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752 Views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三、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周围部. 内脏感觉神经. 概述. 组成. 中枢部 周围部. 包括.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内脏运动神经 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一、内脏运动神经. 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 节后神经元、节后纤维. (一)交感神经. 1. 低级中枢. T 1 ~ L 3 中间外侧核. 椎旁神经节 — 交感干神经节 椎前神经节. 2. 交感神经节.
E N D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三、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周围部 内脏感觉神经 概述 组成 中枢部 周围部 包括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一、内脏运动神经 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 节后神经元、节后纤维
(一)交感神经 1. 低级中枢 T1~L3中间外侧核
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 椎前神经节 2. 交感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 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下神经节
椎旁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颈神经节 胸神经节 10~12对 腰神经节 4对 骶神经节 2~3对 奇神经节 1个 • 节间支
3.交感神经走行 节前纤维: 中间外侧核 — 前根 — 脊神经干 — 白交通支 —交感干 ① 终于相应椎旁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② 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 交换神经元 ③ 穿过椎旁神经节后终于椎前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 ① 发自椎旁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 随脊神经分布于全身血管、汗腺、立毛肌。 ② 攀附动脉走行,形成丛,随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③ 直接分布于器官。
白交通支 • 灰交通支
4.交感神经的分布 ① 随8对颈神经分布于头颈、上肢血管、汗腺、竖毛肌 ② 攀附动脉形成动脉丛 如: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等 ③ 直接进入咽壁 ④ 颈上神经节→心上神经 颈中神经节→心中神经 颈下神经节→心下神经 颈部 加入心丛
胸部:有10~12对胸神经节,发出分支 ① 经灰交通支随12对胸神经分布于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② 第1~5胸交感神经节→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心丛等
③穿行第6~9胸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腹腔神经节③穿行第6~9胸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腹腔神经节 ④穿行第10~12胸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小神经→主动脉肾节 由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至肝、肾脾等实 质性器官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腰部: 有 4 对腰神经节,发出分支 ① 经灰交通支随 5 对腰神经分布。 ② 穿过腰神经节的节前纤维 — 腰内脏神经 →肠系膜上、 下神经节,节后纤维→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及盆腔器官。
盆部: 有2~3对骶神经节和一个奇神经节,发出分支: ①经灰交通支,随骶尾神经分布。 ②一些小支加入盆丛→盆腔器官。
综上所述: 1.来自脊髓胸1~5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元 后,其节后纤维支配头颈、胸腔器官和上肢血管、汗腺、 竖毛肌。 2.来自脊髓胸 6 ~ 12 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 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肝、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 化管。 3.来自脊髓腰 1 ~ 3 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 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器 官和下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二)副交感神经 1. 低级中枢: • 颅部: • 动眼神经核 • 上泌涎核 • 下泌涎核 • 迷走神经背核 • 骶部: • 骶髓2~4骶副交感核
2.副交感神经节 ①头部: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 ②位于心丛、肺丛、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内的神经节 ③支气管和消化管壁内的神经节等
3.副交感神经走行及分布 动眼神经 • 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鼓 索 下颌下神经节 下颌下腺、舌下腺 面神经 • 上泌涎核 岩大神经 翼腭神经节 泪腺等
舌咽神经 岩小神经 • 下泌涎核 耳神经节 腮腺 迷走神经 器官旁神经节 壁内神经节 • 迷走神经背核 胸腔脏器 腹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盆内脏神经 器官旁神经节 壁内神经节 • 骶副交感核 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及盆腔器官
交感散瞳心快强 舒气胆管膀胃肠 竖毛括约血管缩 肾髓汗泌解肝糖 副感缩瞳心慢弱 气管胆膀胃肠缩 部分括约血管舒 促胰岛泌眼泪落
二、内脏感觉神经 周围突 膝神经节 舌咽神经下节 迷走神经下节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中枢突 • 孤束核 →内脏器官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交感神经 ———骶部副交感神经 • 脊髓 • (中间内侧核) 中枢突 →内脏器官 特点: 1. 痛阈较高。 2. 弥散的内脏痛,定位不准确。
三、牵涉性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