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29 Views
第五章 5 固体制剂 -2 ( 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 因药物装在胶囊壳外界隔离 , 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 , 对具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 第一节 胶 囊 剂. 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时填装于囊壳中 , 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 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 , 一般情况其起效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
E N D
因药物装在胶囊壳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因药物装在胶囊壳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 第一节 胶 囊 剂 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时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一般情况其起效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人胶囊中,以达到缓释延效作用,康泰克胶囊即属此种类型;制成肠溶胶囊剂即可将药物定位释放于小肠;亦可制成直肠给药或阴道给药胶囊剂,使定位在这些腔道释药;对在结肠段吸收较好的蛋白类、多肽药物,可制成结肠靶向胶囊剂。 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无法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软胶囊剂,将液态药物以个数计量,服药方便。 (-)胶囊剂的概念和特点 胶囊剂(capsules)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一、概 述 胶囊剂的特点: 1.掩盖药物的不良嗅昧、提高药物稳定性: 2.在体内起效快 3.液态药物的固体剂型化 4.延缓药物释放和定位释药:
具以下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 1.填充的药物不能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以 防囊壁溶化; 2.若填充易风干的药物,可使囊壁软化; 3.若填充易潮解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4.胶囊壳体内溶化后,局部药量很大,因此易溶、 刺激性药物也不宜制成胶囊剂。
(二)胶囊剂的分类 1.硬胶囊剂(hard capsules)将一定量的药物及适当 的辅料(也可不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 装于空心硬胶囊中而制成。 2.软胶囊剂(soft capsules)将一定量的药物(或药 材提取物)溶于适当液体辅料中,再用压制法(或滴 制法)使之密封于球形或橄榄形的软质胶囊中。 其他还有根据特殊用途命名的肠溶胶囊剂(enteric capsules)和结肠靶向胶囊剂(colon-targeted capsules)。
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型明胶,等电点pH7~9;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等电点pH4.7~5.2)。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型明胶,等电点pH7~9;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等电点pH4.7~5.2)。 以骨髓为原料制得的骨明胶,质地坚硬,性脆且透明度差;以猪皮为原料制得的猪皮明胶,富有可塑性,透明度好。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 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切割→整理,一般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生产环境洁净度应达10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35%~45%。为便于识别,空胶囊亮上还可用食用油墨印字。 l.空胶囊的制备 二、胶囊剂的制备 (1)空胶囊的组成 空胶囊的质量与规格均有明确规定,空胶囊共有8种规格,但常用的为0~5号,随着号数由小到大,容积由大到小。 (2)空胶囊制备工艺 (3)空胶囊的规格与质量
2.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与封口 (l)物料的处理与填充:胶囊剂填充方式可归为四种类型 (a)型是由螺旋钻压进物料; (b)型是用柱塞上下往复压进物料; (c)是自由流入物料; (d)填充管内,先将药物压成单位量药粉块, 再填充 于胶囊中。 (2)胶囊规格的选择与套合、封口
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也是软胶囊剂成形的基础,它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l: (0.4~0.6):1 。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由于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才能填充,而且填充多为液体,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导致泄漏或影响崩解和溶出,可选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 软囊剂常用固体药物粉末混悬在油性或非油性 (PEG400等)液体介质中包制而成,圆形和卵型者可包制5.5~7.8ml。 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药物重量 根据基质吸附率,称取基质与固体药物,混合匀化,测定其堆密度,便可决定制备一定剂量的混悬液所需模具的大小。 1.影响软胶囊成形的因素 (1)囊壁组成的影响: (2)药物性质与液体介质的影响 (3)药物为混悬液时对胶囊大小的影响
软胶囊(胶丸)滴制法生产过程示意图 2.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l)滴制法:
自动旋转轧囊机旋转模压示意图 (2)压制法
(三)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肠溶胶囊的制备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使明胶无游离氨基存在,失去与酸结合能力,只能在肠液中溶解。但此种处理法受甲醛浓度、处理时间、成品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其肠溶性极不稳定。 另一类方法是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料,如用PVP作底衣层,后用蜂蜡等作外层包衣,也可用丙烯酸Ⅱ号、CAP等包衣,其肠溶性较为稳定。
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剂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软胶囊剂囊壳用乙醇等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散尽),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胶囊内容物的装量与20粒的平均装量。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平均装量 为0.3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10.0%;0.3g或0.3g以上,装量差异限度为±7.5%) (一)质量检查 胶囊剂的质量应符合药典"制剂通则"项下对胶囊剂的要求: 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 1.外观:外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硬胶囊剂的内容物应干燥、松紧适度、混合均匀。 2.水分: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 3.装量差异: 4.崩解度与溶出度:胶囊剂作为一种固体制剂,通常应作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不再检查崩解度。
(二)包装与储存 由胶囊剂的囊材性质所决定,包装材料与储存环境如湿度、温度和贮藏时间对胶囊剂的质量都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温、高湿、(相对温度〉60%)对胶囊剂可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仅会使胶囊吸湿、软化、变粘、膨胀、内容物结团,而且会造成微生物滋生。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包装容器与贮藏条件。一般应选用密闭性能良好的玻璃容器、透湿系数小的塑料容器和泡罩式包装,在小于25℃、相对湿度不超过45%的干燥阴凉处,密闭贮藏。
①取上述各药物,分别粉碎,过80目筛;②将10%淀粉浆分为A、B、C三 份,A加入少量食用胭脂红制成红糊,B加入少量食用橘黄(最大用量为万分之一)制成黄糊, C不加色素为白糊;③将对乙酰氨基酚分为三份,一份与扑尔敏混匀后加入红糊,一份与胆汁粉、维生素C混匀后加入黄糊,一份与咖啡因混匀后加入白糊,分别制成软材后,过14目尼龙筛制粒,于70℃干燥至水分3%以下;④将上述三种颜色的颗粒混合均匀后,填入空胶囊中,即得。 本品为一种复方制剂,所含成分的性质、数量各不相同,为防止混合不均匀和填充不均匀,采用适宜的制粒方法使制得颗粒的流动性良好,经混合均匀后再进行填充,这是-种常用的方法;另外,加入食用色素可使颗粒呈现不同的颜色,一方面可直接观察混合的均匀程度,另一方面若选用透明胶囊壳,将使制剂看上去比较美观。 例:速效感冒胶囊 [处方]对乙酰氨基酚 30Og维生素C lOOg 胆汁粉 10Og咖啡因 3g 扑尔敏3g 10%淀粉浆适量 食用色素适量。共制成硬胶囊剂1000粒 [制法] [注解]
第二节 滴丸剂和膜剂 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 短、生产效率高; ②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 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 增加其稳定性; ③基质容纳液态药物的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形 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可达83.5%; ④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 利用度高的特点; ⑤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刑型,五官科制剂多为 液态或半固态剂型,作用时间不持久,做成滴丸 剂可起到延效作用。 (一)概念与特点 一、滴丸剂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滴丸剂的特点:
(二)常用基质 滴丸剂所用的基质一般具备类似凝胶的不等温溶胶与凝胶的互变性,分为两大类: 1.水溶性基质 常用的有PEG类,如PEG6000、PEG4000,肥皂类,硬脂酸钠及甘油明胶等。 2.脂溶性基质 常用的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氢化植物油、虫蜡等。
滴丸设备示意图 (三)制备方法 1.工艺流程与设备 滴制法是指将药物均匀分散在熔融的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液里,冷凝收缩成丸的方法。 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 常用冷却液有:液体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和水等,应根据基质的性质选用。
2.制备要点 在制备过程中保证滴丸圆整成形、丸重差异合格的关键是:选择适宜基质,确定合适的滴管内外口径,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滴制液液压恒定,及时冷却等。 滴丸剂亦规定了重量差异与溶散时限检查,检查方法与中药丸剂略有差异,溶散时限要求是:普通滴丸应在3Omin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h内全部溶散。
1.工艺简单,生产中没有粉末飞扬; 2.成膜材料较其他剂型用量小; 3.含量准确;稳定性好;吸收快; 4.膜剂体积小,质量轻,应用、携带及运输方便; 5.采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 膜剂,既可制备速释膜剂又可制备缓释或恒 释膜剂。 缺点:载药量小, 只适合于小剂量的药物,膜剂 的重量差异不易控制,收率不高。 (一)概述 膜剂(films)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膜剂可供口服、口含、舌下给药,也可用于眼结膜囊内或阴道内;外用可作皮肤和粘膜创伤、烧伤或炎症表面的覆盖。 膜剂的分类:单层膜、多层膜(复合)与夹心膜等。膜剂的形状、大小和厚度等视用药部位的特点和含药量而定。一般膜剂的厚度为0.1~0.2um,面积为1cm2可供口服,0.5cm2供眼用。 膜剂的特点: 二、膜剂
(二)成膜材料 理想的成膜材料应具有下列条件: ①生理惰性,无毒、无剌激;②性能稳定,不降低主药药效,不干扰含量测定,无不适臭味;③成膜、脱膜性能好,成膜后有足够的强度和柔韧性;④用于口服、腔道、眼用膜剂的成膜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能逐渐降解、吸收或排泄;外用膜剂应能迅速、完全释放药物;⑤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常用的成膜材料有: 1.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 2.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 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三)膜剂的制备工艺 1.膜剂一般组成 主药 成膜材料(PVA等) 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 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醋80、十二烷硫酸钠、豆磷脂等) 填充剂〈CaC03、SiO淀粉) 着色剂(色素、TiOz等) 脱膜剂(液体石蜡) 2.制备方法 (l)匀浆制膜法: 常用于以PVA为载体的膜剂. (2)热塑制膜法: (3)复合制膜法:
(四)膜剂质量要求 膜剂可供口服或粘膜外用,在质量要求上,除 要求主药含量合格外,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膜剂外观应完整光洁,厚度一致,色泽均匀,无明显 气泡。多剂量的膜剂,分格压痕应均匀清晰,并能 按压痕撕开; 2.包装材料应无毒、易于防止污染、方便使用,并 不能与药物或成膜材料发生理化反应; 3.膜剂宜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发霉、变质,应符 合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 4.重量差异应符合要求。
制作与主讲 于 敏 教授 第五章5固体制剂-2 (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因药物装在胶囊壳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因药物装在胶囊壳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 第一节 胶 囊 剂 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时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一般情况其起效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人胶囊中,以达到缓释延效作用,康泰克胶囊即属此种类型;制成肠溶胶囊剂即可将药物定位释放于小肠;亦可制成直肠给药或阴道给药胶囊剂,使定位在这些腔道释药;对在结肠段吸收较好的蛋白类、多肽药物,可制成结肠靶向胶囊剂。 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无法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软胶囊剂,将液态药物以个数计量,服药方便。 (-)胶囊剂的概念和特点 胶囊剂(capsules)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一、概 述 胶囊剂的特点: 1.掩盖药物的不良嗅昧、提高药物稳定性: 2.在体内起效快 3.液态药物的固体剂型化 4.延缓药物释放和定位释药:
具以下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 1.填充的药物不能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以 防囊壁溶化; 2.若填充易风干的药物,可使囊壁软化; 3.若填充易潮解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4.胶囊壳体内溶化后,局部药量很大,因此易溶、 刺激性药物也不宜制成胶囊剂。
(二)胶囊剂的分类 1.硬胶囊剂(hard capsules)将一定量的药物及适当 的辅料(也可不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 装于空心硬胶囊中而制成。 2.软胶囊剂(soft capsules)将一定量的药物(或药 材提取物)溶于适当液体辅料中,再用压制法(或滴 制法)使之密封于球形或橄榄形的软质胶囊中。 其他还有根据特殊用途命名的肠溶胶囊剂(enteric capsules)和结肠靶向胶囊剂(colon-targeted capsules)。
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型明胶,等电点pH7~9;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等电点pH4.7~5.2)。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型明胶,等电点pH7~9;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等电点pH4.7~5.2)。 以骨髓为原料制得的骨明胶,质地坚硬,性脆且透明度差;以猪皮为原料制得的猪皮明胶,富有可塑性,透明度好。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 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切割→整理,一般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生产环境洁净度应达10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35%~45%。为便于识别,空胶囊亮上还可用食用油墨印字。 l.空胶囊的制备 二、胶囊剂的制备 (1)空胶囊的组成 空胶囊的质量与规格均有明确规定,空胶囊共有8种规格,但常用的为0~5号,随着号数由小到大,容积由大到小。 (2)空胶囊制备工艺 (3)空胶囊的规格与质量
2.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与封口 (l)物料的处理与填充:胶囊剂填充方式可归为四种类型 (a)型是由螺旋钻压进物料; (b)型是用柱塞上下往复压进物料; (c)是自由流入物料; (d)填充管内,先将药物压成单位量药粉块, 再填充 于胶囊中。 (2)胶囊规格的选择与套合、封口
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也是软胶囊剂成形的基础,它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l: (0.4~0.6):1 。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由于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才能填充,而且填充多为液体,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导致泄漏或影响崩解和溶出,可选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 软囊剂常用固体药物粉末混悬在油性或非油性 (PEG400等)液体介质中包制而成,圆形和卵型者可包制5.5~7.8ml。 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药物重量 根据基质吸附率,称取基质与固体药物,混合匀化,测定其堆密度,便可决定制备一定剂量的混悬液所需模具的大小。 1.影响软胶囊成形的因素 (1)囊壁组成的影响: (2)药物性质与液体介质的影响 (3)药物为混悬液时对胶囊大小的影响
软胶囊(胶丸)滴制法生产过程示意图 2.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l)滴制法:
自动旋转轧囊机旋转模压示意图 (2)压制法
(三)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肠溶胶囊的制备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使明胶无游离氨基存在,失去与酸结合能力,只能在肠液中溶解。但此种处理法受甲醛浓度、处理时间、成品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其肠溶性极不稳定。 另一类方法是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料,如用PVP作底衣层,后用蜂蜡等作外层包衣,也可用丙烯酸Ⅱ号、CAP等包衣,其肠溶性较为稳定。
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剂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软胶囊剂囊壳用乙醇等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散尽),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胶囊内容物的装量与20粒的平均装量。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平均装量 为0.3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10.0%;0.3g或0.3g以上,装量差异限度为±7.5%) (一)质量检查 胶囊剂的质量应符合药典"制剂通则"项下对胶囊剂的要求: 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 1.外观:外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硬胶囊剂的内容物应干燥、松紧适度、混合均匀。 2.水分: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 3.装量差异: 4.崩解度与溶出度:胶囊剂作为一种固体制剂,通常应作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不再检查崩解度。
(二)包装与储存 由胶囊剂的囊材性质所决定,包装材料与储存环境如湿度、温度和贮藏时间对胶囊剂的质量都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温、高湿、(相对温度〉60%)对胶囊剂可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仅会使胶囊吸湿、软化、变粘、膨胀、内容物结团,而且会造成微生物滋生。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包装容器与贮藏条件。一般应选用密闭性能良好的玻璃容器、透湿系数小的塑料容器和泡罩式包装,在小于25℃、相对湿度不超过45%的干燥阴凉处,密闭贮藏。
①取上述各药物,分别粉碎,过80目筛;②将10%淀粉浆分为A、B、C三 份,A加入少量食用胭脂红制成红糊,B加入少量食用橘黄(最大用量为万分之一)制成黄糊, C不加色素为白糊;③将对乙酰氨基酚分为三份,一份与扑尔敏混匀后加入红糊,一份与胆汁粉、维生素C混匀后加入黄糊,一份与咖啡因混匀后加入白糊,分别制成软材后,过14目尼龙筛制粒,于70℃干燥至水分3%以下;④将上述三种颜色的颗粒混合均匀后,填入空胶囊中,即得。 本品为一种复方制剂,所含成分的性质、数量各不相同,为防止混合不均匀和填充不均匀,采用适宜的制粒方法使制得颗粒的流动性良好,经混合均匀后再进行填充,这是-种常用的方法;另外,加入食用色素可使颗粒呈现不同的颜色,一方面可直接观察混合的均匀程度,另一方面若选用透明胶囊壳,将使制剂看上去比较美观。 例:速效感冒胶囊 [处方]对乙酰氨基酚 30Og维生素C lOOg 胆汁粉 10Og咖啡因 3g 扑尔敏3g 10%淀粉浆适量 食用色素适量。共制成硬胶囊剂1000粒 [制法] [注解]
第二节 滴丸剂和膜剂 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 短、生产效率高; ②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 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 增加其稳定性; ③基质容纳液态药物的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形 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可达83.5%; ④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 利用度高的特点; ⑤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刑型,五官科制剂多为 液态或半固态剂型,作用时间不持久,做成滴丸 剂可起到延效作用。 (一)概念与特点 一、滴丸剂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滴丸剂的特点:
(二)常用基质 滴丸剂所用的基质一般具备类似凝胶的不等温溶胶与凝胶的互变性,分为两大类: 1.水溶性基质 常用的有PEG类,如PEG6000、PEG4000,肥皂类,硬脂酸钠及甘油明胶等。 2.脂溶性基质 常用的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氢化植物油、虫蜡等。
滴丸设备示意图 (三)制备方法 1.工艺流程与设备 滴制法是指将药物均匀分散在熔融的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液里,冷凝收缩成丸的方法。 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 常用冷却液有:液体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和水等,应根据基质的性质选用。
2.制备要点 在制备过程中保证滴丸圆整成形、丸重差异合格的关键是:选择适宜基质,确定合适的滴管内外口径,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滴制液液压恒定,及时冷却等。 滴丸剂亦规定了重量差异与溶散时限检查,检查方法与中药丸剂略有差异,溶散时限要求是:普通滴丸应在3Omin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h内全部溶散。
1.工艺简单,生产中没有粉末飞扬; 2.成膜材料较其他剂型用量小; 3.含量准确;稳定性好;吸收快; 4.膜剂体积小,质量轻,应用、携带及运输方便; 5.采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 膜剂,既可制备速释膜剂又可制备缓释或恒 释膜剂。 缺点:载药量小, 只适合于小剂量的药物,膜剂 的重量差异不易控制,收率不高。 (一)概述 膜剂(films)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膜剂可供口服、口含、舌下给药,也可用于眼结膜囊内或阴道内;外用可作皮肤和粘膜创伤、烧伤或炎症表面的覆盖。 膜剂的分类:单层膜、多层膜(复合)与夹心膜等。膜剂的形状、大小和厚度等视用药部位的特点和含药量而定。一般膜剂的厚度为0.1~0.2um,面积为1cm2可供口服,0.5cm2供眼用。 膜剂的特点: 二、膜剂
(二)成膜材料 理想的成膜材料应具有下列条件: ①生理惰性,无毒、无剌激;②性能稳定,不降低主药药效,不干扰含量测定,无不适臭味;③成膜、脱膜性能好,成膜后有足够的强度和柔韧性;④用于口服、腔道、眼用膜剂的成膜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能逐渐降解、吸收或排泄;外用膜剂应能迅速、完全释放药物;⑤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常用的成膜材料有: 1.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 2.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 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三)膜剂的制备工艺 1.膜剂一般组成 主药 成膜材料(PVA等) 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 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醋80、十二烷硫酸钠、豆磷脂等) 填充剂〈CaC03、SiO淀粉) 着色剂(色素、TiOz等) 脱膜剂(液体石蜡) 2.制备方法 (l)匀浆制膜法: 常用于以PVA为载体的膜剂. (2)热塑制膜法: (3)复合制膜法:
(四)膜剂质量要求 膜剂可供口服或粘膜外用,在质量要求上,除 要求主药含量合格外,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膜剂外观应完整光洁,厚度一致,色泽均匀,无明显 气泡。多剂量的膜剂,分格压痕应均匀清晰,并能 按压痕撕开; 2.包装材料应无毒、易于防止污染、方便使用,并 不能与药物或成膜材料发生理化反应; 3.膜剂宜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发霉、变质,应符 合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 4.重量差异应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