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第 7 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 7 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导读 第一节 垄 断 第二节 垄 断 竞 争 第三节 寡 头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附录. 导读.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 了解三类非完全竞争市场组织形式的特点、厂商行为、市场均衡、经济效率等。 2. 掌握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以及垄断厂商如何因效率损失而受政府管制。 3. 懂得各类非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分析和效率分析,以及各类寡头垄断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运用非完全竞争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各类市场的结构,解决其效率损失问题。

ria-picket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7 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 导读 • 第一节 垄 断 • 第二节 垄 断 竞 争 • 第三节 寡 头 •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 附录

  2. 导读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 了解三类非完全竞争市场组织形式的特点、厂商行为、市场均衡、经济效率等。 2. 掌握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以及垄断厂商如何因效率损失而受政府管制。 3. 懂得各类非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分析和效率分析,以及各类寡头垄断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运用非完全竞争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各类市场的结构,解决其效率损失问题。 本章放松厂商是价格接受者,不能对市场价格有任何影响的假设,考查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均衡条件、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3. 第一节 垄 断 一、垄断市场的条件 1.垄断市场的概念和条件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如下三点: 2.垄断市场的条件 ●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 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 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3.形成垄断的原因 ◆ 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 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 政府的特许 ◆ 自然垄断(在生产初期须投入大量固定成本,而在一个比较大的产出范围内却呈现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递减的情况)

  4.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特征,决定了垄断厂商收益曲线的特征 ①垄断厂商的AR曲线和需求曲线d重叠,都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②MR曲线位于AR曲线的左下方,且MR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③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正;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当MR=0时,TR曲线达到最大值点。 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如下图:

  5. P MR>0 H ed>1 MR=0 ed=1 ● ed<1 MR<0 A B C Q 0 F G d(AR=P) MR P MR为正时,TR斜率为正。 TR MR为零时,TR斜率为零(最大)。 MR为负时,TR斜率为负。 0 Q

  6. 假定线性的反需求函数为: P= a – b Q (a,b为常数,且大于0) TR(Q)= P·Q = a Q – b Q2 d TR(Q) = a – 2 b Q MR(Q)= d Q d P = –b { d Q d MR 边际收益曲线斜率: = –2 b d Q 垄断厂商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的关系分析(假定需求曲线为直线时) ①d曲线与MR 曲线在纵横上截距是相等的. ②MR 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d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一半。AB=BC,OF=FG.

  7. 1 ed 即 MR=P(1- ) dQ P = - · ed dP Q 4.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厂商的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证明如下: 假定反需求函数为P=P(Q) 则可以有TR(Q)=P(Q)·Q d TR(Q) Q d P d P MR(Q)= P+Q· = P(1+ = · ) d Q P d Q d Q 式中,ed为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ed>1时,MR>0 当ed<1时,MR<0 当ed=1时,MR=0

  8.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图型 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P P SMC SMC SAC SAC F G AVC P1 H F H G P1 E I ● d(AR) E ● d(AR) MR MR 0 0 Q Q Q1 Q1 短期均衡(一) 短期均衡(二)

  9. 左图(一)中的SMC曲线和SAC曲线代表垄断厂商的既定的生产规模,d曲线和MR曲线代表垄断厂商的需求和收益状况。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Q1和P1的水平。在短期均衡点E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为FQ1,平均成本为GQ1,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垄断厂商获得利润。单位产品的平均利润为FG,总利润量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左图(一)中的SMC曲线和SAC曲线代表垄断厂商的既定的生产规模,d曲线和MR曲线代表垄断厂商的需求和收益状况。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Q1和P1的水平。在短期均衡点E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为FQ1,平均成本为GQ1,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垄断厂商获得利润。单位产品的平均利润为FG,总利润量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 为什么垄断厂商只有在MR=SMC的均衡点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呢? 这是因为,只要MR>SMC,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就会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这时,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随着产量的增加,如图所示,MR会下降,而SMC会上升,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逐步缩小,最后达到MR=SMC的均衡点,厂商也由此得到了增加产量的全部好处。而MR<SMC时,情况正好与上面相反。所以,垄断厂商的利润在MR=SMC处达最大值。 右图(二)中,在短期均衡点E,垄断厂商是亏损的,单位产品的平均亏损额GF,总亏损额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完全竞争厂商相同,在亏损的情况下,若AR>AVC,垄断厂商继续生产;若AR<AVC,垄断厂商就停止生产;若AR=AVC,垄断厂商则认为生产和不生产都一样。右图垄断厂商是继续生产的。 2.均衡条件 MR=SMC 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亏损。

  10. 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图形: d2 P P MR2 MC MC P2 P1 MR1 P1 E2 d2 E1 E1 (E2) d1 MR1 d1 MR2 Q 0 Q1 Q2 0 Q1 Q (b) (a)

  11. 在上图(a)中,MC曲线是固定的。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1和边际收益曲线为MR1时,由均衡点E1所决定的产量为Q1,价格为P1。当需求曲线移为d2和边际曲线移为MR2时,由均衡点E2所决定的产量为Q2,价格仍为P1。于是,同一个价格P1对应两个不同的产量Q1和Q2。在图(b)中,MC曲线仍是固定的,d1曲线、MR1曲线和d2曲线、MR2曲线分别为两组不同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比较MR1=SMC和MR2=SMC的两个均衡点E1和E2(为同一均衡点),可以发现,同一个产量Q1对应的却是两个不同的价格P1和P2。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在上图(a)中,MC曲线是固定的。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1和边际收益曲线为MR1时,由均衡点E1所决定的产量为Q1,价格为P1。当需求曲线移为d2和边际曲线移为MR2时,由均衡点E2所决定的产量为Q2,价格仍为P1。于是,同一个价格P1对应两个不同的产量Q1和Q2。在图(b)中,MC曲线仍是固定的,d1曲线、MR1曲线和d2曲线、MR2曲线分别为两组不同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比较MR1=SMC和MR2=SMC的两个均衡点E1和E2(为同一均衡点),可以发现,同一个产量Q1对应的却是两个不同的价格P1和P2。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 由此可以得到更一般的结论: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

  12.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供给量就是行业的供给量。图中d曲线和MR曲线分别表示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LAC曲线和LMC曲线分别为垄断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假定开始时垄断厂商是在由SAC1曲线和SM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上进行生产。在短期均衡点E1上,垄断厂商获得的利润为图中较小的阴影部分面积HP1AB。在长期中,垄断厂商调整规模,按照MR=LMC原则,在长期均衡点E2,SAC2和SMC2为其规模,垄断厂商获得相当于图中较大的阴影部分面积IP2FG的利润。 P SMC1 A P1 SAC1 LMC B H SMC2 F P2 SAC2 E1 G LAC I E2 d(AR) MR 0 Q1 Q2 Q 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 = LMC = SMC

  13. 六、价格歧视 (一)、含义 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 (二)、实行价格歧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 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 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 取不同的价格。 • 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分离的。这样 就排 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 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三)、价格歧视的分类

  14. P P A MC A P1 P2 Pm Pe E Pm B d(AR) MR d 0 Qm Qc Q 0 Q1 Q2 Qm Q 一级价格歧视(二) 一级价格歧视(一) 1.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如下图: 图中E点处P=MC,说明一级价格歧视下资源配置有效。 如左图,当厂商销售第一单位产品Q1、第二单位产品Q2……第m单位产品Qm时,厂商分别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P1、P2……Pm出售。垄断厂商得到的总收益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而如果厂商不实行价格歧视,都按同一价格Pm出售Qm的产品时,总收益仅为O Pm B Qm的面积。 根据MR=MC原则,假定产量和价格的变化是连续的。当存在一级价格歧视时,在产量小于Qm范围内,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均大于Pm,故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在产量达到Qm以后,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仍均大于MC,厂商有动力增加产量至Qc,此时总收益为OAEQc,厂商占有全部消费者剩余。

  15. P A B P1 C P2 G D P3 E F 0 Q1 Q2 Q3 Q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如下图: 在第一个消费段上,垄断者规定的价格最高,为P1;当消费者数量增加到第二个消费段时,价格下降为P2;当消费数量再增加到第三个消费段时,价格便下降为更低的P3。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则垄断厂商的总收益相当于矩形OP3DQ3面积,消费者剩余相当于ΔAP3D的面积。如果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则垄断厂商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利润的增加量)相当于矩形P3P1BE加矩形EGCF面积。这一面积恰好就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量。而消费者剩余仅相当于ΔAP1B、ΔBGC和ΔCFD的面积之和。因此,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利润会增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占有。此外,垄断者有可能达到或接近P=MC的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的产量。

  16. 1 1 1 1 1 1 ed2 ed2 ed1 ed1 ed1 ed2 P1 P2 ( 1 - ) 整理得: = P2 1- 1- 3.三级价格歧视 (1)含义——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2)做法 面对市场1和2,边际收益分别为MR1和MR2,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MC=MR1=MR2 ● ● 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提高价格P,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实际上,对价格变化反映不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映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低的价格,是有利于垄断者获得更大的利润。依据如下: ed1和ed2为市场1和2的需求价格弹性,P1和P2为市场1和2的价格。 MR = P1(1- ) 在市场1有 MR = P2(1- ) 在市场2有 在根据MR1=MR2的原则,可得 ( 1 - ) = P1

  17. P Pm ● P2 ● AC P1 ● MC d(AR) MR 0 Qm Q2 Q1 Q 七、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1.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 在无管制下,MR=MC原则决定均衡点为E,显然Pm>MC,有管制下,按边际成本定价法即P=MC,厂商的价格下降为P1,产量增加为Q1。由于自然垄断厂商是在AC曲线下降的规模经济段进行生产,所以,MC曲线必定位于AC曲线下方,因而P1一定小于AC,厂商亏损,厂商会退出生产,管制陷入困境。 解决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使P=AC。如图管制价格P2,厂商利润为0,不亏损,继续生产。 解决方法2:双重定价法,允许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强的消费者收取高于AC的价格,对购买欲望较弱的消费者仍按边际成本定价法收低于AC的价格,且高价所获利润能补偿低价损失。 E 自然垄断和管制价格 2.资本回报率管制——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的资本回 报率。

  18. 第二节 垄 断 竞 争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1.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2.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 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一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 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19.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种,它们通常被区分为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 ◆关于d需求曲线: d曲线比较平坦,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关于D需求曲线: D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关于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一般关系: 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平移。 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品销售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个市场价格水平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d曲线和D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第三,很显然,d曲线的弹性大于D曲线,即前者较之于后者更平坦些。

  20. P D I C P3 A P1 H B P2 d3 d1 d2 0 Q4 Q5 Q1 Q3 Q2 Q 假定某垄断竞争厂商开始处于价格为P1和产量为Q1的A点上,它想通过降价来增加自己产品的销售量。该厂商相信其他厂商不会对它的降价行为作出反应。随着它的商品价格由P1下降为P2,它的销售量会沿着d1需求曲线由Q1增加为Q2,因此,它预期自己的生产可以沿着d1由A运动到B点。若集团内其他所有厂商也都将价格由P1下降为P2,于是该垄断竞争厂商的实际销售量是D需求曲线上的Q3,Q3小于它的预期销售量即d1需求曲线上的Q2。 该垄断竞争厂商降价的结果是使自己的销售量沿着D需求曲线由A点运动到H点。同时,d1需求曲线也相应地从A点沿着D需求曲线平移到H点,即平移到d2需求曲线的位置。d2需求曲线表示当整个生产集团将价格固定在新的价格水平P2以后,该垄断竞争厂商单独变动价格时在各个价格下的预期销售量。

  21. P P D SAC D A SMC P1 C B SMC P2 G F d1 SAC d2 E1 H E2 MR1 MR2 E MR 0 Q2 Q3 Q1 Q 0 Q P Q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企业的短期均衡 左图中,SAC曲线和SMC曲线表示代表性企业的现有生产规模,d和D表示代表性企业的两种需求曲线,MR1、MR2分别是与d1、d2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假定代表性企业最初在d1和D相交的A点上进行生产。就该企业在A点的价格和产量而言,与实现最大利润的MR1 =SMC的均衡点E1所要求的产量Q1和价格P1相差很远,于是,该厂商决定将生产由A点沿着沿着d1需求曲线调整到B点,即将价格降低为P1,将产量增加为Q1。

  22. 然而,由于生产集团内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个企业都是在假定自己改变价格而其他企业不会改变价格的条件下采取了相同的行动,即都把价格降为P1,都计划生产Q1的产量。于是,事实上,当整个市场的价格降为P1时,每个企业的产量都毫无例外是Q2,而不是Q1。相应地,每个企业的d1曲线也都沿着D曲线运动到了d2的位置。所以,首次降价的结果是使代表性企业的经营位置由A点沿D曲线运动到C点。然而,由于生产集团内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个企业都是在假定自己改变价格而其他企业不会改变价格的条件下采取了相同的行动,即都把价格降为P1,都计划生产Q1的产量。于是,事实上,当整个市场的价格降为P1时,每个企业的产量都毫无例外是Q2,而不是Q1。相应地,每个企业的d1曲线也都沿着D曲线运动到了d2的位置。所以,首次降价的结果是使代表性企业的经营位置由A点沿D曲线运动到C点。 在C点位置上, d2曲线与D曲线相交,相应的边际效益曲线为MR2。很清楚,C点上的代表性企业的产品价格P1和产量Q2仍然不符合在新的市场价格水平下的MR2=SMC的均衡点E2上的价格P2和产量Q3的要求。因此,该企业又会再一次降价。与第一次降价相似,企业将沿着D曲线由C点运动到G点。相应地, d2曲线将向下平移,并与D曲线相交于G点。依次类推,代表性企业为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会继续降低价格,d曲线会沿着D曲线不断向下平移,并在每一个新的市场价格水平与D曲线相交,直到MR=SMC实现为止。如右图,代表性企业连续降价的行为的最终结果为短期均衡点E,此时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 2.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 MR = SMC

  23. P D LMC LMC P SAC1 D LAC SMC1 LAC SMC2 I SAC2 P1 d(AR) J P E1 E2 MR d(AR) MR 0 Q1 Q 0 Q Q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 (b) (a) 图(a)中,假定代表性企业开始时在I点上经营。在I点所对应的产量Q1上,最优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和SMC1曲线所代表;企业的边际收益MR曲线、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相交于E1点,即存在均衡点E1;d曲线和D曲线相交于I点,即市场供求相等;企业获得利润,其利润量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由于生产集团内存在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随着生产集团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在市场需求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销售额就会减少。相应地,代表性企业的D曲线便向左下方平移,从而使企业原有的均衡点E1的位置受到扰动。当企业为建立新的均衡而降低价格时,d曲线便沿着D曲线也向左下方平移,直到生产集团内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为止。最后,厂商在图(b)中的E2点实现均衡。

  24. 代表性企业的长期均衡产量Q 上,SAC2曲线和SMC2曲线为其最优生产规模;MR曲线、LMC曲线和SMC2曲线相交于同一点均衡点E2,即有MR=LMC=SMC;d曲线与LAC曲线相切于LAC曲线与SAC2曲线的切点J,即有AR=LAC=SAC,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D曲线与d曲线也相交于J点,即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相等。 2.长期均衡的条件 MR = LMC = SMC AR = LAC = SMC 在长期均衡点上,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为0,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25. P LAC SACm A B SACP C dP dm Q 0 QA QB QC 垄断竞争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五、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由于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m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在长期均衡时, dm曲线只能相切于L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的A点,而在完全竞争下,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水平的dp需求曲线必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C。产量QA<QC。 dm曲线代表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需求曲线, dp曲线代表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需求曲线。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多余的生产能力。垄断竞争厂商多余的生产能力为QAQC,其中QAQB表示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没有在已经建立的由SACm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的最低平均总成本B点上进行生产,或者说企业没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 QBQC表示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没有建立一个由由SACp曲线所代表的能够产生最低平均总成本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或者说企业没有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以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的平均总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即LAC曲线的最低点C。

  26. 六、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原因:在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情况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七、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之间既存在价格竞争,也存在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

  27. 第三节 寡 头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1.含义:是指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其产量在该行业总供给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市场结构。 2.特征: • 企业数量少: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很少,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都比较高,因此在市场上都具有影响力。 • 产品有差别或者同质:如果产品是同质的,这种寡头市场较纯寡头垄断市场,比如钢铁、铝、水泥等原材料行业的寡头垄断就属于这种类型;如果产品是有差别的,则叫差别寡头垄断市场,如汽车、彩电等市场。 • 存在明显的进退壁垒:进退壁垒的存在阻止了其他企业的进入,从而使得企业数量不多。 • 企业行为相互影响:这是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一个关键的特征。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每个企业在决策时都会考虑自己决策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反之亦然,其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的行为有时无法预测。分析这种相互影响的行为的有力工具就是博弈论。 二、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

  28. Q 1.假设 ①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为0; ②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 ③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P 2.图形分析 P D曲线为两个厂商共同面临的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由于生产成本为零,故图中无成本曲线,厂商收益等于利润。 D = f ( P ) P1 F P2 G H O Q1 Q2 Q 古诺模型

  29. 第二轮,A厂商知道B厂商在本轮中留给它的市场容量为3OQ/4。为了实现最大利润,A厂商将产量定为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即产量为3OQ/8,与上一轮相比,A厂商的产量减少了OQ/8,然后B厂商再次进入市场。A厂商在本轮留给B厂商的市场容量为5OQ/8,于是,B厂商生产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的产量,即产量为5OQ/16,与上一轮相比,B厂商的产量增加了OQ/16。第二轮,A厂商知道B厂商在本轮中留给它的市场容量为3OQ/4。为了实现最大利润,A厂商将产量定为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即产量为3OQ/8,与上一轮相比,A厂商的产量减少了OQ/8,然后B厂商再次进入市场。A厂商在本轮留给B厂商的市场容量为5OQ/8,于是,B厂商生产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的产量,即产量为5OQ/16,与上一轮相比,B厂商的产量增加了OQ/16。 在这样轮复一轮的过程中,A厂商的产量会逐渐地减少,B厂商的产量会逐渐增加,最后,达到A、B两个厂商的产量都相等的均衡状态为止。在均衡状态中,A、B两个厂商的产量都为市场总容量的1/3,即每个厂商的产量为OQ/3,行业的总产量为2OQ/3. 第一轮,A首先进入市场,将产量定为市场总容量的1/2,即产量为OQ1=OQ/2,将价格定为OP1,最大利润为OP1FQ1的面积。然后B进入市场,B厂商准确地知道A厂商在本轮留给自己的市场容量为Q1Q=OQ/2,B厂商也按相同的方式行动,生产它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即Q1Q2。此时,市场价格下降为OP2,B获利Q1HGQ2面积,而A厂商利润减少为OP2HQ1的面积。

  30. – – ··· ) = O Q O Q ( 1 1 1 1 + + + ··· ) = O Q OQ ( 4 64 3 16 2 1 1 1 1 1 1 3 2 3 3 8 3 32 + = O Q 1 O Q O Q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 = 市场总容量· m+1 m m+1 3.结论 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行业的均衡产量为: 以上双头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推广。令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则可以得到一般的结论如下 :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 = 市场总容量·

  31. P P Q 三、斯威齐模型(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1. 基本假设条件: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它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它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假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dd需求曲线和DD需求曲线的交点B所决定的 该厂商由B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的dB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的BD段,折点B,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d和MRD,其间断部分为垂直虚线FG。 2.图形分析 P D dd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格而其他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DD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价格时的该厂商的需求状况。 d ——折点 B d F SMC3 SMC2 D G SMC1 MRd MRD 0 Q 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32. 3.价格刚性的解释: 在FG之间有多条边际成本曲线,它们都可以同MR曲线不连续部分相交,这表明在这空隙边际成本有较大变动范围,在这范围之内厂商可以保持价格不变,因而价格是有刚性。 4.对斯威齐模型的评价: 此模型对价格刚性作了一定解释,但由于不跟涨的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成立,也由于对如何确定已定的价格没有作出解释,因此受到经济学家批评,因而只能是关于寡头定价未完成模型。 四、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不存在寡头厂商和行业的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33. 五、博弈论初步 博奕均衡 是指博奕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状态。 1.博奕论的基本概念 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当乙选择合作时,甲若合作,可得10,甲若不合作可得12,于是,甲肯定选择不合作策略。当乙选择不合作时,甲若合作,可得6,甲若不合作可得8。于是,甲肯定选择不合作策略。不管乙采取合作还是不合作策略,甲都会采取不合作策略。因此,不合作策略就是甲的占优策略。类似的分析对于乙也适用。 乙 合作 不合作 10 10 6 12 合作 甲 不合作 12 6 8 8 占优策略均衡 由博奕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

  34. 纳什均衡 乙 图中的支付矩阵表示甲有两个策略U和D,乙有两个策略L和R。对于甲的策略选择而言,当乙选择L时,甲会选择U;当乙选择R时,甲会选择D。甲没有占优策略。甲的最优策略随乙的策略变化而变化。同理,乙也没有占优策略。在以上博弈过程中,对于(U,L)策略组合而言,只要甲选择了U,乙就不会改变L的选择;同样,只要乙选择了L,甲也不会改变对U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策略组合(U,L)也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 R L 7 10 3 5 U 甲 D 6 8 8 9 纳什均衡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35. 2.囚犯的困境 乙 坦白 不坦白 坦白 -5 -5 -1 -7 甲 不坦白 -7 -1 -2 -2 囚犯的困境 甲、乙两个被怀疑为合谋偷窃的嫌疑犯给警方捉获,但警方证据不足。他每一个人都被单独囚禁,并单独进行审讯,双方无法互通信息。警方向这两个嫌疑犯交待的量刑原则是: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者判刑1年,不坦白者判刑7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则每人各判刑5年。如果两人都选择不坦白,则都可以获得最好的结局(-2,-2),但由于信息不互通,博弈双方都有一个占优策略,它们都是坦白。 3.重复博奕 静态博奕 :一次博弈。每个参与者不能再对博弈的过程和结果施加影响。 动态博奕:反复进行的博弈。 重复博奕:一个结构相同的博弈被重复多次。

  36. ——卡特尔的解体 卡特尔是在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通过明确的、公开的协议而形成的联合体(联盟)。如欧佩克、德贝尔钻石卡特尔。而到目前为止,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卡特尔是1878年至1939年的国际碘卡特尔,当时,所有的销售都通过伦敦的一个中央卡特尔办公室来进行,这就防止了成员之间的欺诈。 卡特尔内部成员所具有的欺骗动机: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给定其他企业的生产数量和价格都不变,那么一个成员企业偷偷地增加产量将会获得额外的巨大好处,这会激励成员企业偷偷增加产量,如果每个成员企业都偷偷增加产量,显然市场总供给大量增加,市场价格必然下降,卡特尔限产提价的努力将瓦解。如果卡特尔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将导致卡特尔的解体。事实上,经济学家研究得出,世界上卡特尔的平均存续期间约为6.6年,最短的两年就瓦解了。 此外,随着各国政府反垄断法的实施,卡特尔也可能因为违反了政府法律而被迫解体,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卡特尔都是国际性卡特尔,以规避国内的反垄断法。 也可从博弈论角度分析这种不稳定性。因为(欺骗,欺骗)是一个纳什均衡。

  37.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一、基本观点——经济效率的比较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低。图如下:

  38. ①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效率比较 ②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效率比较 P P LAC Pm b P b a d=AR=MR=P P* AC=MC D=P=AR d=AR=P MR Q b Q a 0 Q 0 Q Qa Q* 在完全竞争市场,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有P = LMC,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不同类型的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都有P > LMC,它表示资源在行业生产中的配置是不足的。尤其在垄断市场,独家厂商所维持的低产高价,往往使得资源配置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39. 二、其他几个方面的比较 1、关于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厂商会阻碍技术进步。因为,垄断厂商只要依靠自己的垄断力量就可以长期获得利润。 2、关于规模经济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对不少行业的生产来说,只有大规模的生产,才能收到规模经济的好处,而这往往只有在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条件下才能做到。 3、关于产品的差别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所有厂商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它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在垄断竞争市场下,多样化的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但是,产品的一些虚假信息也会给消费者带来麻烦。 4、关于广告支出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市场和产品差别寡头市场的大量广告为消费者提供了信息,但是过于庞大的广告支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0. 垄断造成的社会成本 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1、分配不公 ;2、福利损失 ;3、资源浪费; 4、技术性低效率即X-非效率(X-inefficiency):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雷本思坦(H. Leibensitein)首先提出。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垄断性大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造成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再加上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人“故意”不去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企业内部配置效率低下。 5、寻租(Rent seeking)行为所产生的资源的非生产性消耗:垄断条件下企业的超额利润被称为租金,这种租金的取得依赖于垄断特权,因此,企业愿意为获得和保持这种特权而付出额外的代价。人们把资源被用来寻求或保持垄断利润的行为称为寻租,比如游说立法者以给自己垄断特权,甚至贿赂决策者给予自己某种垄断特权(如独家供应办公用品等)。由于有可能存在数个企业为同一个垄断特权的寻租而竞争,他们的努力可能互相抵消,从而寻租的总花费超过预期的总收益(即胜利者实际获得的垄断利润远小于其预期的垄断利润)。这种寻租导致的实际垄断利润的减少,被称为“租金耗散”。

  41. 附录 一、本章内容精要 1.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其具备如下四个特点:1)整个行业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2)该厂商生产的商品没有替代品;3)厂商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产量和销售价格可根据市场条件实行差别定价;4)其他厂商不能进入该行业。形成垄断的几个原因:1)一些自然垄断行业由于规模经济的需要;2)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商品的全部资源;3)独家厂商拥有了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与需求曲线是同一条,因为在任何市场上AR=P。而边际收益MR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呈线性时,MR曲线也呈线性,且两者在纵轴上的截距是相等的。MR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需求曲线在横轴上截距的一半。 3.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在垄断市场上价格总是大于边际收益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得出,但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因为在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可以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MC的厂商均衡条件,因而一个价格水平可能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我们还可进一步得到更一般的结论:凡是存在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

  42. 4.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差别定价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以求利润的最大化,根据市场销售条件的不同,差别定价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一级差别定价:指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在每一单位产品上愿意并且能够给出的最高价格来确定每单位产品的价格,采用这种定价方法可以把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垄断超额利润。 2)二级差别定价: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这样可以把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 3)三级差别定价:指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它可以将高价市场的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 5.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下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产量的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如供水、供电。 双重定价法类似于价格歧视。

  43. 6.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它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又兼垄断市场的特点,但更接近于完全垄断市场。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是很复杂的,因为任何一个厂商的行动所产生的后果总是同对手的反应相联系的,而关于竞争对手的反应模式总是各式各样的,因此建立寡头厂商的均衡模型变得相当困难。 7.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 企业数量多: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很小,单个企业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 • 产品有差别:这是垄断竞争市场的一个关键特点。正因为产品有差别,所以每个企业都能吸引一些特定的消费者,从而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但同时,产品之间又具有不同程度的替代性,从而有一定的竞争。 • 无进退壁垒:企业进出市场是自由的,因此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很强的。 • 厂商对价格略有影响力。

  44. 二、考查重点 • 本章分析了三个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在掌握好这三个市场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应注意同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比较以及相互间的异同。本章的考查主要以计算题为主,考点主要集中在完全垄断市场的差别定价以及不同寡头市场的均衡。 三、典型习题

  45. 1.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是( )。 A. Ed>1 B. Ed=1 C. Ed=0 D. Ed<1 (答案:D) 思路:当Ed<1时,总收益与价格同向变动;当Ed>1 时,总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当Ed=1 时,总收益达到最大。 2.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条件下( )。 A.超额利润为零 B. 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C. 在均衡点上,主观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大于实际需求曲线上的弹性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答案:D) 思路:根据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便可得知。 3.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 ) A. 厂商一定获得超额利润 B. 厂商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 厂商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答案:D) 思路:厂商是否盈利取决于价格同平均成本的大小关系,处于均衡状态意味着厂商处于利润最大、为零或亏损最小。

  46. 4.假定某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1)垄断者利润极大化的利润、产量及价格。4.假定某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1)垄断者利润极大化的利润、产量及价格。 (2)假设垄断者遵从完全竞争法则、那么厂商的利润、产量及价格是多少?并与第(1)问进行比较,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答案提要: (1)已知需求曲线为P=100-4Q,则MR=100-8Q, 又知TC=50+20Q,则MC=20。 垄断者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即100-8Q=20,得Q=10, 把Q=10代入P=100-4Q得P=60,此时最大的利润:π =TR-TC=350。 (2)如果垄断者遵从完全竞争法则,完全竞争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P=MC,即100-4Q=20,得Q=20,于是,价格P=MC=20,利润π =TR-TC= -50。 与第(1)问比较可以看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相比,产量增加10(20-10),价格下降40(60-20),利润减少400(-50-350)。在完全垄断情况下垄断者可以获得垄断超额利润350,而在完全竞争情况下垄断者却亏损50,说明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资源配置优、效率高。 5.设垄断者面临的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分别为P=100-3Q+4 A 0.5和TC=4Q2+10Q+A,其中,A是厂商的广告支出费用,求利润极大化时的A,Q和P的值。

  47. 答案提要:已知垄断者面临的需求函数为P=100-3Q+4 A 0.5,则总收益TR=PQ= 100Q-3Q2+4 A0.5 Q,又知TC=4Q2+10Q+A,则 π =TR-TC= 90Q-7Q2+4 A 0.5 Q- A 分别令π对Q和A的偏导数为零得A=900,Q=15,代入P=100-3Q+4 A 0.5得P=175。 6.垄断厂商一定能保证获得超额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他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才长期内又会这样? 答案提要:垄断厂商并不保证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能否获得超额利润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 如果对该产品的需求者能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大于平均成本(AC)的价格,那么该厂商能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对该产品的需求者能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小于平均成本(AC)的价格,那么该厂商会发生亏损。出现亏损后在短期内既有可能继续生产,也有可能停止生产。在短期内,若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但只要还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生产将会继续进行下去,但只要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则该厂商将会停止生产,如不停止生产,损失会更大,不仅损失全部的固定成本,而且可变成本的一部分也无法弥补。 在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建立最适当的工厂规模来生产能给其带来长期最大利润的产量。他还可以作广告、提高服务质量等,扩大产品的需求量,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当然这样也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垄断厂商经过综合考虑,发现即使采取这些可能性的措施仍会亏损,才长期他就会停止生产。

  48. 7.武汉黄鹤楼的入场券采取差别价格策略,国内游客的入场券为2元,国外游客的入场券为5元,试用有关理论分析:7.武汉黄鹤楼的入场券采取差别价格策略,国内游客的入场券为2元,国外游客的入场券为5元,试用有关理论分析: (1)为什么采用差别价格策略? (2)在怎样的条件下,施行这种政策才能有效? 答案提要; (1)因为国外游客的收入比国内游客要高,采用差别价格策略能使公园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对国外 游客也收国内游客同样的价格,则公园的收入就会减少。 (2)要使得施行这种策略有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是完全垄断的市场。黄鹤楼公园全国仅此一家,没有第二个黄鹤楼与它竞争。即使票价高一点,外国游客也不会放弃到此一游的机会。 第二,必须能够把不同市场或市场的各个部分有效地分割开来。公园可以根据国籍、肤色、语言的不同来区分国内和国外游客,对他们实行差别价格。 第三,各个市场必须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国内和国外游客的需求弹性不同。对于旅游,国外游客的需求弹性要比国内游客小得多,因而定高一点价格的入场券并不会影响国外游客游览黄鹤楼。

  49. 8.某垄断竞争市场中一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001Q3-0.425Q2+85Q。假设该市场中不存在进入障碍,产量由该市场的整个产品集团调整。如果产品集团中所有厂商按同样比例调整它们的价格,出售产品的实际需求曲线为: Q=300-2.5Q (1)计算厂商长期均衡产量和价格。 (2)计算厂商主观需求曲线上长期均衡点的弹性。 (3)若厂商主观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导出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主观需求曲线。 答案提要: (1)由LTC=0.001Q3-0.425Q2+85Q得:LAC=0.001Q2-0.425Q+85 同时,由Q=300-2.5P 得:P=120-0.4Q 长期均衡时,实际需求曲线必然与LAC曲线在均衡点相交。令LAC=P,则有: 0.001Q2 - 0.425Q+85=120-0.4Q ,即Q2-25Q-35000=0 解得:Q=200,把Q=200代入LAC可得P=40。 (2)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必然和LAC曲线相切,且MR=MC。由LTC=0.001Q3-0.425Q2+85Q得LMC=0.003Q2-0.85Q+85。 当Q=200时,LMC=0.003(200)2-0.85(200)+85=35。 因此,达到长期均衡时,可得MR=35。 运用公式MR=P(1-1/Ed),即:35=40(1-1/Ed)。 解得 Ed=8 。

  50. (3)由于主观需求曲线被假定为直线,假定为P=a-bQ,这里a,b均为常数。(3)由于主观需求曲线被假定为直线,假定为P=a-bQ,这里a,b均为常数。 根据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如图,直线型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可表示为:Ed=OG/AG 当Q=0时的价格为a,即需求曲线与价格轴(纵轴)相交的价格距为a,即OA=a,又因为OG=P,则AG=a-P Ed=P/(a-P),即8=40/(a-40) 解之a=45,而主观需求曲线的斜率为: b=(a-P)/Q=(45-40)/200=0.025 因此所求的主观需求曲线:P=245-0.025Q。 9.某垄断竞争厂商的实际需求曲线与主观需求曲线在10美元处相交。这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能否在12美元的水平上达到均衡? 答案提要:不能。因为垄断竞争厂商均衡时,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其价格一定等于实际需求曲线与主观需求曲线相交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因为只有这一价格,才是厂商愿意接受的价格(主观需求曲线上的价格),又是市场竞争允许有的价格(实际需求曲线上的价格)。因此,如果这两条需求曲线交点所对应的价格为10美元,就不可能在12美元水平上达到均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