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 3 篇 动物药类 第 18 章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与研究概况

第 3 篇 动物药类 第 18 章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与研究概况. 一、动物类中药历史悠久 二、动物类中药的分类 1 、动物全体 2 、除去内脏的动物全体 3 、动物体某部分: 骨骼类 、角类 、甲壳类 、贝壳类 、皮类 、脏器类 、动物生理产物 、动物病理产物 、动物排泄物 、动物加工品 、其他类. 三、动物药的资源 养鹿锯茸,人工养麝、活体取香,淡水养珠 四、动物类中药的化学成分 1 、蛋白质水解产物,包括蛋白质、动物毒肽、酶及糖蛋白。 2 、生物碱类 3 、甾体化合物 4 、酮类和酸类成分. 五、动物药的应用 六、海洋动物类中药的研究

riv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3 篇 动物药类 第 18 章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与研究概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篇 动物药类第18章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与研究概况

  2. 一、动物类中药历史悠久 • 二、动物类中药的分类 • 1、动物全体 • 2、除去内脏的动物全体 • 3、动物体某部分: 骨骼类 、角类 、甲壳类 、贝壳类 、皮类 、脏器类 、动物生理产物 、动物病理产物 、动物排泄物 、动物加工品 、其他类

  3. 三、动物药的资源 • 养鹿锯茸,人工养麝、活体取香,淡水养珠 • 四、动物类中药的化学成分 • 1、蛋白质水解产物,包括蛋白质、动物毒肽、酶及糖蛋白。 • 2、生物碱类 • 3、甾体化合物 • 4、酮类和酸类成分

  4. 五、动物药的应用 • 六、海洋动物类中药的研究 • 七、寻找代用品,扩大新药源 • 八、濒危动物类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5. 第20章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 一、来源鉴定 • 对于完整的动物体,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动物分类学鉴定,确定其品种。 • 二、性状鉴定 • 如果药材是动物的某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性状鉴定以辨别真伪优劣。

  6. 三、显微鉴定: • 对象:动物体的分泌物或生理、病理产物,以及 蛇类的鳞片 • 四、理化鉴定: • 1、有效成分分析 • 2、物理常数测定:熔点、溶解度、酸值及皂化值等。 • 3、电泳检测

  7. 4、光谱和色谱: 红外光谱、薄层层析 • 5、基因鉴别: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8. 石决明 • 【来源】 • 腹足纲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白鲍的贝壳。 • 前者称为“光底石决明”,第二、三者称为“毛底石决明”。

  9. 【性状特征】 • 1、共同点: • ①椭圆形或卵圆形。 • ②螺旋部小,体螺部较大。 • ③壳内面具彩色光泽。 • ④质坚硬,不易碎。 • ⑤气微,味微咸。

  10. 2、杂色鲍:长卵圆形,壳较小(长7-9cm,宽5-6cm)。外表面暗红色,肋状纹理明显。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有30多个疣状突起(由小渐大),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2、杂色鲍:长卵圆形,壳较小(长7-9cm,宽5-6cm)。外表面暗红色,肋状纹理明显。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有30多个疣状突起(由小渐大),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

  11. 3、皱纹盘鲍:呈长椭圆形(长8-12cm,宽6-8cm)。外表面灰棕色,常附有苔藓等杂质,粗糙。末端具4-5个开孔,孔口呈管状,突出壳面,壳较薄。3、皱纹盘鲍:呈长椭圆形(长8-12cm,宽6-8cm)。外表面灰棕色,常附有苔藓等杂质,粗糙。末端具4-5个开孔,孔口呈管状,突出壳面,壳较薄。

  12. 4、羊鲍:近圆形(长4-8cm,宽3-6cm)。壳顶位于近中部且稍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1/2,从螺旋部边缘向右有2行整齐的突起,尤以上部较为明显,末端4-5个开孔,孔口呈管状,突出壳面。4、羊鲍:近圆形(长4-8cm,宽3-6cm)。壳顶位于近中部且稍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1/2,从螺旋部边缘向右有2行整齐的突起,尤以上部较为明显,末端4-5个开孔,孔口呈管状,突出壳面。

  13. 5、澳洲鲍:呈卵圆形(长13-17cm,宽11-14cm)。表面砖红色,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2,螺肋呈波状隆起,具开孔7-9个,孔口突出壳面。5、澳洲鲍:呈卵圆形(长13-17cm,宽11-14cm)。表面砖红色,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2,螺肋呈波状隆起,具开孔7-9个,孔口突出壳面。

  14. 6、耳鲍:狭长,呈耳状(长5-8cm,宽2.5-3.5cm)。外表面光滑,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疣状突起末端5-7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6、耳鲍:狭长,呈耳状(长5-8cm,宽2.5-3.5cm)。外表面光滑,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疣状突起末端5-7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

  15. 7、白鲍:呈卵圆形(长11-18cm,宽8.5-11cm)。表面灰白色或砖红色,略光滑,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3,有开孔9个,孔口与壳面平。7、白鲍:呈卵圆形(长11-18cm,宽8.5-11cm)。表面灰白色或砖红色,略光滑,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3,有开孔9个,孔口与壳面平。 • 质量要求:均以壳厚,内面光彩鲜艳者为佳。

  16. 牡 蛎 • 【来源】 • 瓣鳃纲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的贝壳。 大连湾牡蛎

  17. 【性状鉴别】 • 共同点: • ①贝壳为左右两片,左为下壳,较大而凹;右为上壳,较小平坦。 • ②外表面有多层鳞片,灰色,极粗糙;内表面类白色。 • ③质坚硬,断面层状。

  18. 长牡蛎: • ①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草鞋状),壳长约为宽的3倍。 • ②环生同心鳞片,层纹状。

  19. 大连湾牡蛎: • ①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 • ②同心鳞片疏松,波浪状(起伏)。 右 壳

  20. 近江牡蛎: • ①大小厚薄不等,长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 • ②幼小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

  21. 地 龙 • 【来源】 • 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节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 前者习称“广地龙”,后三者习称“沪地龙”

  22. 【性状鉴别】 • 广地龙: • ①长片状,腹面剖开,扭曲不直。(长15-20cm,宽1-2cm) • ②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

  23. ③前端生殖环带明显(在第14-16环节,3 个环带),色浅,习称“白颈”(闭合,戒指状)。 • ④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 • ⑤气腥,味微咸。

  24. 沪地龙: • ①长8-15cm,宽0.5-1.5cm。 • ②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 ③第14-16节为生殖带,较光亮。

  25. 【成分】了解 • 广地龙含次黄嘌呤──降压、平喘;蚯蚓解热碱──解热;琥珀酸和L(+)谷氨酸──平喘、镇静;蚯蚓素──溶血;蚯蚓毒素──有毒成分。 • 沪地龙含琥珀酸和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26. 全 蝎 • 【来源】 • 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全蝎的全体。

  27. 【性状鉴别】 • ①头胸部和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 • ②头胸部前面有1对短小螯肢和1对长大钳肢,背面覆有梯形背甲。

  28. ③前腹部7节组成,腹面有足4对。背面棕褐色,腹面棕黄色。③前腹部7节组成,腹面有足4对。背面棕褐色,腹面棕黄色。 • ④后腹长于体,6节,节上有纵沟,末节有毒钩刺。 • ⑤气微腥,味咸。

  29. 质量要求: • 以完整、色黄褐、盐霜少者为佳。 • 【成分】 • 蝎毒素。

  30. 土鳖虫 • 【来源】 • 昆虫纲鳖蠊科动物地鳖及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31. 【性状鉴别】 • 地鳖: • ①扁平卵圆形,头端较狭,尾端较宽。 • ②背部紫褐色,有光泽,腹面红棕色。 • ③背部有胸背板3节,腹背板9节,复瓦状排列。

  32. ④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常脱落。 • ⑤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33. 冀地鳖: • ①体型稍大,长椭圆形。 • ②背部黑棕色,边缘常有黑色小点及淡黄褐色斑块。

  34. 斑 蝥 • 【来源】 • 昆虫纲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的虫体。

  35. 【性状鉴别】 • 南方大斑蝥: • ①长圆形,有复眼和触角各一对(角多已脱落) • ②背部具革质鞘翅,黑色,有3 条黄色或棕黄色横纹。胸腹部乌黑色,胸足3对。

  36. ③有特异臭气,刺激性强,不宜口尝。 • 黄黑小斑蝥: • 外形相似,但体小,长1-1.5cm。

  37. 【成分】主含斑蝥素。为剧毒成分。 • 【理化鉴别】 • 粉末微量升华: • 镜检可见柱形、棱形结晶。 • 【附注】了解 • ①斑蝥素的新资源。 • ②青娘子(芫青):芫青科昆虫绿芫青的虫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