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811 Views
地理课程论. 杨晓英. 参考书目. 王民 地理课程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陈尔寿 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 人教社 段玉山 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 高教社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内外案例分享 高教社. 学习任务. 中外学校地理课程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地理课程的改革现状,未来地理课程发展趋势和方向思考 熟悉和了解中外地理教育专家 30 名 国内外有关教育或地理教育教学的学术期刊及相信息 掌握地理课程论的课程模式和基本内容. 地理课程论基本内容.
E N D
地理课程论 杨晓英
参考书目 • 王民 地理课程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 陈尔寿 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 人教社 • 段玉山 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 高教社 •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内外案例分享 高教社
学习任务 • 中外学校地理课程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地理课程的改革现状,未来地理课程发展趋势和方向思考 • 熟悉和了解中外地理教育专家30名 • 国内外有关教育或地理教育教学的学术期刊及相信息 • 掌握地理课程论的课程模式和基本内容
地理课程论基本内容 • 地理课程与课程基础理论 • 地理课程目标 • 地理课程内容 • 地理课程标准 • 地理教科书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评价
一、地理课程与课程基础理论 • 1.课程定义: • 是教学科目 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是预期的预期的学习结果 是学习经验 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是社会改造 是功课的进程 是学科
课程定义的层次(古德莱德) • 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 • 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 ) • 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 ) • 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 ) • 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
2.现代课程理论 • 以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为标志,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以工业科学管理比为原料和机器 • 20年代后查特斯的“课程编制”认为课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发现人们必须做什么,然后向他们展示如何去做’ • 以上两人课程科学化的代表
1934-1942年美国进行‘8年研究’参与者有300所大学学院、30所实验中学,1934-1942年美国进行‘8年研究’参与者有300所大学学院、30所实验中学, 研究对美国大学入学要求和中学课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孕育了泰勒的课 程原理。 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核心理论是:学校应达到哪些 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 经验;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现代课程理论主要流派 •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布鲁纳、施瓦布) •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费莱雷、布迪厄、 帕瑟伦、安扬、阿普尔、吉鲁) •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杜威、罗杰斯 )
3.课程理论的基础 • 课程与心理学 (1)心理学与课程关系的历史考察 (2)当代心理学派与学校课程 (3)心理学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课程与社会学 (1)社会观与课程设置的历史考察
二、地理课程目标 1.确定地理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 年龄特征 • 心理特征 • 认识特点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 地理科学的特殊教育功能 • 地理科学的一般教育功能
2.课程目标的确定 (1)课程目标的确定模式 • 系统阐述试验性目标 • 确定优先的课程目标 • 对可能性进行评定 • 指定目标编制课程 (2)课程目标的确定
(3)中外地理课程目标比较 a.知识目标 • 了解区域系统 • 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 • 获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 • 认识当今世界重要问题
b.技能和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区域地理 • 深刻理解、分析各种联系 • 具备地理调查、分析和表达所需的各种能力 • 认识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 引导学生对待环境时有积极的参与态度与正确行为倾向 • 培养爱国情感、全球概念;理解认同不同的社会文化 • 是学生成为具有判断和决定能力的合格公民 • 一定审美能力和在社会中确认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4)地理课程目标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 人文主义课程 • 崇尚个性,注重对人的塑造 • 内容广泛 • 尊重儿童,讲究方法,提倡主动
科学主义课程 • 强调科学本身价值和力量 • 提倡推崇科学,吸收科学新成果 • 对方法形式讲究科学性和效率
3.案例研究——面向21世纪的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设计3.案例研究——面向21世纪的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设计 (1)优先的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辨证唯物主义 •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 正确理解国情和国策的态度 • 培养诚实、正直的人格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人地观 • 树立一定的审美意识和是非观念 • 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知识目标 • 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 • 认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人口、资源、城市化和环境问题并努力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
技能和能力目标 • 阅读、填绘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技能和能力 • 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能力 •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的能力 • 具有初步的自学地理的能力
学生活动要求 • 地球仪的观察与使用 • 各种地图、图表的读、填、绘、析、用 • 各种图像、声像材料的观察与使用 • 地理模型的使用与制作 • 提问、讨论、辩论、演讲和模拟游戏活动 • 观测、调查、访问、参观 • 初步的地理科研活动,撰写小论文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地理资料并分析 • 环境保护的宣传与实践 • 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有组织的进行活动
(2)合理的中学地理课程目标 • 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 技能和能力 • 知识
三 、地理课程内容 1.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的标准 (1)注重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 反映地理学科基本结构的知识 • 在较长时间被人们采用的地理知识 • 世界各国地理课程中采用率高的内容
(2)地理课程的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 • 选择能反映地理基础知识的内容去贴近社会 • 考虑学生的年龄由浅入深的介绍 • 考虑本国国情 • 大量介绍学生周围的地理情况 • 考虑目前与未来的关系
(3)地理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的教育特点相适应(3)地理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的教育特点相适应 • 考虑学生的兴趣 •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 • 难易适中
2.地理课程设计思想 (1)“三维一体”的地理课程设计思想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育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以社会需要为方向”,培养个性化、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生发展要建立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2)“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和能力—知识”的地理课程设计顺序(2)“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和能力—知识”的地理课程设计顺序 • 身心健康,有正常、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技能和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工具,是掌握更多地理知识的前提 • 知识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前两个方面
(3)立足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立足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立足于国情,追踪世界,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国外经验和新成果 • 考虑当前,着眼长远,迎接挑战
3.地理课程内容的组织 (1)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和方式 泰勒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 连续性原则 • 顺序性原则 • 整合性原则
课程内容组织的三个方式: •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 直线式与螺旋式
(2)地理课程内容的设置顺序 • 直线式 • 循环式 • 混合式
(3)地理课程内容的展开方式 由近及远: • 家乡—乡土—本国—本洲—其他洲 • 乡土—邻省、区—国家—次一级区域(大洲分区)—本洲—其他洲 • 国家—世界 • 家乡—世界地理专题、本洲—国家 • 所在的洲—较远的洲、地区 • 乡土—国家
由远及近: • 世界—国家 •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 区域选择根据需要而定—家乡
(4)地理课程内容的表达方式 • 区域表述方法 • 典型的区域地理的表述 • 区域专题的方法 • 中心问题方法 • 典型的系统地理的表述 • 围绕人地关系展开的中心问题
4.案例研究——中国、德国地理教科书视野的扩展4.案例研究——中国、德国地理教科书视野的扩展 (1)中德合作的过程 • 重视国家区域地理结构 • 重视该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 • 重视人的生活 • 补充日常生活的案例
(2)地理教科书视野拓展的具体内容 • 欧洲地理 • 德国地理 • 中国地理
四、地理课程标准 1.地理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 (1)地理课程标准的性质 (2)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 • 编写地理教科书的依据 • 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 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 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
2.地理课程标准的表述 (1)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六年级: • 德国工业 • 中欧度假地 • 德国海岸地带
十一年级: • 德国 • 地形和政治划分 • 德国的自然空间 • 附带议题:地理学科理论的形成 • 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地区 • 德国在欧洲的地位
家乡地区的结构分析 • 参观旅行:就地学习和应用 (2)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
(3)案例研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3)案例研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 • 传统方式 • 表格方式 • 分栏表述方式
(4)总结 • 传统方式只列出知识内容要点,对掌握程度没有特定要求 • 表格方式将知识要点、知识层次要求、训练要求、思想教育要求统一在表格中,相互之间关系明确、对应 • 分栏叙述方式增加了大纲的可操作性,更加慎重和规范
五、地理教科书 1.教科书制度 • 国定制 • 审定制 • 认定制 • 选定制 • 自由制
审查的主要标准 • 内容与教学大纲一致,使用该课本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 • 尊重宪法,不采用有损别人尊严、不利于民族交流的语言和文字 • 禁止做广告
2.教科书的结构 (1)教科书的表层结构 • 课文构造 • 按内容篇幅 • 按篇幅定内容 • 模块构造 • 图文比例
图像 • 表现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与分布规律 • 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 刻画地理事物的空间动态过程 • 作业
(2)地理教科书的深层结构 • 深层结构及其组成要素 • 知识因素 • 技能能力因素 • 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
地理教科书结构的优化 • 地理教科书表层结构的优化 • 地理教科书深层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