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项目编号: ZYSNXD-YL-SYJS-1 ). 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呼吸内科 杨佩兰 汤 杰.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成人,儿童) 多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慢性支气管炎 常见病 变应性鼻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 人数多. 社 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

Download Presentation

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项目编号:ZYSNXD-YL-SYJS-1) 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呼吸内科 杨佩兰 汤 杰

  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哮喘(成人,儿童) 多发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慢性支气管炎 常见病 • 变应性鼻炎 •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 人数多 社 区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哮喘 •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 中国成人哮喘患病率0.7-1.5%1 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0.25-4.63%2 1,我国哮喘防治现状,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 2,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3

  4.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COPD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 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8.2%1 不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

  5.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变应性鼻炎 • 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 中国中心城市平均自报患病率约11.1%1,不同地区间差异很大 中国儿童患病率约10%2,且呈继续增加趋势 1,我国11 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 2,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

  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 •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 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的65-80% 反复呼吸道感染占其中的30% 1,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

  7.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咳嗽、咯痰 反复发作,影响工作 • 喘息、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 喷嚏,流涕,鼻塞等 社会危害大,经济负担重

  8. 穴位敷贴 • 传统中医药的特色疗法之一 • 夏季或者“三伏天” 腠理开泄透达渗入穴位经络 辛温走窜药物敷贴 活血通经刺激穴位 温补阳气,补益脾肾,疏经通络,散寒驱邪 • 秋冬寒冷之时 抵御疾病能力增强 治病 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防病

  9. 穴位敷贴:理论基础 • 中医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素问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 既病防变---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加重 • 瘥后防复---疾病初愈或相对稳定时,采取适当的调养方法及善后治疗,防止疾病复发

  10. 穴位敷贴:理论基础 • 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素问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 阴阳相制 • 阴阳互根 • 阴阳内虚

  11. 穴位敷贴:理论基础 • 中医方法:内病外治,穴位敷贴 黄帝内经·灵枢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 吴师机·理瀹骈文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 • 辨病是根本 • 辨证是关键

  12.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 一种复杂干预方法 由药物,穴位,时间,刺激方法等因素构成 • 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的经络穴位 • 激发全身经气,增强防病治病能力 • 减少疾病复发 尤其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秋冬季节复发

  13.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 一种复杂干预方法 由药物,穴位,时间,刺激方法等因素构成 • 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的经络穴位 • 激发全身经气,增强防病治病能力 • 减少疾病复发 尤其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秋冬季节复发

  14.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 特定的药物:辛温、走窜、通经 (以“白芥子涂法”加减,少则2味药,多则15味药) • 特定的穴位:背部腧穴 (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中府、膻中、中脘、气海、定喘、风门、膏肓、大椎、神道等) • 特定的季节:夏季或三伏天 (三伏天、三九天、日常天等)

  15.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药物因素: ----白芥子涂法1 • 定喘作用:复方>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 • 控制哮喘的效应与药物本身的止喘作用及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有关 • “白芥子涂法”复方效果优于单方 单方白芥子预防与控制实验性哮喘的作用最强 1,“白芥子涂法”复方及单味药抗豚鼠哮喘效应的比较,江苏医药,2011

  16.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穴位因素: • 人体经络系统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并且不同穴位刺激有着不同的功效 • 穴位反映病痛及通过刺激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防病治病作用 • 穴位作为给药窗口,吸收药物,传递信息,产生治疗作用,这与其特殊的物质基础和理化特性有关

  17.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时间因素:哮喘 • 三伏天贴敷与日常天贴敷的疗效及其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1 • 三九天穴位贴敷可以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2 •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中占主导因素的是药物及经穴 时间因素并无影响效应,适宜全年开展3 1,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临床研究,2007 2,“三九天”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新疆中医药,2009 3,从生活质量角度探讨时间因素在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效应,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18.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时间因素: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 • 不同季节穴位贴敷对COPD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能够降低疾病发作次数,提高生存质量 伏九贴敷优于单纯的三伏贴敷和三九贴敷 三伏贴敷又优于三九贴敷1 • 三伏和三九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近期临床症状改善 远期急性发病次数减少 配合使用能提高疗效2 1,不同季节穴位贴敷对寒痰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12 2,三伏和三九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11

  19.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时间因素:变应性鼻炎 • 三伏天与非三伏天穴位敷贴均能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 三伏贴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优1 • 三九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即刻和持续疗效明显 三伏灸与三九灸配合,疗效较三九灸应更佳2 1,三伏天与非三伏天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国针灸,2012 2,三九天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即刻疗效及随访分析,针灸临床杂志,2010

  20.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时间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 • 三伏天采用“冬病夏治”FBP方案,连续治疗3年,随访3年,能提高患儿机体尤其呼吸系统免疫力,抵御外邪,从而达到防治小儿呼吸病的目的,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1 • 代温灸膏天灸三伏天、三九天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疗效,能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次数、缩短呼吸道感染总病程,且依从性好,无副作用,起效缓慢而持久2 1,中医“冬病夏治”FBP方案防治小儿呼吸病的疗效评估,北京中医,2007 2,代温灸膏天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0例疗效观察,2007

  21. 穴位敷贴:有效性分析 • 减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发作次数 • 减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程度 ----支气管哮喘1,2 ----COPD3 ----慢性支气管炎4 ----变应性鼻炎5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6 1,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9 2,固本防哮饮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100例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 3,穴位敷贴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 4,保肺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98例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7 5,三伏天穴位敷贴配合益气健鼻汤治疗过敏性鼻炎10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 6,中药敷贴合离子导入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

  22. 穴位敷贴:安全性分析 • 大量研究表明1,2,3,4,5,6 穴位敷贴有效、简便、安全、副作用少 适用于各种人群,各大、小医院均可开展 • 注意事项: • 根据患者皮肤敏感程度不同适当调整敷贴时间 • 戒生冷、烟酒、辛辣、海鲜食物 • 敷贴当天避免冷水浴 • 对胶带过敏者,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绷带 1,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9 2,固本防哮饮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100例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 3,穴位敷贴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 4,保肺膏三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98例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7 5,三伏天穴位敷贴配合益气健鼻汤治疗过敏性鼻炎10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 6,中药敷贴合离子导入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

  23. 穴位敷贴:项目优点 • 简:操作简单、利于普及 • 便:操作方便、无创安全 • 验:历史悠久、疗效可靠 • 廉:价格低廉、省时省力

  24. 穴位敷贴 适应症:支气管哮喘(成人、儿童) COPD、慢性支气管炎 变应性鼻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 属阳虚、虚寒者

  25. 穴位敷贴 禁忌症:阴虚火旺者 对敷贴药物过敏者 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严重皮肤病者 孕妇、儿童<3周岁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咯血者 严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

  26. 穴位敷贴 药物组方 • 方剂:《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1 • 组方: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 生姜汁、肉桂粉 • 方解:君—白芥子、延胡索 辛温助阳,行气散结 臣—细辛 辛温宣肺,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佐—甘遂 既防辛温太过,又助行气散结 使—生姜、肉桂 促进药力,使药至病所 1,“白芥子涂法”复方及单味药抗豚鼠哮喘效应的比较,江苏医药,2011

  27. 穴位敷贴 穴位刺激 • 穴位:定喘 敷贴同时 肺俞 直流电针离子导入20min 膏肓 成人< 8mA;儿童<2mA 天突 敷贴不超过6小时

  28. 穴位敷贴 应用时间 • 三伏天:隔天1次,三伏天为1个疗程 三九天:隔天1次,三九天为1个疗程 每年三伏天和三九天各1个疗程 连续3年 • 日常治疗: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 每年2个疗程 连续3年

  29. 穴位敷贴 操作步骤:三步法 • 1、药饼制作: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磨成粉末 加入新鲜生姜汁调和 做成直径2cm的圆饼 洒上少量肉桂粉

  30. 穴位敷贴 操作步骤:三步法 • 2、定位敷贴:定喘、肺俞、膏肓、天突 成人取坐位,儿童取俯卧位 将药饼敷贴于穴位上 查看有无红肿、水泡 • 3、离子导入: 定喘、肺俞、膏肓 直流电针仪离子导入,调节电流强度(2-8mA) 20min后取下敷贴 查看有无红肿、水泡

  31. 穴位敷贴 注意事项 • 根据个人皮肤敏感程度不同适当调整敷贴时间。 • 戒生冷、烟酒、辛辣、海鲜食物 • 敷贴当天避免冷水浴 • 对胶带过敏者,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绷带

  32. 穴位敷贴 应急处理 • 穴位敷贴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正常刺激,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应该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涂抹洗浴用品或药物。

  33. 穴位敷贴 应急处理 • 敷贴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者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敷贴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及时终止敷贴。 • 皮肤过敏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终止敷贴,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或皮肤病专科医院就诊处理。

  34. 穴位敷贴 应急处理 • 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者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者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者出现皮肤溃破,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现象,应及时到上级医院或皮肤病专科医院就诊处理。

  35.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