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19 Views
项目一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任务一:微机组装与调试. 1. 微机系统的组成. 1.1 系统基本组成 1.2 硬件系统 . 1.1 系统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 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 硬件系统: 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的总称,它是由各种器件和 电子线路组成。是计算机 完成计算工作的物质基础。 软件系统: 是计算机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相关的资料 的总和。. 微机系统的组成图 :.
E N D
项目一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任务一:微机组装与调试
1. 微机系统的组成 1.1 系统基本组成 1.2 硬件系统
1.1 系统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的总称,它是由各种器件和 电子线路组成。是计算机 完成计算工作的物质基础。 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相关的资料 的总和。
微机系统的组成图: 中央处理器CPU 运算器(ALU) 控制器(CU) 主机 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内存 硬件系统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光笔、扫描仪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外存储器:磁带、磁盘(软盘、硬盘)、光盘 通信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外部设备 计算机系统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服务性程序 应用软件:各种应用程序包等 软件系统
1.2 硬件系统 1.2.1 几个基本概念 (1)裸机(Bare Machine)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2)冯诺伊曼型(Von Neumann)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18 11011010
(3)总线 指通过分时复用的方式,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是电脑中传输数据的公共通道。 按传输对象不同分 • 地址总线(Data Bus):传输地址信息 • 数据总线(Address Bus):传输数据信息 • 控制总线(Control Bus):传输控制信息
100M 单 位 时 间 执 行 的 指 令 数 晶 体 管 数 500 10M 晶 体 管 数 目 42,000,000 百万条/每秒 1M 25 3,500,000 10 100K 1 10K 2008年的 微处理器 4004 8080 8286 8088 8486 Pentium 8386 0.1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8 2,300 4004 4位 奔腾 P4 (32位) 1.2.2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规律 摩尔定律 每18~24个月芯片速度增长一倍,价格降低一倍
(外)存储器 输入 设备 输出 设备 (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CPU) 运算器 控制器 数据流 地 址 控制流 1.2.3 硬件系统的组成
五大硬件的功能 • 运算器(ALU):又称作算术逻辑单元,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工的部件。主要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控制器(CU):用于控制各个部分自动协调地工作。 •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记忆中心,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都放在存储器中。 • 输入设备:其功能是将外部的数据或计算机使用的指令输入到计算机内部。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内部二进制的信息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或能够识别的信息形式。即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发送到机器的外部,让操作者能够看到。常用的输入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1、中央处理器(CPU ) CPU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微处理器。在微机中它是 集成了运算器和控制器的一块半导体芯片。 CPU可分为: ① 针脚式Socket ② 插卡式Slot 衡量CPU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CPU字长:单位时间内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数量 •CPU主频:又称时钟频率,是CPU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次数每秒 •生产工艺技术:通常用微米数字来描述,精度越高,则连接线越细,线路宽度越窄,性能越高
(1)控制器:计算机的控制中心,它从存储器中逐条取指令,分析 指令规定的操作、所需数据等,再按分析结果向各部分发控制 信号,统一指挥计算机完成操作。 (2)运算器:数据的算术、逻辑运算,比较、移位等操作。
(3)CPU的发展 第一阶段:1971—1973年,四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型号。 第二阶段:1973—1977年,八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280等型号。 第三阶段: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28000等型号。
第四阶段:1983—2003年,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Pentium等。第四阶段:1983—2003年,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Pentium等。 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为64位微型计算机发展阶段,相继推出Pentium 4 6XX系列、Itanium、Itanium2等。
2、存储器 微型机的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存取数据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微型机系统的性能。
(1)内部存储器 按其功能特征可分为三类: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M通常指计算机主存,使用动态随机存储器。CPU对它们既 可读出又可写入数据。 速度(MBPS) 电压(V) DDR 400 2.5 DDR2 800 1.8 DDR3 1600 1.5
CPU Cache RAM ●只读存储器(ROM) CPU对它们只取不存,其信息用户无法修改。ROM中一般存放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如BIOS程序、机器码及出产信息。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是介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可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用于解决CPU速度快而内存速度慢的矛盾问题,速度冲突问题,有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之分。
(2)外部存储器 外部存储器存中的数据一般不直接送到运算器,而是成批地将数据转运到内存,再进行处理。常用的外存储器有: ●软 盘 用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柔软的聚酯材料制成。 读写软盘时,磁头直接接触盘面。常用软盘容量为1.44MB 新型磁盘具有100MB~250MB容量 ●光 盘 衡量光盘驱动器传输数据速率的指标是倍速 常用: 只读型光盘CD-ROM 一次性可写入光盘CD-R,需要光盘刻录机完成数据的写入 后继产品DVD-ROM
●光驱 光驱也称为光盘驱动器,是用于读出光盘中数据的专用设备。早期的光驱以CD-ROM为主,一张CD-ROM的标准容量为650MB左右。 传输速度是光驱的一项重要指标。光驱的基本数据传输速率为150KB/S。现较多的为50X光驱,52X,56X光驱等。 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流光驱配置成为DVD-ROM,一张DVD-ROM的容量达到了5G以上。 再好一些的多媒体计算机上配置DVD刻录机。
●硬盘 硬盘片 读写磁头 磁道 柱面 扇区 硬盘片是由涂有磁性材料的铝合金构成读写硬盘时,磁性圆盘高速旋转产生的托力使磁头悬浮在盘面上而不接触盘面 一个硬盘由若干个磁性圆盘组成,每个圆盘有2个面,每个盘面逻辑地划分成若干个同心圆,各盘面上相同的同心圆称为一个柱面,每个同心圆称为一个磁道,磁道又分为若干个扇区,一个扇区存放512B的数据。
●U盘( Flash存储设备) 利用USB接口(该接口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 利用快闪内存作为存储媒介。 存储容量为:16MB-2GB 传输速率为:12MB/S
数码相机 键盘 触摸屏 鼠标 扫描仪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将数据、程序等转换成计算机能接受 的二进制码,并将它们送入内存。 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Mouse)、触摸屏、麦克风、光笔、扫描仪和数码像机等设备。
(1)键盘 按功能划分,键盘可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功能键区、打字键区、编辑控制键区、副键盘区。
打字键区 • 英文字母A-Z • Caps Lock键:大小写转换键 • 双功能键:一个按键上有两行的键 • Shift键:上档键 • 下行输出:直接按双功能键 • 上行输出:Shift+双功能键 • 功能键 • 空格键:每按一下光标向右移一格,相当于插入一空字符 • Ctrl键:控制键 • Alt键:组合键 • Enter键:每按一下光标移至下一行 • Tab键:跳格键(每按一下光标向右移多个格) • Back Space键:退格键(每按一下光标向左删除一个字符) • Windows键:在Windows系统出弹出开始菜单
基本键 打字键区的正中央有8个基本键,即左边的“A、S、D、F”键和右边的“J、K、L、;”键,其中“J、F”两个键上都有一个凸起的小棱杠,以便于盲打时手指能通过触觉定位。 基本键指法 开始打字前,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应分别虚放在“A、S、D、F”键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应分别虚放在“J、K、L、;”键上,两个大拇指则虚放在空格键上。基本键是打字时手指所处的基准位置,击打其他任何键,手指都是从这里出发,而且完后又必须六即回到基本键位。
编辑控制键区 • 该键区的键是起编辑控制作用的,诸如:文字的插入删除,上下左右移动翻页等。 • :四个方向键 • Insert键:插入键 • Delete键:删除键 • Home键:行首定位 • End键:行尾定位 • Page Up键:上翻页 • Page Down键:下翻页
功能键区 • F1-F12:在不同环境下功能不一至,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单击即可完成一定的功能,如F1往往被设成所运行程序的帮助键。 • Esc:取消键 • Print Screen键:屏幕打印键 • Scroll Lock键:屏幕滚动锁定键 • Pause键:终止键
副键盘键区 • 该区的键其实和打字键区、编辑键区的某些键是重复的,该区主要是为了方便集中输入数据,因为打字键区的数字键一字排开,大量输入数据很不方便,而副键盘区数字键集中放置,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Num Lock键:数字/光标转换键
(2)鼠标 ●定义: 是一种屏幕标定装置,把自身移动信息转化成脉冲送给计算机,再由计算机把脉冲转换成光标的坐标数据,从而达到指示位置的目的。 ●种类: * 机械式鼠标(Mechanical Mouse) 通过一个橡胶滚动球来测量位移 * 光电式鼠标(Optical Mouse) 它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与光敏晶体管 的组合来测量位移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数据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显示、打印或播放出来。 (1)显示器 (Display) ●显示器件的种类 *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件(CRT,Cathode Ray Tube) *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
●显卡 * 显卡的作用: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 * 显卡的工作原理:图形函数计算,显示缓存。 * 显卡的性能指标:显存大小;显示分辨率;色深;刷新频率。
●常见的显示器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优点是价格便宜,寿命长,可靠性高 缺点是对人眼伤害大 CRT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优点是视觉感舒适,体积小,功耗小, 缺点是延迟时间长 LCD显示器
(2) 打印机(Printer) ●打印机的种类与性能 * 针式打印机(Dot Matrix Printer) 将色带上的颜色打在纸上,价格相对便宜,对纸张的要求不高,可复写打印。 * 喷墨打印机(Inkjet Printer) 将墨喷在纸上,价格便宜、打印质量较好、可打印出彩色图片。 * 激光打印机(Laser Beam Printer) 是光扫描和电子照相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打印效果好、速度快、噪音小。 * 热升华打印机(Dye Sublimation Printer) 色彩表现力强、有镀膜功能、可直接与数码相机相连。
2. 微机系统的安装 2.1 硬件的连接 2.2 计算机硬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3 微型计算机的开机和重启动
内存插槽 CPU插槽 芯片组 键盘鼠标PC/2接口 串行接口 USB接口 接口卡 网络接口 总线插槽
微处理器 存储器 存储子 系统 处理器 I/O接口电路 I/O子 系统 外部设备 各部分硬件的总线连接
2.2 计算机硬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大力敲击回车键 (2)在键盘上面吃早点,喝饮料 (3)光碟总是留在光驱里 (4)关了机又马上重新启动 (5)开机箱盖运行 (6)用手摸屏幕 (7)计算机与洗衣机等家电使用同一个电源插座
2.3 微型计算机的开机和重启动 (1)第一次开机 先打开显示器的电源开关,然后再打开主机箱的电源开关(一般有Power标志) (2)重新启动计算机(死机或需要重新启动机器时) 方法一:同时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Alt键”和“Delete键”。 方法二:方法一不行时,可按主机箱上的“Reset”键。 方法三:前两种方法均不行时,可按主机箱上的“Power”键。 记住三种重启顺序,千万不要机器一不行就按“Power”键,对机器损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