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243 Views
(三)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与作用(3)第三讲 上. 主讲:周 老师. 给小儿天天捏脊一次 小儿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均可,露出腰背臀部皮肤,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沿脊椎两旁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三下提一下,从脊椎的尾骶部至第七颈椎从下向上捏,每次捏三至五遍。 小儿 捏脊 →. 13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推上七节骨止泻;推下七节骨治便秘。 操作: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 推下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 推上七节骨 。 次数:100 ~ 300次 。. 14 龟尾
E N D
(三)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与作用(3)第三讲上 主讲:周老师
给小儿天天捏脊一次 • 小儿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均可,露出腰背臀部皮肤,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沿脊椎两旁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三下提一下,从脊椎的尾骶部至第七颈椎从下向上捏,每次捏三至五遍。 • 小儿捏脊→
13 七节骨 •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推上七节骨止泻;推下七节骨治便秘。 • 操作: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 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 次数:100~300次。
14 龟尾 • 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 功效: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名“推七节”; • 下推为“清七节”。 • 次数:100~300次。
15 脾经 • 部位:拇指末节罗纹面(指腹)。 •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 •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直推为清,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两者统称推脾经。 • 次数:100~500次。
16 肝经 •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指腹)。 •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 •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 • 次数:100~300次。
17 心经 •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指腹)。 • 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惶不安。 •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 次数:1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