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likes | 535 Views
台灣的地形及地質. 地形介紹. 台灣由 79 個大小島嶼所組成,地理上包含了台灣本島, 13 個圍繞本島的其他小島和台灣海峽中的澎湖群島。另外一個離本島比較遠的釣魚台群島則在台灣島的北方,約 150 公里處,這些島嶼都分佈在亞洲大陸棚 (continental shelf) 的邊緣上,在台灣本島海岸外海底斜坡約以一比十的坡度急降,在離岸約 30 公里處的太平洋水域海水已經深約 4000 公尺. 台灣地形發育之處.
E N D
地形介紹 • 台灣由79個大小島嶼所組成,地理上包含了台灣本島,13個圍繞本島的其他小島和台灣海峽中的澎湖群島。另外一個離本島比較遠的釣魚台群島則在台灣島的北方,約150公里處,這些島嶼都分佈在亞洲大陸棚(continental shelf)的邊緣上,在台灣本島海岸外海底斜坡約以一比十的坡度急降,在離岸約30公里處的太平洋水域海水已經深約 4000公尺
台灣地形發育之處 • 台灣之地形發育過程受第三紀以來地質史的支配為主,而今日地形的形式表現與第四紀更新世以來的地質作用最為密切。簡單的來說現在台灣的地貌形式是來自於第三紀,或第三紀以前經過沉積侵蝕與地殼運動等歷程而產生今日的地形形貌。其中受現代影響的主要因素有 :1.氣候因子:各種不同的氣候可以促成岩層不同的變化 。2.第四紀晚期以來的地殼變動,亦即新期構造運動
台灣地形特色 • 台灣由於地質背景關係,地形特色頗具特色,例如高山深谷為本島最明顯的地貌,構造地形如盆地及谷地者頗為為發育,河流階地也到處都是。由於侵蝕作用盛行山崩地變現象也十分普遍海岸地形表現升降顯著,火山地形在本島及澎湖所見均各異其趣。
台灣的地形類型 台灣是一個位於西太平洋的一個小島,由於板塊運動的擠壓,造成了台灣地區特殊的地質與地形。基本上,台灣的地形景觀大致分成下列幾個類型: • 山岳型:包括了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與一千至二千公尺的中級山。至於一千公尺上下的山丘中,尤其是北部的七星、大屯火山,又是令一種景觀。 • 海岸型:包括了台灣北、中、南、東部的不同海岸類型外,更包括幾個主要離島。海岸地形變化複雜,不但具有遊憩欣賞價值,同時亦有許多資源可供利用。西部的堆積性海岸或泥質潮汐灘地與濕地、潟湖都是具有高生產力的海岸,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另外的類型 • 河岸型:包括主、次要河川與支流和小溪。河川的上游、中游、下游的景觀類型皆不同,形成不同的景點非常值的開發的地點非常多。 • 地質型:包括因為岩性所造成的景觀,例如泥岩所造成的惡地地形、礫岩所造成的火炎山地形、岩漿所造成的錐狀火山地形與玄武岩方山地形、泥岩岩漿噴出所形成的泥火山地形。 • 作用型:包括各種地形作用所造成的地形,例如溶蝕作用所造成的石灰岩地形。
台灣的山脈 • 雪山山脈 雪山山脈屬於中央山脈系列的一部份,呈東北-西南分布,東北端由三貂角開始, 西南端延伸到濁水溪北岸,長約180公里,寬約28公里。地勢由此向南、北漸漸減低。由於受到淡水河、大安溪及大甲溪等河流侵蝕,將雪山山脈切割成為北部的阿玉山階段的山地、 中部的雪山地壘以及南部的埔里陷落區,而雪霸國家公園即位於雪山山脈最主要的雪山地壘段。
參考資料 • http://www.spnp.gov.tw/chinese/about/about02.htm • http://www.puli.com.tw/earthquakea/4001.htm • http://www.ntnu.edu.tw/eec/eeq/41/eeq_4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