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第九章材料的磁学性能

第九章材料的磁学性能. 第一节基本磁学性能 第二节抗磁性与顺磁性 第三节铁磁性与反铁磁性. 第一节 基本磁学性能. ( 1 ) 磁场强度 (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一根通有 I 直 流电的无限长直导线,在距导线轴线 r 米处产生的磁场 强度 H. ( 2 ) 磁感应强度: 材料在磁场强度为 H 的外加磁场 (直流,交变或脉冲磁场)作用下,会在材料内部 产生一定磁通量密度,称其为磁感应强度( magnetic flux density), 即在强度为 H 的磁场被磁化后,物质内

ronal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材料的磁学性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材料的磁学性能 第一节基本磁学性能 第二节抗磁性与顺磁性 第三节铁磁性与反铁磁性

  2. 第一节 基本磁学性能 (1)磁场强度(magnetic field strength):一根通有I直 流电的无限长直导线,在距导线轴线r米处产生的磁场 强度H (2)磁感应强度:材料在磁场强度为H的外加磁场 (直流,交变或脉冲磁场)作用下,会在材料内部 产生一定磁通量密度,称其为磁感应强度(magnetic flux density),即在强度为H的磁场被磁化后,物质内 磁场强度的大小,单位特斯拉(T)或韦伯/米2(Wb/m2)

  3. (3)磁矩 磁矩(magnetic moment)是表示磁体本质的一个物理 量。任何一个封闭的电流都具有磁矩m。其方向与环形 电流法线的方向一致,其大小为电流与封闭环形的面积 的乘积

  4. Orbital • Spin 原子磁矩有3个来源 ①电子轨道磁矩; 物质具有磁性的根源。 ②电子自旋磁矩; 值很小 ③原子核磁矩。

  5. (4)磁化强度 磁化:外磁场作用下,各磁矩有规则的取向,使磁介 质宏观显示磁性,这就叫磁化。 磁化的物理意义是单位体积的磁矩。

  6. 其中M为磁化强度(intensity of magnetization),它表征 物质被磁化的程度。 M可正、可负,由磁体内磁矩矢量和的方向决定,因而 磁化了的磁介质内部的磁感强度B可能大于,也可能小 于磁介质不存在时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B0。

  7. (5)磁性的本质 磁现象和电现象在着本质的联系。物质的磁性和原子、 电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子的磁矩: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组成 电子的自旋磁矩>>轨道磁矩 孤立原子 不具磁性 :原子各层都充满电子,其电子磁矩相互抵消 具有“永久磁矩”:有未被填满的电子壳层其电子的自旋磁矩未被抵消(方向相反的电子自旋磁矩可以互相抵消)。

  8. 例如,铁原于的原子序数为26,共有26个电子,电子例如,铁原于的原子序数为26,共有26个电子,电子 层分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可以看出,除 3d子层外各层均被电子填满,自旋磁矩被抵消。 根据洪特法则,电子在3d层中应尽可能填充到不同 的轨道,并且它们的自旋尽量在同一个方向上(平行 自旋)。因此5个轨道中除了有一条轨道必须填入2个 电子(自旋反平行)外,其余4个轨道均只有一个电子, 且这些电子的自旋方向平行,由此总的电子自旋磁 矩为4 μB。

  9. 第二节 抗磁性与顺磁性 根据物质的磁化率,可以把物质的磁性分为五类。

  10. 依据原子的磁矩结构,铁磁性分为两类: (1)本征铁磁性材料:在某一宏观尺寸大小的范围内,原 子磁矩的方向趋于一致,此范围称为磁畴(一般为1—2 微米,每个磁畴可以看作是具有一定自发磁化强度的小 永磁体),这种铁磁性称为完全铁磁性。 Fe,Co,Ni,Gd,Tb,Dy,等元素及其合金、金属间化合物, FeSi, NiFe, CoFe, SmCo, NdFeB,CoCr等

  11. x>0,μr >1 室温下磁化率可达103。 较弱磁场 较高的磁化强度; 外磁场移去保留较强磁性; 强磁性来源——很强的内部交换场 基本特征-------自发磁化 居里点温度Tc以上,自发磁化强度变为0,铁磁性消失, 材料表现为强顺磁性。

  12. (2)亚铁磁性 大小不同的原子磁矩反平行排列,二者不能完全抵消, 相对于外磁场表现出一定的磁化作用,称此种铁磁性为 亚铁磁性(铁氧体)。 各种铁氧体系材料(Fe,Co,Ni氧化物)Fe,Co等与重稀 土类金属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13. (3)反铁磁性:反铁磁性,由于交换作用,相邻晶胞中的(3)反铁磁性:反铁磁性,由于交换作用,相邻晶胞中的 单电子自旋反向排列,引起相邻磁矩反向排列,在铁电 性材料中有反铁电性。

  14. (4)抗磁性 磁化强度 M<0 Bi,Cu,Ag,Au 磁矩m =0 x<0, χ≈-10-6,μr<1, B < B0 抗磁性来源——原子轨道中电子轨道的变化 外磁场中,感生一个磁矩,与外磁场方向相反,表现为 抗磁性。 抗磁性物质的抗磁性一般很微弱,陶瓷材料的大多属于 是抗磁性的

  15. (5)顺磁性 磁化强度 M >0 ,过渡元素、稀土元素、钢系元素 原子内部存在永久磁矩m 无外磁场,宏观无磁性; 有外磁场,显示极弱磁性。 磁化率很小室温下约为10-5 x=C/T。C:居里常数。 x>0,μr > 1 M与外磁场H成正比 抗磁性和顺磁性,其磁化率的绝对值都很小,因而都 属弱磁性

  16. M H 一、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物理本质 1.抗磁性 抗磁性:材料被磁化后,磁化矢量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地称为抗磁性。 Cu,Ag,Au C,Si,Ge N,P,As,Sb,Bi S,Te,Se F,Ci,Br,I He,Ne,Ar,Kr,Xe,Rn 原因:主要是原子中电子轨道状态 的变化。

  17. 电子循轨运动所产生的轨道磁矩大小为:

  18. 2.顺磁性: 无外磁场作用时,材料中的原子磁矩无序排列,材料不 表现宏观磁性,受到外磁场作用时,原子磁矩能通过旋 转而沿外场方向择优取向,表现出宏观磁性,这种磁性 叫顺磁性。

  19. 二、影响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因素 (1)惰性气体:磁矩为零,只能产生 抗磁矩。 (2)绝大多数非金属都是抗磁性物质,只有氧 和石墨是顺磁性物质。 1原子结构的影响 (3)对于金属,自由电子运动产生抗磁矩,离 子和自由电子产生顺磁矩,其中自由电子所产 生的顺磁性是比较小的,故只有当内层电子未 被填满,自旋磁矩未被抵消时,才可能产生较 强的顺磁性。 金属Cu,Ag,Cu,Cd,Hg等是抗磁性; 所有的碱金属都是顺磁性的 碱土金属(除Be外)也都是顺磁性的 3价金属也是顺磁性的 Ti, V, Cr, Mn等过渡族元素,强烈的顺磁性

  20. (1)温度对抗磁性一般没什么影响 2 温 度 的 影 响 (2)温度对顺磁性影响很大,可以认为,顺磁物质的磁化是磁场克服原子和分子热运动的干扰,使原子磁矩排向磁场方向的结果 居里定律: 只有部分顺磁物质能准确的符合这个定律,而相当多的 固溶体顺磁物质,特别是过渡族金属元素,居里定律不 适用了。

  21. 过渡族金属元素原子磁化率和温度的关系要用居里-外斯过渡族金属元素原子磁化率和温度的关系要用居里-外斯 定律表达,即 3.相变及组织转变的影响 (1)当材料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由于晶格类型及原子 间距发生了变化,会影响电子运动状态而导致磁化率的变化。 (2)加工硬化使金属的原子间距增大而密度减小,从而 使材料的抗磁性减弱。

  22. 4.合金成分与组织的影响 (1)当低磁化率的金属,如Cu、Ag、Mg、Al等形成固溶 体时,其磁化率与成分呈平滑的曲线关系,这说明形成 固溶体时原子之间的结合键发生了变化。 (2)如果在抗磁性金属Cu、Ag、Au中溶入过渡族的 强顺磁性的元素,如Pd,则将会使其磁性发生复杂变化。 (3)如果在抗磁性金属中加入Fe,Co,Ni等铁磁性金属, 则可使合金的x剧增,甚至在低浓度时就能成为顺磁性的

  23. 不是常数, 随 而变 有剩磁现象 有居里温度( ) ,铁磁质→顺磁质 , : 第三节 铁磁性与反铁磁性 所谓磁化过程(又称感磁或充磁)不过是把物质本身的磁性显示出来,而不是由外界向物质提供磁化的过程。

  24. 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特性与抗磁和顺磁物质的区别体现在: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特性与抗磁和顺磁物质的区别体现在: (1)磁化曲线为非线性 (2)存在磁饱和与磁滞现象 (3)磁化是不可逆的,交变磁化时形成磁滞回线 (4)磁化率及磁化强度远高于抗磁和顺磁性

  25. 3d壳层的电子结构

  26. 一自发磁化 1.定义:在没有外磁场的情况下,材料所发生的磁化称 为自发磁化。 2.自发磁化的根源:原子(正离子磁矩), 而且在原子 磁矩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自旋磁矩. 3.交换作用:铁磁性除与电子结构有关外,还决定于晶 体结构。实践证明,处于不同原子间的、未被填满壳层 上的电子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称为“交 换”作用。

  27. 4.交换能:根据键合理论可知,原子相互接近形成分子4.交换能:根据键合理论可知,原子相互接近形成分子 时,电子云互相重叠,电子要相互交 换。对于过渡族 金属原子的3d状态与4s态能量相差不大,因此它们的 电子云也将重叠,引起了3d层与4s层的电子可以相互 交换位置,这种交换产生一种交换能,此交换能有可 能迫使相邻原子自旋磁矩产生有序排列(或同向排列起来)。 A:交换能积分常数;S1,S2分别是两个电子的自旋动量 矩矢量;φ是两个自旋动量矩夹角;S是S1,S2的模,因 S1,S2是同类电子,所以它们的模相等。

  28. 5.交换能与铁磁性的关系:由这种“交换”作用所产生的5.交换能与铁磁性的关系:由这种“交换”作用所产生的 “交 换能”积分常数与晶格的原子间距有密切关系。当距离很 大时,积分常数接近于零。随着距离的减小,相互作用有所 增加,积分常数为正值,就呈现出铁磁性。当原子间距a与 未被填满的电子壳层半径r之比大于3时,交换能为正值, 交换能积分常数为负值,为反铁磁性。 交换能积分常数 a/r 交换能与铁磁性的关系

  29. 6.产生铁磁性的条件 (1)原子内部要有未填满的电子壳层(原子本征磁矩 不为0) (2)a/r之比大于3使A为正,即指的是要有一定的晶体 结构。

  30. 7.铁磁性材料的居里温度 对于所有的磁性材料来说,并不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 磁性。 一般地,磁性材料具有一个临界温度Tc,在这个温度以 上,由于高温下原子的剧烈热运动,原子磁矩的排列是 混乱无序的。在此温度以下,原子磁矩排列整齐,产生 自发磁化,物体变成铁磁性或亚铁磁性. 居里温度 是铁磁体或亚铁磁体的相变转变点 Tc 顺磁态 铁磁态或亚铁磁态

  31. 三、磁各向异性与磁致伸缩 1.磁各向异性 当铁磁物质磁化时,沿不同方向所产生的磁化强度不同, 即沿不同方向磁化所消耗的磁化功不同,这说明磁化矢量 (M)在不同晶向上有不同的能量, M沿易磁化方向时 能量最低,沿难磁化方向时能量最高。磁化强度沿不同 晶轴方向的不同称为磁性的各向异性性能。

  32. 磁各向异性的原因:在晶体的原子中,一方面受空间磁各向异性的原因:在晶体的原子中,一方面受空间 周期变化的不均匀静电场作用,另一方面邻近原子间 电子轨道有交换作用。 通过电子的轨道交叠,晶体的磁化强度受到空间点阵的 影响,由于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电荷分布为旋转椭球 形而不是球形,非对称与自旋方向密切相关,所以自旋 方向相对于晶轴的转动将使交换能改变,同时也使原子 电荷分布的静电相互作用能改变,这两种效应都会导致 磁各向异性。

  33. 2.磁致伸缩效应 铁磁物质磁化时,沿磁化方向发生长度的伸长或缩短的 现象称为磁致伸缩效应。 λ为磁致伸缩系数

  34. 磁致伸缩的原因:磁致伸缩是原子磁距有序排列时电子磁致伸缩的原因:磁致伸缩是原子磁距有序排列时电子 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原子间距调整而引起的。晶体点阵结 构不同,磁化时原子间距的变化情况也不同,因此呈现 不同的磁致伸缩能。从铁磁体的磁畴结构变化来看,材 料的磁致伸缩效应是其内部各个磁畴形变的外观表现。

  35. 四、磁畴 1.磁畴定义:是指磁性材料内部的一个个小区域,每个区 域内包含大量原子,这些原子的磁矩都象一个个小磁铁 那样整齐排列,但相邻的不同区域之间原子磁矩排列的 方向不同。 宏观物体一般总是具有很多磁畴,这样,磁畴的磁矩方 向各不相同,结果相互抵消,矢量和为零,整个物体的 磁矩为零,它也就不能吸引其它磁性材料。

  36. 磁性材料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对外显示磁性。只有当磁性磁性材料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对外显示磁性。只有当磁性 材料被磁化以后,它才能对外显示出磁性。

  37. N S N ↓ ↑ ↓ ↑ ↑ S S N ← ↑ ↓ ↑ ↓ 38 退磁能:由于铁磁体产生的外磁场与内磁场的方向相反,从而使铁磁体的磁性减弱,造成磁化能增加 当磁畴变小使磁致 伸缩能减小的数量 和畴壁形成所需要 的能量相等时,即 达到了能量最小的 稳定闭合状态。

  38. 任何铁磁体和亚铁磁体,在温度低于居里温度Tc时,都是由磁畴组成的。 磁畴是自发磁化到饱和(即其中的磁 矩均朝一个方向排列)的小区域。 相邻磁畴之间的界线叫磁畴壁 磁畴壁是一个有一定厚度的 过渡层,在过渡层中磁矩方 向逐渐改变。

  39. 磁畴的线尺寸:通常约为0.1~0.01cm 多晶体 可能其中的每一个晶粒都是由一个以上的磁畴组成的; 因此一块宏观的样品包含许许多多个磁畴; 每一个磁畴都有特定的磁化方向; 整块样品的磁化强度则是所有磁畴磁化强度的向量和。 在一块不经外磁场磁化的样品中、磁畴的取向是无序的,故磁畴的向量之和为零,因此,整块磁体对外不显示磁性。

  40. 五、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1. 磁化曲线的三种形式

  41. 2、磁化曲线与磁畴的关系 42

  42. 3、磁滞回线 磁滞: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总是落后于磁场强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滞效应。 43

  43. (1)饱和磁感应强度Bs:(saturation magnetic flux density): 是指在指定温度(250C或1000C下,用足够大的磁场强 度磁化物质时,磁化曲线达到接近水平时,不再随外磁 场增大而明显增大。 (2)剩余磁感应强度Br(remanence):铁磁物质磁化到 饱和后,又将磁场强度下降到零时,铁磁物质中残留 的磁感应强度,即为Br,成为剩余磁感应强度,简称剩磁。 (3)矫顽力Hc(coercivity):铁磁物质磁化到饱和后,由 于磁滞现象,要使磁介质中B为零,必须有一定的反向磁 场强度H,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

  44. 4、磁滞回线与磁畴的关系

  45. 5.磁滞损耗 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 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 要消 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 损耗称为磁滞损耗。 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46. 6.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 具有小Hc值,高μ值得瘦长磁滞回线的材料属于软磁 材料。 硬磁材料指材料被外磁场磁化后,保持较强剩磁的磁 性材料。 高饱和磁化强度和高剩余磁感应强度,高矫顽力,具 有较大的磁能积。

  47. χ T Tn 六反铁磁性 A<0,使相邻原子间的自旋趋于反向平行排列,原子磁 矩互相抵消,不能形成自发磁化区域。 Tn:奈尔温度,表征了 相邻原子自旋反向排列 被完全破坏的温度。

  48. Br Br μm Hc Hc μm ε 七影响铁磁性参数的因素 1.温度 温度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剩余磁感应强度,矫顽力 减小 2.形变和晶粒度 晶粒越细,磁导率越 低,矫顽力越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