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第四章 导弹制导控制系统

图 4.1 导弹制导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四章 导弹制导控制系统. 4.1 概述. 4.1.1 制导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引导系统 : 探测或测定导弹相对于目标或发射点的位置 ,按照要求的 弹道, 形成引导指令 ,并将引导指令 传送给控制系统 。 由探测设备和导引指令形成装置组成。 控制系统 : 响应引导系统的引导指令信息 , 产生作用力 , 迫使导弹改变 飞行轨迹,使导弹沿着要求的弹道飞行 ; 或者稳定导弹的飞行 。 由导弹姿态敏感元件、操纵面位置敏感元件、计算机、作动装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导弹制导控制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图4.1 导弹制导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四章 导弹制导控制系统 4.1 概述 4.1.1制导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2. 引导系统:探测或测定导弹相对于目标或发射点的位置,按照要求的引导系统:探测或测定导弹相对于目标或发射点的位置,按照要求的 • 弹道,形成引导指令,并将引导指令传送给控制系统。 • 由探测设备和导引指令形成装置组成。 • 控制系统:响应引导系统的引导指令信息,产生作用力,迫使导弹改变 • 飞行轨迹,使导弹沿着要求的弹道飞行; 或者稳定导弹的飞行。 • 由导弹姿态敏感元件、操纵面位置敏感元件、计算机、作动装 • 置、操纵面和弹体组成。

  3. 4.1.2制导系统的分类

  4. 自主式制导:不需要从目标或制导站获取信息,完全由弹上制导设备自主式制导:不需要从目标或制导站获取信息,完全由弹上制导设备 • 测量周围环境的物理特性产生导引信号,使导弹沿预定 • 弹道飞向目标的制导。 • 遥控式制导:是由导弹以外的指挥站向导弹发出引导信息,使导弹飞 • 向目标的制导方式。 • 自寻的制导:是由弹上设备直接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各种信号(声、 • 光、电、磁、热等)而形成控制指令实现制导。

  5. 图4.2 惯性制导原理图 4.2 自主式制导系统 4.2.1 惯性制导 • 定义 • 惯性制导系统是指利用弹上的惯性元件(陀螺、加速度计),测量导弹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运动参数(如加速度等),并在给定运动的初始条件的基础上,由制导计算机算出导弹的速度、位置等参数,并将算出的位置信息与方案计算机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形成引导指令,以导引导弹按预定弹道飞行。

  6. 惯性元件 1)加速度计

  7. 陀螺 陀螺仪 2)陀螺仪 陀螺 + 支撑及辅助装置 陀螺仪具有定轴性和进动性。 定轴性:转轴在惯性空间保持恒定的方向。 进动角速度为:

  8. 1983-1994美国各类陀螺比例 陀螺的分类 三浮陀螺 (液浮、气浮、磁悬浮) 静电陀螺、 激光陀螺、 光纤陀螺 陀螺仪发展的两个方向 1、高精度 测量误差:常值漂移和随机漂移。 高精度:0.00001°/h 中等精度:0.1°/h 低精度:几度/h 2、低成本、小型化

  9. 陀螺稳定平台

  10. 惯性制导的分类 平台式惯导和捷联式惯导 平台式惯导制导原理图

  11. 捷联式惯导制导原理图 • 惯导系统的优缺点 • 1)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强,可提供全球导航能力; • 2)误差随时间累计增大,需要初始对准;

  12. 雷达高度表 气压高度表 4.2.3 地形匹配制导(terrain contour matching—TERCOM) • 预先用侦察卫星或其它侦察手段,测绘出导弹预定飞行路线的地形高度数据并制成数字地图,存贮在弹上制导系统中。导弹发射后,弹上测量装置实际测得的地形数据与存贮在弹上的数字地图进行比较,利用地形等高线匹配来确定导弹的地理位置,并将导弹引向预定区域或目标的制导。

  13. 4.2.4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scene matching area correlation) • 利用弹上设备实拍导弹飞行地区的景物图像(实时图),经过数字转换,与预存的基准数据阵列(基准图)在计算机中进行配准比较,来确定导弹相对于目标位置的制导技术,通常简称景象匹配制导。

  14. 空间部分 GPS 地面监控部分 用户接收机 • 4.2.5卫星导航 • 定义:接收导航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通过解算,获得载体的位置、 • 速度、姿态信息,以此来形成导引指令的制导系统。 • 典型的卫星导航系统 • 美国的GPS • 前苏联的GLONASS • 中国的北斗双星 • 1)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24颗星,轨道高度2.02万千米,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 :4个监控站、1个上行注入站和1个主控站

  15. GPS的工作原理 • GPS的导航精度 • 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 • 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 式中:vti (i=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卫星钟的钟差,由卫星星历提供。vto为接收机的钟差。

  16. 2)GLONASS系统 • 由24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面8颗卫星,轨道高度19100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轨道倾角64.8°。 • GLONASS系统单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m,垂直方向为25m。

  17. 3)北斗导航系统 • 由2颗地球静止卫星、1颗在轨备份卫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 • 定位系统覆盖范围是北纬5°~55°, • 东经70°~140°之间的心脏地区, • 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 • 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 m,设立 • 标校站之后为20 m(类似差分状态)。 • 工作频率:2491.75 MHz。授时精度 • 约100ns。

  18. 4.3 遥控式制导 4.3.1 波束制导 • 指挥站发出波束(无线电波束、激光波束),控制波束自动跟踪目标。弹上制导设备感知导弹偏离波束的方向和距离,并产生相应的引导指令,操纵导弹始终沿着波束飞向目标。 • 单波束系统(按三点法导引),图(a) • 双波束系统(按前置点法导引),图(b)

  19. 4.3.2 指令制导 • 原理 • 制导控制指令由弹外的制导站产生,由指令传输通道传输到导弹上,操纵导弹飞向目标。 • 组成 • (1)跟踪测量装置:目视的、光学的、雷达的、电视的 • (2)指令形成装置 • (3)指令传输装置:有线的、无线的 • (4)指令接收和变换装置 • 分类 目视有线指令制导()、光学有线指令制导(红箭-73)、 雷达无线指令制导(红旗-2)、电视指令制导

  20. 雷达指令制导示意图

  21. 电视遥控指令制导工作原理图

  22. TVM(Tracking Via Missile)制导 • 利用导弹上的半主动导引头测量导弹相对于目标的位置坐标及其变化率,并将测量结果及弹上其他运动参数通过下行传输通道传送到地面的制导站,地面制导站计算机将地面制导站测量得到的目标与导弹运动信息及弹上下传的信息进行处理和状态估计,根据导引规律的要求形成控制指令,并通过上行传输通道,由地面的制导站传送到弹上,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23. 4.4 自寻的制导 • 分类 • 主动式自寻的、半主动式自寻的、被动式 • 自寻的。 • (1)主动式自寻的 • 弹上有能量发射装置。照射到目标上, • 被目标反射回来,被导弹接收。 • (2)半主动式自寻的 • 在导弹外有照射源。照射到目标上, • 被目标反射回来,被导弹接收。 • (3)被动式自寻的 • 利用目标辐射的红外线或无线电波工作。

  24. 4.5 复合制导 • 目的:提高导引精度,增加制导距离和抗扰能力。 • “爱国者”MIM-104 制导方式:程序+指令+TVM 程序起飞,指令修正,弹上导引头发现目标时,进入TVM制导。 • “战斧”BGM-109C(海基) 制导方式:惯导+地形匹配+数字景像匹配 • “飞鱼”AM39 制导方式:惯导+主动雷达末制导 • “AIM-120A” 制导方式:惯导+指令修正+主动雷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