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油层物理实验讲义

油层物理实验讲义. 常州大学油气储运实验中心.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实验室取得胶结岩石孔隙度的方法 2. 巩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杯一定,放入岩心杯的岩样,其固相 ( 颗粒 ) 体积越小,则岩心杯中剩余的常压空气体积便越大,室内的空气就越容易被压缩,压力也就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杯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压力也就越高。根据压力的大小就可以测得岩样的固相体积。. 三、仪器设备. 图 1-1 QKY—II 型气体孔隙度仪

rhett
Download Presentation

油层物理实验讲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油层物理实验讲义 常州大学油气储运实验中心

  2.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取得胶结岩石孔隙度的方法 2.巩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的概念

  3.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杯一定,放入岩心杯的岩样,其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杯中剩余的常压空气体积便越大,室内的空气就越容易被压缩,压力也就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杯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压力也就越高。根据压力的大小就可以测得岩样的固相体积。

  4. 三、仪器设备 图1-1 QKY—II型气体孔隙度仪 1—气源阀 2—供气阀 3—调节器 4—压力显示 5—岩心杯 6—样品阀 7—放空阀

  5. 仪器由下列部件组成: ①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器低于10kg/cm2的气体,当供气阀关闭时,调 节 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恒定。 ②供气阀:连接6kg/cm2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它是标准室体积的 上游极限。 ③调节器:将10kg/cm2的压力准确地调节到6kg/cm2。 ④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标准室的压力准确达到 6 kg/cm2, 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⑤样品阀:能使标准室内6kg/cm2的气体连接到未知室体积上去,它是标准 室体积的下游极限。 ⑥放空阀:使未知体积中的初始压力成0kg/cm2,同时又可以使平衡后的气 体放入大气。 ⑦标准室:己知体积室。

  6. 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盘 从小到大编号为l、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样品杯,并把样品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一周,使之密封。 3.开气源阀、供气阀,用压力调节器将压力调节至原始压力Pk=588kPa。待压力稳定 后,关闭供气阀、气源阀,并记录下Pk,然后关放空阀。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样品杯(未知室),压力传感器读数从Pk下降,待压力稳定后,记下此平衡压力P。 5.关样品阀,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一周,将样品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号一4号)钢圆盘装入样品杯中,重复步骤1~5,记下平衡压力P。 7.将待测岩样装入样品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样品后的平衡压力P。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见附表)。

  7.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 1.按 ,计算各个钢圆盘体积和岩样外表体积。 • 2.绘制标准曲线。以表中钢圆盘体积V为横坐标,压力P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如图1-2所示。 • 3.由装样后测得的平衡压力P,在标准曲线上反查出V,即V颗。 • 4.按 ,计算岩样的孔隙度。 5.符号说明: • P——压力,kPa; V——体积,cm3; • D——直径,cm; L——长度,cm; • V颗——岩样颗粒体积,cm3; • V外——岩样外表体积,cm3; • Φ——孔隙度,%。

  8. 图1-2 标准曲线示意图

  9. 附表: 孔隙度测定原始记录表

  10. 实验二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 一、实验目的 • 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了解所测得的是残余油饱和度 • 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 二、实验原理 • 常压干馏法就是把岩心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干馏将岩心中的油、水蒸出,再通过冷凝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后计算饱和度。

  11. 三、仪器设备 干馏仪如图所示。岩样装入一个不锈钢制的岩心筒内,用带丝扣的密封盖盖好。岩心筒装入一个绝缘的管状立式电炉中,岩心筒下端的排液口与冷凝管座靠重力密封连结(接触密封)。冷凝管外面还有几个散热片,冷凝管有循环水流动。岩样加热后,油、水从排液口流出经冷凝管流入下边的量筒内。 1--岩心筒 2--电炉 3--散热片 4--冷凝水 5--出液口 6—温度设置、显示器 7—电源指示灯 8—电源开关 9—进水开关 10—出水开关 图2—1 GLY—Ⅱ型干馏法岩石油、水饱和度测定仪

  12. 四、实验步骤 1.精确称重岩样100—175克,并将其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上紧上盖。 2.将放入岩样后的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然后使冷水循环,打开电源开关。 3.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面,随干馏的进程,计量干馏出来的水量和时间的关系,并绘制如图2—2所示的关系曲线,从其可以确定岩样中的束缚水全部蒸馏出来的时间,即图中曲线第一个台阶所指明的时间(例如10—20分钟),亦即加热至该时间(例如20分钟)后,就应从量筒中读出岩心中的含水体积,超过该时问的水的读值,其中可能包括矿物的结晶水,后者将会给饱和度的计算带来误差。 4.读出岩样中束缚水的体积后,继续加热20—30分钟,直至量筒中的油的体积不再增后,关上电源开关,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的体积读值。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损失、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石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图2—3所示的石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石油体积进行校正。校正曲线是事先根据不同类型原油通过干馏试验做出的。 5.从电炉中取出岩心筒,待稍凉一段时间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13. 式中So——含油饱和度,%; Sw——含水饱和度,%; Vo——校正后的油量,mL; Vw——干馏出的水量,mL; Φ——岩石孔隙度,%; γy——岩样密度,g/cm3; W1——干馏后岩样的重量,g。 •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4.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图2-2 水的校正曲线 图2-3 油的校正曲线

  15.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油水饱和度测定原始记录

  16. 实验三 岩心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渗透率的概念和达西定律的应 用,学会推导气测渗透率的公式。 2.掌握气测渗透率的原理和方法。 • 二、实验原理 渗透率的大小表示多孔介质(岩心)传输流体能力的大小,其单位是μm2(或mD)。粘度为1mPa.s的液体在0.1MPa(1绝对大气压)压力作用下,通过截面积为1cm2、长度为lcm的岩心时,液体的流量为1cm3/s时,其渗透率为1μm2。 气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由气体的一维稳定渗流达西定律可得到下面公式:

  17. 式中 K——气体渗透率,μm2; A——岩样截面积,cm2; L——岩样长度,cm; μ——气体粘度,mPa.s; Q——绝对大气压时气体流 量,cm3/s; P0——大气压力,mmHg; P1——岩样的进口压力, MPa; P2——岩样的出口压力,MPa; • 二、实验原理

  18. 1 真空阀 2-气源阀 3-压力调节器 4-环压阀 5-放空阀 6-上流压力表 7-转子流量计 8-岩心夹持器 9-环压表 • 三、仪器设备 STY-2型气体渗透率测定仪

  19. 三、仪器设备 STY一2气体渗透率仪如图所示主要有下列部件: 1.装岩心用的岩心夹持器。 2.环压表。用来指示橡皮筒外部所加的压力值。 3.上流压力表。用来指示岩心的上流压力。 4.压力调节器。用来调节气源进入的气体,并减压,控制岩心上流所需要的操作压力值。 5.放空阀。打开此阀放掉环压,使橡皮筒内的压力达到常压。 6.环压阀。打开此阀,使高压气体进入岩心夹持器与橡皮筒之间的环形空间。使橡皮筒紧贴住岩样,也紧贴住岩心夹持器的上下端塞。 7.气源阀。供给渗透率仪调节器低于10kg/cm2的气体,再通过调节器的调节产生适当的上流压力。 8.干燥器。使进入岩样前的气体进行干燥,然后再进入岩样。 9.流量计。用来计量岩样出口端气体的流量。

  20. 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量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横截面积A。 2.先检查面板上各个阀门与夹持器上的手轮是否关紧。 3.将岩样装进岩心夹持器的橡皮筒内,用加压钢柱塞将岩样向上顶,直到岩样两端被夹持器上端堵头与加压钢柱塞贴紧为止,拧紧手轮。 4.开、关一下放空阀。 5.打开气源,将气瓶的压力表调到10kg/cm2,开环压阀,使环压表显示10kg/cm2,关环压阀。 6.将气瓶的输出压力调到1.0kg/cm2左右(视岩样渗透性大小而定),开气源阀,顺时针调节压力调节器(一般压力由小到大调节),调至所需要的上流压力。 7.选择一流量计,在不同上流压力下读取流量(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量程的流量计)。要求每块岩样应测3个点以上不同压差下的流量。 8.逆时针调节压力调节器,使上流压力降至零,开放空阀,使环压降至零,取出岩样。 9.实验结束时,将夹持器中放一岩样,并将加压柱塞推进夹持器中,拧紧手轮,关闭所有阀门。

  21. 计算岩样的气体渗透率。 按 附表: 气体渗透率测定原始记录表 •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22. 实验四 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 •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碳酸盐含量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测定碳酸盐含量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的容器中,用一定量的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产生CO2气体,容器内的压力增加,根据容器的体积和CO2气体产生的压力,用一定的公式就可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碳酸盐含量。 根据这一原理,将要测定的样品预先研磨成粉末并烘干,用设计好的样品伞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然后置于反应杯中反应产生CO2气体,用压力传感器显示出压力,根据压力和事先标定好的系统标准体积,按公式求出碳酸盐含量η。

  23. 三、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主要由夹持器、反应罐、样品伞、压力传感器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GMY—II型碳酸盐含量测定仪 1-电源开关 2-放空阀 3-压力显示 4-夹持器 5-反应罐 6-样品伞

  24. 四、实验步骤 1.用样品伞称取0.1克纯碳酸钙,并用一定量的丙酮润湿样品。 2.将样品伞安放于反应室盖上方,用顶杆顶住。 3.量取15ml稀盐酸倒进反应杯内,并将反应杯置于夹持器中,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4.关闭放空阀,拉动顶杆使样品伞掉进反应室中,使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5.当压力稳定后,记录压力P、温度t。 6.打开放空阀,使压力指示“0”刻度时,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取出反应杯,用清水冲洗反应杯与样品伞。 7.分别称取0.2、0.3、0.35、0.4克纯碳酸钙,按上述步骤1-6测量反应后的压力,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8.用样品伞称取一定量的岩样粉末,按上述步骤1-6测量反应后的压力并记录。

  25.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按公式 计算纯碳酸钙的标准体V。 2.根据记录的一系列压力P和计算出的不同标准体积V,绘制P~V曲线。 3.由岩样与盐酸反应后测得的压力P,在P~V曲线上查得岩样的标准 体积V。 4.根据测得的岩样压力P和查得岩样的标准体积V按公式 计算岩样的碳酸盐含量η。

  26. CaCO3+2HCl=H2O+CaCl2+CO2 100 44 • 六.公式推导 W G 根据状态方程: 因为摩尔数 所以 (M=44 CO2的分子量) 则碳酸盐的含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为:

  27. 式中η——碳酸盐含量,%; R——气体常数=82.1,atm.mL/(mol.k); T——绝对温度=273+t,(t——反应室温度℃) ; A——岩样重量,g; V——标准体积,mL(根据压力在曲线上查得); G——CO2的重量,g; W——CaCO3的重量,g; P——反应后的平衡压力,绝对压力,atm。 • 六.公式推导 显然,要计算碳酸盐的含量η,只要测定出反应室的压力和系统的标准体积就可以了。 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原始录 试验温度 ℃ 日期: 年 月 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