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 ( B103 - 1 表)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 ( B103 - 1 表). 框架结构. 1. 资产负债类指标 2. 损益及分配类指标 3. 工资、福利费、增值税指标 4. 生产、销售总值指标 5. 成本费用指标. 指标的数据来源. 1. 直接从财务报表取数的指标 从代码 01 到代码 21 的指标数据(代码 06 除外)均取自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对应指标的年末数。 从代码 22 到代码 27 的指标数据均取自会计的“实收资本”科目。 从代码 28 到代码 34 、代码 41 到代码 46 以及代码 39 , 81 的指标数据均取自会计的“利润表”对应指标的年末累计数。.

rod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 ( B103 - 1 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 (B103-1表)

  2. 框架结构 • 1.资产负债类指标 • 2.损益及分配类指标 • 3.工资、福利费、增值税指标 • 4.生产、销售总值指标 • 5.成本费用指标

  3. 指标的数据来源 • 1.直接从财务报表取数的指标 • 从代码01到代码21的指标数据(代码06除外)均取自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对应指标的年末数。 • 从代码22到代码27的指标数据均取自会计的“实收资本”科目。 • 从代码28到代码34、代码41到代码46以及代码39,81的指标数据均取自会计的“利润表”对应指标的年末累计数。

  4. 从代码34的指标数据取自会计的“管理费用”科目中的对应指标从代码34的指标数据取自会计的“管理费用”科目中的对应指标 • 利息支出(40)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归纳计算 • 代码52、54的指标数据根据会计“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归纳填列 • 代码57、58两项指标根据会计“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科目中对应项目填列。

  5. 2.需要计算的指标 •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06)、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71)需要通过计算得出。 •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 1-12月各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之和÷12 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之和÷2 其他两项指标也用类似方法计算即可。

  6. 如果是今年一月份以后开业的新增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计算依然要以12个月作平均如果是今年一月份以后开业的新增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计算依然要以12个月作平均 • 本年应交增值税(56)=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7. 3.工业统计指标 • 代码72到77的指标数据均通过统计上的计算得出 • “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 :新能源汽车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主要或全部使用新型能源的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指包括新能源汽车、主要零配件及相关设备生产的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指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行为的企业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产品按现价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产品产量目录 》)

  8. 注意事项 • 1.各企业上报本表时,要同时附报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生产成本表》、《制造费用表》、《管理费用表》、《营业费用表》、《财务费用表》。 • 2. 本年折旧、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税金 、

  9.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营业利润、劳动、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本年应交增值税等指标由于和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密切相关,各级区、县级市统计局对以上指标要严格审核。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营业利润、劳动、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本年应交增值税等指标由于和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密切相关,各级区、县级市统计局对以上指标要严格审核。 • 3.注意不要漏填出口产值,出口交货值,注意审核产销率(和快报,上年年报比)。

  10. 4.电力热力,燃气,水等三个行业不能有出口产值和出口交货值。

  11. 工业增加值 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12. 确定增加值的三项原则 1.企业提取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各项摊销、各项准备等。如折旧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提取的坏帐准备、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 按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规定: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修理费摊销、租赁费不计算到增加值里。

  13. 2.支付给国家和不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指除工业,农业,运输邮电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外的部分)收入的各种税金、规费及其他费用,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费、排污费、进出口关税、环境保护费、上缴绿化费、防洪费、行政性收费、土地租金等。

  14. 3.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个人的部分。如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差旅费中个人所得部分、加班费、伙食费、职工上下班交通费等。 上述的指标不一定在三张费用表中都存在,但只要表中存在这些指标,就必须列入相应费用的增加值中。没有提到的指标,只要符合这三项原则,也应算在增加值中。

  15. 工业增加值的审核方法 1.检查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部分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按成本价计算,造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数值偏低。可通过比较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发现这类错误。如果工业总产值比主营业务收入小,有可能是按成本价计算工业总产值。另有些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不是按生产量计算,而是按销售量计算,有可能造成工业总产值的数值偏低。

  16. 2.检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数据是否有误。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都是根据会计的《生产成本表》相应的明细科目填报。如果有些企业的直接材料与主营业务成本相差不大或大于主营业务成本,要查核直接材料的计算是否有误;直接材料的消耗应与本期生产的消耗同口径,即是本期发生的直接材料。检查直接人工的数据是否漏填,若企业没有填报直接人工,要检查制造费用中的“工资”是否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如果没有,则企业可能漏报直接人工。

  17. 3.检查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计算是否准确。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采用倒扣法计算,即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分别扣除属于增加值的项目。主要检查是否漏填属于增加值的项目。

  18. 4.检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的工资计算是否有误。 在一般情况下,B103表的本年应付工资总额(52)应等于直接工资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的工资之和。 5.检查本年应交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本年应交增值税根据会计“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科目中有关项目计算填列。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9. 一、新增指标 • 制造费用中企业提取的各种准备、摊销、经费(114):指在制造费用中,企业提取的各种准备、摊销、经费,包括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提取的坏帐准备、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职工教育经费等。根据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的有关项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 •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企业提取的各种准备、摊销、经费(129、140)类似

  20. 制造(生产)成本表中的税费(230):指在“制造(生产)成本表”中,上缴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税费。包括原材料的进口关税等。根据会计“制造(生产)成本表”科目中的有关项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制造(生产)成本表中的税费(230):指在“制造(生产)成本表”中,上缴国家和地方的各种税费。包括原材料的进口关税等。根据会计“制造(生产)成本表”科目中的有关项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

  21.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加上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其他等。

  22. 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数据来自合计的六张明细表: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数据来自合计的六张明细表: • 1.生产成本表:计算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 2.制造费用表:计算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 3.管理费用表:计算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 4.营业费用表:计算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 5.财务费用表:计算财务费用。 • 6.应交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计算应交增值税。

  23.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原理: •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 直接材料 •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 工业中间投入 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 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 财务费用

  24. 直接材料:根据会计“制造(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如果企业有产品发外加工,则直接材料还应包括发外加工的材料加工费。直接材料:根据会计“制造(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如果企业有产品发外加工,则直接材料还应包括发外加工的材料加工费。 • 财务费用:根据会计“财务费用表”或“损益表”中的相应指标填列。 •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采用倒扣法计算。在制造费用中,扣减属于增加值的部份,其余的部份构成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 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计算原理与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相同,也是采用倒扣法计算。 •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的

  25. 中间投入与增加值的界定 计算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的关键,在与如何确定在这些费用表中哪些项目属于中间投入,哪些项目属于增加值。这三张费用表设置的项目各不相同,而且相同的表在企业间的指标设置也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这就增加了我们计算中间投入的难度。由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都是采用倒扣法计算,因此我们只要确定哪些项目属于增加值就可以计算中间投入。

  26. 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定义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27. 2.计算工业中间投入三条原则: (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的转移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就是计入了工业中间投入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计入了工业总产值的中。

  28.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中间物质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邮电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服务费用。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

  29. 六、计算生产法工业增加值的例子 • 某化工公司11月的资料如下: • 当月直接费用38600万元,其中直接材料31000万元。 • 制造费用14800万元,其中折旧2350万元;修理50万元;社保1900万元;住房公积金1000万元;工资1320万元;福利费630万元;水电70万元;。 • 营业费用8000万元,其中广告费480万元;运输费780万元;工资590万元;福利费110万元;社保费1100万元;住房公积金800万元;

  30. 管理费用9200万元,其中咨询费80万元;折旧1500万元;修理100万元;工资2100万元;税金220万元;社保费2230万元;公积金1000万元;其他规费200万元。管理费用9200万元,其中咨询费80万元;折旧1500万元;修理100万元;工资2100万元;税金220万元;社保费2230万元;公积金1000万元;其他规费200万元。 • 财务费用8230万元,利息净支出8100万元,应交增值税120万元,产值85330万元。 • 请计算其工业中间投入、工业增加值。

  31. 生产成本中的中间投入=31000+14800-2350-1900-1000-1320-630=38600生产成本中的中间投入=31000+14800-2350-1900-1000-1320-630=38600 • 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8000-590-110-1100-800=5400 • 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9200-1500-2100-220-2230-1000-200=1950 • 利息支出净额=8100 • 工业中间投入=38600+5400+1950+8100=54050 • 工业增加值=85330-54050+120=31400

  32.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 • 一、方案 • 1.调查目的 • 改变由被调查企业直接填报“工业中间投入”,从而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做法,通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成本费用调查制度,直接采集计算工业中间投入和增加值所涉及的基础数据,并通过严密的计算方案,由上级统计部门统一计算生产法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及其工业增加值率。

  33. 2.调查内容 • 本次调查的内容是工业企业制造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的明细项目构成 。

  34. 3.调查范围 • 调查范围为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部分小型工业企业,调查企业名单由国家、省统计局工交处以2010年11月份“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2表)名录库为基础确定。

  35. 4.组织实施 •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由各区、县级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该项工作是2010年工业统计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工业统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各区、县级市统计局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实施。

  36. 二、B103-1表表式、指标变动情况 • 1.表头增加“本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1.是 2 .否 □ ” • 2.取消“直接材料消耗(002)”的各项细分指标。 • 3.“水电费(020)”下的细分为“其中:上缴的各项税费(021)”(上年为“其中:水费”)。(管理费用中的“其中:上缴的各项税费(071)”变化类似)

  37. 4.制造费用中增加指标“社保费(028)” • 5.将上年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合并成“利息支出(净额)(099)”。 • 6.将上年的“汇兑损失”改成“汇兑损失(净额)(100)”。 • 7.增加指标:“资产减值损失(10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7)”、“投资收益(108)”

  38. 三、填报原则 • 1.“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即只要计算工业总产值,就要计算相应的产品制造成本。 • 2.“不重不漏”。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重复,二是不遗漏。 • 不重复:由于企业的会计明细科目设置不尽相同,被调查企业可按照会计核算中实际使用的费用划分方法和核算方法进行填报,但要注意指标填报不要重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见制度P49

  39. 不遗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见制度P49。

  40. (1)本表所列指标不可能将企业的费用明细项目列全,为避免费用遗漏,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项下都设置了其他项,其他项是指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扣除已列出的费用项目后的余额,因此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各项的分项相加应等于该费用总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各个其他费用项下又设置了“其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该指标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其他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部分,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没有现成的科目,需要填表人员根据各种费用性质计算填报。

  41. (2)避免直接材料消耗与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等遗漏填报。即如果企业产品生产中使用了自产自耗产品,应将自产自耗产品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消耗、直接人工以及其他直接费用等填报。(2)避免直接材料消耗与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等遗漏填报。即如果企业产品生产中使用了自产自耗产品,应将自产自耗产品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消耗、直接人工以及其他直接费用等填报。

  42. (3)凡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没有在本表所列的指标范围核算,但费用含义与本表所列的指标相同,则企业要进行调整填报。如有的企业没有将出口退税放在应交增值税中,而是与应交增值税并列,或转入流动负债中,造成遗漏。在填报本表时,要将出口退税调整到应交增值税中。有的地区征收地方教育费,在营业外支出中,在填报本表时,可将地方教育费放在管理费用中的“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费用”中,同时调整管理费用的总数,而不能遗漏地方教育费

  43. (4)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型企业,如果将“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等科目合并,只设置“材料”科目,则将“材料”消耗填在“直接材料消耗”。(4)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型企业,如果将“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等科目合并,只设置“材料”科目,则将“材料”消耗填在“直接材料消耗”。 • 另外还要注意两点: • (5) “制造费用”下面的细分科目只列出“社保费”没有列出“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如果企业的的制造费用表有这个科目,要将它加入“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030)和“其他制造费用”(029)。 • (6) “营业费用”下面的细分科目只列出“社保费”没有列出“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处理类似第一点。

  44. 3.关于“资产减值损失”(10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7)3.关于“资产减值损失”(10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7) • 这两个指标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报的指标,尚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填报这两项指标。同时,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免填管理费用中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两个指标。

  45. 4.关于“投资收益”(108)指标 • “投资收益”包含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营业利润”中,而旧会计制度的“营业利润”则不包括“投资收益”。企业填报时,无论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都要填报“投资收益”指标,“营业利润”也按会计“利润表”的数据填报,不需要调整。

  46. 四、指标解释 • 劳务费(025):见教材P56 • 其他制造费用(029):见教材P56 • 利息支出(净额) (099)、汇兑损失(净额)(100):见教材P59 • 资产减值损失(10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7)、投资收益”(108) :见教材P59

  47. 五、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审核要点 • (一)与工业增加值计算有关的财务指标 • 1.制造成本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 • (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及制造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保健补贴和洗理费、劳务费、社保费、其他制造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如:制造(生产)成本表中的税费)。

  48. (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

  49. 2.营业费用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 • (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社保费、其他营业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 (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

  50. 3.管理费用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 • (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工会经费、保健补贴和洗理费、上交管理费、职工取暖费和防暑降温费、劳务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费用、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排污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制造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