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923 View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寒假深入中学开展招生宣传讲稿. 地 址: 南岸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 66 号 双福校区:重庆市江津双福新区福星大道 1 号 学 校 网 站: http://www.cqjtu.edu.cn 招生就业网站: http://zsjy.cqjt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 023-62652498 62652497 (语音). 1. 2. 学校 概况. 招生 就业. 1. 2. 学校 概况. 招生 就业. 历史沿革. 办学现状. 学科建设.
E N D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寒假深入中学开展招生宣传讲稿 地 址: 南岸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 66号 双福校区:重庆市江津双福新区福星大道1号 学 校 网 站: http://www.cqjtu.edu.cn 招生就业网站:http://zsjy.cqjt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 023-62652498 62652497(语音)
1 2 学校 概况 招生 就业
1 2 学校 概况 招生 就业 历史沿革 办学现状 学科建设 对外交流 师资科研 荣誉获奖 校友风采 交大学子 领导关怀
办学现状 1951年 创建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 学校 概况 学科建设 对外交流 师资科研 荣誉获奖 校友风采 交大学子 领导关怀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951年 创建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960年 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历史沿革 穰明德进京汇报川藏路建设, 毛主席欣然题词
1951年 创建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960年 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1985年 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历史沿革
1951年 创建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960年 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1985年 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历史沿革 2000年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重庆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1951年 创建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960年 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1985年 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历史沿革 2000年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重庆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6年 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重庆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1951年 创建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960年 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1985年 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9年 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历史沿革 2000年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重庆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6年 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1951年 创建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960年 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1985年 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9年 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历史沿革 2000年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重庆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6年 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1951年 创建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 1960年 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1985年 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9年 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 2011年 双福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形成双校区办学格局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历史沿革 2000年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重庆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6年 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历史沿革 1951 1 学校 概况 学科建设 对外交流 师资科研 荣誉获奖 校友风采 交大学子 领导关怀 2013 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覆盖工、管、理、经、文、法、艺术等学科门类 办学现状 明德笃学 求实创新
南岸校区第一教学楼 南岸校区图书馆 办学现状 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南岸校区实验大楼 南岸校区第二教学楼 办学现状 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南岸校区第三教学楼 南岸校区运动场 办学现状 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双福校区大门 双福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办学现状 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双福校区学生宿舍 双福校区湖滨广场 办学现状 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双福校区计算机语音大楼 双福校区学生食堂 办学现状 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历史沿革 办学现状 1 学校 概况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对外交流 师资科研 荣誉获奖 校友风采 交大学子 领导关怀 学科建设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土木工程(道路工程) 土木工程(桥梁工程) 土木工程(地铁及轨道工程) 土木工程(检测与维护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安全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 测绘工程 工程力学 建筑学 理论与应用力学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 地质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水利水电工程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交通工程 交通管理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交通运输 汽车服务工程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车辆工程(汽车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机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 能源与动力工程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工商管理 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及应用) 通信工程 物联网工程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制造) 轮机工程(轮机管理)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化学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经济学 市场营销 知识产权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英语(涉外船舶与海洋工程英语) 英语(涉外机电商贸英语) 英语(涉外土木工程英语) 翻译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 旅游管理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16个教学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部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财经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河海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学科建设 开设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可再生能源系统智能控制工程-国际学院教改班) 工程管理(国际学院教改班) 工业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与成型工程-国际学院教改班) 旅游管理(国际邮轮管理-国际学院教改班) 物流管理(海事物流-国际学院教改班)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与时尚设计-国际学院教改班)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项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项目)
学科建设 56个本科专业 分属7大学科门类 工学 管理学 理学 经济学 文学 艺术学 法学
学科建设 56个本科专业 分属7大学科门类 4个重庆市品牌专业 56个本科专业 分属7大学科门类 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 工程管理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学科建设 56个本科专业 分属7大学科门类 4个重庆市品牌专业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 工程 管理科学 与工程
学科建设 56个本科专业 分属7大学科门类 4个重庆市品牌专业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 工程 管理科学 与工程
力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软件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地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学科建设 56个本科专业 分属7大学科门类 4个重庆市品牌专业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建设 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6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历史沿革 办学现状 1 学校 概况 学科建设 师资科研 荣誉获奖 校友风采 交大学子 领导关怀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俄、加、德、英、法、日、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海外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对外交流 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及专业一览表
历史沿革 郑皆连院士 办学现状 1 学校 概况 学科建设 对外交流 荣誉获奖 校友风采 梁应辰院士 交大学子 领导关怀 师资力量雄厚,1926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412人,博士生导师39人,研究生指导教师560人,高级职称教师594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8%,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教授120余人。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等15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师资科研
顾安邦 教授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重庆市首届“名师奖”获得者 陈洪凯 教授 全国优秀教师 重庆市首届“名师奖”获得者 邹兆南 教授 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 师资科研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师资科研 主办三种刊物: 《应用数学和力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由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长期担任主编、学校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是SCI和EI的收录期刊,以中、英文版向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钱伟长塑像在双福校区落成
师资科研 科研信息进课堂 80%以上的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教师主动将科研信息、工程需求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明显。
五通道MTS系统 三峡工程试验厅 师资科研 科研仪器进实验室 科研经费固化为日常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历史沿革 办学现状 1 学校 概况 学科建设 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统计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1 对外交流 6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师资科研 2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茅以升桥梁大奖 1 国家科技进步奖 四等奖 1 校友风采 2 国家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交大学子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40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25 领导关怀 近10年来,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近20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茅以升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国桥梁大奖等共11项。 荣誉获奖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 荣誉获奖
历史沿革 办学现状 1 学校 概况 学科建设 对外交流 师资科研 荣誉获奖 交大学子 领导关怀 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人物”其中5位是我校校友。 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英雄团队”中有5个团队的领军人是我校校友。 校友风采
孟凡超 1982届校友 全国知名桥梁专家 郑皆连 1965届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海怀 1991届校友 中交二航局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晓峰 1970届校友 全国政协常委 蒋树屏 1978届校友 交通部公路隧道 勘察设计首席专家 冉仕平 1988届校友 西藏航空公司 党委书记 武憼民 1953届校友 著名高原冻土专家 刘红春 1995届校友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95届校友刘红春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65届校友郑皆连 中国工程院院士 53届校友武憼民 著名高原冻土专家 88届校友冉仕平 西藏航空党委书记 校友风采
历史沿革 办学现状 1 学生进科研课题组 学校 概况 学科建设 对外交流 师资科研 荣誉获奖 校友风采 领导关怀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挑战杯”、数模竞赛等全国性比赛中先后获得奖励百余项。 交大学子
交大学子 2010年,我校学生创业团队在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全国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