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 3 章

第 3 章. 網路的組成元件. 同軸電纜. 中心導體: RG58 的通常為多芯銅線,用來傳電子訊號 絕緣體:用來隔絕中心導體和導電網,避免短路。 導電網:環繞中心導體的一層金屬網,用以接地 外層包覆:用來保護網路線,防止網路線在不良環境 ( 如潮濕、高溫 ) 中受到氧化或其它損壞。 避免外界的干擾 ( 主要靠導電網 ). 兩種同軸電纜. RG58 :用在乙太網路,為多蕊線 RG59 :用在有線電視,為單蕊線. 同軸電纜的優缺點. 優點:因有雙層保護 ( 全屬銅網及絕緣外皮 ) ,較不易受外界 ( 例如:電磁波和溼氣 ) 干擾,而且使用壽命也較長。

rigel-cra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3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3 章 網路的組成元件

  2. 同軸電纜 • 中心導體:RG58的通常為多芯銅線,用來傳電子訊號 • 絕緣體:用來隔絕中心導體和導電網,避免短路。 • 導電網:環繞中心導體的一層金屬網,用以接地 • 外層包覆:用來保護網路線,防止網路線在不良環境(如潮濕、高溫)中受到氧化或其它損壞。 • 避免外界的干擾(主要靠導電網)

  3. 兩種同軸電纜 • RG58:用在乙太網路,為多蕊線 • RG59:用在有線電視,為單蕊線

  4. 同軸電纜的優缺點 • 優點:因有雙層保護(全屬銅網及絕緣外皮),較不易受外界(例如:電磁波和溼氣)干擾,而且使用壽命也較長。 • 缺點:價格比較貴,而且也很重

  5. 雙絞線 • 一般兩蕊電線:外覆絕緣材料的兩平行線 • 雙絞線(Twisted pair):成對銅線捻絞而成 • 兩兩對絞可降低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對絞次數愈多效果愈好

  6. 兩種雙絞線 • 遮蔽式雙絞線(Shielded Twisted Pair, STP):絞線與外皮間夾有一層金屬網或膜以為遮蔽,更有效抑制EMI • 無遮蔽式雙絞線(Unshielded Twisted Pair, UTP):較便宜,使用率較高 • 電話線亦是雙絞線,但僅1到2對,只傳語音,不用到4對

  7. 雙絞線的分類 • 目前最普遍的是Cat 5,而將來應會被Cat 6取代

  8. 雙絞線的顏色及優缺點 • 根據EIA/TIA 568B的規定,雙絞線的編號與顏色有固定的對應關係 • 編號1-8分別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 雙絞線的優缺點 • 優點:便宜、維護和佈線彈性也很好。 • 缺點:比較不耐用且比較容易受到干擾。

  9. 光纖 • 軸芯(core):玻璃材質,用來傳送光波訊號,直徑約50-100微米。 • 被覆層(cladding):折射率極低的物質。 • 外皮(coating):不透光的材質,用以隔絕外在的干擾源,也能保護脆弱的軸芯。

  10. 光纖的類型 • 光纖依照傳送路徑多寡分為: • 單模光纖(SMF, single-mode fiber):軸芯直徑較細,約5~10微米,散射率小,光線直線前進,只一條傳送路經,適合長距離傳輸,價格昂貴,傳輸效能極佳。 • 多模光纖(MMF, multimode fiber):軸芯直徑較寬,約50~100微米,有多條傳送路徑,適合短距離傳輸,價格較低,傳輸效率較差 • 1微米(m)=10-6公尺(m)

  11. 光纖的優缺點 • 光纖最大的優點有3項: • 傳輸速度快:光纖的傳輸速度可以超過2 Gbps,為目前傳輸速率最高的媒介。 • 無電磁干擾:因為光纖是用光波傳輸訊號,不受電磁干擾的影響。 • 傳輸安全性高:光纖在傳輸時不會有光波訊號散射出來,因此不用擔心被人從散射的能量中盜取資訊 • 缺點:接頭都得融接,架設不易,要分接麻煩。價格高,不適合一般小型區域網路

  12. 網路拓樸 • 拓樸(topology):白話而言即長相 • 目前已發展出來的區域網路拓樸,大致分成以下3種: • 匯流排(Bus)網路 • 星狀(Star)網路 • 環狀(Ring)網路

  13. 匯流排網路 • 所有電腦共用一條網路線(一條腸子通到底) • 其實是由很多段所銜接而成

  14. 匯流排網路的優缺點 • 優點: • 成本低廉 • 佈線簡單 • 缺點: • 只要其中任何一段線路故障,整個網路就癱瘓了 • 追查故障線路時比較麻煩 • 要加入或減少一部電腦時,也會使網路暫時中斷

  15. 星狀網路(鞏固領導中心) • 以集線器(Hub)為中心,向外成放射狀

  16. 星狀網路的優缺點 • 星狀網路的優點(也就是彌補匯流排網路的缺點): • 局部線路故障只會影響局部區域,不會導致整個網路癱瘓。除非集線器出了問題 • 追查故障點時相當方便,通常從集線器的燈號便能很快得知。 • 新增或減少電腦時,不會造成網路中斷。 • 缺點: • 必須增加一筆購買集線器的成本。現因成本下降,星狀網路已成趨勢

  17. 環狀網路(棒棒接力) • 電腦連成一個環 • 原則上電腦依位置順序編號,訊號則依編號一台接一台遞送 • 一般不能跳過中間電腦,除非有做bypass的動作

  18. 環狀網路的優缺點 • 優點:不會發生傳輸碰撞(collision)情形 • 前兩種網路若兩部以上同時送資料則可能發生碰撞,使網路暫時無法工作 • 星狀網路之電腦要傳送資料前需拿到令牌(token,訊標)才能傳送,所以不會碰撞 • 缺點: • 環狀網路的軟硬體設備成本較高,連帶影響到其普及性。 • 一線路或節點故障,整個網路將癱瘓。可用備援線路解決線路故障之問題

  19. 有備援線路的環狀網路 • 兩個環,即兩個線路 • 一般在主要線路運作,若主要線路某處故障,則以備援線路運作 • 但若節點故障仍無法運作 • 實際上,無論線路或節點故障皆可將主要線路與備援線路相連而正常運作

  20. 邏輯環狀拓樸搭配實體環狀拓樸 • 邏輯拓樸:指資料傳輸的方式 • 實體拓樸:指實際佈線的方式

  21. 邏輯環狀拓樸搭配實體匯流排拓樸 • 邏輯環狀拓樸搭配實體星狀拓樸

  22. 邏輯環狀拓樸搭配實體星狀拓樸 • 使用集線器的乙太網路是屬於邏輯匯流排拓樸搭配實體星狀拓樸

  23. 星狀與匯流排之混合式網路 • 區域網路上可能不只一種拓樸

  24. 星狀與環狀之混合式網路

  25. 數據機 • 數據機是專司調變(Modulation)和解調變(Demodulation)的設備,透過數據機,我們就可以利用電話線傳輸數據資料。 • 數據機可以採用下列兩種分類方式: • 以連接方式區分:內接式(又稱數據卡)、外接式。(另有內建式) • 以上網頻寬區分 • 窄頻:56 k以下之傳統數據機,優點為成本低、普及率高、設定方便 • 寬頻:數百到數千k,如ADSL及Cable modem

  26. 使用RS232(COM) port 使用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 ADSL數據機 外接式數據機

  27. V.92規格 • 舊的56k使用V.90,新的用則使用V.92 • 3項比較重要的更新: • 快速連線(QuickConnect):降低使用者與網路服務供應商之間的連線時間。(約省一半) • 連線保留(Modem-on-hold):可以讓使用者暫時中斷數據機連線功能以接聽電話,且通話完畢後不須重新撥號即可繼續連線上網(最多可保留16分鐘)。 • 全新V.44壓縮技術與PCM上傳功能(PCM upstream):高於原有V.42bis之壓縮比;上傳由33.6k提升到48k

  28. 網路卡 • 網路卡可採用下列3種方式來分類: • 以接頭種類:AUI(DB-15, DIX)接頭、BNC接頭、RJ-45接頭,分別使用AUI纜線、RG-58纜線、雙絞線(UTP或STP) • 以頻寬(Bandwidth):10、100、1000 Mbps • 因100 BaseTX與10BaseT運作大致相同,故有雙速自動偵測之網卡 • 以匯流排(Bus)介面:ISA、PCI、USB、PCMCIA (PC card) • 網卡內插在匯流排上,外接纜線

  29. 網路卡之接頭 • AUI:現已淘汰 • BNC:用在實體匯流排拓樸,價格低、 安裝容易, 但速度慢 • RJ-45:與電話接頭類似

  30. ISA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介面 • 有8 bits和16 bits,8 bits早已淘汰,16 bits也被PCI網卡取代,幾近絕跡

  31.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介面 • 規格由Intel所主導,有32 bits和64 bits • 使用一顆PCI橋接晶片區隔CPU匯流排與PCI匯流排,使之可以用自己的時脈運作,穩定度與傳輸率皆有改進 • 目前以32 bits為主力

  32. USB 介面 • 由Compaq、DEC、IBM、Microsoft、Intel、NEC、Nortel於1996年所提出 • USB 1.1:1.5 Mbps—12 Mbps所以只能用在10 Mbps的網卡(或無線網卡2/11 Mbps) • USB 2.0:提高到480 Mbps,所以可用在100 Mbps的網卡

  33. PCMCIA 介面 • 個人電腦卡國際協會(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於1991年成立,原為了NB之附加記憶卡 • 後為免產品與協會名稱搞混,所以定名為PC card

  34. 中繼器 • 中繼器(repeater增益器):屬實體層元件 • 因傳輸媒體之阻抗或空間之影響會使訊號減弱以致失真將訊號恢復原來的波形與強度 • 只要兩邊相同的網路架構(指第二層相同),中繼器可連接不同的線材 正面:光纖 及BNC 背面:RJ-45 正面:AUI 及RJ-45 背面:BNC

  35. 背面 正面 集線器 • 集線器 • 通常也是中繼器,但未必一定是,因有些集線器無加強訊號 • 不一定是乙太網路集線器 • 乙太網路集線器是最常見的集線器

  36. 乙太網路集線器 • 10BaseT及100BaseTX所使用的即是 • 更大型的集線器採模組化,每插一片介面卡可增數十個port,又稱為concentrator • 有些(乙太網路)集線器除RJ-45的插孔外,可能尚有BNC、AUI及光纖的接頭 • 在乙太網路,集線器即多port之中繼器,所以又稱為MultiPort Repeater MPR或Repeater Set

  37. 以傳輸速率區分 • 10 Mbps:用在10 BaseT • 100 Mbps:依802.3u標準,包括100 BaseTX、100 BaseT4及100 BaseFX,但一般都是100 BaseTX • 10+100:大部分port為10,少部分為100 • 10/100:每個port皆可以接10或100的網路,且一般會自動偵測 • 共享式集線器(Shared Hub):所有ports共用頻寬,同一時間只能一對傳送 • 交換式集線器(Switched Hub):如同電話交換機,可將線路切開,所以同一時間可多對傳送,整體頻寬提高

  38. 堆疊式集線器 (Stackable Hub) • 若集線器的ports不夠時,可將hub串接起來增加port數,但受限於5-4-3原則,所以不能串接太多。可用堆疊式來解決 • 堆疊式集線器背後通常有串接專用接頭,並附專用UTP線,堆疊多台後仍視為一台集線器,所以未違背5-4-3原則 • 5-4-3原則:5網段、4增益器、3群電腦 • IRL (Inter Repeater Link)不接電腦 • 空一個網段為了分隔訊號碰撞的時間,若五個網段都接電腦則碰撞機率太大使網路效能下降

  39. 橋接器 • 橋接器:屬資料鏈結層(會看該層header) • 可切割網路,將大網路切成數個小網路,以縮小碰撞網域(collision domain) • 主要功能過濾封包:不需要通過(即目的端不在另一邊)的封包會過濾而不傳過去 • 橋接器所連網路仍屬同一廣播網域,因橋接器並不會阻擋廣播封包(因目的端為全部) • 所連兩端網路具相同之網路層,至於資料鏈結層可以不同,雖一般是相同的

  40. 橋接器運作原理 • 橋接器為何能判斷收件者所在的網路 • 因為橋接器裡會有一張清單,裡面記載了每台電腦所在的區域 • 橋接器記住的其實不是電腦名稱,而是電腦的MAC位址。

  41. 路由器(1/2) • 路由器(Router):屬網路層 • 主要功用:選擇路徑,就是在不同的網路間選擇“最佳”傳輸路徑。 • 另一功用:阻隔廣播封包,因路由器的每個port連至一個不同的網段 • LAN1到LAN2,除考慮線的傳輸速度外,也要考慮所經節點的處理速度

  42. 路由器(2/2) • 不同網路協定(如IP、IPX)一般需使用對應的路由器,也有處理多協定之路由器 • 閘道器(Gateway):某單位對外之路由器 • 通常連接兩種不同類型之網路,如學校、公司或家裡連上廣域網路之路由器,其一邊接區域網路(LAN port),一端接專線或ADSL • 橋接路由器(Bridging router, Brouter) • 兼具橋接器與路由器之功能,可處理可路由(IP, IPX)及不可路由(NetBUEI)之協定 • 不可路由之意為不可透過路由器傳至其他網段 • 一般市面上的路由器大都具橋接功能

  43. 第2層交換器 • 又稱交換式集線器或多埠橋接器 • 具備集線器(多埠)與橋接器功能(原集線器只做第一層工作,橋接器則到第二層) • 會記憶哪個位址接在哪個Port,並據以決定將封包送往何處(如橋接器為第二層工作) • 對N Port 100 Mbps的頻寬,理論上最大傳輸頻寬為100 × N / 2 Mbps(全雙工應為100N)

  44. 第3層交換器 • 具交換器及路由功能 • 路由器之簡化版,為加速路由,以硬體執行路由動作,原路由是以軟體執行 • 尚不能取代路由器 • 因尚缺安全管理、與WAN的連接、優先權管理、支援多種協定封包等功能 • 通常與路由器搭配使用或在不需連至網際網路之環境中取代路由器 • 但,現在已在進步改變中,朝向取代路由器之路邁進

  45. VLAN (1/4) • VLAN(Virtual LAN,虛擬區域網路) • 交換式技術的進階應用,不只讓兩ports互傳資料,更可規劃數個ports同屬一個LAN • 可增進整體效益且方便管理

  46. VLAN (2/4) • 可利用VLAN ID將連接埠劃分成不同的群組,相同VLAN ID即相同LAN • 廣播封包不會送到不同群組的連接埠,但若使用Switched Hub則會送至所有ports • 除了用連接埠來設定VLAN外,亦可使用IP或MAC位址來設定

  47. VLAN (3/4) • 方便管理及配置硬體設備:群組之劃分純以VLAN ID,無論電腦的實體位置

  48. VLAN (4/4) • 管理的安全性:可限制不同群組間的資料交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