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387 Views
雪山、寺院、佛塔、經幡. 康區的視覺盛宴. ( 資料來自網路). E-mail 文化傳播網 www.52e-mail.com. 康區,是藏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地區。範圍大致相當於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地區、那曲地區東部、林芝地區東部,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康區的居民叫康巴。. 康巴藏族是康區諸羌部落與來自衛藏地區的吐蕃在血緣和文化上相互融合的產物。與衛藏地區的藏族相比,康巴藏族無論是在血緣上還是在文化上,它的成分都更加複雜、更具多元性。康區遠離衛藏中心地區,其境內多為高山峽谷地貌。.
E N D
雪山、寺院、佛塔、經幡 康區的視覺盛宴 (資料來自網路) E-mail文化傳播網www.52e-mail.com
康區,是藏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地區。範圍大致相當於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地區、那曲地區東部、林芝地區東部,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康區的居民叫康巴。康區,是藏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地區。範圍大致相當於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地區、那曲地區東部、林芝地區東部,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康區的居民叫康巴。
康巴藏族是康區諸羌部落與來自衛藏地區的吐蕃在血緣和文化上相互融合的產物。與衛藏地區的藏族相比,康巴藏族無論是在血緣上還是在文化上,它的成分都更加複雜、更具多元性。康區遠離衛藏中心地區,其境內多為高山峽谷地貌。康巴藏族是康區諸羌部落與來自衛藏地區的吐蕃在血緣和文化上相互融合的產物。與衛藏地區的藏族相比,康巴藏族無論是在血緣上還是在文化上,它的成分都更加複雜、更具多元性。康區遠離衛藏中心地區,其境內多為高山峽谷地貌。
四姑娘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與汶川縣交界處,是橫斷山脈東部邊緣邛崍山系的最高峰。四姑娘山從北到南,在3~5公里範圍內一字排開,其高度分別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這四座山峰長年冰雪覆蓋,如同頭披白紗,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四姑娘山被當地藏民崇敬為神山。四姑娘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與汶川縣交界處,是橫斷山脈東部邊緣邛崍山系的最高峰。四姑娘山從北到南,在3~5公里範圍內一字排開,其高度分別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這四座山峰長年冰雪覆蓋,如同頭披白紗,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四姑娘山被當地藏民崇敬為神山。
惠遠寺,藏名為“嘎達向巴林”,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原乾寧縣)協德鄉境內,海拔3500米,建寺于清雍正七年(西元1728年)。惠遠寺,藏名為“嘎達向巴林”,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原乾寧縣)協德鄉境內,海拔3500米,建寺于清雍正七年(西元1728年)。
雅拉雪山,又稱雅拉神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犛牛山),是我國藏區四大神山之一。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終年積雪覆蓋,盛夏時日,在如花似錦的塔公草原上觀瞻雅拉雪峰,有如臨仙界之感。雅拉雪山,又稱雅拉神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犛牛山),是我國藏區四大神山之一。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終年積雪覆蓋,盛夏時日,在如花似錦的塔公草原上觀瞻雅拉雪峰,有如臨仙界之感。
木雅金塔,又稱是十世班禪紀念塔,是由寧瑪派(紅教)六大佛寺之一的竹慶寺活佛多吉紮西活佛籌資修建。是為了紀念十世班禪,追念他曾在此講經佈道。金塔外貼金箔耗用黃金一百多斤,造價將近千萬。金塔共三層,高18.5米,塔頂裝藏了佛菩薩的舍利子,中層為密宗經堂蓮師聖殿,底層是釋迦牟尼佛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等莊嚴聖像皆開光裝藏。木雅金塔,又稱是十世班禪紀念塔,是由寧瑪派(紅教)六大佛寺之一的竹慶寺活佛多吉紮西活佛籌資修建。是為了紀念十世班禪,追念他曾在此講經佈道。金塔外貼金箔耗用黃金一百多斤,造價將近千萬。金塔共三層,高18.5米,塔頂裝藏了佛菩薩的舍利子,中層為密宗經堂蓮師聖殿,底層是釋迦牟尼佛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等莊嚴聖像皆開光裝藏。
貢嘎山名勝區南北長約200公里,面積1000餘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556米, 四川省的最高峰,被譽為“蜀山之王”,1957年我國登山隊曾登上峰頂。主峰及姊妹峰終年素裹銀裝,周圍林立著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群峰聳立、雪山相連,氣象萬千。藏語“貢”是冰雪之意,“嘎”為,意為“白色冰山”。
亞丁三神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聖地中排名第十一位。神山聖地方圓千餘平方公里,主體部分是三座完全隔開,但相距不遠,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亞丁三神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聖地中排名第十一位。神山聖地方圓千餘平方公里,主體部分是三座完全隔開,但相距不遠,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
北峰仙乃日,南峰央邁勇,東峰夏諾多吉。三座雪峰潔白,峭拔,似利劍直插雲霄。仙乃日像大佛,傲然端蓮花座;央邁勇像少女,嫺靜端莊,冰清玉潔;夏諾多吉像少年,雄健剛毅,神彩奕奕。
仙乃日,是雪山的北峰,佛位排在骶二位,是亞丁景區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巍峨偉麗,雄劍如削,直插雲霄,峰名意為“觀世音菩薩”,周圍是冰蝕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遺跡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度,西對北斗星,佛道兩家都把北斗星為吉祥之星。仙乃日,是雪山的北峰,佛位排在骶二位,是亞丁景區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巍峨偉麗,雄劍如削,直插雲霄,峰名意為“觀世音菩薩”,周圍是冰蝕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遺跡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度,西對北斗星,佛道兩家都把北斗星為吉祥之星。
央邁勇,藏語意為:“文殊菩薩”,為“三怙主”雪山的南峰,海拔高度為5958米,在佛教中排在“三怙主”雪山之首。文殊菩薩在佛教中是有智慧的化身,雪峰像文珠師利用手中的智慧之俞直指蒼穹,冰晶玉潔的央邁勇傲然於天地之間。央邁勇,藏語意為:“文殊菩薩”,為“三怙主”雪山的南峰,海拔高度為5958米,在佛教中排在“三怙主”雪山之首。文殊菩薩在佛教中是有智慧的化身,雪峰像文珠師利用手中的智慧之俞直指蒼穹,冰晶玉潔的央邁勇傲然於天地之間。
夏諾多吉,意為“金剛手菩薩”,是“三怙主”雪山的東峰,海拔5958米,在“三怙主雪山”佛位第三,夏諾多吉山峰聳立在天地之間。神山左邊綠色,大理石山頭為布魯財神,右下方為馬頭金剛,馬頭金剛下方“丹霞地貌風林為八百羅漢”。夏諾多吉,意為“金剛手菩薩”,是“三怙主”雪山的東峰,海拔5958米,在“三怙主雪山”佛位第三,夏諾多吉山峰聳立在天地之間。神山左邊綠色,大理石山頭為布魯財神,右下方為馬頭金剛,馬頭金剛下方“丹霞地貌風林為八百羅漢”。
白馬雪山(又稱白茫雪山),主峰海拔5430米,位於滇西北奔子欄到德欽之間,隔著瀾滄江與梅裡雪山遙遙相望。傳說,白馬雪山是梅裡的女兒,與情人相會的時候,在前往奔子欄的途中,化身為雪山。巍峨的雲嶺屬橫斷山脈,群峰連綿,白雪皚皚,遠眺終年積雪的主峰,猶如一匹賓士的白馬。白馬雪山(又稱白茫雪山),主峰海拔5430米,位於滇西北奔子欄到德欽之間,隔著瀾滄江與梅裡雪山遙遙相望。傳說,白馬雪山是梅裡的女兒,與情人相會的時候,在前往奔子欄的途中,化身為雪山。巍峨的雲嶺屬橫斷山脈,群峰連綿,白雪皚皚,遠眺終年積雪的主峰,猶如一匹賓士的白馬。
哈巴雪山,位於香格里拉縣東南,最高峰海拔5396米。上部較為平緩,下部則陡峭壁立,望之險峻雄偉而又美麗神秘。“哈巴”為納西語,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位於香格里拉縣東南,最高峰海拔5396米。上部較為平緩,下部則陡峭壁立,望之險峻雄偉而又美麗神秘。“哈巴”為納西語,意思是金子之花朵。
經幡,就其外在形式來講,大致歸納為三種:一種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的藍白紅綠黃五色方塊布一塊緊接一塊地縫在長繩上,懸掛在兩個山頭之間。經幡,就其外在形式來講,大致歸納為三種:一種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的藍白紅綠黃五色方塊布一塊緊接一塊地縫在長繩上,懸掛在兩個山頭之間。
第二種經幡是一條三五米長的狹長布條,其顏色是單一的,或白或紅。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條的一側縫接在一根粗長的經杆上,插立在庭院前。
第三種經幡是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星火無字幡條和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方塊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第三種經幡是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星火無字幡條和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方塊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
瑪尼堆,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傑作。瑪尼堆,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傑作。
松贊林寺,也稱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香格里拉縣城5公里。松贊林寺於西元1679年興建,於西元1681年竣工。寺內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紮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松贊林寺,也稱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香格里拉縣城5公里。松贊林寺於西元1679年興建,於西元1681年竣工。寺內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紮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
沖古寺,海拔3880米的沖古寺位於仙乃日雪峰腳下,建寺年代已無從考證。該寺院已被嚴重毀壞,目前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在老寺廟傍有一個二層建築。,每日早上及下午喇嘛都要熏香念經,每當這時誦經聲和法豉聲在寂靜的山谷中迴響,使這裡顯得更加神聖和神秘。沖古寺,海拔3880米的沖古寺位於仙乃日雪峰腳下,建寺年代已無從考證。該寺院已被嚴重毀壞,目前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在老寺廟傍有一個二層建築。,每日早上及下午喇嘛都要熏香念經,每當這時誦經聲和法豉聲在寂靜的山谷中迴響,使這裡顯得更加神聖和神秘。
佛塔,藏民族認為:建造各種塔是一種積德造福的舉動。無論僧俗都喜歡建造佛塔,因此,藏族地區成為世界上擁有佛塔最多的地區之一。據有關資料記載:遠古印度諸王死後,都要建造半圓形的墳墓,這是佛塔的雛形或起源。後來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信徒們將遺體火化收取舍利,建造了埋有舍利的塔形墳墓,以資紀念。佛塔,藏民族認為:建造各種塔是一種積德造福的舉動。無論僧俗都喜歡建造佛塔,因此,藏族地區成為世界上擁有佛塔最多的地區之一。據有關資料記載:遠古印度諸王死後,都要建造半圓形的墳墓,這是佛塔的雛形或起源。後來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信徒們將遺體火化收取舍利,建造了埋有舍利的塔形墳墓,以資紀念。
佛塔用材有金、銀、銅、玉、石、木、土、骨等。其中供奉在佛堂內的大都系金、銀、銅、玉、木、骨等結構的中小型塔。建在室外、山頂、路旁、原野和城鎮附近的大都為土木和土、石、木結構。有些加蓋磚瓦加以保護。塔的形態各樣。無論何種形態的塔,均由塔基、塔身、塔寶瓶和塔頸、塔頂六部分組成。佛塔用材有金、銀、銅、玉、石、木、土、骨等。其中供奉在佛堂內的大都系金、銀、銅、玉、木、骨等結構的中小型塔。建在室外、山頂、路旁、原野和城鎮附近的大都為土木和土、石、木結構。有些加蓋磚瓦加以保護。塔的形態各樣。無論何種形態的塔,均由塔基、塔身、塔寶瓶和塔頸、塔頂六部分組成。
藏族塔的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從塔的建材用料結構上分:有泥塔、石雕塔、土木結構塔、土石結構塔、磚瓦結構塔、木塔、銅塔、銀塔、金塔、玉塔等。從塔的數量組合情況來分:有獨塔和群塔兩種 。
靈塔,是從印度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信徒們建造名的舍利塔,以資紀念而演變過來的。藏族造就靈塔時間為西元9-10世紀開始的。當佛教高僧大德和宗教傑出領袖人物圓寂時,將其遺體經過特殊處理後,完整地保存在塔內,稱肉身靈塔。還有一種是將佛教高僧遺體火化後把骨灰葬於塔內。靈塔,是從印度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信徒們建造名的舍利塔,以資紀念而演變過來的。藏族造就靈塔時間為西元9-10世紀開始的。當佛教高僧大德和宗教傑出領袖人物圓寂時,將其遺體經過特殊處理後,完整地保存在塔內,稱肉身靈塔。還有一種是將佛教高僧遺體火化後把骨灰葬於塔內。
謝 謝 觀 看 更多精彩請點擊這裡訪問http://www.52e-mail.com HR 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