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622 Views
危重病例讨论. 山西大医院风湿科 2014-02-20. 病例特点. 1. 郭倩,女性, 22 岁 2. 入院时间: 2014-02-15 3. 主诉:皮疹 2 月,发热、皮肤粘膜发黄半月. 病例特点. 发热 肝功异常. 休克状态. 皮疹. 2014-01 1. 皮肤、巩膜发黄,恶心、 食欲不佳,大小便发黄 2. 发热, Tmax 40℃ 伴咽痛、咳嗽 3. 太原医院:肝功异常,低蛋白血症,凝血异常 5 联保肝,白蛋白、血浆. 2013-12 全身散在斑丘疹,累及面部、
E N D
危重病例讨论 山西大医院风湿科 2014-02-20
病例特点 1.郭倩,女性,22岁 2.入院时间:2014-02-15 3.主诉:皮疹2月,发热、皮肤粘膜发黄半月
病例特点 发热 肝功异常 休克状态 皮疹 2014-01 1.皮肤、巩膜发黄,恶心、 食欲不佳,大小便发黄 2.发热,Tmax 40℃ 伴咽痛、咳嗽 3.太原医院:肝功异常,低蛋白血症,凝血异常 5联保肝,白蛋白、血浆 2013-12 全身散在斑丘疹,累及面部、 背部、四肢, 伴瘙痒、脱屑 当地医院: 中药治疗20天 2014-02-13 发热 肝功能异常 心率快 血压低,约80/50mmHg
病例特点 查体: T 37.6℃,Bp 78/58mmHg 皮肤、巩膜黄染,面部、背部、四肢散在斑丘疹,圆形、不规则形,表面覆以银白色鳞屑,鳞屑去除后显露发亮的薄膜,可见点状出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I°肿大,表面可见化脓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4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脊柱呈生理弯曲,四肢关节无肿痛,双下肢无可凹性浮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0.5*10^9/L ,HGB 99.7g/L, PLT 180.4*10^9/L WBC 6.4*10^9/L ,HGB 107.9g/L, PLT 118.3*10^9/L 尿常规:尿胆原(-),尿胆红素(+) 便常规(-) 肾功、电解质(-)
辅助检查 肝功: 凝血检查: PT 19.5s,INR 1.81,APTT 57.5s,TT 22.4s,FIB 1.38g/L 降钙素原:1.38ng/ml,0.68ng/ml
辅助检查 血沉9mm/h,CRP 8.76mg/L 风疹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IgG(-) 肝炎系列:HBsAb、HBcAb(+),余(-),外院查DNA(-) 肿瘤系列:AFP 418.7ng/ml,CA199 160.4U/ml CA153 16.4U/ml,CA125 42.1U/ml 血氨:32.9umol/L
辅助检查 Ig正常,补体C3 0.44g/L,C4 0.18g/L 自身抗体:RF、RAs、aENAs、狼疮组合、自免肝组合(-)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双侧腋窝及肝 胃韧带多发小淋巴结影,脾大 腹部彩超:轻度脂肪肝,慢性胆囊炎
诊断 发热、皮疹原因待查 上呼吸道感染 化脓性扁桃体炎 银屑病 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 肝功能衰竭 低蛋白血症 双侧胸腔积液
治疗 1.5联保肝:还原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2.头孢他啶抗感染5天,已停用 3.奥美拉唑抑酸5天,已停用 4.转化糖电解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补液纠正休克状态 5.地塞米松5mg 1/日 iv,5天
病例特点 1.青年女性,病史2月; 2.皮疹:银屑病? 3.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头孢他啶 4.肝功能不全: 症状:皮肤黏膜黄染,恶心、食欲不振,大小便发黄 检查:肝功异常,低蛋白血症,凝血异常 治疗:5联保肝、血浆、VK1 5.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对症治疗 6.炎性指标、Ig、自身抗体(-)
常见的导致肝脏损害的原因有 : • 药物性肝病 • 感染 • 酒精性肝病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结缔组织病 肝损害 • 肿瘤 • 其他原因 肝炎系列、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等(-) 无饮酒史 轻度脂肪肝 炎性指标、抗体(-) 瘤标高,彩超未见占位病变
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被称为“人体的综合化工厂” • 代谢功能:人体中所需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都是通过肝脏或在肝脏的参与下完成代谢的 • 胆汁生成、排泄:每天肝脏制造出800~1000毫升胆汁帮助小肠内脂肪的消化吸收 • 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和代谢分解的产物,都要在肝内解毒
肝脏的生理功能 • 凝血功能:体内所有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对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 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单核-巨噬细胞90%在肝脏,其中库普弗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的主要成分 • 其他功能:参与人体血容量、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等
肝脏损害的原因 常见的导致肝脏损害的原因有 : • 感染 • 药物性肝病 • 酒精性肝病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其他原因
感染: 我国最常见,排第一病种 • 病毒:最常见,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包括各型肝炎病毒,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CMV病毒 • 细菌感染:大肠杆菌、金葡菌、结核杆菌等 • 寄生虫:血吸虫、肝吸虫、疟疾等 • 其他病原体:阿米巴、真菌
药物性肝病 • 欧美国家的报道:在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的比例占15%~40% • 常见的药物如化疗药、抗结核药、抗免疫排斥药、中草药等 • 要做到及早发现,尽早治疗,更主张在可预测的情况下给予预防性的护肝药物
酒精性肝病 • 据估计,世界上约有1500万~2000万人酗酒,其中10%~20%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 西方国家十分常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在我国呈迅速增长趋势,成为第二大肝病病种 •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后果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 • 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 基本的发病机制为:对自身抗原耐受被打破,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 其中AIH全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3~20)/10万,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其他原因: 原发和继发的肝脏肿瘤 心功能不全导致肝脏淤血 某些先天性肝脏疾病:肝豆状核变性 静脉高价营养等 都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 病史 • 症状 • 体征
病史 • 职业、出生地、长住地 • 使用药物和饮酒史、与环境或职业有关的化学品和毒物接触史 • 既往手术史、静脉药瘾史、输血史、共用注射器、剃须刀史,接受纹身、针灸或血液透析史 • 是否接触急性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是否曾到过甲型和戊型肝炎流行地区旅游和居住 • 有无食生鱼、火锅或烧烤史 • 有无肝脏及胆道疾病的家族史
症状(1) • 与原发病相关的症状:发热、寒战、关节痛、皮疹、腹痛 • 消化功能障碍――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泻 • 胆红素代谢异常――黄疸、瘙痒、大便或尿液颜色改变 • 热量不足――疲倦乏力、体重减轻
症状(2) • 白蛋白合成障碍――浮肿、腹胀(腹水)、气促(胸水) • 维生素类代谢障碍――夜盲、皮肤出血 • 凝血因子合成障碍――牙龈出血、鼻衄、呕血、黑便、月经过多等出血倾向 • 激素代谢异常――性欲减退、月经失调 • 肝性脑病――精神改变、性格异常
辅助检查 • 生化检查: • 病原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内镜检查: • 肝脏活组织检查:
生化检查(1): • 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 • 反映肝细胞生物合成和代偿能力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胆固醇(CHOL)
生化检查(2): • 反映肝脏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血氨(NH3) • 反映胆汁淤积的指标: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
生化检查(3): • 反映肝脏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的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肽(PⅢP)、Ⅳ型胶原(Ⅳ/PC)、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 • 肝细胞异常增生的检测:甲胎蛋白(AFP)、GGT同工酶
辅助检查 • 病原学检查:病毒标记物(乙肝两对半、HBV DNA定量、甲肝或戊肝抗体、HCV RNA定量等),细菌培养,大便找肝吸虫卵 • 影像学检查:肝脏B超,CT,MRI,MRCP、血管造影、胆管造影
辅助检查 • 内镜检查: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超声内镜(门脉系统有否栓塞),腹腔镜 • 肝脏活组织检查: 协助诊断和治疗:如慢性肝炎的分期、分级的评估,肝内占位病变的性质 注意适应证、禁忌证
肝脏疾病的初步分析 • 不洁饮食史,发热、寒战、肌肉疼痛,随后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肝区叩痛 ---急性病毒性肝炎? ---进一步检查病毒标记物
肝脏疾病的初步分析 • 用药后或用药过程中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伴发热、皮疹等过敏表现 ---药物性肝病? ---停用可疑药物
肝脏疾病的初步分析 • 长期大量饮酒史,男性乳房发育,AST、GGT升高为主 ---酒精性肝病? • 黄疸、体重减轻大于5kg ---提示肝、胆、胰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
然而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多个疾病重叠:乙肝+药物性肝病?然而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多个疾病重叠:乙肝+药物性肝病? • 肝病的诊断: 应根据: • 病史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作出综合分析和判断
肝病的治疗 综合治疗: • 一般治疗:包括基础、支持和心理治疗 • 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戒酒,停用有关药物和可疑药物 ,免疫调节 • 护肝药物的应用: • 人工肝: • 并发症的防治: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 介入或外科治疗:动脉栓塞、肝移植
护肝药物的临床应用 • 缓解炎症 • 抗氧化、解毒 • 降酶 • 细胞膜保护作用 • 退黄 • 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胆汁分泌 • 改善肝细胞代谢 • 促进肝细胞再生 • 抗纤维化 目前大多数护肝药物都同时具有多种作用,常见的作用包括:
缓解炎症药物: • 激素:目前不主张使用激素,适用于慢肝伴明显自身免疫表现者,淤胆型肝炎 • 甘草酸: 包括:甘草甜素、复方甘草酸苷(美能)、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强力宁 有激素样的结构,可阻碍固醇类灭活,发挥类固醇样作用
抗氧化、解毒药物: • 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都含有巯基,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解除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毒性等作用 • 葡醛内酯:肝泰乐 • 乙酰半胱氨酸:为乙酰氨基酚过量中毒的针对性解药
降酶药物: • 联苯双酯: 对ALT有较好的降酶效果,80%病人服药后可于1月内降至正常;但停药后易反跳,常需待ALT正常3~5月后才渐减药 • 五酯片:有较好的降酶效果,停药后易反跳 • 水飞蓟素: 从水飞蓟的种子提取的化合物 对细胞膜结构及细胞代谢有稳定作用,可抑制血清ALT、AST升高, 同时有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肝脏脂质的含量
细胞膜保护剂:多烯磷脂酰胆碱 • 易善复、易必生 • 细胞膜成分,能促进肝细胞膜的再生修复,防止肝细胞坏死,促使肝脏的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及解毒功能恢复正常 • 常用于脂肪肝,药物或酒精引起的肝损害
退黄药物(1): • 熊去氧胆酸:为淤胆型肝炎首选,通过生理或理化作用减轻胆盐毒性:①抑制肠道吸收有毒内源性胆盐;②抑制有毒内源性胆盐进一步分泌胆汁;③改变细胞代谢的关键途径,减少胆盐的毒性作用;④利胆作用;⑤稳定肝细胞膜 •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有显著的促胆汁排泄功能,利胆降黄效果较好,适用于伴有黄疸的各种肝损害 • 门冬氨酸钾镁:参与肝脏的三羧酸循环和鸟苷酸循环,兼有降血氨作用
退黄药物(2): • 中成药制剂: 丹参注射液:可扩张血管、改善肝内微循环,促进坏死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抗纤维化作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苦参碱:兼有解毒、降酶、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 茵栀黄注射液、茵栀黄颗粒
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胆汁分泌: • 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苷250~500ml、654-2 10~20mg、肝素1250~2500u,静滴 • 中成药制剂:丹参注射液、丹参五味子片 以上药物用于凝血酶原时间不长病人,尤适用于伴有肝内游胆患者,注意此类药物会使PT延长 • 前列地尔(凯时):扩张肝脏血管,10~20ug qd,静滴;肝癌或怀疑肝癌者慎用
改善肝细胞代谢: • 口服蔗糖、果糖、注射葡萄糖、ATP、辅酶A、肌苷、维生素B1、B12、叶酸 • 促进肝细胞再生: •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 胰高糖素-胰岛素(G-I)疗法:易发生低血糖,现已较少使用 • 抗纤维化: • 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肝复乐(含党参、柴胡、黄芪等)、丹参口服制剂
选择药物的一般原则 • 不用药:慢性肝炎病情稳定时,肝脏炎症活动轻时,最好不用药 • 精简用药:根据病情精心选择用药方法及药物,以不超过2~3种为宜;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2~3个月,忌频繁换药,不规则治疗,避免滥用或疗程过长 • 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选择药物的一般原则 • 不过分依赖护肝药物:临床用的护肝药物,多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观察到其对肝细胞损害有保护作用,临床效果差强人意,故不应长期使用、过分依赖 • 综合治疗: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心理疏导
讨论目的 • 1.诊断?药物性肝损害? • 2.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