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第 12 章 配位化合物

第 12 章 配位化合物. 本章要求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有关的概念 掌握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 理解晶体场理论,并能解释双峰图、配合物的稳定性及配离子的颜色 掌握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应用及其有关计算 一般了解配合物的特征和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的定义. 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为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如:

ros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2 章 配位化合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2章 配位化合物 • 本章要求 •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有关的概念 • 掌握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 • 理解晶体场理论,并能解释双峰图、配合物的稳定性及配离子的颜色 • 掌握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应用及其有关计算 • 一般了解配合物的特征和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

  2.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的定义 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为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如: [Cu(H2O)4]2+、[Cu(NH3)4]2+、[CuCl4]2-

  3.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为过渡金属,特别是铁系、铂系、第IB、IIB族元素。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为过渡金属,特别是铁系、铂系、第IB、IIB族元素。 配体为水、氨等中性分子或卤离子、拟卤离子(CN-等)、羟离子(OH-)、酸根离子等离子。 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化学作用力叫做配位键,一般是中心原子接受配体中的某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的。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的个数叫做配位数。

  4. 二、配合物的类型 1. 简单配位化合物 单齿配位体与单个中心离子(或原子)所形成的配合物 K2 [PtCl6] [Fe(H2O)6]Cl5 [Cr(H2O)6]Cl3 Na[AlF6] 2. 螯合物 环状结构 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环状配合物 3. 多核配合物 在一个配合物中有2个或2个以上中心离子的 配合物。 4. 其他配合物 Fe(CO)5 (C2H5)M Fe(CO)5 [Re2Cl8]2-

  5. 原则是先阴离子后阳离子,先简单后复杂。 命名顺序: (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 cis - [PtCl2(Ph3P)2] 顺-二氯 二·(三苯基磷)合铂(II) (2)先列出阴离子,后列出阳离子,中性分 子(的名称) K[PtCl3NH3] 三氯·氨合铂(II)酸钾 (3)同类配体(无机或有机类)按配位原子元 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6. (4)同类配体同一配位原子时,将含较少原 子数的配体排在前面。 [Pt(NO2)(NH3)(NH2OH)(Py)]Cl 氯化硝基·氨·羟氨·吡啶合铂(II) (5)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也 相同时,按结构式中与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顺序排列。 [Pt (NH2)(NO2)(NH3)2] 氨基·硝基·二氨合铂(II) (6)配体化学式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 SCN, -NCS)时,则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7. 第二节 配位键的杂化理论 • 目前配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最主要的有: • 价键理论 • 晶体场理论 • 分子轨道理论 • 在此主要介绍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8.   杂化理论认为,配位键的形成是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进入中心原子的空轨道,并杂化成一种规则的多面体。  杂化理论认为,配位键的形成是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进入中心原子的空轨道,并杂化成一种规则的多面体。   如:六配位的Fe(CN)63-、Fe(CN)64-、Fe(H2O)63+等的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进入中心原子的2个d轨道、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形成八面体的杂化轨道。

  9. 杂化轨道形式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0.   在某些配合物中存在着离域键   如在[Ni(CN)4]2-配离子中,Ni2+离子具有8个d电子,用dsp2杂化轨道容纳CN-离子中碳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形成四个配位键,组成平面正方形的[Ni(CN)4]2-配离子。   在[Ni(CN)4]2-配离子中的九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此时Ni2+离子在形成配键外,还有空的pz轨道,可以和CN-离子充满电子的pz轨道重叠,而形成离域∏98键,增强了[Ni(CN)4]2-配离子的稳定性。

  11.   价键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   价键理论可用来: 1、解释许多配合物的配位数和几何构型。 2、可以说明含有离城键的配合物特别稳定。 3、可以解释配离子的某些性质。   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1、价键理论在目前的阶段还是一个定性的理论,不能定量地或半定量地说明配合物的性质。 2、不能解释每个配合物为何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光谱,也无法解释过渡金属配离子为何有不同的颜色。 3、不能解释[Cu(H2O)4]2+的正方形构形等。

  12. 第三节 配位键的晶体场理论   为了弥补价键理论的不足,只好求助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下面我们对晶体场理论做个简单介绍,为了以后我们过渡元素的某些性质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解释,这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13. 一、 要点: 1. 中心离子M与配位体L成键时,配体 的静电场对中心离子的d 轨道电子的不同排 斥作用力,使d 轨道能级发生了分裂 2. 过渡金属的中心离子的5个d轨道在假想 的球形场(均匀电场) 中能量是简并的, 受到配位体负电场作用时,会发生d 轨道 的能级分裂。

  14. 二、d轨道分裂情况 1、 八面体场中: dz2 , dx2-y2, 轨道能量升高较多 (eg 或 dr) dxy, dyz, dxz轨道能量升高较少 (t2g) 2、四面体场中: dz2 , dx2-y2, 轨道能量升高较少(e) dxy, dyz, dxz轨道能量升高较多(t2)

  15. 3、分裂能() : d轨道分裂后,最高d轨道的能量与最低d轨道的能量差,称为分裂能() 单位:  / cm-1  / J·mol-1 / kJ·mol-1 1cm-1 = 12.0J·mol-1 o:(O: octahedral)八面体场d轨道的能级分裂能 o= 10 Dq , o分为10等份,每份为1Dq. [Cr(H2O)6]2+ o = 166 kJ·mol-1 t: (t: tetrahedral) 四面体场d轨道的能级分裂能 t = 4 / 9o= 4.45 Dq

  16. 4、轨道能量的计算 (1)八面体场 eg轨道 的能量为E eg , t2g轨道的能量为E t2g E eg- E t2g = 10 Dq = o (1) 2E eg + 3E t2g= 0 (2) 解得: Eeg = 6 Dq E t2g= - 4 Dq (记住)

  17. ( 2 )四面体场 实验测得:t= 4/9 o t= 4.45 Dq E t2 - E e = t (1) 2E e + 3E t2= 0 (2) 解得: E t2 = 1.78 Dq Ee= - 2.67 Dq(记住) ( 3 ) 正方形场:s= 17.42 Dq

  18. 5、影响的因素: (要求会比较分裂能大小的次序) • ⑴ 配体相同的条件下,中心离子的影响 • 同一元素随氧化态升高而增大 Fe2+ < Fe3+ • [Cr(H2O)6]2+ o = 166 kJ·mol-1 • [Cr(H2O)6]3+ o = 208 kJ·mol-1 • (b) 同族元素自上而下增大 例:Fe2+ < Ru2+ < Os3+ • (c) 中心离子d 轨道的主量子数越大,分裂能越 大, • o(第三过渡系) > o(第二过渡系) 20%- 30% • > o(第一过渡系) 40%-50%

  19. ⑵ 配体对的影响(光谱化学序列) (记住常见的配体) I- < Br- < S2- < SCN- < Cl- < NO3- < F- < OH- < C2O42- < H2O < NCS- < NH3 < en < SO32- <o- phen < NO2-< CO , CN - 以配位原子分类: I < Br < Cl <  S < F < O < N < C 越大——强场 越小——弱场 H2O以前的称为弱场; H2O ~ NH3之间的称为中间场; NH3以后的称为强场

  20. 三、 d轨道能级分裂后,d 电子在轨道上的排布遵循的原则 (重点掌握) 概念: 电子成对能( p ) 分裂能() 1、能量最低原理 2、电子成对能( p ) >分裂能()时,即(弱场) 电子尽可能以自旋相同方式分占不同的轨道, 即弱场——高自旋排布方式——洪特规则 弱场 d3:t2g3 d4: t2g3 eg1d5: t2g3 eg2 d6: t2g4 eg2 d7: t2g5 eg2 d8: t2g6 eg2 电子成对能( p ) 分裂能()

  21. 3、电子成对能( p ) <分裂能()时,(强场) 电子以成对形式排布,即强场——低自旋排布方式 d3:t2g3d4: t2g4 eg0d5: t2g5 eg0 d6: t2g6 eg0 d7: t2g6 eg1d8: t2g6 eg2 4、高自旋—配合物稳定性差 低自旋—配合物稳定性增大 强场和弱场电子排布相同的d电子数 d1: t2g1 ;d2: t2g2; d3:t2g3 d8:t2g6 eg2 ;d9:t2g6 eg3d10:t2g6 eg4 强场和弱场电子排布不同的d电子数 强场d4:t2g4 eg0d5:t2g5 eg0; d6:t2g6 eg0;d7:t2g6 eg1 弱场,d4:t2g3eg1d5: t2g3eg2 d6:t2g4eg2 d7:t2g5eg2

  22. 四、晶体场稳定化能 在晶体场中,d轨道发生分裂,电子排布采用高自旋或低自旋排列方式,体系能量比未分裂前能量的下降值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

  23. 五、 影响晶体场稳定化能的因素 1、大小 2、 d1,d2,d3, d8 , d9,d10 强场和弱场电子排布相同—CFSE是相同 d4~ d7 强场和弱场电子排布不同—CFSE不同

  24. 六、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的计算 CFSE的计算: o= 10Dq t= 4/9o =4.45Dq CFSE (八面体场) = (-4Dq) ×nt2g+ 6Dq×neg CFSE (四面体场) =(-2.67Dq) ×ne+ 1.78Dq×nt2 d1,d2,d3,d8,d9,d10强场弱场电子排布相同,CFSE相同 d4~ d7强场和弱场电子排布不同,CFSE不同 d1: t2g1CFSE = 1×(-4Dq) = -4Dq d8: t2g6 eg2CFSE = 6×(-4Dq)+2 ×6Dq =-16Dq d10: t2g6 eg4CFSE = 6×(-4Dq)+4×6Dq = 0Dq

  25. d4:强场t2g4 eg0CFSE = 4×(-4Dq) = -16Dq d4:弱场t2g3 eg1CFSE=3×(-4Dq) +1×6Dq =-6Dq d5:强场t2g5 eg0CFSE = 5×(-4Dq) = -20Dq t2g3 eg2CFSE=3×(-4Dq)+2×6Dq = 0Dq t2g6 eg0CFSE = 6×(-4Dq)= - 24Dq d5:弱场? d6:强场? d6:弱场t2g4 eg2CFSE =4×(-4Dq)+2×6Dq =- 4Dq d7: t2g6 eg1??

  26. 1. 配合物的稳定性(根据晶体场稳定化能判断) • 例:在弱场中,同一配体的高自旋配合物稳定性顺序 • d0<d1 <d2 <d3> d4 >d5 < d6 <d7 < d8 > d9 > d10 • 强场下:同一配体的低自旋配合物稳定性顺序为: • d0< d1 <d2 <d3 < d4 <d5 < d6 >d7 > d8 > d9 > d10 • 解释:[Co(EDTA)]- K稳 = 1036 • [Fe(EDTA)]- K稳 = 1.7×1026 • [Co(CN)6]3- K稳 = 1×1064 • [Fe(CN)6]3- K稳 = 1×1042 • Co3+: d6 Fe3+: d5 七、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27. 讨论配合物的稳定性时:  中心体与配位体间的键的强度(主要因素)  CFSE 2、 配合物的磁性 B.M.

  28. 4、 对配合物空间构型的解释 [Cu(NH3)4(H2O)2]2+ Cu —N 键长: 207pm Cu—OH2 键长: 262pm

  29. 5、 配离子的颜色 (掌握根据d-d 跃迁解释配合物的颜色) d - d 跃迁使配合物产生颜色,IA, IIA, IIIA d0结构, IIIA(Ga3+)无色离子, d10结构IB, IIB( Cu+, Ag+, Zn2+, Cd2+, Hg2+) ,不产生 d-d 跃迁, 无色 d1~9产生d - d跃迁,配合物有颜色 Mn2+: 3d5 在弱场时 t2g3eg2 d-d 跃迁自旋方向发生改变 自旋禁 阻 —颜色浅

  30. 6、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Co3+在酸性溶液中,是极强的氧化剂, 在水溶液中不稳定 Co 3+ + Cl- = Co2+ + 1/2 Cl2 但Co 3+的配合物[Co(NH3)6]3+稳定 [Co(NH3)6]2+ = [Co(NH3)6]3+ + e Co3+: 3d6 CFSE =-24Dq 无单电子 Co2+: 3d7CFSE =-8Dq有3个单电子 CFSE从-8Dq 到-24Dq

  31. 1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通常用稳定常数来衡量配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12.1.1 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一、稳定常数(K稳 或Kf ) 二、不稳定常数(K不稳) 三、逐级稳定常数和逐级不稳定常数 第12章 配位平衡

  32. [MLn] K稳=———— [M][L]n 一、稳定常数(K稳 或Kf ) 对于配合反应 M+nLMLn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配合平衡符合平衡原理,当中心离子或配体浓度发生变化时,即它们当遇到能生成弱电解质(H+、OH-)、沉淀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时,平衡就被打破,发生移动。

  33. 1、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例:计算0.1mol/L[Cu(NH3)4]SO4溶液中Cu2+、和NH3的浓度(已知K稳=4.8×1012)。   解:设[Cu2+]=x Cu2++4NH3[Cu(NH3)4]2+   起始 0 0 0.1   平衡 x 4x 0.1-x01(与酸碱平衡近似计算类似)   所以: 0.1 K稳=———— x=6.03×10-4、4x=2.41×10-3 x·(4x)4   答:[Cu2+]=6.03×10-4mol/L,[NH3]=2.41×10-3mol/L

  34. 2、比较不同配合物的稳定性   与根据Ksp来判断溶解度类似,用稳定常数来判断配合物的稳定性时,首先要看配合物的类型是否相同。   如:我们刚思考过的[Cu(NH3)4]2+的稳定常数为4.8×1012、[Zn(NH3)4]2+的稳定常数为5×108这两个可直接进行比较。 如:[Ni(En)3]2+、 [Ni(CN)4]2- K稳=2.1×1018、 K稳=1×1021 因这两种类型不相同,应分别算出在0.1mol/L [Ni(En)3]2+、[Ni(CN)4]2-中[Ni2+]来进行比较。 思考:[Ni2+]大的稳定还是不稳定?

  35. 3、判断配合反应的方向   例1:往[Ag(NH3)2]+溶液中加KCN溶液,下列反应能否进行。 [Ag(NH3)2]++2CN-===[Ag(CN)2]-+2NH3   此平衡为两个配合平衡产生的一个复合平衡,要看此平衡的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例2、100ml 1mol/L NH3中能溶解固体AgBr多少克? AgBr+2NH3===[Ag(NH3)2]++Br-

  36.   例3、在1L氨水中溶解0.1mol/L的AgCl,问氨水的最初浓度是多少?  例3、在1L氨水中溶解0.1mol/L的AgCl,问氨水的最初浓度是多少? AgCl+2NH3===[Ag(NH3)2]++Cl- x 0.1 0.1   解得:x=1.92mol/L   但x为平衡时的浓度,并不是最初浓度。 所以应加上配合所用的氨的量,应为2.12mol/L。   例4、解释:在Fe3++nSCN-===[Fe(SCN)n](3-n)   血红色溶液中加入NH4F后血红色变浅或消失,并发现溶液中有[FeF6]3-配离子,当再加硫酸则又变为血红色。试解释!

  37. 4、配合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例1:计算[Ag(NH3)2]++e-===Ag+2NH3体系的标准电极电势。[已知K稳=1.7×107、(Ag+/Ag)=0.81V]   解:计算{[Ag(NH3)2]+/Ag}的值,实际上是求在[Ag(NH3)2]+、NH3的浓度为1mol/L时的(Ag+/Ag)的值。   即:首先要计算出在此条件下的[Ag+]。 Ag++2NH3===[Ag(NH3)2]+ [Ag(NH3)2+] 1 =—————— K稳=—————— 即[Ag+]=1/K稳 [Ag+]·12 [Ag+][NH3]2

  38.   通过以上实例和计算结果表明:   配合平衡和确是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存在着一个平衡移动的问题。它与溶液的酸度、浓度、沉淀的生成、氧化还原反应等有着密切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实现配离子的生成和破坏,以达到某种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的目的。

  39. 由奈斯特方程得:{[Ag(NH3)2]+/Ag}=(Ag+/Ag) =(Ag+/Ag)+0.0592lg[Ag+] =0.81+(-0.43)=0.38(V)   答:{[Ag(NH3)2]+/Ag}的值为0.38V 当金属离子配合后,其相应的电极电势值变小,即金属离子的氧化性减小,而相应的金属的还原性增强,也能用此说明Au不与硝酸反应,但可与王水反应,原因是有[AuCl4]-的生成,Au的还原性增强到可被硝酸氧化。

  40. 作 业 6、18、22、23、3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