間色:橙(YR)、綠黃(GY)、藍綠(BG)、紫藍(PB)、紅紫(RP)。如此就成了十個顏色。每個色相再分為十種。此十個顏色所組成之環狀我們稱之為色相環(Color Circle)。以數值記之則為1R,2R或1Y,2Y等。 各個色相的代表位於數值5,因此在色票上若看見5R,5YR,5Y,5PB等一共10色則表示為其基本色相。 曼色爾體系
曼色爾體系 曼色爾色體系為當今許多國家設定為統一的表色方法─美國、日本、台灣。
曼色爾體系 明度(value) • 曼色爾體系的明度(VALUE)階層中,共將明度分為11階級,理想中的純黑用0 (光線完全吸收) 、理想中的純白(完全反光)用10表示;明度1比明度2的顏色暗,明度9比明度8靠近白的顏色。數值記號為10/,9/,8/。
9 8 7 6 5 4 3 2 若是我們加入的黑白灰色不同亦產生不同的顏色效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色調沒有改變。 若以黃色為例,則目前我們所看到的皆為黃色系。 1
無彩色的彩度為0,依次增加至純色為止。 紅色的彩度,可分為15級(/15),像其他彩度原本不高的綠可分8級(/8),高彩度的黃色甚至可以分到20。 在純色中依次加入由黑白色所混合而成的灰色系列(明灰色、暗灰色)。 純灰色所形成的中間彩度其顏色非常柔和。由於不刺激眼睛,視覺上有舒適的感覺,因此廣受喜愛。經常看到的粉彩瓷,日系的產品也多有粉彩的感覺。 一般來說彩度分為低彩度、中彩度、高彩度。彩度對比基本上不似明暗對比來得明顯。 越接近明度軸彩度越低。 曼色爾體系-彩度 (數字) 中彩度
Munsell Solid 色彩代號: H V/C 色相 明度/彩度
PCCS(Practical Color-ordinate System) • 日本的工業的規格JIS是採用Munsell表色系最為基礎。而日本的教育部於1951年根據日本色彩研究所發行的標準色票「色彩之標準」,制定教學體系與色票,完成之早期色彩體系就叫做「日本色研表色系」。而後於1965年,日本色彩研究所發表的「實用色彩配色體系」(簡稱為P.C.C.S.),擷取奧斯華德與修正曼賽爾表色系的優點,是為「日本色研配色體系」(P.C.C.S.)。
色相 • P.C.C.S表色系的色相發展,主要色光三原色(橙紅(Orange red)、綠(Green)、青紫(Violet blue))與色料三原色(紫紅(Magenta red)、黃(Hanza yellow)、綠青(Cyanine blue))等六色為基礎,再細分成24色相。在其24色的色相環上互為補色關係,故又稱:補色相環。
P.C.C.S的明度階段分為9階,白在最上端,黑在最下端,中間配置等感覺差的灰色7階,整個明度階段依序以1.5(黑)、2.5、3.5、4.5、5.5、6.5、7.5、8.5、9.5(白)等數值表示。P.C.C.S的明度階段分為9階,白在最上端,黑在最下端,中間配置等感覺差的灰色7階,整個明度階段依序以1.5(黑)、2.5、3.5、4.5、5.5、6.5、7.5、8.5、9.5(白)等數值表示。 明度
彩度階段與明度一樣,分為9階,從無彩色到有彩色分別以1S(最低)、2S、3S、4S、5S、6S、7S、8S、9S(最高)。彩度階段與明度一樣,分為9階,從無彩色到有彩色分別以1S(最低)、2S、3S、4S、5S、6S、7S、8S、9S(最高)。 彩度
P.C.C.S的表色法是以「色相─明度─彩度」(H-V-C)的順序,配列三種數值來表示,如3:Yr-4.5-6s,P.C.C.S的表色法是以「色相─明度─彩度」(H-V-C)的順序,配列三種數值來表示,如3:Yr-4.5-6s, 3:Yr是指色相環上的第3號色相「帶黃的紅」,4.5表示稍低明度,7S表示第7階彩度。在表示無色彩時,只需要在明度值前面加上「N」,例如N-4.5。
色調 (Tone) 意義:像是色彩的表情,色彩會隨著加入的黑、白、灰色調的不同,會產生多種不同色彩調子.跟我們人的臉部表情一樣會隨著不一樣的動作而產生多種不同表情。 2.色調的種類: • 純色加白色的調子有明亮色調、淺色調、淡色調…等 • 純色加黑色的調子有深色調、暗色調…等 • 純色加灰色的調子有濁色調、中間色、帶灰色調…等 • 無彩色的變化則是有灰色調、淺灰色調、深灰色調…等
作業:套用三種不同色調圖像,並分述說明(300字)其色調意象為何作業:套用三種不同色調圖像,並分述說明(300字)其色調意象為何
4 3 2 1 6 5 7 8
色彩意象指標(Color Image Scale) • 色彩心理學的研究與應用 。 • 小林重順教授畢業於廣島科技大學後,進入早稻田研究所開始色彩心理學的研究工作,1966年創辦日本色彩與設計研究所(Nippon Color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NCD)為色彩意象指標(Color Image Scale)的原創者。
色彩意象指標(Color Image Scale) http://www.ncd-ri.co.jp/english/main_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