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43 Views
行业深度参与 职业教育 内涵 要素与对策思考. 天津职业大学. 董 刚. 2013 年 11 月 16 日. 提 纲. 一、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关系分析 1 .职业教育规模化培养为行业提供所需人才 2 .行业深度参与指导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3. 行业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 二、行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着力点 1 .行业职业标准的制订与对接 2 .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3 .提升行指委的职能作用与能力建设 4 .行业文化的融入与对接 5 . 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职教第三方评价机制
E N D
行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内涵要素与对策思考 天津职业大学 董 刚 2013年11月16日
提 纲 一、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关系分析 1.职业教育规模化培养为行业提供所需人才 2.行业深度参与指导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3. 行业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 二、行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着力点 1.行业职业标准的制订与对接 2.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3.提升行指委的职能作用与能力建设 4.行业文化的融入与对接 5.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职教第三方评价机制 6.行业协会角色定位扩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院校12663所,招生人数 754.13万人,在校生人数 2113.69万人。 47.17% ●2012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近1.4万所,年招生1076万人,在校生近3100万人 46%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累计为国家输送两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图:占整个高中阶段的比例 高等职业院校1297所, 在校生759.8万人。 32.2% 图:占普高阶段的比例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 “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些地方政府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将职教园与产业园同步建设、融合发展。“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区域竞争的‘软实力’”、“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逐步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共识。
一、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关系分析 1.职业教育规模化培养(培训)为行业提供所需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最受行业企业青睐的是能够充实生产一线,勇于奉献、爱岗敬业,能够把经营管理理念转化为行为模式,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生产工艺过程并制造出合格产品,具有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行业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新兴产业的发展、工作范围的拓宽、专业工种业务交叉、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的依赖越来越明显,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产业工人素质普遍高,产品就更有竞争力,职业教育规模化培养(培训)为行业提供所需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2.行业深度参与和实践指导提升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行业深度参与和实践指导提升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 缺少行业指导,将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影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影响建立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将无法得到用人信息,使得招生向随意化方向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没有发挥的空间,专业特色与学校特色趋于淡化; 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标准和主体不科学,使得教育内容无法得到更新,产业最新技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及文化等诸多方面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行业深度参与和实践指导,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略任务的新要求,是提升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3.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 长期以来,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认真指导职业职业院校办学,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
二、行业深度指导(参与)职业教育的着力点 1.行业职业标准的制订与对接 依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规范性要求制定行业国家职业标准,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组成(工作要求是职业标准的核心),作为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依据和劳动者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尺度。 将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通过组织开发行业内的职业标准,指导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接职业标准,指导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
图2 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发流程图
表1 英国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性高等教育资格的相应设置
3.提升行指委的职能作用与能力建设 2010年《教育部关于批准成立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职成函[2010]7号) 2012年《教育部关于调整和增设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职成函[2012]9 号) 教育部将产教融合纳入顶层设计,从宏观上构建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国家体系、国家体制、国家政策,正式成立43个行业指导委员会,行指委根据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对原有 43 个行指委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并同时批准增设全国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 10 个行指委。 目前,53 个行指委已经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国际组织外的所有门类,委员总数达 2000 余人。
(1)分析研究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提出本行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要求;(1)分析研究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提出本行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要求; (2)指导、推进教育部门与本行业教产合作,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校企一体化建设; (3)指导推动本行业相关专业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4)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 (5)研究提出本行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提出建议; (6)参与制定本行业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文件、专业设置标准、实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和教学评估标准及方案; (7)受教育部委托,组织开发本行业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指导教学改革实践; (8)组织本行业相关专业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
对于进一步提升行指委服务能力,应从以下几点考虑:对于进一步提升行指委服务能力,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4.行业文化的融入与对接 文化是制度之母,文化是改革的先导。应确立现代产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地位,尽快跨越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文化门槛,培养和造就具有行业文化素养和先进价值观的高素质劳动者。 鲁昕副部长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以及“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5.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5.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 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开始从高职院校内部向外部转移,行业企业日渐成为评价依靠的主要力量,评价方式体现出开放性特征,评价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和创业成效等被纳入到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之中。 建立社会、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多方参与,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已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
我国行业协会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角色定位应进一步扩大:我国行业协会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角色定位应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