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一)城市的形态.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平原地区. 1 、团块状. 2 、条带状. 河谷地区. 3 、组团式. 山区或丘陵. (二)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用地. 同一种土地利用的集中(集聚效应).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形 成. 农业用地. 政府用地. 功能区.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图 2.1 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三)城市的功能分区. 1 、住宅区 :. ( 1 ) .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 2 ) 发 展 趋 势.

row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一)城市的形态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平原地区 1、团块状 2、条带状 河谷地区 3、组团式 山区或丘陵

  3. (二)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用地 同一种土地利用的集中(集聚效应)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形 成 农业用地 政府用地 功能区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4. 图2.1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5. (三)城市的功能分区 1、住宅区: (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 发 展 趋 势 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两极分化); 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 ;

  6. 中心商务区(CBD): 2、商业区: 便捷的交通 市 中 心 街角路口 点 状 区位需求 位 置 商业区形态 交通干 线两侧 大量消费人口 条 状

  7. 3、工业区 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 1)形成: 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成本与环境因素) 2)位置 选择趋向: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运输量大)

  8.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P21-22. 阅读)

  9. 图2.5 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10. P21活动 1、 (1)商业区的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带; (2)不相邻。一般而言,工业区大多与低级住宅区相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而高级住宅区选择环境较好地区,大多与文化区和行政区相邻。 (3)基本为同心圆模式。 2、略。

  11. 讨论 3、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1)地租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用地类型 商业区:离市中心近,租金高,地租的变化大 住宅区:与市中心的距离中等,地租的变化不大 工业区:与市中心的距离最远,地租较低 交通便捷程度 影响地租的因素 距离市中心远近

  12. P23读图分析 1、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2、OA可能成为商业区,AB可能成为住宅区,BC可能成为工业区。 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

  13. 2)其它因素:教材图2.8 收入、历史、 文化、知名度、 城市的建筑和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 种族宗教、国家政策等(案例1)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14. 中心商务区(CBD): 商业活动中心与服务中心; 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建筑高大密集; 人口数量的昼夜变化大;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水平、垂直)。

  15. 图2.7

  16. 社会因素

  17. 图2.9 我国北方某城市的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

  18. 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市中心,这样造成职工上下班交通负担较重,并且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的大气污染;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市中心,这样造成职工上下班交通负担较重,并且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的大气污染; 方案二居住用地和工业区相邻,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生活,这是合理的方面,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也就是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是不合理的。改进的措施是将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向。

  19. 图2.2 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20. 图2.4 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

  21. 图2.3 纽约的CBD——曼哈顿

  22. 图2.6 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3. 成都市城市形态图

  24. 【本节知识网络】 _________城市 _________城市 _________城市 城市 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功能区的形成 城市土地利用 和 功能分区 _________区 _________区 _________区 城市 内部 空间 结构 主要功能区 及特点 其他功能区:文化区、行政区 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 结构的形成 主要因素 其他因素 (历史、社会、行政) 成 因 城市内部空间 的结构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市功能区的变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