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463 Views
軍訓報告. 班級 : 資管一甲 指導教官 : 黎兆錡 教官 組員姓名座號 : 王裕斌 94101130 李禎益 94101128 施佳琳 94101134 詹富順 94101139. 孫子兵法之前言. 《 孫子兵法 》 全書共分十三篇 : 一、計篇 二、作戰篇 三、謀攻篇 四、形篇 五、勢篇 六、謀攻篇 七、軍爭篇 八、九變篇 九、行軍篇 十、地形篇 十一、九地篇 十二、火攻篇 十三、用間篇. 孫子兵法之人物簡介.
E N D
軍訓報告 班級:資管一甲 指導教官:黎兆錡 教官 組員姓名座號: 王裕斌 94101130 李禎益 94101128 施佳琳 94101134 詹富順 94101139
孫子兵法之前言 《孫子兵法》全書共分十三篇: 一、計篇 二、作戰篇 三、謀攻篇 四、形篇 五、勢篇 六、謀攻篇 七、軍爭篇 八、九變篇 九、行軍篇 十、地形篇 十一、九地篇 十二、火攻篇 十三、用間篇
孫子兵法之人物簡介 孫武,齊國人,字長卿,春秋時兵法家。春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後人尊稱他為「孫子」。善於調兵遣將,戰績彪炳。 因齊國發生內亂,孫武與其家人避亂於吳國,乃在吳隱居數十年從事研究,並擷取春秋二百餘年之戰爭經驗及教訓,而著成《孫子兵法》十三篇。以其兵法十三篇輔助吳王成就霸主地公元前五○六年。
孫子兵法之特色 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認為戰爭指導者欲使自己的決策正確,必須要使決策符合客觀實際;而欲使決策符合客觀實際,則必須明確知道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地形、經濟…等全方位的狀況。 二、「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孫子主張先愛、先教、後使令、後罰,類似今日國軍採用的「愛的教育,鐵的紀律」。光有教愛仍是不足的,孫子又從另一管道--嚴罰來雙管齊下。孫子重視教令,兼行賞罰,強調治軍要嚴,士卒必須訓練有素。
孫子兵法之特色 三、戰術思想 (一)靈活機動--<軍爭篇>中孫子提到作戰要能「因敵變化」、 「懸權而動」。 (二)出其不意--<勢篇>中「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揭示了要真正 取得戰鬥勝利的訣竅就在於當正兵交合時,巧設奇兵,求戰術上 的出敵不意。 (三)以石擊卵--<虛實篇>中「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 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所與戰者約矣!」。
孫子兵法之特色 四、闡明戰爭與政治經濟關係 孫子認識到政治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條件,政治上能得民心,戰爭便能得到民心,則必然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戰爭必 須依賴國之財力、人力、物力,戰爭必先注意國家經濟力。 <作戰篇>「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孫子兵法之特色 五、戰略權謀的最高原則 (一)「必也全爭於天下」,以大至「全國、全軍」,小至「全伍」。 (二)「致人而不致於人」,戰場上的態勢瞬息萬變,因此爭奪主動權 是一刻也不能放鬆,能夠牢牢的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才是「善戰者」。 (三)「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強調將領應以權謀,以其指揮藝術,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孫子兵法之特色 六、採用辯證 <虛實篇>孫子以為在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強中有弱,弱中亦有強,強大之敵必有虛弱之處,嚴密的防務必有較為薄弱的環節。若想顧及全面而分散兵力,看似無懈可擊,其實處處是漏洞。 七、將領觀念 重智輕勇,一個良好將帥應具備智、信、仁、勇、嚴五個要素,真正的良將能夠謀求「伐謀」、「伐交」的策略。
孫子兵法之生活運用 一、<作戰篇>「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應用於企管的領域便是會做生意的人是絕對不會賠錢,但也絕對不會放棄任何賺錢的機會。 二、<勢篇>「巧用虛實,巧出奇正」應用於商業領域便是平時必須正派經營,但又必須隨時掌握商機,「機不可失」 於打仗和做生意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三、<用間篇>「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可應用於企業界資訊的傳輸交換情報的綜合處理。 四、<謀攻篇>「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必也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亦有為雙方保留情面,以成為日後盟友做準備的高妙藝術。
孫子兵法之結論 《孫子兵法》一書,可將它整理出七點最具特色之處,但並非十全十美,其瑕疵之處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為求勝利,將士兵視同牛羊般的驅東驅西,所採行濃厚的愚兵思想與政策。 (二)不當的「因糧於敵」、「取敵之貨」等行為來暫時紓解軍需補給的燃眉之急,卻易缺乏道德的正當性與軍紀方面負面的影響。 (三)<計篇>作為一部軍事理論的專書,卻未能開宗明義的為戰爭的性質作分析、歸納,以致看來內容有些缺乏。 (四)<通篇>不言「忠」,武將不忠,易造成將帥專權,甚至軍閥割據的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