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十章 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第十章 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工作. 一、 20 世纪的社会变迁 二、社会工作对社会变迁的回应 三、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 20 世纪的社会变迁. 1. 现代化是 20 世纪的主要特征 2.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二)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1. 社会制度的变迁与体制改革 2. 中国现代化及改革所遇到的社会问题. 1. 社会制度的变迁与体制改革.

ri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2.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工作 • 一、20世纪的社会变迁 • 二、社会工作对社会变迁的回应 • 三、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3. (一)20世纪的社会变迁 • 1. 现代化是20世纪的主要特征 • 2.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4. (二)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 1.社会制度的变迁与体制改革 • 2.中国现代化及改革所遇到的社会问题

  5. 1.社会制度的变迁与体制改革 • 近20多年来,我国的现代化是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启动和进行的,它的基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系列制度遗产:包括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城市中占主导地位的单位体制、控制农民向城市流动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体制等。 • 我国的社会变迁主要是由社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叠加而成的。由市场化启动的社会转型即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至于体制改革,首先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接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它涉及生产组织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组织方式的变化,城乡经济格局和城乡关系的变化,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社会价值的世俗化都反映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特点。

  6. 2.中国现代化及改革所遇到的社会问题 • 由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就业问题; •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压制了城市化进程,以致我国的城市化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 就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重大问题; •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问题加剧; • 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中国与道德一个特殊问题; • 现代化过程中要平衡不同社会群体对发展成果的共享。

  7. (三)社会变迁的未来趋势(1) • 1. 全球化的继续发展 • 2. 风险社会 • 3. 社会的原子化 • 4. 社会问题的复杂化

  8. 1. 全球化的继续发展 •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结果,福利上的保守主义将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进一步发展。

  9. 2. 风险社会 • 在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看来,现代社会的风险来自于人们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失去控制,生物技术、核技术、电子技术都可能成为某种风险的来源,这些风险可能对人类带来破坏。由于大多数国家内都存在着向弱势群体转嫁危机的机制,所以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危机的受害者就首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样,怎样从人类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弱势群体安全的角度减少社会风险,是正义的社会力量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10. 3.社会的原子化 • 社会的原子化是指社会由互相独立的个人组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之间缺乏共同体式的有机联系,缺乏相互关怀,从而呈现互不关心的相互独立状态。这显然有悖于社会的性质,也不利于人类发展。

  11. 4. 社会问题的复杂化 •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等方面原因,社会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化。

  12. 二、社会工作对社会变迁的回应 • (一)社会工作的适应性回应 • 1 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有明显的被动性特征 • 2 意识形态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 3 社会福利严重受制于经济发展

  13. (二)社会工作的积极回应 • 1、将发展理念引入社会工作 • 2、强调社会融合

  14. 三、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 1、社会工作的社会交代问题 • 所谓社会交代指的是社会工作机构在接受了来自政府、基金会或组织以及社会的资助之后,要向他们做出自己的工作是负责任的说明。 • 在社会交代的要求十分强烈的情况下,社会工作就有可能去追求某些外在的目标,或者把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明确的工具理性的方法去处理受助者的问题,即把复杂的问题机械地分解为可以直接测量的指标。

  15. 三、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 2、管理主义与专业主义 • 管理主义是与市场化、社会交代相关的一种要求对工作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的思潮,它首先发生于工商管理领域、公共管理领域,并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产生了冲击性影响。 • 专业主义是指某些社会工作者过分强调专业的地位和作用,将专业方法和技巧作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来维护自己或社会工作专业群体的利益,而漠视服务对象和社会的利益与要求的倾向。

  16. 三、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 3、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问题 • 社会服务的对象是一些复杂的社会事件,工作者不但要处理不同的社会因素,而且要使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服务。这样,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割裂开来的教育和训练方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于是,社会工作界出现了综合社会工作者的呼声,即将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培养社会工作的通才。但是培养通才要求增加培训的成本,这也会对效率提出挑战。

  17. 三、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 4、社会工作的取向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联系的是社会工作的层面问题,即主要在微观层面,还是在宏观层面开展社会工作的问题。

  18. 三、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 5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由于社会工作要面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又是独特的,它受具体的社会情境的影响或制约,所以社会工作有明显的本土、本地和重视具体社会情境的特点。正是如此,社会工作比较注意社会文化,即在某种特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开展工作。当然,这也提出一个问题,即怎样看待社会工作理论的普遍性,即科学性?

  19. (二)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 1 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 • 2 体制改革形成的考验。 • 3 社会进步的要求。 • 4 社会工作发展的缓慢。

  20.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化与未来发展战略 • 一、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 二、 社会工作专业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 要战略 • 三、 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1. 一、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 (一)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必然性

  22. 1、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要求 • 社会工作成为一个专业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社会工作专业化。专业有学科和职业两种意义。对于前者,专业化是指进入某学科的人员按照该专业的标准,规范化地发展该学科的过程。对于后者,专业化是指某一职业越来越由受过专门的高等教育的人充任,并按照专业要求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在这里,社会工作专业化主要是从后一种意义而言的,即指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群体的专业化。 •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要求,是社会服务规范化的要求,是有效提供社会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

  23. 2、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条件 • 社会工作专业化需要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 经济基础。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工作的较快、质量较高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力量的支持。 • 政治因素。社会工作是一种含政治意义的道德实践,比较开放的政治空间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必要的。 • 教育的影响。专业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活动,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而实施的服务。社会工作教育不但可以造就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工作者,而且社会工作教育通过参与社会服务,进行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24. (二)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 1、何谓职业化 • 2、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关系

  25. (三)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 • 1、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 在专业能力方面,从事该活动人群的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 • 在组织方面,该活动人群的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 在活动的知识基础方面,这一活动群体开始接受的是非正式教育,后来是课堂培训,再变成接受高等教育以至大学学位课程; • 在效果方面,起初该社会活动的经济与社会效果甚微,后来逐渐增大,再到后来这一活动变得十分重要; • 在政府的支持方面,政府对该活动的支持逐渐增加,由开始的少量承认和资助、无市场保护,到多样化承认和支持,一直到国家设置规定对其进行市场保护; • 从该群体的自治程度来看,开始对其他组织的依赖性较大,后来逐渐独立和建立自己的威性,最后表现为该群体的高度独立,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威性。

  26. 2、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渐进发展 • 首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没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概念,从事类似于社会工作服务的是政府官员和单位组织中的干部,这使得社会工作实际上是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 8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这是一个以国际专业社会工作为模本、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过程。于是在本土社会工作和国际社会工作的比较之中,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这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化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服务活动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其假设是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福利服务的提供方式已不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二是社会工作教育应该实行专业化,走培养专业工作人员之路。

  27. 二社会工作专业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一)社会发展战略及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二社会工作专业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一)社会发展战略及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 1 社会发展战略简述 • 20世纪50-60年代,普遍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当作主要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传统的发展观。 • 70年代,针对世界性贫困问题,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基本需求战略,建议将发展的重点集中于解决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 •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核心是人类在经济发展中要保护环境,要维持人类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 2 社会现代化与新的发展观 • 与传统发展战略相比,以人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是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十分注重经济发展,也十分注重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它把经济发展作为手段,而把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作为目标

  28. (二)社会工作专业化是科学的社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二)社会工作专业化是科学的社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 1 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 社会福利体系是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与社会福利提供系统的总和,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福利理念指导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福利政策系统,这些社会福利政策还要靠一定的执行和实施系统去实现,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社会福利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要依靠这一社会福利体系的有效运作。 • 2 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持 • 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工作专业化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有效地应对和解决复杂多样的问题,必须有一支专门的、训练有素的、高素质的服务队伍,这就是社会工作者队伍,与之相应的就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公正为价值基础、帮助有困难的人士的职业和专业,它帮助人、促进人的发展、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社会工作有利于实现新的发展观。

  29. 三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一)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道路1、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基础 • 中国社会工作的现实状况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基础。中国的社会工作可以分为三类:普通的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的、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在讨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时,实际上主要是指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因为当前这种社会工作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

  30. 2、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途径 • 在专业化的途径方面有如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做法: • 在职培训论。在职培训论的观点是通过对现在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人进行专业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而促使他们走向专业化。 • 专业代替论。专业代替论把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寄希望于专业社会工作者对原有社会工作模式的代替。 • 专业转化论。专业转化论是指这样一种看法和做法:在社会转型中根据需要设计一些社会工作岗位,来承担某些原有的和新出现的社会服务工作,并对这些从业者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从而在局部即某些社会工作系统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

  31. (二)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策略 • 1 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着眼 • 所谓微观层面是指从具体的、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事情入手,社会工作专业化不是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者的权利,而是其专业化服务得到社会认可的产物。所谓宏观层面的努力是指同政府进行沟通,让政府了解专业社会工作对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意义,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体制。 • 2 从实际出发与从理论出发 • 从本质上来讲社会工作是实践的,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化也应该从实际服务的层面开始。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也是必要的。专业社会工作是一种新的价值和方法,也是一套新的知识体系。社会工作需要一套理论的说明,这套理论不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也是获得社会认可、特别是知识和学术界认可的重要条件。

  32. (三)各方在社会工作专业化中的作用 • 1 政府的作用 • 如果获得政府部门更多的认可和授权,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就会快一些。在政府部门中,那些与社会工作服务直接相关的部门的态度更加重要,它们之间的共识与协调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影响是直接的。 • 2 学校的地位 •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是以专业培训和高等教育为基础的,所以,社会工作学校通过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此外,学校中的社会工作理论队伍是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力量。 • 3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 非营利组织是与社会工作关系最密切的同路人,更不用说其中的社会服务机构是社会工作者的主要雇主,也是社会工作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 • 4 各方的合作关系 •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不是上述任何一方可以单独完成的。上述三方在价值观念和工作目标上有许多一致或相似之处,它们之间良好的伙伴关系将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决定性力量。

  33. (四)社会工作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 1、 社会工作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 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需要。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发展,其中包括建立公共政策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也必然会得到较快发展。 • 2、 走向与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制度,它具有科学性,也具有本土性。本土性是指社会工作的方法要符合现实要求,包括社会工作服务要符合国情,符合当时经济与政治状况以及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因为只有这样,社会服务才可能真正有效。 • 3 、发展社会工作造福中国人民 • 社会工作是一种为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事业,在追求社会公正、社会进步方面,它既是实际的又是富有理想的,是现实理性与理想的结合,它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和可以为之献身的事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