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道教基础知识

道教基础知识. 课前思考. 谈谈对道教的认识与理解 1 、道家与道教 2 、道教的创立与发展 3 、道教的基本教义 谈谈对道教与旅游的认识 1 、道教与旅游名山 2 、道教与旅游名观 3 、道名人. 中国道教建筑的总体布局示意图. 丘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组成: 三门殿 幡杆 华表. 供奉: 门神 土地爷. 山门. 山门殿实图. 白云观 -- 北京最大的道观,中国著名道观之一. 灵官殿主要供奉道教的护法镇山神 — 王灵官。

roy
Download Presentation

道教基础知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道教基础知识

  2. 课前思考 • 谈谈对道教的认识与理解 • 1、道家与道教 • 2、道教的创立与发展 • 3、道教的基本教义 • 谈谈对道教与旅游的认识 • 1、道教与旅游名山 • 2、道教与旅游名观 • 3、道名人

  3. 中国道教建筑的总体布局示意图 丘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4. 组成: 三门殿 幡杆 华表 供奉: 门神 土地爷 山门

  5. 山门殿实图

  6. 白云观--北京最大的道观,中国著名道观之一

  7. 灵官殿主要供奉道教的护法镇山神—王灵官。 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又叫五显灵官,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位王灵官,其形象一般为方脸膛,黄袍金甲,左手持火轮,右手执钢鞭。 灵官殿

  8. 根据《新搜神记》的记载,王灵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时候的人。但有的也说是唐太宗时的王恶。根据《新搜神记》的记载,王灵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时候的人。但有的也说是唐太宗时的王恶。 《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说他:幼孤不读,有管力,性刚暴质直。市中有不平者,直与分忧。锄硬挞横,国人服其公,且惮其武。曾经焚烧一江怪古庙,忽怪风大作,适逢萨真人相助作法反风而灭妖,境界以安。 玉帝封他为豁落王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老百姓赞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由于王灵官曾被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人们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灵官像就是一副火神的模样,火神庙中也供奉着灵官。 灵官殿

  9. 灵官殿实图

  10. 三清殿 • 道教宫观的主殿 • 主要供奉道家三清

  11.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稱“虛皇道君”。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稱“虛皇道君”。 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清境。 天尊之體常存不滅,至天地初開,授道屜劫度人。 他主宰和像徵宇宙混沌初顯、陰陽未判的第一個大世紀,道教稱“混元”時期。 玉清元始天尊

  12.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稱“太上道君”。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稱“太上道君”。 靈寶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禹餘天上清境。 道教認為“靈寶出法,隨世度人”。 他主宰和像徵混沌初判、陰陽分明的第二個大世紀,道教稱“洪元”時期。 上清靈寶天尊

  13.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稱“太上老君”。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稱“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大赤天太清境。 他主宰和像徵天地形成、萬物化生的第三個大世紀,道教稱“太初”時期。 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皆“道”所化,其本皆“道”。太上老君歷劫化生度人,殷時聚形為老子,傳《道德》真言。後授天師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創立道教。  太清道德天尊

  14. 四御殿 • 供奉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 • 四御,又稱“四極大帝”。道經中稱四御為輔佐玉帝、代天行化的四位天帝。 • 分別是玉皇大帝、太皇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衹

  15. 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玄穹高上帝”簡稱“玉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玄穹高上帝”簡稱“玉帝”。 《雲笈七籤》卷三《道教本始部》稱玉皇大帝是元始天尊的弟子。 《玉皇本行經》中說:玉皇為“諸天之主”、“萬天之尊”。 玉皇大帝

  16. 天皇大帝、 太皇大帝、后土皇地衹

  17. 三官殿 • 供奉三官 •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

  18.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 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 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大帝

  19. 王母即“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是天上職位最高的一位女性神仙,所有得道成仙的女子都隸屬於她。王母即“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是天上職位最高的一位女性神仙,所有得道成仙的女子都隸屬於她。 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日為王母聖誕,是日群仙皆來為之慶壽,王母在其所居瑤池蟠桃園,設蟠桃宴會,酬謝群仙。 王母慶壽

  20. 纯阳殿 • 供奉吕洞宾 • 吕 洞 宾 姓 吕 名 岩 , 字 洞 宾 , 号 纯 阳 子 , 自 称 回 道 人 。 唐 河 中 府 永 乐 县 人 氏 。 • 幼 年 已 有 仙 道 志 , 慕 清 虚 恬 淡 , 不 好 华 饰 富 荣 。 後 赴 长 安 应 举 , 於 一 酒 肆 中 遇 锺 离 祖 师 , 被 以 黄 粱 一 梦 感 化 , 遂 归 道 门 , 赐 号 纯 阳 子 。 乃 潜 心 修 道 , 弘 扬 道 法 。 後 於 鄂 州 黄 鹤 楼 白 日 飞 升 。 全 真 道 尊 为 五 祖 之 一 。 亦 为 传 说 中 八 仙 之 一 。

  21. 四川峨眉山纯阳殿

  22. 吕祖殿

  23. 丘祖殿 • 供奉丘处机 • 丘处机(1148-1227),金、元之际全真道长。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人。 • 金大定年间,学道于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与另外六弟子被称为「七真」或「全真七子」。 • 王重阳死后,他隐居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陇州(今陕西陇县)等地,潜心修炼,渐有声名。曾一度被金世宗召至中都(今北京)传教。后还乡,隐居栖霞山。金兴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遣使相召。他率弟子往见于阿姆河畔营帐,进言「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被尊称「神仙」。东归后,受命在燕京太极宫主管天下道门,使全真道得到较大发展。

  24. 丘祖殿 • 北京白云观丘祖殿

  25. 金庸小说历史真相----丘处机赴阿劝诫成吉思汗金庸小说历史真相----丘处机赴阿劝诫成吉思汗 •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暮年成吉思汗年老体衰,他闻听“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有养生长寿秘诀,便派人下诏请丘处机前往汗帐,想向他讨教长生之术;丘处机欣然应命,率领门徒不远万里前往西域大雪山,向成吉思汗进谏治国之本。那么,历史果真如此吗? •     在小说中,为了突出郭靖的大侠形象,金庸将丘处机的“西行”处理得并不突出。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丘处机师徒这一路却颇不平凡。他们历经磨难,甚至付出生命,最终得以面劝成吉思汗体恤百姓,解救万千黎民苍生。可以说,丘处机的贡献恐怕要比郭靖大得多。

  26. 被传活了300岁 •     丘处机生于1148年,山东人,自号“长春子”,曾拜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为师,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1217年,他成为全真教第五任掌门。当时,由于战乱纷繁、民生疾苦,很多人为寻找心灵寄托纷纷加入全真教,全真教在北方声名大振。而年届七旬的丘处机鹤发童颜、碧眼方瞳,于是外界纷纷传说他精通“长生不老之术”和“治天下之术”。这些传言也传到了率军西征花剌子模国的成吉思汗耳朵里。此时的大汗已是耳顺之年,感到精力日衰、老之将至,身边人又向他进言:丘处机行年300余岁,肯定有长生之术。这样的神仙应该赶紧请来。于是,1219年,成吉思汗写下一封言词谦虚、恳切的诏书,派刘仲禄前去邀请丘处机。 •     起初,接到诏书的丘处机颇感为难,全真教一向主张清心寡欲、清静无为,不希望与乱世的政治有任何瓜葛。为此,他曾先后拒绝过金和南宋的邀请。但丘处机审时度势,认为蒙古统治者很有可能一统天下。为了全真教的发展,他最终决定应诏。同时,他也想借机为民请命,劝蒙古大汗少杀无辜。

  27. 弟子命丧西行途中(1) • 1219年腊月,丘处机带领尹志平、李志常等18位弟子从山东启程西行。次年2月20日,他们抵达当时蒙古统治下的燕京(今北京),当地官吏、士庶、僧道纷纷前往卢沟桥迎接这位大汗请来的神仙。而求丘处机题字签名的平民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希望有了丘处机的墨宝做护身符,就能免受蒙古大军的烧杀抢掠。 •     此时,率军西征的成吉思汗却越行越远,丘处机眼见在燕京见不到成吉思汗,便上书《陈情表》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并无治国才能,盼望能等大汗东返后陛见。刘仲禄以为丘处机是在讲条件,就建议选一些漂亮女孩随行,没想到这一下子激怒了丘处机。刘仲禄慌忙派人将情况告知大汗。成吉思汗则再次下诏恳切催促丘处机西行。1221年2月8日,丘处机不顾年迈体衰,踏上万里征途,向塞北高原挺进,开始了一年多的西行之旅。

  28. 弟子命丧西行途中(2) • 当丘处机到达成吉思汗四弟斡辰的驻地贝加尔湖时,斡辰也想向他请教延年益寿之事。没成想,正当丘处机准备向他讲授之时,突然风雪大作,斡辰大惊,认为是自己想抢在大汗哥哥前面得知长生秘术引起了天怒,于是只好作罢。 •     西行途中的艰苦更不必说,他们时常要受到沙尘暴、流沙的袭扰。艰难的时候,车子陷到流沙里,马儿停滞不前,人想挪动一步都很困难。丘处机的随行弟子之一赵九古甚至病死在了西行路上。

  29. 相处一载,神仙传道 (1) • 1222年初夏,丘处机终于到达了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十分高兴,便开门见山地向他讨要长生之术和长生不老药。丘处机显然早有心理准备,他说:“世界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短命之人皆因“不懂卫生之道。”而卫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即“一要清除杂念,二要减少私欲,三要保持心地宁静。” •     在后来二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丘处机还不断以身边小事来劝诫成吉思汗。一次,成吉思汗打猎射杀一只野猪时突然马失前蹄,可野猪却不敢扑向成吉思汗。事后,丘处机便入谏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少出去打猎。坠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而野猪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护着陛下。”成吉思汗对此十分信服,告诉左右人说:“只要是神仙的劝告,以后都照做。” 成吉思汗过桥时,桥一下子被雷劈断了。丘处机便说,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顺父母的蒙古人。于是,成吉思汗就诏告国人,听从神仙的指示,要尽孝道。丘处机还多次劝导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术以“敬天爱民”为本,应该体恤百姓疾苦,保护黎民生命。

  30. 相处一载,神仙传道 (2) • 虽然丘处机开出的这些“秘方”并非成吉思汗真正所需,也没有完全得到他的认可,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汉人的残酷杀戮。康熙帝曾对此赞道:“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31. 解救数万黎民百姓(1) •     到1223年春,丘处机已在成吉思汗身边呆了一个年头。由于不适应高原气候,加上思念故土,丘处机决定东归。3月,大汗依依不舍地与丘处机辞别,并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却遭到谢绝。于是,成吉思汗下诏免除全真教徒的赋税,并派人率骑兵五千护送他返乡。 •     归心似箭的丘处机仅用了4个月就走完了来时的路。成吉思汗也传来圣旨,询问他归途是否顺利、现在住得合不合适,并说:“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后来,成吉思汗又赐给丘处机虎符玺书,并命燕京行省将原金朝的御花园赏给全真教建造宫观。从此,丘处机得以弘扬全真教、广建道观,掌管天下道教,取得了相当于蒙古国国师的地位。凭着虎符玺书,丘处机还解救了大批中原人,使两三万被蒙古掠夺为奴的人重获自由。

  32. 解救数万黎民百姓(2) • 1227年,丘处机病死,时年79岁。他死后,弟子李志常编撰《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了这段不平凡的旅程。由于丘处机的足迹遍及今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该书也成为后人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与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并相继有俄文、法文、英文译本问世。

  33. 如果丘处机当时没有路过牛家村 (1) • 1 、若当时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那麽秘密跟踪他的那些金兵就不会死在郭顶天和杨铁心他们两家人的院子里了,同样,完顔洪列也不会见到包惜弱而对她念念不忘了。那些金兵会轻松死在丘处机手里,而郭,杨两家不会受到余后的波及了。  • 2 、郭、杨两家不受波及,李萍不会流失大漠,郭靖和杨康将会平平安安的出生在牛家村。江南六怪自然也就不会前往大漠。  • 3 、没有六怪和郭靖相助,铁木真就会死在扎木合他们手上,蒙古各部落也就不能统一。  • 4、 蒙古既然不能统一,也就自然不会有什么西征。火药就不会传入欧洲。  • 5 、没有火药,铁甲骑士在欧洲的统治不会动摇。因此黑暗的中世纪将延长1000年,也就不会有文艺复兴。 

  34. 如果丘处机当时没有路过牛家村 (2) • 6 、没有文艺复兴,自然也没有大航海。美洲将始终是游牧的印第安人家园。  • 7 、同样,西班牙人不会将铁炮传入日本。长筱会战是武田方获胜,日本战国时代将一直持续不能统一。  • 8 、完顔洪列没有包惜弱,只能全心参加权力斗争。金国因此会内乱。  • 9 、没有蒙古,金国又内乱,因此宋不但不会灭亡,反而会统一。宋朝注重商贸,因此资本主义萌芽将在中国首先出现。  • 10 、因此到今天,中国将是最发达、最文明的国家,远远领先于日本、欧洲、美洲。  • 所有的一切,都怪丘处机这小子,没事干吗去走什么牛家村嘛 

  35. 道教标记

  36. 张三丰--修于武当山,创武当太极十三式,为武当派祖师张三丰--修于武当山,创武当太极十三式,为武当派祖师

  37.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38.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 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 湖北武当山

  39.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 这里林木青翠,峰峦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青城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曾在此创立五斗米道,因此,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38处。著名的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等,并有经雨亭、天然阁、凝翠桥等胜景。 四川青城山

  40.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的著名景点有天师府、上清官、龙虎山、悬棺遗址和仙水岩等。 江西龙虎山

  41. 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 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为585米,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 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安徽齐云山

  42. 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白云路东侧,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清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白云路东侧,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清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 白云观全部建筑分为东、中、西三路,后面有花园。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中路,依次为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戒台与云集山房等,大大小小共有50多座殿堂,占地约2万平方米。 殿宇宏丽,景色幽雅,殿内全用道教图案装饰。其中四御殿为二层建筑,上层名三清阁,内藏明正统年间刊刻的《道藏》一部。 北京白云观

  43. 邱祖殿为主要殿堂,内有邱处机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邱的遗骨。邱祖殿为主要殿堂,内有邱处机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邱的遗骨。 观内保存有大量碑刻,如重修碑记、捐产碑记、亩产碑记、香火碑记等。东路有南极殿、真武殿、火神殿、罗公塔等,现改为观内生活区。西路有祠堂、元君殿、文昌殿等。后花园内有亭台、游廊,是极负盛名的道观园林。 白云观是明代以来道教全真教派的第一丛林,北京最大的道观建筑。 其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其他宗教建筑的手法,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44. 延庆观原名重阳观,位于河南省开封城内西南的包公湖东北处,是我国著名道观之一。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是为纪念全真教派始祖王重阳而建的。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延庆观原名重阳观,位于河南省开封城内西南的包公湖东北处,是我国著名道观之一。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是为纪念全真教派始祖王重阳而建的。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 现仅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也叫通明阁,坐北朝南,总高13米,下方上圆,分为三层,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阁的底层是四方形,顶层为八角亭,下阁上亭,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南面正门上书“玉皇阁”三字。全阁都用瓷柱、瓷砖、瓷瓦构成,并带有红、黄、绿三色相间的琉璃釉子,晶莹华丽。亭顶安装一个斗大的铜宝珠。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开封延庆观

  45.  王母宫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境内的王母宫山上。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以后历代又不断扩建。 王母宫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境内的王母宫山上。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以后历代又不断扩建。 主体建筑有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配殿、回屋等。目前景区内主要有王母宫、瑶池、回屋、石窟等四个景点。 王母宫是西王母降生地、发祥地及祖庙所在地。主神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道教奉为女仙之尊,相传掌有不死之药、长寿蟠桃,周穆王、汉武帝曾在此拜谒西王母。五帝时,西王母曾派使者帮助黄帝战胜尤族,为统一黄河流域做出积极的贡献。 由于战争原因,王母宫的大多数建筑都遭到破坏,只保留了王母宫石窟以及一些古钟和碣碑。王母宫石窟依山开凿、呈方形,中心有柱,高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萨以及驮宝塔的白象。窟内造像分三层,共200多尊,大多是公元5世纪以来的作品。窟外为清代重修的依山楼阁。经重修后的王母宫大殿,及通往大殿的台阶和盘山公路,成为道教信徒朝圣的重要场所。 甘肃泾川王母宫

  46. 玉泉观位于甘肃省天水城北天靖山麓,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卦山寺,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的玉泉而得名,为天水市的道教胜地。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玉泉观占地41500平方米,依中梁山而建,坐北向南,巧构殿阁,是一组围绕玉皇阁而修成的古建筑群。玉泉观位于甘肃省天水城北天靖山麓,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卦山寺,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的玉泉而得名,为天水市的道教胜地。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玉泉观占地41500平方米,依中梁山而建,坐北向南,巧构殿阁,是一组围绕玉皇阁而修成的古建筑群。 其主要建筑有老君殿、文殊殿、文昌宫、玉皇阁、神仙洞、碑亭等。从现存“创建玉泉观碑石”得知,最高层建筑老君殿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修。玉泉观内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草书四幢,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流朗明丽,质朴豪放,为赵书中别一面目,观者无不为此珍品而赞叹。每年古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 甘肃天水玉泉观

  47.  北禅寺又名土楼观、永兴寺,俗称“北山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湟水之滨北山山腰,海拔2400余米。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 北禅寺又名土楼观、永兴寺,俗称“北山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湟水之滨北山山腰,海拔2400余米。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 整个建筑背倚北山,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北禅寺的古迹有圣母殿、吕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无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内绘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洞内曲经通幽,冷风袭身。这些洞由栈桥曲廊连接,虚实相望,独具匠心,是一种罕见的建筑艺术。 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北山寺早先为佛教寺庙,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这种亦佛亦道的寺庙在神州大地所存不多。北禅寺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 青海西宁北禅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