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汉字的发展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中国文字在当今世界上的各种文字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表意系统的文字,远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它已经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体系了。. 洪家中心小学六 (5) 班 金莹. 汉字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之甲骨文.

rick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汉字的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中国文字在当今世界上的各种文字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表意系统的文字,远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它已经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体系了。 洪家中心小学六(5)班 金莹 汉字的发展

  2. 汉字的发展之甲骨文 距今约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殷周时代,可以称之为"甲金时代"。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汉字体系,其单字的数量已达到4,000-5,000个,足以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甲金文字的构形,以既生动写实又简易明快的象形字、会意字为基础,大致上具备了后世归纳的"六书"体式。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 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发现。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甲骨文"。

  3. 汉字的发展之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4.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实际上正像书法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子》已有了明显的隶意。隶书成熟于东汉。汉桓帝(147-167)、汉灵帝(168-189)时代,是隶书的盛期。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前人称篆书笔法为"玉箸",即玉作成的筷子,横平竖直,均匀圆润。字的结体规矩严谨,较少变化。隶书则不然,它的点划分明,粗细有致,波画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用笔有方有圆,或方圆兼济。结体或险峻跌宕,坚挺雄健,或秀丽工整,圆静妩媚,或坚守中宫,凝重端庄,或大开大合,意气飞扬,可谓千变万化,各臻其极。这真是书法史上瑰丽的一章。 汉字的发展之隶书

  5. 什幺叫草书呢?广义地说,草书就是比较草率的字体。古文字有古文字的草率写法,今文字有今文字的草率写法。狭义地说,草书是一种书体,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按说任何字体都可以草写,都可以有草书,比如青铜器铭文中就不乏刻写得潦草的字;但是文字学所指的“草书”是一种特定的字体,它是从秦隶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来的,大约在西汉中期形成,东汉时广泛流行。 梁武帝萧衍《草书状》认为,劲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 草书是何时产生的呢?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草书之名的是《说文解字?叙》,叙中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 汉字的发展之草书

  6. 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因其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了。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和隶书比较起来,楷书的线条更平直,而字形定型化则得到进一步加强。具体说来,汉隶的笔势大多是扁方形状,向外摊开,而楷书笔势则大多是长方形状,向内集中。汉隶的用笔大多带有波磔,粗细变化很大,而楷书用笔要幺比较平稳,要幺出现硬折,粗细变化相对少些。 汉字的发展之楷书

  7. 汉字的发展之秦始皇统一汉字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帝。自公元前230年之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杭州六合塔内匾书法-小篆为了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巩固中央集权政府,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由于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非常混乱,大大影响政治法令的推行、经济生产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的传播。因此,秦始皇在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书同文",即统一文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