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教學領導與教學視導的理念與實務

教學領導與教學視導的理念與實務. 張素貞助理教授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 所 ) 專任 師資培育中心兼任. 前言. Mangieri & Arnn ( 1986 ) 針對 111 所有良好效能的中學調查,以瞭解這些學校校長領導的主要特色,結果發現有三項工作,被校長視為是最重要的 ︰ 即 教學的視導、教師教學成效的評鑑、課程的發展 ,顯然此三項工作都是與教學密切相關。. 1998 丁亞雯校長 — 中正高中 1998 張碧娟校長 --- 華僑中學 使用教學視導改進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品 質獲得正面回應.

reu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學領導與教學視導的理念與實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領導與教學視導的理念與實務 張素貞助理教授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所)專任 師資培育中心兼任

  2. 前言 • Mangieri & Arnn(1986) 針對111所有良好效能的中學調查,以瞭解這些學校校長領導的主要特色,結果發現有三項工作,被校長視為是最重要的︰即教學的視導、教師教學成效的評鑑、課程的發展,顯然此三項工作都是與教學密切相關。

  3. 1998丁亞雯校長—中正高中 • 1998張碧娟校長---華僑中學 使用教學視導改進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品 質獲得正面回應

  4. 教學領導的概念—源自美國1966年柯爾曼報 告書/有效學校運動(Effective School) • 校長能擬定學校明確的發展目標 • 校長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課程和教學的相關活動 • 校長對於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高度的期望 • 校長能展現高度的教學領導知能 (楊振昇,1999)

  5. 誰是學校的教學領導者? • 校長 • 處室主任/學科主任/學年主任/領域召集人/教學組長等—改革的第二促進者(second change facilitators)

  6. 校長與改革的第二促進者的角色 • 校長的角色與第二促進者的角色通常是互補的,例如: • 校長對全體教師或個別教師提出計畫構想提供指導和增強進行視導 • 改革的第二促進者則大多執行落實計畫及從事與教師有關的訓練和問題解決的工作(高新建,2003)

  7. 我國對課程與教學領導的重視—課程變革 • 課程變革,強調「鬆綁」的理念,賦予教師專業自主,教師必須先對課程的意義、範圍、目的有所釐清,且能於教學前擬定課程計畫,編排課程及教學活動,再從事實際教學。 • 事實上,課程與教學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從Glatthorn(2000)對課程與教學的界定,課程是指學習的內容(what is learned);教學是指這些內容如何被教導(what is taught)。

  8. 課程領導的意義(curriculum leadership) • 領導者基於課程專業知識經由各種領導行為,整合各項資源帶動教育環境相關人員進行課程規劃、課程發展、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鑑 以改進課程品質,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達成課程目標的歷程。

  9. 教學領導(instruction leadership) • 教學領導是指特定的專業人員,針對學校或教師之教學作為,進行系統性地監督與輔導,以提升學校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過程 • 強調個人的影響力與專家權的發揮具有榮辱與共及生命共同體的共識,期能藉著團隊的精神有效提升組織的成效(楊振昇,1999)

  10. 教學領導有別於教學視導(supervision) • 教育視導似有超越和之上的意味 • 教學領導》教學視導

  11. 教育視導V.S教育視導的意義 (一)教育視導:教育視導就是領導相關教育人員,在行政、課程及教學上力求改進,以達成教育目標。 (二)教學視導:教學視導應該是視導人員與教師一起工作,以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增進教學效果的一種活動。

  12. 教學視導的重要性 • 提供教師教學的回饋 • 強化教師專業知能 • 協助教師因應變遷 • 事實反應教師的需求

  13. 視導的功能與目的 功能: 支持、協助、分享、輔導、督導、形成壓力、促成自我成長與進步 目的: 學校視導的目的乃在確認學校的優點與缺點,使之能改進教育品質,提升學生之教育標準。

  14. 教學視導的目的 • 幫助教師自我成長,改進教學,提升教學品質為目的

  15. 教學視導實施原則 • 教師效能與專業成長可藉教學視導加以改進 • 視導人員必須視教師為專業人員,並由教師參與設計視導計畫 • 教師參與可促進校長與教師間較佳的關係 • 視導規準建立在有效能的教學研究上 • 視導系統包含形成性與總結性視導,定位視導人員的角色,主要是幫助教師自我成長

  16. 教學視導的方式 • 教室觀察 • 教學觀摩 • 教學錄影之分析討論 • 專業對話 • 教學檔案 • 其他

  17. 自評 • 發展指標(有範疇)引導自我檢核和省思 • 就事實加以紀錄(日誌)~~根據事實加以省思 • 透過教室教學和班級經營的錄影自我檢討 • 透過教學檔案了解自己教學或班級經營的前後改變 • 時間可長可短 • 自評係自我檢核具備自省的功能

  18. 教室觀察之實施 • 確定被觀察者教學的單元和進度 • 被觀察者與觀察者教學前的會談 (建議可以提出教學簡案) • 設計或選用觀察工具(參考規準-李珀/張德銳) • 實地觀察(教室內擔任觀察者以1-2人為原則) • 可使用相關器材協助紀錄 • 觀察後討論並提供建議

  19. 教學檔案(teaching portfolio) 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蒐集教師之課程發 展、教學計畫、活動設計、班級經營、師 生互動、教學評量、親師活動等歷程及成 長的卷宗,呈現方式有書面、文字、圖 表、相片、錄音帶、錄影帶、磁片等,為 凸顯成長的歷程,所蒐集的資料以能顯現 進步的證據為宜

  20. 教學檔案的規劃 (一)基本資料:包括學歷、教育理念與 教育目標 (二)是教學紀錄與檢討:包括教學活 動的延展性活動自我檢討的資料 (三)專業性的訊息:包括研習與正式的 評鑑和紀錄等

  21. 教學領導有狹義和廣義的解釋 • 人員的狹義與廣義 前面已探討 • 內涵的狹義與廣義 狹義:直接與教學有關的引導行為 廣義:包含組織背景和特性

  22. 視導功能 教學功能 教學有關 一般行政功能 特別服務功能 管理功能 、 直接的 間接的 學生有關 直接的 遙遠的

  23. 教學領導的架構 • Hallinger和 Murphy (1985) 界定學校任務 管理教學計畫 提高學校學習氣氛 • Snyder(1983) 計畫 發展 評量

  24. 視導學校推動新課程的三項指標 (一)專業性 如:能力指標、多元評量、學校本位課程等如何規劃和實施。 (二)適法性 回歸課程綱要之規定,包括各學習領域節數之分配、彈性學習節數之項目等。 (三)個別性 依學校的特色或創新作法或因地制宜的作法等。

  25. 從教育部精進教師課堂教學方案--探討如何進行教學領導從教育部精進教師課堂教學方案--探討如何進行教學領導 (一)專業實踐 • 1.組織以「改進教學」為基礎的學習社群,鼓勵各校成立課程與教學研究團隊,成立教師讀書會,推動「產出型工作坊」的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精進教師教學專業能力。 • 2.鼓勵教師參加各項評鑑或競賽,刺激教學專業成長動能。 • 3.落實領域對話,鼓勵經驗分享 • 4.提倡教學研究與觀摩,分享教學理念與技巧 • 5.鼓勵教師進行教室觀察,發現教學問題,提升教學品質。

  26. (二)學習評鑑 • 1. 依照教育當局制定之學習評鑑辦法,擬定並執行「提升學生讀、寫、算學習成就」之行動方案,並進行考核追蹤與後設評鑑。 • 2.進行學生學習評量之試題題型及測驗結果分析。 • 3.尋覓補救教學之人力、物力資源進行補救教學 • 4.爭取各項教學補救資源,實施補救教學。 • 5.建立教師教學評量回饋機制,提升教學效能。

  27. (三)策略聯盟 • 1.發展以鄉鎮市(區)為基礎的「精進課堂教學」專業成長之校際策略聯盟,透過分享與協助機制快速提升教學品質。 • 2.發展以校內異質學科專業教師之科際整合,協同教學。 • 3.建立鄰近學校之校長專業發展團體。 • 4.建立教師人才及設備資源交流管道,鼓勵跨校共聘專長教師。

  28. (四)相關研究 • 1.擬定並執行「以創意教學提升基本學測成績」之行動研究方案(國中)。 • 2.參與並發展「改進評量及補救教學行動研究」方案實施策略。 • 3.每週排定領域共同研究時間,並將研究成果作為提報優良教師參考。

  29. 教學領導/教學視導的具體作為—供參 • 領導者進修與自我增能 • 善用領導策略 • 將平日處理校務之重心置於課程和教學 • 展現行政支持的誠意和行動 • 藉由分工引領合作 • 引領教師參與擬定可行的視導計畫(含規準) • 規劃教師教學增能活動 • 適時的回饋與檢視 • 公布階段實施的成果 • 形成並參與專業社群

  30. 延伸閱讀 • 江文雄(1978)。我國地方教育視導制度之研究。台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 李祖壽(1979)。教育視導與教育輔導(上、下冊)。臺北:黎明。 • 李珀(2001)。教學視導 。台北:五南。 • 卡爾.格李克曼/著、陳佩正譯(2002)。教學視導:做老師的最佳學習拍檔。台北:遠流。 • 呂木琳(2005) 。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 張清濱(2005) 。教學視導與評鑑。台北:五南。

  31. Q與A—省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