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學校:仁愛國小 指導教師:陳志郁 老師 班級:六年八班 姓名:魏芯吟

能源教育. 學校:仁愛國小 指導教師:陳志郁 老師 班級:六年八班 姓名:魏芯吟. 壹、前言. 能源的是指供給能而使之動作的原料和資源。古代使用人力和獸力從事生產,以今天的工業技術來看,熱和電是最基本的兩種能的形式,凡任何能產生熱和電的就屬於能源。所以薪柴、煤、油、天然氣燃燒後產生熱是能源;高山上水庫中的水沖下來時可用來發電;太陽光、風力可以發電,也都是屬於能源。. 貳、能源的種類. 能源的種類分為兩大類: 非再生能源(耗竭性能源)

rom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學校:仁愛國小 指導教師:陳志郁 老師 班級:六年八班 姓名:魏芯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能源教育 學校:仁愛國小 指導教師:陳志郁 老師 班級:六年八班 姓名:魏芯吟

  2. 壹、前言 能源的是指供給能而使之動作的原料和資源。古代使用人力和獸力從事生產,以今天的工業技術來看,熱和電是最基本的兩種能的形式,凡任何能產生熱和電的就屬於能源。所以薪柴、煤、油、天然氣燃燒後產生熱是能源;高山上水庫中的水沖下來時可用來發電;太陽光、風力可以發電,也都是屬於能源。

  3. 貳、能源的種類 • 能源的種類分為兩大類: 非再生能源(耗竭性能源) 再生能源(非耗竭性能源)

  4. 一、非再生能源(耗竭性能源):非再生能源是有限的能源,經開採使用後,資源也就逐漸枯竭,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等。一、非再生能源(耗竭性能源):非再生能源是有限的能源,經開採使用後,資源也就逐漸枯竭,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等。 • (一)煤: • 遠古時代,大量植物枯死後被沖流埋在地下,層層相疊,經過悠久的歲月與地殼的變動,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逐漸炭化而形成各種煤層。 • (二)石油: • 剛開採出來的油氣,因為含有多種成份,不能馬上使用,需經過處理產生多種不同用途的產品,如分餾成天然氣、液化氣、汽油、柴油、重油等。 • (三)天然氣: • 天然氣是一種碳氫化合物,多在礦區開採原油時伴隨而出。依其蘊藏狀態,又分為構造性天然氣、水溶性天然氣、煤礦天然氣等三種。而構造性天然氣又可分為伴隨原油出產的溼性天然氣、與不含液體成份的乾性天然氣。 • (四)核能: • 核能發電,是利用核分裂產生巨大的能量,製造高溫高壓的蒸氣或氣體,驅動發電機組發電。核能所用的燃料,乃是可分裂或融合的放射性物質,核能分裂的主要用途是供應船艦的動力以及核能發電。核能可以由很少量的燃料,生成龐大的能量,如1公克的鈾-235完全分裂後所產生的能量,大約和燃燒2000公斤的石油、3噸重煤炭的能量,或是看23萬小時電視(100瓦特)的電能是相同的。

  5. 二、再生能源(非耗竭性能源):再生能源 是不虞匱乏的能源,如太陽能、水力能、風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 • (一)太陽能: • 太陽能就是地球接收來自太陽所放射的輻射能,它直接或間接帶給地球上絕大部分的能源。太陽能的供應源源不斷,是一種非常清潔的能源,不會引起污染,更不會耗盡自然資源或導致全球溫室效應。太陽能的科技,應用甚廣,如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暖房系統、太陽能發電、太陽能蒸餾法、太陽能炊具、太陽能冷房、太陽能冷凍系統、太陽能電池等。 (二)水力能: • 以人工方法,引導水流以高速度衝擊水輪機,帶動水輪機和發電機的旋轉,從而產生電力。因此,一般在水電站的上游,建造攔河壩和蓄水庫,積蓄水量,提高落差(水頭)。自古人類便利用水力來推動水車灌溉,近代主要作為水力發電。 • (三)風能: • 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

  6. (四)生質能: • 生質能資源,主要是農業廢棄物及農林產品加工業廢棄物、薪柴、人畜糞便、城鎮生活垃圾等四個方面。生質能最基本的利用方式是將生物直接燃燒,獲取能源,如木柴、乾草等直接燃燒使用。第二種利用方式是用醱酵程序,將生質能製成酒精或是同類的液態燃料。利用醣類醱酵產製酒精是傳統的技術,也可以利用畜產的廢棄物,經過醱酵程序產生沼氣,取代部分的農村能源消耗。第三種方式是利用氣化、裂解的程序,產製石化原料。將含水量低的木屑、稻穀等有機物,經過適當的化學程序,如氣化、裂解等,可以製造氫氣以及有用的碳氫化合物等。 (五)地熱能: • 地熱是來自地球深處的可再生熱能。這種熱能的儲量相當大,但是開發不易,且受地質條件的限制。在世界某些地區,因火山形成作用,地下水被加熱而形成溫泉、噴泉、地熱井等,提供了豐富的地熱能。 (六)海洋能(潮汐能): • 通常在海灣或河口地區,圍築蓄水池,在圍堤適當地點,另築可供海水流通之可控制閘門,並於閘門處設置水輪發電機,漲潮時海水經由閘門流進蓄水池,並推動水輪機發電;退潮時海水亦經閘門流出,並推動水輪機發電。波浪發電,是將波浪之動能轉換成電能。具有無污水、不會浪費資源的優點,唯發電成本比較高些。

  7. 參、各類能源使用對環境的影響 • 科技發展影響環境,工業時代,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人口快速增加,資源利用量大,產量大增,合成化學品使用,污染量大,超過環境負荷能力,生態平衡失調,造成全球環境污染、破壞。

  8. (一)空氣汙染: • 不論是氣體或顆粒性汙染物,當濃度太高、量太多,均會使人類或動物的呼吸器官喪失防禦、清除功能而危害生命,同時也會使河川、湖泊以及土壤酸化,而破壞整個生態體系。更嚴重的,則會產生酸雨、溫室效應,破壞大氣層的熱能平衡。 • 1.懸浮微粒:各種車輛排放黑煙及產生粉塵的工廠等所造成。 • 2.二氧化硫:工廠使用的含硫燃料(如燃燒重油、生煤等)及各 種車輛排放廢氣所造成的。 • 3.一氧化碳:各種車輛、煉焦廠、電石工廠及家庭瓦斯等不完全燃燒之廢氣所造成的。4.氮氧化物:各種車輛、火力發電廠及工廠鍋爐之燃料,在高溫燃燒時,空氣中過量的氮和氧反應而產生氮氧化物。 • 5.光化學性高氧化物:化石燃料生產過程中,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空氣中累積,經日光照射而產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的產物。6.鉛:主要來自燃燒含四乙基鉛的汽油及燃燒煤炭所造成的。

  9. (二)輻射: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倡導核能和平使用,因此輻射能應用在醫療、農業、工業、核能發電方面,進展神速,其中尤以核能發電關係最為重大,因為如果不小心就會造成放射線的外洩,形成汙染。 (三)水汙染: • 工業廢水占全部水汙染量的54%,是河川最主要的汙染源。工業廢水中含有各種耗氧性物質,如重金屬、殺蟲劑等,相當複雜。如經由生物濃縮及食物連鎖作用累積於動、植物體內,則會引發各種疾病。

  10. (四)溫室效應 • 溫室效應,係指大氣層中增加了過量的溫室氣體,使地球表面如覆蓋在一層玻璃罩(溫室)之下,使全球氣溫逐漸升高之現象。溫室效應對環境的衝擊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之沿海陸地,衝擊低地國及多數國家沿精華區。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不正常暴雨及乾旱現象,衝擊水土資源環境衛生及人類生命等。沙漠化現象擴大,生態體系改變,衝擊農林漁牧、社經活動及全球生存環境等。

  11. 肆、世界各國對節能科技的發展簡介 • 這幾年的石油危機讓世界各國卯足全勁開發各種替代能源,除了太陽能外,許多國家的能源計畫已逐漸把腦筋動到我們每天吃的糧食身上,亦即利用玉米、甘蔗、甚至廚餘等來生產能驅動汽車、發電的生物燃料。

  12. (一)巴西 • 巴西是全世界最大的甘蔗生產國,年產量達一千萬噸以上,加上巴西的能源資產相當匱乏,有大半以上的石油必須仰賴進口。為了克服這項能源取得問題,很自然地促成了巴西政府致力於將甘蔗提煉成酒精的生質能源技術,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甘蔗用於提煉生質能源。 (二)中國 • 經濟持續火熱的中國,一方面為了緩解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狀態,同時也希望能因應「京都議定書」生效後,要求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壓力,著手開始了從玉米、高梁提煉酒精燃料的開發,並進而透過這些燃料進行發電。另,中國海洋能資源豐富,總蘊藏量約為8億多千瓦,開發前景可觀。中國潮汐發電量僅次於法國、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13. (三)美國 • 美國新能源觀生物柴油氫氣替代汽油,目前美國已有500多家交通公司使用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所產生的動力與一般柴油沒有兩樣,只是因為尚未量產,價格比一般柴油貴20%。不過生物柴油可以減少引擎的磨損,幾乎不產生硫磺廢氣,空氣污染低,最符合城市的需要。未來量產後,價格如果比汽油低很多,消費者自然會接受。美國能源部估計,如果美國能有20%的汽車使用生物柴油,每天將可節省35萬桿原油,等於是從委內瑞拉進口原油的1/4。使用生物柴油的附加價值是促進農業發展,因為生物柴油消費量越大,農民收益越多,從而可帶動整體經濟發展。 (四)歐盟各國 • 跨個大西洋到歐盟國家,去年歐盟各國總共生產了十六億加侖的生物燃料,皆是由菜油及糧食所提煉的。

  14. (五)日本 • 日本大阪產業大學、豐田汽車與燃料製造公司相關人員組成一個研發團隊,並致力以透過炸天婦羅剩餘的廚餘廢油來提煉生物燃料。此外,日本人的普通生活中有很多輔助節電的用品,比如節能燈泡。日本政府也決定,到2030年日本能源需求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將大大降低,石油供應由現在佔能源總量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將上升到20%。這些新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和地熱發電等。在日本很多海邊公園裡,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造型美觀的發電風車在轉動,它們在增添美景的同時,又給公園增加了電力供應。生物發電在日本也是一種新生事物,還計劃利用牛糞便發酵后產生的沼氣制造燃料電池。各種節能技術注重滿足環保的需要。 (六)丹麥 • 全世界風力發電首屈一指的丹麥,目前有五千六百多座風車,供應丹麥11%的電力。

  15. (七)烏干達 • 烏干達將在未來10年至15年內利用儲備的鈾開發核電。由於維多利亞湖水位下降以及尼羅河水力發電量減少,烏干達政府正在考慮開發核電。2006至2007財政年度烏干達政府設立了5650萬美元的能源基金,其中4000萬美元用於支付給熱電廠。2007至2008財政年度能源基金又增加了2570萬美元。 (八)紐西蘭 • 由於水力發電為發電方式的大宗,因此其CO2的排放量是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改變,會因水量及電力的需求而變化。所以,紐西蘭高標準的以全部電力生產產業的CO2排放量,做為測量的基準。然而,其他產業則是以單位生產量來計算CO2的排放量,希望能確實地減少其排放量。

  16. (九)德國 • 德國發展再生能源成強勢綠色出口產業,德國自1990年起陸續立法發展再生能源,目前已成強勢綠色出口產業,德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大風力發電市場、全球第二大光電市場、歐洲最大光熱利用市場、生質能源與氫能也居領先地位。1970 年發生能源危機後,德國人致力研發地熱、風力等再生能源,全力推動風力、太陽能、地熱、生質能、氫氣發電、天然氣等多元再生能源的研發、運用與生產。 (十)英國 • 英國利用葵花仔油產氫的新技術,為汽車及家庭使用的燃料電池提供高效、清潔的氫產品,不僅可以減少污染,還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豐富、廉價而又可再生的替代資料,同時可降低對石油進口的依賴性。

  17. 伍、人類未來應如何運用能源 • 以往因為人類能源需求小,相對天然能源又豐富,所以長久以來大量享受廉價的天然能源。而石油形成的過程需要幾千萬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依照化石燃料可採年數及人類使用的速率,顯而易見,石油的消耗量每十年增一倍,在西元1950年,世界石油儲藏量,幾乎可供100年使用。未雨綢繆,尋求資源的源源供給,並減少對環境的衝擊,尋找替代燃料及再生能源乃成為目前的當務之急。

  18. (一)、開發新技術的核能發電-核融合 • 核融合是兩個輕原子核(如氫)聚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融合發電與核分裂發電相比,具有許多優點︰一是核融合發出的能量比分裂變要大好多倍。1升海水中所含的核融合原料,通過核融合反應可產生相當于300升汽油燃燒所放出的能量。二是資源豐富。核分裂用的主要原料鈾,目前的儲量僅夠使用約70年;核融合使用的原料是氘,海水中的氘儲量多達45萬億噸,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三是成本低。1公斤濃縮鈾的成本約為12,000美元,而1公斤氘僅需300美元。四是安全可靠,基本無污染。另外,由於核融合需要極高溫度,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燃料溫度下降,反應堆會自動停止反應,沒有失控的危險。

  19. (二)開擴新能源,為未來能源尋找新入口 替代化石能源的除了核能外,討論最廣泛的就是再生能源。其中較具發展潛力的再生能源有太陽熱能、地熱、風能、海洋能及生質能等,不需經由燃燒產生能源的方式,能有效避免二氧化碳的產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資源。 (三)回收能源: 包括廢熱(工業廢熱回收、LNG冷能回收)、廢棄物能(焚化爐、污水與糞便沼黑氣、工業廢水發酵)等。 (四)能源新利用: 包括潔淨車輛(電動車、瓦斯車等)、汽電共生、燃料電池及其他等。

  20. (五)發揮人類的理性與良知 • 除了既有的發電方式之外,目前科學家也積極研究更新更有效率的能源取得或是運用方式,如省電的發光二極體(LED)照明、高效率的燃料電池、氫能,以及分散式供電供熱系統、空調設備,或是目前方興未艾的超導科技、奈米科技等,都是希望能夠讓我們的能源使用效率更高,環境的污染更小。其他諸如建築上新設計與新材料的運用,讓房子更具有隔熱、通風、環保效果等所謂的綠色建築也紛紛出籠,都是利用科技來改善能源短缺的好方法。不過,就算有更多或是更有效率的能源出現,最重要的依然是我們本身的使用習慣。以個人而言,隨手關燈、關水龍頭,改用高效率、低耗能的燈具與設備,甚至多栽種植物改善環境,都是積極參與節約能源最簡單的方法。至於產業方面,也可以從更新生產機具、利用汽電共生、做好教育管理、改變產業結構等方面著手,都可達到改善能源運用的效果。

  21. (六)防止地球持續暖化 •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生態系統“環境急劇惡化”是目前最大的問題,而現今最夯的議題莫過於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氣候異常,帶來風災水害不斷,土地沙漠化等問題最為嚴重。如何防止地球持續暖化的作法: • 1.減少能源的浪費或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隨手關燈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將可有效節約能源,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 2.植樹與造林,為地球開扇窗:阻止目前所有森林的濫墾濫伐,並執行有計畫的造林,大量種植樹木,以發揮其淨化大氣的功能。

  22. 陸、我家有效的節能作法 • 電鍋 穀物預先浸泡約30分再煮,可縮短煮熟時間,也可省電。 煮熟開關切斷後為保溫階段,應充分運用熱能,繼續放置在裡面燜約15分鐘再食用。 不用時將電源插頭拔起。 儘量避免在用電尖峰時段(上午10-12時,下午1-5時)使用電鍋。

  23. 瓦斯爐 瓦斯爐頭應經常清理,以免燄孔受油漬阻塞影響燃燒效能。 使用低爐架比高爐架省能,燄孔與鍋子底部約2.5公分的距離加熱效果最好。 煮、蒸、炊、炒菜時,盡量蓋上鍋蓋,可節省能源的消耗及作菜時間。

  24. 洗衣機 • 集中衣服到七、八成才清洗。 • 選擇最適當之清洗方式。 • 浸泡20分鐘後才洗衣,會更乾淨。

  25. 電冰箱 • 電冰箱放置,應預留離牆10公分之散熱空間。 電冰箱儲藏量以八分滿為宜,以免阻礙冷氣流通。 過熱的食物,應等冷卻後才放進電冰箱,以達省電效果。 減少冰箱門開關次數及開啟時間。

  26. 電風扇 使用「微風」,省電省噪音。

  27. 日光燈 以日光燈取代白熾燈較省電。 多利用自然光,並養成隨手關燈好習慣。 每三個月定期清潔一次燈具,以維持良好照明效率。 定期更換老舊燈管,可節約用電。

  28. 開飲機 再沸騰開關應減少使用以節約用電。 一天以上不使用開飲機,切斷電源,以節約電力。

  29. 冷氣機 冷氣溫度宜設定在26-28℃,搭配電風扇使用,省電又省錢。 冷氣溫度每調高1℃,就能節省冷氣6%的耗電量。 每2~3週清洗空氣過濾網一次。

  30. 柒、結論 • 我們不會特別感受到能源的存在,但是也無法離開能源而生存。能源危機絕對不只是政府或是企業,甚至也不只是科學家的責任。只有在地球上的所有人正視這個問題的重要,並善用我們的道德良知與智慧,才能讓人類的文明得以延續下去。

  31. 捌、參考資料 • http://energy.ie.ntnu.edu.tw/knowing/arrange/arrange_12.htm。 • http://hknews.china.com/zh_tw/news/1000/2003-12-26/80313.html。 • http://www.bnext.com.tw/LocalityView_1544 • http://www.energyland.emsd.gov.hk/chi/index.htm。 • http://www.tier.org.tw/07publication/energy/9307/再生能源.htm。 • http://www.tier.org.tw/07publication/energy/9110/再生能源.htm。 • http://www.tier.org.tw/07publication/energy/9203/能源科技.htm。 •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5&popsc_aid=20&page=10

  32. http://www.bnext.com.tw/LocalityView_1544 • http://www.guardian.co.uk •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4185106.html •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1/SD-R-091-029.htm •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4549/3119380.html • http://ntds.fsjh.ilc.edu.tw/%BB%E2%B0%EC%B8%EA%AE%C6%A7%A8/%A6%DB%B5M%BBP%A5%CD%AC%A1%AC%EC%A7%DE/Web_Link/%BA%F4%AD%B6%B8%EA%AE%C6/%BDs%C4%B6%C0]/f322.htmhttp://energy.people.com.cn/BIG5/71891/7175364.html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7175279.htmlhttp://hk.epochtimes.com/7/3/8/41195.htmhttp://www7.www.gov.tw/todaytw/2007/international/ch04/3-4-02-0.htmlhttp://www.people.com.cn/BIG5/keji/1057/2748616.html

  3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50800180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50800180 • http://gaia.org.tw/air/care/air2-1.htm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p201.htm • http://www.people.com.cn/BIG5/keji/1056/2648367.html • http://tw.myblog.yahoo.com/jw!2jL_zOWbHhCJLvyXErUqQYOS/article?mid=446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96%E7%93%A6%E9%AD%AF#.E6.AD.B7.E5.8F.B2 • http://tw.myblog.yahoo.com/jw!BruvvECBSEcauVA1wfHPPQ--/article?mid=904 • http://hk.epochtimes.com/7/3/8/41195.htm • http://www.yfes.tn.edu.tw/environment/main1.htm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042900170

  34. 謝謝觀賞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