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741 Views
复习.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有化合价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转移. (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是否有化合价升降. 例 1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u 2 (OH) 2 CO 3 ===2CuO + H 2 O + CO 2 ↑ B 2KMnO 4 + 16HCl === 2KCl + 2MnCl 2 + 5Cl 2 ↑ + 8H 2 O C 5NH 4 NO 3 === 4N 2 ↑+ 2HNO 3 + 9H 2 O
E N D
复习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有化合价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转移 (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是否有化合价升降 例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B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C 5NH4NO3 === 4N2 ↑+ 2HNO3 + 9H2O D CO2 + H2O + CaCO3 === Ca(HCO3)2 B、C -1 +2 0 +7 -3 +5 0
得2×6e— 失6×2e— 得2×5e— 失10 × 1 e— 二、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 : 升 → 失 → 氧 → 还 → 氧 降 → 得 → 还 → 氧 → 还 例1、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例2、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可以实现的是( ) A ClO3— → Cl2 B MnO4— → Mn2+ C CO → CO2 D HSO3— →SO2 C 三、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例1、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例2、2KClO3 === 2KCl + 3O2↑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氧化性指元素得电子的难易程度 还原性指元素失电子的难易 程度 (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传递关系: 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例1、Cl2 + 2NaBr = 2NaCl + Br2 例2、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氧化性:Cl2 > Br2 . 还原性:NaBr > NaCl 氧化性:KMnO4 > Cl2还原性:HCl > MnCl2
(2)依据反应条件: 例1、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条件是加热) O2 + 4HCl(浓) == 2 Cl2↑ + 2H2O (条件是加热及催化剂) 氧化性:KMnO4 >MnO2 >O2 (3)同一溶质的溶液,浓度越大的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浓度越大的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还原性:浓盐酸>稀盐酸
(4)依据活动性顺序判断: 还原性:K > Ca > Na > Mg > Al > Zn > Fe > Pb > (H) > Cu > Ag 氧化性:K+ < Ca2+ < Na+ < Mg2+ < Al3+ < Zn2+ < Fe2+ < Pb2+< (H) < Cu2+ < Ag+ 氧化性:F2 > Cl2 > Br2 > I2 还原性:Cl-- < Br-- < I— (5)依据化合价判断: 物质中的某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时,则只具有氧化性。 物质中的某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时,则只具有还原性。
五、四大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l2 + 2NaBr = 2NaCl + Br2 NaOH + HCl = NaCl + H2O H2 + Cl2 = 2HCl 2NaOH + CO2 = Na2CO3 2KClO3 = 2KCl + 3O2↑ 2 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是) (非) (是) (非) (是) (非)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在 2H2S + SO2 = 3S + 2H2O 的反应中,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质量比是( ) A 1:1 B 2:1 C 1:2 D 2:3 2、在3 Cl2 + 6KOH = KClO3 + 5KCl + 3H2O的反应中,得电子与失电子的原子个数比是( ) A 5:1 B 4:1 C 3:1 D 2:1 3、在反应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中,当有14.6gHCl被氧化时,生成 Cl2的质量为( ) A 7.1g B 7.3g C 14.2g D 14.6g C A C
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由于自身电离出 阴阳离子而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酸:HCl 、 H2SO4、 H3PO4 碱:NaOH 、 Ba(OH)2、NH3·H2O 盐:NaCl 、 MgSO4 某些金属氧化物:Na2O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能电离出 阴阳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酒精、蔗糖、SO3、NO2、NH3、CO2、SO2
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 强酸:HCl 、 H2SO4、HI 、 HBr 强碱:NaOH 、 Ba(OH)2、KOH、Ca(OH)2 大多数盐:NaCl 、 MgSO4、BaSO4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 弱酸:HF、H3PO4 弱碱:NH3·H2O、Cu(OH)2 水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或融化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2、下列状态时、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液态氯化氢 B 熔融食盐 C 胆矾晶体 D 氨气 C B
九、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成离子形式的: ①强酸:HCl 、 H2SO4、HI 、HBr ②强碱:NaOH 、 Ba(OH)2 ③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多数硫酸盐 (2)写成化学式的: ①弱酸:HF 、H3PO4、CH3COOH ②弱碱:NH3·H2O ③难溶物:BaSO4、AgCl 、CaCO3、MgCO3、Cu(OH)2 ④氧化物:MgO 、 Na2O 、 Fe2O3、 SO2、CO2 ⑤单质:Na 、Mg 、 Zn 、 Cl2、 Br2 ⑥气体:CO2、SO2、Cl2、H2S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CaCO3 + HCl → ② Zn + H2SO4 → ③ CuSO4 + Ba(OH)2 → ④ NaHCO3 + HCl → ⑤ H2SO4 + Ba(OH)2 → ⑥ NaHCO3 + NaOH → ⑦ NaHSO4 + NaHCO3 → ⑧ Cl2 + NaBr → ⑨ 氯气通入石灰乳中→ ⑩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u(OH)2溶于稀H2SO4中: OH-- + H+ = H2O B CuSO4溶液与 Ba(OH)2溶液反应: SO42-- + Ba2+ = BaSO4↓ C Ag2CO3溶于稀HNO3: CO32-- + 2 H+ = H2O + CO2↑ D 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Ba2+ + CO32-- = BaCO3↓ D 三、与离子方程式OH-- + H+ = H2O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Mg(OH)2 + 2 HNO3 = Mg(NO3)2 + 2 H2O B NaHSO4 + NaHCO3 = Na2SO4 + H2O + CO2↑ C Ba(OH)2 + NaHSO4 = H2O + BaSO4↓+ NaOH D 2 KHSO4 + 2 NaOH = K2SO4 + Na2SO4 + 2 H2O D
十、离子共存: 1、生成沉淀。 2、生成气体。 3、生成难电离物质。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能共存 A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OH—、Ba2+、NO3— B HCO3—、CO32—、K+、Na+ C NH4+、Cl—、Ba2+、NO3— D H+、SO42—、Mg2+、NO3— (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H+、SO42—、OH— B Na+、Cl—、H+、CO32— C Na+、Cu2+、Cl—、SO42— D Na+、Ca2+、CO32—、NO3— C
(3)根据题设条件判断离子共存情况: A Al3+、Ag+、NO3—、Cl— B Na+、Cl—、H+、CO32— C Na+、H+、OH—、SO42— D CH3COO—、Na+、H+、SO42— E Na+、Cu2+、SO42—、Cl— F NH4+、Na+、SO42—、Cl— ①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共存的是。 ②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共存的是。 ③因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共存的是。 ④可以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D E、F
现有CO32—、K+、SO42—、Cl—、Al3+、Fe3+、HCO3—、Ba2+、几种离子,试按要求填空:现有CO32—、K+、SO42—、Cl—、Al3+、Fe3+、HCO3—、Ba2+、几种离子,试按要求填空: (1)只可与H+大量共存的是。 (2)只可与OH—大量共存的是。 (3)既不能与H+大量共存,又不可与OH—大量共存的是。 (4)既能与H+大量共存,又能与OH—大量共存的 是。 Al3+、Fe3+ CO32— HCO3— K+、SO42—、Cl—、Ba2+
十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E(反应物) > E(生成物) A + B → C + D + 能量 则:E(A) + E(B) > E(C) + E(D) 常见类型: (1)酸碱中和反应: HCl + NaOH = NaCl + H2O (2)可燃物的燃烧反应: 2 H2 + O2 = 2 H2O (3)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2、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反应。 E(反应物) < E(生成物) A + B → C + D — 能量 则:E(A) + E(B) < E(C) + E(D) 常见类型: (1)CO2 + C = 2CO (2)加热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Ba(OH)2·8H2O与NH4Cl 的搅拌反应
3、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4、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①少:燃烧不完全,浪费燃料,产生的CO、烟尘污染大气 ②多:过量的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造成能量浪费 (2)燃料要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①固体燃料要粉碎 ②液体燃料要以雾状喷出 5、酸雨的形成(pH<5.6): S + O2 = SO2; 2SO2 + O2 = 3SO3; SO3 + H2O = H2SO4 6、生石灰脱硫原理: S + O2 = SO2; SO2 + CaO = CaSO3 ; 2CaSO3 + O2 = 2CaSO4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存在形式: 钠的用途: 过氧化钠物理性质: 过氧化钠的用途: 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小,熔点较低。 化合态 制过氧化钠;钠钾合金做原子反应堆导热剂;制稀有金属;做光源 淡黄色固体 制氢氧化钠;做生氧剂;做漂白剂
二、碱金属: (Na 、K、Rb、Cs、Fr) Na <K<Rb<Cs<Fr Na <K<Rb<Cs<Fr NaOH <KOH<RbOH Na >K>Rb>Cs>Fr Na:黄色 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一、①将2.3g钠投入盛有40C的37.8mL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其质量是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①将2.3g钠投入盛有40C的37.8mL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其质量是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②将7.8gNa2O2投入盛有40C的93.8mL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其质量是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NaOH 4 10% NaOH 8 8% ③欲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90mL水中应投入金属钠的质量为。 10.45g ④相同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生成 氢气的质量比为。 ⑤物质的量都为0.1mol的钠、镁、铝分别投入到100mL 浓度都 为0.5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得氢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钠
二、将70gNa2O2和Na2O的混合物跟98g水充分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二、将70gNa2O2和Na2O的混合物跟98g水充分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 的质量分数为50%,试分别写成Na2O2和Na2O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计算混合物中两种组分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三、今有Na2CO3、NaHCO3和NaCl的混合物100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 为止,剩余残渣为84.5g,将残渣全部溶于水,滴入足量的AgNO3溶液, 得到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HNO3,部分沉淀消失并产 生气泡,剩余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2.26g,试计算原混 合物中Na2CO3、NaHCO3和NaCl的质量分数各为多少?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 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①专有名词 ②对象:微观微粒 2、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是 mol 。 3、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的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近似值:6.02×1023mol—1 如果一个微粒集体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我们就说该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mol。 4、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 / mol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式量。
A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质量的氢气和氯气相比,氢气的分子数多 B 0.5mol氧的质量是16g C 0.1mol H2SO4中含有氢原子数的精确值是1.204×1023 D 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 A、D 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42g的Cl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NA B 1.7g的OH—中所含电子总数为NA C 4.9g 的H3PO4中所含氧原子总数为0.2NA D 5.85g的NaCl中所含的离子总数为0.1NA
5、气体摩尔体积: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 ①构成物质的粒子数 ②粒子本身的大小 ③粒子之间的距离 1mol固态、液态的体积各不相同 1mol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占有相同的体积 ①气体摩尔体积: 在一定的状态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为该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 在标准状态下,Vm=22.4L/mol ②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③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④气体的密度和相对密度(M为分子量)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d = M / 22.4(g / L) 例: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d =32 / 22.4 =1.429g/L 同温同压下,A气体的密度(dA)对B气体的密度(dB)之比 叫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度DB=dA/dB=MA/MB
求相对分子质量的几种方法: ① M = 22.4d(标况下气体) ② =(aMA+bMB)/(a+b) ③ =MA×a%+MB×b%+MC×c%+ … 例:同温同压下测得氢气的密度是0.0898g/L,某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的密度是2.874g/L,又知此气体是三原子分子,且由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1,则某气体X的化学式为。 SO2 5、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L C= n (溶质) / V(溶液) (1)将40g 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0.5 (2)标准状况下,22.4L 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 为mol/L 2
①58.5gNaCl溶于10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①58.5gNaCl溶于10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6、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 2、对于强电解质,溶质完全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则离子浓度等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化学式中该离子的数目的乘积。 在Na3PO4溶液中: c (Na+) = 3c (Na3PO4) c (Na+) = 3c (PO4 3-)
0.2 (1)0.1mol /L Al2(SO4)3溶液,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下列各溶液中,Na+浓度最大的是( ) (A)4L 0.5mol/L NaCl溶液 (B)1L 0.3mol/L Na2SO4溶液 (C)0.8L 0.4mol/L NaOH溶液 (D)2L 0.15mol/L Na3PO4溶液 (3)已知2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个数为9.03×10 23个,求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0.3 B n(Al3+) = 9.03×1023 ÷ 6.02×1023 mol—1 = 1.5mol n(SO42—) = 1.5mol×3/2 = 2.25mol c(SO42—) = 2.25mol ÷ 2L = 1.125mol/L
7、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稀释) 4、转移: 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 ①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 ②洗涤液应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6、定容: 距标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 平视:凹液面与标线相切 7、摇匀: 8、装瓶贴签 : 标明溶液及其浓度 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滴定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试剂瓶、药匙、胶头滴管
讨论: ①定容时超过了标线 没有达到标线 ②烧杯没有洗涤 量筒洗涤 ③转移时,有一些溶液流到容量瓶外 ④容量瓶内本来有一些水 ⑤定容时仰视 定容时俯视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不影响 偏小 偏大
课堂练习: 1、欲配制250 mL 1mol/L 稀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mL 98% 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再用取适量的蒸馏水,将缓缓注入到中,并用不断搅拌,待溶液后,将溶液沿玻璃棒移入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和2-3次,将洗涤液移 入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标线时,改 用小心加水至液面与标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中并贴好标签 13.6 烧杯 浓硫酸 水 玻璃棒 冷却 容量瓶 烧杯 玻璃棒 容量瓶 1-2cm 胶头滴管 摇匀 试剂瓶
2、(1)用18 mol/L硫酸配制100 mL 1.0mol/L硫酸, 若实验仪器有: A 100 mL量筒B 托盘天平 C 玻璃棒 D 50 mL容量瓶E 10 mL 量筒F 胶头滴管 G 50 mL 烧杯H 100 mL容量瓶 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顺序是(填入编号)。 E G C H F
BCD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在用待配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D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例1、有Na2CO3和NaHCO3的混合固体95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体积22.4L(标准状况),求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例1、有Na2CO3和NaHCO3的混合固体95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体积22.4L(标准状况),求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设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1,由其产生的CO2的体积为y1 NaHCO3的物质的量为x2,由其产生的CO2的体积为y2 Na2CO3 ─── CO2↑ NaHCO3 ─── CO2↑ 1mol 22.4L 1mol 22.4L x1 y1 x2 y2 y1=22.4L×x1/1mol y2=22.4L×x2/1mol
22.4L×x1/1mol + 22.4L×x2/1mol =22.4L x1×106g/mol + x2×84g/mol =95g 解得:x1=0.5mol x2=0.5mol 所以 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例2、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0g,体积为17.6L,求CO和CO2的质量和体积各是多少? 解: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22.4x + 22.4y =17.6 28x + 44y =30 x = 2/7moly = 1/2mol m(CO) =2/7mol×28g/mol =8g m(CO2) = 30g-8g = 22g V(CO) =2/7mol×22.4L/mol=6.4L V(CO2) = 17.6L-6.4L=11.2L
例3、实验测得:同条件下,CO和O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4.5倍,求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分子个数比?例3、实验测得:同条件下,CO和O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4.5倍,求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分子个数比? 常规解法: M=D×M(H2) =14.5×2g/mol=29g/mol 设CO和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O)和n(O2) 则28× n(CO) + 32×n(O2)=[n(CO)+n(O2)]×29 得n(CO) / n(O2) =(32-29)/(29-28)=3/1 所以N(CO)/N(O2)= n(CO) / n(O2) =3/1
十字交叉法: M=D×M(H2) =14.5×2g/mol=29g/mol 得 n(CO) / n(O2) =3/1 所以 N(CO)/N(O2)= n(CO) / n(O2) =3/1
例4、同温同压下,C2H6与CO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4.5倍,求混合气体中C2H6的质量分数?例4、同温同压下,C2H6与CO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4.5倍,求混合气体中C2H6的质量分数? 解:M=D×M(H2) =14.5×2g/mol=29g/mol 所以n(C2H6) / n(CO)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