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南北朝

南北朝. 420A.D~580A.D. 組長 : 林紋綺 組員 : 廖雯儀 許玉婷 林君儒 楊惠晴 孫永諒 石一心. 目錄. 朝代的起源與簡史 政治制度與運作 重要歷史事件 文化社會現象 衰亡的原因 對後世的貢獻與影響 結論. 南北朝簡史.

ria-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南北朝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北朝 420A.D~580A.D 組長:林紋綺 組員:廖雯儀 許玉婷 林君儒 楊惠晴 孫永諒 石一心

  2. 目錄 • 朝代的起源與簡史 • 政治制度與運作 • 重要歷史事件 • 文化社會現象 • 衰亡的原因 • 對後世的貢獻與影響 • 結論

  3. 南北朝簡史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長期對峙,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齊、梁、陳等四朝;北朝(439年 —589年)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等五朝。

  4. 年代表

  5. 北朝的起源與簡史 林君儒

  6. 八王之亂 • 八王之亂,是中國在西晉時期,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公元291年7月26日,中國西晉王朝發生內亂,八王之亂開始。 • 西晉惠帝時(291—306年),在統治集團內部,即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等八個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前後歷時16年。 《晉書》將八王彙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其最終結局是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對統治造成了嚴重破壞,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

  7. 永嘉之禍 • 晉初重行分封制,終致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社會不穩,胡人遂乘時入侵。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光熙元年(306年),晉惠帝死,懷帝改元永嘉。劉淵遣石勒等大舉南侵,屢破晉軍,勢力日益強大。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公元311年即西晉永嘉五年,劉聰率軍攻晉,在平城殲滅十萬晉軍,攻陷洛陽、擄走晉懷帝

  8. 西晉(266-316) • 西晉乃魏晉南北朝中唯一處於統一的時期。由於魏晉以來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長期以來都令中國處於分裂局面。晉武帝稍微限制世家大族的無限擴張。但當晉武帝一死,八王之亂失去了維繫統一的重心,又再一次分裂。 • 晉愍帝司馬業,西晉的第四任皇帝,也是西晉的最後一任皇帝。愍帝即位時,西晉已沒有可以作戰的戰力,而且長安也沒有可用的物資可以與前趙作戰。316年8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並且切斷長安的糧運;愍帝在食糧斷絕的情況之下投降前趙。之後被送往平陽,封為懷平侯,並且承受屈辱,憤怒之下殺了劉曜的親人,於建興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被殺。

  9. 五胡十六國(304-589) •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 •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 • 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10. 五胡十六國的成因 1.晉武帝接納外族漢魏以來,北方胡人逐漸內徙,雜居邊地。晉武帝即位,雖有大臣傅玄、郭欽等建議遷徙胡人至邊外,但不為接納,反為安撫胡人,補充中原地區兵源和勞動力,武帝主動招引胡人遷至黃河流域居住,胡人遂廣泛分佈在北方地區。以上種種政策,均埋下日後「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五胡亂華」)的遠因,卒致中國再度陷入270餘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11. 五胡十六國的成因 2. 晉室制胡無方西晉初年,君臣奢侈腐化,政風腐敗,加上大臣權貴崇尚清談,不理世務,對邊境胡人的威脅,漫不經心。而晉武帝又盡撤州郡之兵,終使胡人叛亂,地方無力控制。八王之亂持續16年,晉室元氣大傷,州郡空虛,五胡遂乘時而起,釀成永嘉之亂。

  12. 五胡十六國的成因 3.種族仇恨自漢以來,地方官吏都未對內徙胡人加以教化。至西晉時,邊境官吏對胡人更加多歧視,甚至虐待,除苛刻賦稅外,更強迫充當兵服役,掠賣為奴,以致種族仇恨。因胡人參與守邊,及匈奴、鮮卑在八王之亂曾介入群王混戰,瞭解西晉內政和邊防虛實,遂乘八王之亂後,北方社會經濟嚴重破壞,加上連年災荒,民變四起,而起兵叛變,觸發「永嘉之亂」。 • 總括而言,五胡十六國主因是晉武帝之政治措施。

  13. 前秦(351~394) • 前秦,十六國之一。氐族苻建所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政權,還是“最早嘗試由少數民族來統一全國”的歷史政權。 • 苻建傳位到苻堅,苻堅用平民出生的漢人王猛為宰相,統一北方各國。後苻堅發動淝水之戰,以多敗於兵力少的東晉北府兵。戰前,苻堅誇口其部隊人多到將馬鞭投入河中,可將河流阻斷(投鞭斷流)。在淝水之戰後,苻堅大敗,望見八公山上的樹木,將之誤為北府兵,大為恐慌。淝水戰後,羌族姚萇(後秦)、鮮卑族慕容垂(後燕)、慕容沖(西燕)、拓拔珪(北魏)、乞伏國仁(西秦)、氐族呂光(後涼)紛紛建國獨立,華北重新陷於分裂。而東晉則繼續偏安江南,未趁機北伐。

  14. 北魏(386-534) • 北魏統一北方 淝水之戰後,北方的分裂局面,最後被鮮卑拓跋珪統一。拓跋珪首先乘機復國,國號魏,史稱後魏、北魏、元魏,遷都平城,死後傳位給北魏太武帝,他本人英勇善戰,北方各國相繼被滅,於是北方統一於北魏之手,結束了十六國的紛爭時代。正好此時南方也已是劉宋開國,南北各自統一成為南北對峙之局。

  15. 北魏的第三代為北魏孝文帝,他即位時只有五歲,由具有漢族血統的馮太后主政。北魏的第三代為北魏孝文帝,他即位時只有五歲,由具有漢族血統的馮太后主政。 • 北魏孝文帝受到馮太后的影響,非常喜歡漢人文化,為了融合胡人、漢人文化,以便以後統一中國,進行了許多重大的改革:第一、遷都洛陽 第二、各項漢化 • 引發六鎮之亂,造成北魏分裂。

  16. 北魏分裂 • 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因不滿高歡挾持,西奔長安,投依宇文泰,高歡大怒。北魏經過大動亂,逐漸形成兩大軍事集團:一是以晉陽為根據地的高歡集團;一是以長安為根據地的宇文泰集團。 • 永熙三年(534),宇文泰毒殺魏孝武帝元。北魏分裂成由高歡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北魏滅亡。

  17. 爾朱榮 • 亂世崛起 爾朱榮愛好射獵,頗曉兵法。在北魏後期政權中,爾朱榮藉鎮壓人民起義,迅速壯大了其軍事力量,組織了一支堅強的契胡軍隊,藉著為朝廷效力的機會,逐步建立自己的霸業。統領並、肆、汾、廣、恆、雲六州諸軍事。 孝莊帝建義元年(528),他扶植北魏孝莊帝即位,並隨後發動河陰之變,「沉胡太后及幼主於河」,誘騙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陰,以鐵騎包圍,盡殺之,從而完全掌控朝政。爾朱榮鎮壓了河北起義。永安三年(530),孝莊帝計殺爾朱榮。爾朱榮死後其侄子爾朱兆殺死孝莊帝,立元恭為節閔帝。高歡收納了爾朱榮軍隊二十餘萬人,進佔冀州。

  18. 北魏帝系表

  19. 西魏(534-556) • 西魏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政權,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宇文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20. 東魏(534-550) • 東魏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之一,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年僅十一歲的元善見為孝靜帝,為自己登上帝位而鋪路,並與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對立,建都鄴城。 • 東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高歡控制著政權,他只是玩弄權術,積極籌備篡位,因此國內土地兼併問題嚴重,民族矛盾尖銳,而且屢敗於西魏。公元550年,當二十七歲的孝靜帝以為高歡已死,自己可以親政時,東魏隨即被高歡之子高洋所廢,東魏亡。東魏只經歷一帝,享國十六年,此後東魏全境進入北齊的統治。

  21. 西魏VS東魏 • 東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後裔所繼承,實際上分別由高歡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數年後分別篡奪,形成北齊與北周的對峙。 • 基本上東西魏為沿山西陝西的邊河黃河為界。由於東魏繼承北魏的國力較多,所以不論在軍力、經濟或文化上均勝過西魏,但東魏在多次進攻後皆失利,雙方的對峙至此已定。

  22. 東西魏帝系表

  23. 北齊(550-577) • 高洋建北齊東魏武定五年(547),實際掌握東魏政權的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續掌政。不久高澄遇刺身亡,弟高洋繼承。東魏武定八年(550) ﹐齊王高洋代東魏稱帝(即齊文宣帝高洋), 改元天保,國號為齊, 建都於鄴,史稱北齊。 

  24. 齊文宣帝時在經濟方面,農業、鹽鐵業、瓷器業都相當發達。北齊大致上同北魏,持續推行均田制。這些使得北齊的國力在初期均勝過北周及南朝陳。齊文宣帝時在經濟方面,農業、鹽鐵業、瓷器業都相當發達。北齊大致上同北魏,持續推行均田制。這些使得北齊的國力在初期均勝過北周及南朝陳。 • 然而齊文宣帝在後期荒淫殘暴,並為了維護鮮卑貴族,屠殺漢人世族。他對人民的壓迫更重,使得北齊國勢衰落。 • 北齊被南朝陳攻下淮南,並在577年亡於北周。

  25. 北齊帝系表

  26. 北周(557-581) • 北周統一北方建德六年(557),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國土。北周武帝兩次伐齊,占領了北齊重鎮晉陽。577年周武帝晚年東征昏庸混亂的北齊,於隔年攻克鄴城,北齊亡。周滅齊統一北方,客觀上促進了北方各民族的歷史進程的完成,形成了一個通滿活力的新漢族,為南北方統一作了準備。

  27. 北周帝系表

  28. 南朝的起源與簡史 林紋綺

  29. 東晉的滅亡 東晉的宗室和士族,經常爭權奪利,人民生活相當困苦,以致盜賊四起。淝水之戰後,南方人民暫獲安定,但政治混亂和貪污腐敗的情況,並沒有改善。東晉大臣桓溫死後,其子桓玄逼晉安帝禪位給他,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 劉裕起兵聲討,殺死桓玄,恢復東晉的統治。但劉裕自己有奪位的野心,終於在420年,廢晉恭帝自立,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東晉至此正式滅亡。

  30. 南朝-宋 劉裕建宋 劉裕出身寒微,常受人欺悔。參加東晉王朝為抵禦符監而建立的北府兵,後來他擊敗桓玄(桓玄之亂),把東晉的軍政大權牢牢抓到手中。420年,他廢掉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宋,改年號為永初,仍都建康。

  31. 南朝-宋 元嘉之治 劉裕稱帝三年病死(422),長子劉義府繼位。不久,大臣徐羨之等人藉口少帝「遊戲無度,不親政事」,廢少帝迎立荊州刺史劉義隆為帝,為文帝,改年號元嘉,文帝統治三十年間,政治穩定,社會生產也有較大發展,呈現少有的繁榮現象,史稱「元嘉之治」。

  32. 南朝-宋 宗室相殘與劉宋覆亡 宋文帝晚年被太子劉劭殺害自立為帝,激起了宗室諸王的不滿,其弟在沈慶之等人幫助下,發兵攻劭,並自力為帝為宋孝武帝。 464年,孝武病死,其子劉子業十六歲繼承皇位。他嗜殺成性,不久就被朝臣殺,而後湘東王劉彧被立為帝,便把孝武帝的十幾個兒子全部誅殺。 472年,宋明帝劉彧死,子劉昱立後廢帝。被蕭道成殺死,另立明帝子劉準順帝,到了479年明順帝遜位,蕭道成自立為帝,改國號齊,年號建元,取代了劉宋王朝。

  33. 南宋帝系表 • 宋自劉裕開國,經文帝、孝武到順帝亡國,共歷8帝,統治60年

  34. 南朝-齊 蕭齊政權 蕭道成出身布衣素族,他以軍功起家,因廢立之功,進位相國,從而取代劉宋。 齊建元年,蕭道成提倡節儉,禁宗室經營屯邸,又下令禁止募部曲,限制王營立私邸,又設校藉官,嚴令整頓戶籍。482年,蕭道成病死,廟號高帝。

  35. 南朝-齊 蕭鸞殺帝自立 蕭道成死後,武帝蕭赜繼位。他對外執行與北魏通好的政策,邊境比較安定,朝政尚稱清明。蕭賾晚年因太子早死,由太孫昭業繼位。昭業繼位後,殺了大臣王融,後又被蕭道成之姪蕭鸞誅殺,立其弟昭文為帝,並誅殺蕭氏親王12人,自立為帝。他死後,太子蕭寶卷,因擔心蕭道成、蕭賾子孫奪權,開始大規模的殘殺。蕭衍在襄陽起兵,攻進建康,廢蕭寶卷為東昏侯,另立蕭寶融為帝,502年蕭衍受禪稱帝,改國號為梁,齊亡。

  36. 南齊帝系表 • 蕭齊政權自蕭道成建國,至和帝蕭寶融被迫讓位,共歷7帝,凡22年

  37. 南朝-梁 蕭衍建梁 蕭衍其父蕭順之事蕭齊的大臣,自父憂懼死後,對齊高帝之子怨恨漸深,曾助齊明帝篡位並謀殺齊高帝之子孫。500年蕭衍兄蕭懿被蕭寶卷所殺,正式起事,兵臨健康且佔領,逼蕭寶融禪位,齊亡。

  38. 南朝-梁 侯景之亂 東西魏時期,東魏將侯景受東魏及西魏逼迫投奔南朝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東魏。但在梁軍戰敗後,梁武帝意圖送還侯景以求和。他得知後舉兵叛變,南攻建康,史稱侯景之亂。蕭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建康淪陷後他屠殺江南世族,為南朝政治帶來毀滅性打擊。梁武帝最後餓死,侯景先後立殺梁簡文帝蕭綱。

  39. 南朝-梁 諸王混戰與梁的滅亡 在侯景之亂後,梁朝國力急劇衰敗,北齊和西魏相繼乘機來攻,失去了大片土地。雙方互有勝負,但總的來說在軍事上北朝轉強,南朝逐漸轉弱。 蕭方智時陳霸先廢帝自立,改國號陳。另外蕭衍的孫子蕭詧(ㄔㄚˊ)在北周支持下於江陵建立傀儡政權西梁,傳三帝,後亡於隋。梁朝方告亡國。

  40. 南梁帝系表 • 自蕭衍稱帝建梁,至蕭方智亡於陳,共歷四帝,凡55年

  41. 南朝-陳 陳霸先建陳 陳霸先從小家庭貧寒卻好讀兵書。陳霸先隨蕭映南下,出任中直兵參軍,監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後平定侯景之亂,以功為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蕭繹死後,陳霸先與王僧辯迎晉安帝蕭方智為帝,視為梁敬帝。後殺死王僧辯,逼闢自己擁立的蕭方智讓位,梁朝至此滅亡。

  42. 南朝-陳 文、宣時的短暫中興 陳霸先在位兩年後過世,是位由其姪陳蒨繼立,是為陳文帝,他先後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使陳朝統治與至稍安。566年,文帝死,遺詔太子伯宗(廢帝)繼位,隔年被廢。由文帝弟陳頊即位,為宣帝。繼續實行文帝經徭薄賦的政策,經過一二十年的治理,江南經濟逐漸恢復。

  43. 南朝-陳 後主亡陳 陳宣帝病死,太子叔寶繼位,是為後主。當時北方已經統一,楊堅於581年,廢周靜帝自立,改國號為隋,並在積極進行滅陳的準備。但後主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政治日趨嚴峻。

  44. 南朝陳帝系表 • 從武帝稱陳,到後主亡陳,共經五帝,共33年

  45. 政治制度與運作 廖雯儀

  46. 目錄大綱 • 北魏前期政治中心及其南移 • 漢化改革 背景原因+制度+影響 • 北周政治制度-六官制度 • 三省六部 • 均田制+新租調法 • 府兵制 VS 世兵制 • 三長制 • 門閥政治 • 土斷政策

  47. 北魏前期政治中心 以陰山南北草原地區為政治中心。 • 影響:雖然有效的阻止了柔然南進,避免又一次北方遊牧民族進入中原而引起的動盪,但長期已草原地區為政治中心,嚴重地阻礙了拓跋鮮卑的漢化過程。

  48. 500年柔然勢力圖 柔 然

  49. 北魏政治中心南移 • 始光元年,太武帝拓拔燾(408 – 452)即位。他在位的30年中,先後6次大規模出擊柔然,並長期活動於陰山南北地區。期中始光二年和神麚二年(492)的兩次進軍,對柔然的打擊最大。經此數役,柔然汗國中衰,北魏政治中心也逐漸由陰山以北向中原轉移。

  50.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背景及原因 1. 成功先例﹕早在太祖拓跋珪稱帝時,已設置五經博士,學習漢人制度,其後諸帝也是如此。因此,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實際是有先例的。 2. 儒學復興﹕孝文帝時,儒學盛行,連孝文帝本人也深受儒學影響。這為孝文帝成功推行漢化措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3. 宗室腐化﹕北魏統一北方後,鮮卑貴族變得奢侈腐化,軍隊也漸漸失去昔日勇武的習尚。有見及此,孝文帝更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務求把北魏變成一個「文治」的政府,以儒家的道德觀念來約束鮮卑貴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