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26 Views
继承发扬民革优良传统 走多党合作之路. 民革中央宣传部 蔡永飞 2013年11月. 在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合作中, 民革 形成 了许多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民主的优良传统 ●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 ●崇尚真理、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 ● 民革的爱国主义传统 ●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 ——1958年民革四大党章: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原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发扬孙中山先生“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1983年六大党章: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继承了他“爱国和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E N D
继承发扬民革优良传统走多党合作之路 民革中央宣传部 蔡永飞 2013年11月
在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合作中,民革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在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合作中,民革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民主的优良传统 ●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 ●崇尚真理、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
●民革的爱国主义传统 ●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 ——1958年民革四大党章: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原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发扬孙中山先生“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1983年六大党章: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继承了他“爱国和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1988年七大党章:继承他“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
●爱国主义的特定含义: ●民革爱国主义传统: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 ——1981年7月17日,邓小平《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2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接受共产党领导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统一的。” ——1990年5月3日,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爱国主义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实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2009年5月2日,胡锦涛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民革的民主传统 孙中山思想传统除了爱国、革命、不断进步,还有建设、合作和民主的传统;民革由国民党民主派所建立。 “中华民国这个名词是兄弟从前创称的。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我们要想是真正以人民为主,……做成一个全民政治。世界上把全民政治说到最完全最简单的,莫过于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这个意思译成中文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孙中山文集》,团结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886页。
●民主党派概念的由来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当时全国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其他民主党派,都对国民党政府寄予极大的希望。”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5页
●民主含义的演变 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什么民主政治呢?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 ——1940年2月,《新民主主义宪政》,《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32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民革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民革在政治协商制度中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参政议政职能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民革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民革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 ●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传统的由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说服陈独秀、李大钊促成国共合作
马林也说服了孙中山。1921 年12 月23 日至1922 年1 月11 日,马林在桂林三次与孙中山会晤,张太雷为翻译。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毛泽东:《唯心史观的破产》,《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514页。
民革前辈在民革成立前后与中共有许多合作 • 大革命时期,何香凝、李济深与中共领导人关系密切 • 抗战时期,中共给予李济深很大支持; • 中共领导人与张治中、邵力子、柳亚子的交往 • 解放战争时期,民革人士参与策反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共23条。第5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开始接受共产党的政治领导。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共23条。第5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开始接受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中国特色多党合作的特征 〇一党领导体制 〇以共同纲领为基础 〇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的合作共事
●第一届中央和地方政府中民革人士的实职安排:●第一届中央和地方政府中民革人士的实职安排: 国家副主席6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民主党派占了三位。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党外人士27人,其中民革成员10人:何香凝、李锡九、蔡廷锴、张治中、李章达、程潜、陈铭枢、谭平山、 柳亚子、龙云。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为副主席,张治中、蔡廷锴、龙云、刘斐等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4-1959年,程潜、张治中、龙云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任命15名政务委员,9人为民主党派人士:谭平山、章伯钧、马叙伦、陈劭先、王昆仑、罗隆基、章乃器、邵力子、黄绍竑。其中5人为民革党员。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任命15名政务委员,9人为民主党派人士:谭平山、章伯钧、马叙伦、陈劭先、王昆仑、罗隆基、章乃器、邵力子、黄绍竑。其中5人为民革党员。
1949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4名民革党员任正职部长级领导: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谭平山、邮电部长朱学范、卫生部长李德全、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1949年12月,郭春涛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1954年9月,蒋光鼐任纺织工业部部长。1959年4月刘文辉任林业部部长。1949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4名民革党员任正职部长级领导: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谭平山、邮电部长朱学范、卫生部长李德全、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1949年12月,郭春涛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1954年9月,蒋光鼐任纺织工业部部长。1959年4月刘文辉任林业部部长。
2名民革党员担任正职省长:1949年9月长沙和平解放,程潜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2年、1958年两次出任湖南省省长。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50年1月成立,邓宝珊任省长。2名民革党员担任正职省长:1949年9月长沙和平解放,程潜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2年、1958年两次出任湖南省省长。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50年1月成立,邓宝珊任省长。
●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的主要特征 〇一党领导体制 〇以共同纲领为基础 〇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的合作共事 〇组织相对独立(宪法序言: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领导和接受领导的关系) 〇党派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协商
●民革的崇尚真理、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选择接受共产党领导。既是基于爱国主义,也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同 ●民主革命时期与共产党合作付出了沉重代价 ●新中国初期与共产党共同艰苦奋斗 ●超脱政治地位与无私奉献
●民革自我教育和自己解决问题的优良传统 ●思想改造运动、反右运动、“文革”中的极左影响 ●“三不”方针和自我教育传统 ●自己解决问题传统
●民革优良传统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 民革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〇以变革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集中统一领导体制为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顺应了这一需要。 〇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内生的条件和基础。 〇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压迫的迫切需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外在压力。 〇苏联模式的共产党领导制度的存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国际条件。
〇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内生的条件和基础。〇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内生的条件和基础。 “中国几千年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大不相同。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的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孙中山全集》第九卷第320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以后,民革优良传统将形成新的实现形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以后,民革优良传统将形成新的实现形式。 ……(中国人民已经)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十八大报告
(我们)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
谢谢! 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