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6 年 20 班 2 號梁緯彤 資料來源: yahoo 指導老師:許惠雯老師

6 年 20 班 2 號梁緯彤 資料來源: yahoo 指導老師:許惠雯老師. 紀曉嵐的機智全集.

Download Presentation

6 年 20 班 2 號梁緯彤 資料來源: yahoo 指導老師:許惠雯老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6年20班2號梁緯彤資料來源:yahoo指導老師:許惠雯老師6年20班2號梁緯彤資料來源:yahoo指導老師:許惠雯老師

  2. 紀曉嵐的機智全集 • 話說紀曉嵐當禮部侍郎的時候,一天尚書和御史連袂來訪。聊著聊著,突然外頭跑來一隻狗。尚書心中突生一計要取笑紀曉嵐,便道:「咦,你們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紀曉嵐知道尚書在捉弄他,當下也不動聲色的說:「要分辨狗或狼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看牠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一旁的御史大笑道:「哈哈,我還道那是狼是狗呢,原來上豎是狗,哈哈,哈。」此時紀曉嵐不慌不忙的接著又說道:「另一種分辨的方法就是看牠吃什麼。狼是非肉不食,狗則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這下子連御史也噤聲無言了)

  3. 有位自命不凡的青年文人拿著自己的大作去請紀先生批閱紀公提筆在篇後批著:『此文有雙錘擂鼓之聲』那位青年作家洋洋得意,以這批語逢人便告有人詢問紀公:『為何要將一篇不通的文章加上這麼好的評語呢?』紀公大笑道:『你們根本不懂得這評語的意思,一個錘擊鼓,所發出的聲音是:通!通!通!雙錘擊鼓時,鼓聲是不通!不通!不通!....

  4. 話說紀曉嵐考上狀元的時年紀還很輕於是便有個太監想戲弄他出了個上聯要他對: 「小翰林  穿冬服  持夏扇  一部春秋曾讀否?」紀曉嵐不甘示弱便回道:「老總管  生南方  長北地  那個東西還在嘛?」

  5. 清乾隆時,大學士紀曉嵐為人幽默,不受世俗思想朿縛。某年初一,朝拜了皇帝之後,回到家中。一班趨炎附勢之徒充斥門庭,要為「老師」拜年。紀曉嵐不勝其擾,但又不得不勉強應酬。忽然,紀曉嵐不覺大笑。徒子徒孫以為做了什麼令老師高興之事,紛紛查問究竟。紀曉嵐不慌不忙說:沒什麼,只是想到了一個貼切的對聯罷了。徒子徒孫當然不會放過機會讓老師過過發表慾,一定要老師說出來。紀曉嵐說:「大家不怪我,就說吧,今早學生頭搶地,昨夜師母腳朝天。」

  6. 紀曉嵐某次陪乾隆到杭州,路過一家雜貨店。乾隆指著門前一塊招牌,佯裝不知地問:「這是什麼?」紀曉嵐抬頭一看,那招牌寫的是「黃楊木梳」,他回答說:「這是對聯!」「既是對聯哪有成單之理?」皇帝說。「杭州乃文物之鄉,街頭巷尾到處暗藏各種巧對,有上句也有下句,全靠細心觀察,心領神會。」紀曉嵐解釋給皇上聽,走過幾家店,紀曉嵐指著另一個招牌請皇帝看:「白蓮藕粉」,紀說:「這是下聯呢!與『黃楊木梳』剛好配成對!」兩人正好走到一家裱畫鋪乾隆指著這家的招牌「精裱唐宋元明名人書畫」對紀曉嵐說:「難不成這也算上聯?」紀笑道:「不錯!它的下聯就在剛剛走過的那家藥材店,你瞧,它不是寫著:採辦川廣雲貴各省道地藥材。」乾隆一聽,哈哈大笑:「果然是巧對!」

  7. 傳說紀曉嵐是個怕熱的人,而他也是清乾隆在位時,負責『四庫全書』的總篹,也就是現在俗稱的總編;『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全是用蠅頭小楷寫成,據說計有七萬萬七千七百七十七個字, 這書絕非一人一日可成。話說這天正是又悶又熱 的天氣,紀曉嵐與眾編輯正在書院趕編『四庫全書』,但天氣實在太熱了,別人了不起用手巾擦擦汗,而紀曉嵐卻怎麼擦也擦不完,於是乾脆脫光衣服,免得汗水將所編給展卷了。以往皇帝前往一處必先通報,以使下屬準備整理,但這日乾隆提早退朝,突然心 血來潮便往紀曉嵐所在的書院前來。眼看已來不及通報,而紀曉嵐卻光著上身,這在帝 制時期乃失儀之罪,按律當斬,於是紀曉嵐靈機一動便往桌下躲去。乾隆老遠便看到紀曉嵐,心想這傢伙到底在搞什麼鬼?於是一屁股便往紀曉嵐座位坐了下去。那座位乃三 面不透風,一面開通的桌台,乾隆這一坐唯一通氣的那面也堵死,紀曉嵐坐在外面還熱呢,何況是躲在桌下,心想是誰這麼缺德,但念頭一轉又想到,也許是有人怕他被乾隆瞧見,故意這麼做,也算是好意。但過了好久,乾隆也故意不出聲,並用手示意大家也不可出聲,紀曉嵐在桌下心中又想,再不出聲也不用等午門斬首,就是悶也要悶死了! 於是小聲問道:「老頭子走了沒?」乾隆一聽,說道:「朕恭在此!」喲呵!還是沒躲過去!於是紀曉嵐出來叩見乾隆。乾隆一見紀曉嵐那副模樣心裡也樂了,但表面上還是板著臉說:「紀昀,你為何叫朕老頭子,你倒說說看,有理則生,無理則死!」紀曉嵐理了理衣裳,不慌不忙的說:「老乃長壽之義;天下萬物之首領曰頭;子乃對聖賢之尊稱,孔丘、孟軻皆稱子;因此,三者合起來便稱老頭子。」

  8. 乾隆本來就只是要尋紀曉嵐開心,更何況『四庫全書』還指望著他;而對紀曉嵐的機智也相當疼惜。看到紀曉嵐熱的滿身大汗,不禁憐惜,叫道:「來人!賜茶一盞。」紀曉嵐剛要端起茶碗,乾隆突然靈機一動,說道:「紀愛卿,朕這裡有一把扇子,還未題字,你就替朕寫一首詩詞吧! 」紀曉嵐接過扇子,想起剛才那股熱勁,便題了一首王之渙的出塞,原詩是這樣寫的:「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這詩是好詩,字是好字,乾隆接過紀曉嵐一揮而就的扇子,心裡很是高興,順口便唸道:「黃河遠上白雲...」喲!這中間怎麼少了一個『間』字,乾隆一生寫了九百多首詩詞,對唐詩也不陌生,一瞧這詩中間少了個字,這存心是要考考寡人;這在那年頭便犯了欺君之罪,乾隆把臉一橫,說道:「紀昀,你好大的膽子,為何欺瞞寡人!」紀曉嵐本來得意洋洋的正要端起茶杯,一聽連忙接過扇子一看,從容的說道:「啟稟陛下!臣題的不是出塞詩,而是出塞詞。」接著便唸道:「黃河遠上 白雲一片 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 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乾隆一聽也不得不讚嘆紀曉嵐的機智與文才。還好那年頭題詩寫字全不用標點符號,否則紀曉嵐的腦袋非搬了家不可。紀曉嵐剛要端起茶杯喝茶,乾隆突然喝道:「別動!」這下把群臣的心差點從嗓子眼裡蹦了出來!乾隆繼說道:「紀愛卿,人都說你有急智與文才,朕要考考你,看看是否浪得虛名;朕每講一句話,你來給朕對一句詩,對得上則重重有賞,對不上則二罪俱罰!」乾隆說道:「昨天夜裡娘娘生了個娃兒!」紀曉嵐不加思索的對道:「昨夜後宮降真龍。」乾隆又說:「是 個女娃兒。」紀曉嵐又對:「月裡嫦娥下九重。」乾隆說:「可惜剛生下來就夭折了!」紀曉嵐張口就來:「天上人間留不住!」乾隆說:「你知道是怎麼死的嗎?是掉尿盆裡淹死的!」他一邊說一邊心想:「看你怎麼對上來!」這下乾隆滿以為可以難倒紀曉嵐,群臣也都為紀曉嵐擔足了心;沒想到紀曉嵐略加思索後,說道:「昨夜後宮降真龍 ,月裡嫦娥下九重;天上人間留不住...」乾隆接口:「掉尿盆裡淹死怎麼對!」紀曉嵐說:「翻身跳入水晶宮!」

  9. 當紀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施)﹔有一天,紀曉嵐帶著一隻小黃鳥到學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施老師進來了﹔紀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牆上鬆脫的磚頭後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可是當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牆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後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細 羽 佳 禽 磚 後 死」 紀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然可以。」 紀曉嵐說:「您唸的是細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後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 毛 野 獸 石 先 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氣歪了,但是,他又沒對錯嘛!

  10. 年幼曾發生一件趣事,當時他與幾個小孩在街邊踢球,剛好踢中路過的太守大人轎子。太守下轎拾起藤球,幾個小孩中只有紀曉嵐敢問他取回。太守見其出眾,遂出上聯,要求他答中才交還藤球: • 童子六七人,獨汝驕。 • 紀曉嵐對出下聯: • 太守三四位,唯公…… • 太守急問最後一字是甚麼,紀曉嵐說: • 要是你把籐球還給我,就是「唯公廉」; • 要是不還,那便是「唯公貪」了。 • 太守大笑,嘖嘆其聰敏,於是把球還給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