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九章 宏观经济核算

第九章 宏观经济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循环模型 第二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述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生产要素市场. 家庭. 金融市场. 厂商. 商品市场.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假定在社会经济中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 图 9-1 两部门收入循环流动.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社会总需求 Y = C + I ; 社会总供给 Y = C + S. 均衡.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宏观经济核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宏观经济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循环模型 第二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述析

  2.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3. 生产要素市场 家庭 金融市场 厂商 商品市场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假定在社会经济中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 图9-1 两部门收入循环流动

  4.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社会总需求 Y=C+I;社会总供给 Y=C+S 均衡 C+I=C+S 即I=S

  5. 要素收入 家庭 金融中介 厂商 消费支出 政 府 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两部门基础上加入政府 图9-2 三部门收入循环流动

  6. 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Y=C+I+G;Y=C+S+T 均衡 C+I+G=C+S+T 即I-S=T-G,T-G是政府财政收支差额。

  7. 要素收入 家庭 金融中介 厂商 消费支出 政 府 国 外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引进国外部门。它包括本国以外的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图9-3 四部门收入循环流动

  8.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Y=C+I+G+X;Y=C+S+T+M 均衡 漏出(Leakage) ● C+I+G+X=C+S+T+M ● 注入(Injection) (I-S)+(G-T)=(M-X) 对外贸易缺口 储蓄缺口与政府预算缺口

  9. 第二节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一、国民收入定义 二、国民收入的几个总量及其关系

  10. 一、国民收入定义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和。 注意:(1)国民收入是流量,而国民财富是存量。 (2)在经济分析和统计中国民收入的不同意义。 (3)名义国民收入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区分。

  11. A B A是GDP,B是GNP B-AB是常住人口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A-AB是国外要素从本国得到的收入 AB 二、国民收入的几个总量及其关系 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之间的关系 GDP与GNP关系 图9-4 宏观经济核算中变量关系示意图

  12. 二、国民收入的几个总量及其关系 国内生产净值是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2.国内生产净值(ND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之间的关系

  13. 二、国民收入的几个总量及其关系 国民收入即狭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 国民收入=国民(或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 3.国民收入(NI)

  14. 二、国民收入的几个总量及其关系 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工资和薪金+企业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个人利息收入+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4.个人收入(PI)

  15. 二、国民收入的几个总量及其关系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中减去个人或家庭纳税部分,可以实际得到的由个人自由使用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 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16.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一、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纵横比较

  17. 一、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方法 1.支出法:产品支出的加总 2.收入法: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 3.部门法: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所有部门的产值总和

  18.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纵横比较 目的:对国民收入根据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数)进行调整,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方法:先确定以某年为基年 ,再计算出其他各年度对这年不变价格的指数 1.国民收入的价格调整(纵向比较)

  19.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纵横比较 人均GDP=当年GDP/当年人口数量 人均国民收入=当年国民收入/当年人口数量 当年人口数量=(当年年初人口数+当年年末人口数)/2 2.人均、人时国民收入的计算(横向比较)

  20. 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的述析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三、GDP的修改

  21.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是在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英国经济学家斯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国民收入核算问题。库兹涅茨在1941年发表了《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斯通1944年发表了《国民收入和支出》一书。这些研究为现代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奠定了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经过了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广泛地应用于复杂的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比较研究。

  22.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第一,不能反映不经过市场交易的活动。 第二,不能反映地下经济活动(包括非法与违法经济活动)。 第三,不能反映产品与劳务的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状况。 第四,造成忽视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收入分配等问题的后果。

  23. 三、GDP的修改 1.托宾和诺得豪斯提出了经济福利标准(尺度)(MEW),在GDP与GNP中应计入闲暇、家庭主妇的劳务,扣除环境污染等造成的损失。 2.萨缪尔森也提出了纯(或净)经济福利(NEW)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最终给公民带来多少实际收入或实际福利,从GNP中应扣除许多影响生活水平的因素,如交通拥挤,环境变坏等。 3.我国近年来提出绿色GDP,强调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