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大明

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大明. 三角形的中位线. 个 人 简 介. 湖南省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湘潭市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和优秀专家。 现兼: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初中教研会学术委员,湖南省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湘潭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湖南省及湘潭市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评委。 联系方式: mail: zhdam@21cn.com 或 zdm123888@126.com 手机: 13873206008 , 家电 : 07328218068.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rog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大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大明 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个 人 简 介 • 湖南省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湘潭市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和优秀专家。 • 现兼: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初中教研会学术委员,湖南省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湘潭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湖南省及湘潭市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评委。 • 联系方式:mail:zhdam@21cn.com • 或zdm123888@126.com • 手机:13873206008, • 家电: 07328218068

  3. 教材分析 • 目标分析 • 重、难点分析 • 教法、学法分析 • 教学过程分析 • 评价分析

  4. 两直线平行 梯形的中位线 线段倍分关系 三角形 中位线 平行四边形 知识 旋转变换 三角形知识 教 材 分 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5. 掌握的知识。 (1)学生 教 材 分 析 2、学情分析 (2)新课标的推行,教学理念的更新。 (3)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征。

  6. 目 标 分 析 知识目标 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定理,会用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解决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 在定理证明中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变换或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用已掌握的知识来研究新问题,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几何画板》平台,动态演示几何图形的多种变化,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的动与静,变与不变这一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7. 重、难 点 分 析 重点 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8. 教 法、学 法 分 析 1 教法 以探究式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了解知识,加深理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次教学。 2 学法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认识能力出发,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猜想、验证。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使自己由学会变成会学。

  9. 教 法、学 法 分 析 3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几何画板》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归纳知识。 4 教学准备 教给学生基本的《几何画板》操作知识。 5 教学环境 微机房,每人一台电脑(已装好《几何画板》软件)可供学生操作。

  10.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1、创设情境 2、探求新知 教学设计 3、知识应用 4、拓展转化 5、巩固提高 6、小结归纳 7、作业设计

  11.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1、创设情境

  12.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1、创设情境 为什么一面镜子一定要大于或等于一个人身高的一半时,才能照全这个人的全身?

  13. A D E B C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点D为AB的中点 点E为AC的中点 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画出一个三角形所有的中位线。

  14. A D E B C 演 示 DE∥BC;DE= BC 猜想: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2、探求新知 (1)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在△ABC的两边AB、AC上分别取中点D、E,画出中位线DE。接着引导学生依次拖动点A、B、C的位置,并借助几何画板上的测算工具,看看有什么现象的出现?

  15. A E D B C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2)教师引导1: ①我们学过哪些证明平行的方法? ②如何构造平行四边形? F

  16. A E D B C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2)教师引导1: ①我们学过哪些证明平行的方法? ②如何构造平行四边形? ③怎样证明构造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F

  17. A A E E D D B B C C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教师引导2: ①如何将线段的倍半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能够 解决的线段关系问题? ②如何构造线段相等? F F

  18. A E D B C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F

  19. F A E D B C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20.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21.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3) 教师小结:每种方法最后都是通过作辅助线或是通过图形变换构造平行四边形。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既有平行关系,又有边长相等,与中位线定理较为接近。并且旋转变换使几何论证变得更为简单直观明了。 (4) 要求学生任选一种方法,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2. A A E E D D B B C C F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3、知识应用 (1)如图D,E分别为AB和AC的中点DE=5.求BC. (2)如图,D,E,F分别为AB,AC,BC中点,AC=8,∠C=70°,求DF和∠EDF.

  23. 演 示 猜想: 四边形中点的连线为平行四边形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4、拓展转化 (1)任意的画一个四边形,顺次连接各边的中点,看看所得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24. D H A G E C B F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2)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思考: ①此图形的特点是什么? ②中点多,可以联想什么? ③如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再次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任意四边形中点的连线为平行四边形. 结论:

  25.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5、巩固提高 (1)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5cm和4.4cm,E、F、H、M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求四边形EFHM的周长。

  26. A D E B C F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2)如图,①它包含几个图1这样的基本图形? ②哪些三角形全等? ③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④若ΔDEF周长为10 cm,求ΔABC的周长. ⑤若ΔABC的面积等于20cm2,求ΔDEF的面积. ⑥AF与DE有何关系?怎样用语言叙述这结论?

  27.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6、小结归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 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28.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7、作业设计 课本 P 86 9、13题 如何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解决本节课引入环节中的实际问题?

  29. 评 价 分 析 •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获得知识,探究知识. • 本节课是一个注重探究,观察,动脑思考,实践验证的动态过程. • 分层次教学.

  30. 谢谢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