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 西厢记 》 塑造了哪些主要人 物形象?这些形象有何特点?

《 西厢记 》 塑造了哪些主要人 物形象?这些形象有何特点?. 作品简介. 《 西厢记 》 全名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共 5 本 21 折。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 14 部剧本, 《 西厢记 》 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 《 西厢记 》 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ri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西厢记 》 塑造了哪些主要人 物形象?这些形象有何特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厢记》塑造了哪些主要人 物形象?这些形象有何特点?

  2. 作品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3. 《西厢记》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西厢记》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4. 《西厢记》的主要人物形象 • 张生 • 崔莺莺 • 红娘 • 老夫人 又有何特点呢?

  5. 张生 “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但显然,他有着非常明确的功利思想,那就是上京赶考,金榜题名。对他这样一个“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的青年来说,应试一举中第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然而这样的张生,却在见到崔莺莺后魂不守舍,甚至作出了放弃进京赶考的决定,留在寒寺中住下! 他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他为了莺莺“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爱情几次险些丢掉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他才华出众,情真意专,对爱情痴情,风魔,大胆,忠贞,执着而志诚。

  6. 崔莺莺 作为相国之女,她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她和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联吟,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拘管,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 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 莺莺这个形象,已经是一个视“情”为第一义的封建传统的叛逆者。她大胆,开放,为爱痴狂,为爱奋不顾身。

  7. 红娘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她完全颠覆了古代奴婢弱少无助、孤苦无依的既定形象。反而是一个一身伶俐、直爽、泼辣、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如侠客般的少女形象。 她从没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反而勇敢地为张、崔两人牵线搭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不惧与莺莺顶嘴辩论甚至更敢于与老夫人据理力争! 因此她是个始终保持骄傲和骨气,拥有自由观念,正义感和反叛精神,敢于突破等级观念的人。

  8. 老夫人 老夫人是剧中封建家长的代表,是崔、张、红娘的对立面。她表面上爱女儿,实质上爱的是“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国家谱”。因此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连“黄莺儿作对”“粉蝶儿成双”的自然景色,都不让莺莺看见。怕引起“春心荡”。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兵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为了“相国家规”,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她“慈母”的面目后面,掩盖的是冷冰冰的封建家族的利益。但她其实又很脆弱,在《拷红》一折中,被地位卑下的婢女红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个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被小小的红娘轻易地攻克了,这不是充分说明了封建力量外强中干的本质吗? 当然,封建家长是不会善罢干休的,老夫人逼张生赴考和最后赖婚的情节,进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虚伪、狡诈、顽固、狠毒、脆弱。

  9. 总之,《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但他们始终追求坚定的感情,把爱情置功名利禄之上。最后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 为团圆结局,全剧贯穿了轻功名,重爱情的思想,体现了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10. 谢谢观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