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不同属性主次任务相互影响研究原稿

不同属性主次任务相互影响研究原稿. ——程昊旸、储雅芳、朱江容、赵艳蓉. 选拔性注意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直在相互促进完善。从最早的反应时研究开始,理论化的选择注意研究不断推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性注意理论;仪器的发展也使得生理研究变为可能。同时,对于飞行员、驾驶员的注意应用研究也以其实用性得到了认可。 理论研究是在实验室情境下的,对于无关变量能够有效控制;同时,以反应时和电生理仪器所做的记录能够更好揭示中枢加工机制。理论研究是应用的基础。应用研究是理论研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其研究情境的生态化使得外部效度更好。. 本研究的必要性. 1.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

reub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不同属性主次任务相互影响研究原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同属性主次任务相互影响研究原稿 ——程昊旸、储雅芳、朱江容、赵艳蓉

  2. 选拔性注意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直在相互促进完善。从最早的反应时研究开始,理论化的选择注意研究不断推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性注意理论;仪器的发展也使得生理研究变为可能。同时,对于飞行员、驾驶员的注意应用研究也以其实用性得到了认可。选拔性注意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直在相互促进完善。从最早的反应时研究开始,理论化的选择注意研究不断推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性注意理论;仪器的发展也使得生理研究变为可能。同时,对于飞行员、驾驶员的注意应用研究也以其实用性得到了认可。 理论研究是在实验室情境下的,对于无关变量能够有效控制;同时,以反应时和电生理仪器所做的记录能够更好揭示中枢加工机制。理论研究是应用的基础。应用研究是理论研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其研究情境的生态化使得外部效度更好。 本研究的必要性

  3. 1.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 1.对于选择性注意发生机制的探讨 有代表性的经典模型有两种: 1.早期选择理论也被称为知觉选择模型(Broadbent,1958;Treisman,1960);2.晚期选择理论也被成为反应选择模型(Deutch,1963)。 近期理论(Lavie,1997)认为,选择性注意有两类控制加工机制:被动和主动控制机制,涉及知觉负载和控制负载。 Baddeley(1974)等人提出工作一记忆模型,很多研究者都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完善(Baddeley2001,Kim2005),改进这一模型。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 Lavie(1997)提出的知觉负载理论认为注意选择发生在早期还是晚期取决于相关任务中的知觉需求。增加知觉负载会减少干扰效应,而增加认知控制负载会增加干扰效应。 Kim等人(2005)在stroop任务基础上增加了同时工作记忆任务,运用不同的工作记忆负载调控干扰项的加工,成功地增加或降低了Stroop效应,提出了多重资源理论。 Park等人(2007)再次证明了以上的观点,并提出负载特异机制:当工作记忆项目与主任务目标项分享同一能力有限的加工机制时,导致干扰效应的增加;而工作记忆项目与干扰项分享同一加工机制时,该负载就会稀释干扰效应。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 2. 有关工作记忆负载对选择性注意影响的研究通常采用双任务操作 stroop范式的相应变式:冲突的主任务,与主任务一致或者矛盾的次任务呈现,如: 主任务:红色-----绿;对颜色进行判断。 次任务:记忆中性词或者色彩词。(在主任务之前) 3新近研究方向: 对于认知与注意关系的研究,更多的ERP和FMRI的研究被实施以从生物学基础上(神经活动和脑区激活)验证各理论模型。 同时,知觉负载与工作记忆负载对于主任务完成影响的研究也已经延伸到了众多相关领域,比如情绪认知。 另外,对于主次任务冲突监控是如何作用的,冲突发生在信息加工的什么阶段,由主次任务重叠加工引起的心理不应期等现象都在被学者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2.应用角度下的研究 认知负载和工作记忆负载对注意选择的影响 (1)主任务不同阶段认知负载的影响 干扰任务会导致主任务的绩效降低,从干扰任务重新回到主任务,需要额外的恢复时间(resumption lag ) (Monk, Trafton, & Boehm-Davis ,2008; Trafton,2003)。干扰任务出现在主任务的高认知负荷时,会更具有消极影响,导致更长的恢复时间(Bailey & Iqbal ,2008 ;Cutrell & Czerwinski, 2000) (2)主次任务相关性的影响 主任务和干扰任务的相关性会对次任务到主任务的恢复时间(resumption lag)和次任务完成时间(Cutrell, Czerwinski & Horvitz ,2000)产生影响,相关性越高恢复时间越短,次任务完成时间越短。而相关性对另一个因变量——主任务到次任务的转换时间(Interruption Lag)的主效应不显著,但在不同认知负荷的任务阶段的主效应显著,认知负荷越大对次任务的反应越慢。 (3)更加生态化的研究 近期一些研究(Wiberg & Whittaker ,2005;Iqbal & Horvitz,2007),运用可延迟的干扰(被试可以选择任何自己觉得合适的时间对干扰任务进行反应)发现,用户倾向于先“stabilize task state”(稳定主任务),再对干扰任务进行反应(Salvucci & Bogunovich ,2010)。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区别 理论研究要么以知觉负载为主线研究,要么以工作记忆负载为主线进行研究,或是将其两者整合。这些研究都提出了解释力较强的模型,理论性强。 应用研究中,主任务通常是较为复杂的,认知负载和工作记忆负载更加复杂的交互产物;同时,次任务尽管是干扰任务,但是需要完成。 现实中,比应用研究更为复杂的可能是,次任务也可能是重要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

  8. 应用研究存在的缺陷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1.应用性研究中,多以次数和比率来计算主次任务之间的影响,反应时指标应用较少。 2. 如果引入主次任务相关性这一变量,是否会影响认知负荷对干扰任务处理阶段的效应,即认知负荷与工作记忆负载在实际任务中是否也存在相反效应? 3.应用研究中大部分探讨次任务干扰作用的实验范式都是强制干扰,导致了生态效度存较差。 4.对于即刻性次任务和延迟性次任务而言,主任务的认知负荷大小以及主次任务的相关性是否存在相似的效应? 5.应用研究中,没有对认知负荷进行严格的控制,而只是非正式地分析认知负荷,或是运用任务等级分层模型(Salvucci & Bogunovich ,2010);缺乏对认知负荷高低的明确的定量区分。 6.如果主任务也包含了矛盾的信息,那么次任务与主任务干扰项目的关联性是否也会引起似工作记忆负载所引起效应呢? 本研究的意义

  9. 实验一:即刻完成次任务条件下,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实验一:即刻完成次任务条件下,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 研究假设: 1主任务认知负荷大小对次任务察觉的作用 2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的干扰作用 3主次任务相关性能否抵消认知负载效应 实验设计: 2(认知负荷)*2(主次任务相关性) 认知负荷的假设区分:主任务分为9个阶段,其中灰色圆圈代表高认知负荷,白色圆圈代表低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大小通过眼动预实验验证,并经过统计检验。 因变量:① 次任务从呈现到被开始处理的时间②次任务的完成时间③从次任务到主任务的恢复时间 实验设计

  10. 实验一:即刻完成次任务条件下,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实验一:即刻完成次任务条件下,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 实验任务示例: 1)主任务——客户通过邮件询问数码产品的价格,如“Canon H-44,” “Sony M-76”,被试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对应价格,并回复 。主任务中不能“复制”“粘贴”,需要记忆产品的品牌、型号和价格----从而产生认知负荷 2)次任务——MSN信息(弹出窗口,如QQ信息),一旦被试注意到,需马上打开该界面,点击YES 或NO,再完成主任务。 相关信息:“任务要处理的是有关Canon的邮件吗?” 无关信息:“你看过《Crash》吗?” 每个trial出现一次干扰任务,低认知负荷(四个阶段)和高认知负荷(五个阶段)出现的干扰任务的总次数相等,每个阶段出现的概率随机。 实验设计

  11. 实验二: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次任务完成阶段选择的研究实验二: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次任务完成阶段选择的研究 研究假设: 1主任务的高低认知负荷对可延迟的次任务的发生阶段的影响 2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可延迟的次任务的发生阶段的影响 3.引入相关性后,主任务由于认知负荷高低而产生的次任务发生阶段的影响消失。 实验设计: 2(认知负荷)*2(主次任务相关性) 认知负荷的假设区分:主任务分为9个阶段,其中灰色圆圈代表高认知负荷,白色圆圈代表低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大小通过眼动预实验验证,并经过统计检验。 认知负荷严格确认测量指标:the average of percent change in pupil size (APCPS) 因变量:次任务在主任务不同负荷阶段被完成的比率 实验设计

  12. 实验二: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主任务认知负载作用的研究实验二: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主任务认知负载作用的研究 实验任务示例: 1)主任务——客户通过邮件询问数码产品的价格,如“Canon H-44,” “Sony M-76”,被试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对应价格,并回复 。主任务中不能“复制”“粘贴”,需要记忆产品的品牌、型号和价格----从而产生认知负荷 2)次任务——MSN信息(弹出窗口,如QQ信息),一旦注意到,不需要马上打开该界面,而是在其认为合适的回答(主任务可以完成也可以没完成)。点击YES 或NO。 相关信息:“任务要处理的是有关Canon的邮件吗?” 无关信息:“你看过《Crash》吗?” 低认知负荷(四个阶段)和高认知负荷(五个阶段)出现的干扰任务的总次数相等,每个阶段出现的概率相等。 实验设计

  13. 实验三:包含stoop效应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实验三:包含stoop效应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研究假设: 1.当次任务与stroop效应下主任务的矛盾项有相关性时,会抵消主任务认知负荷的影响,与实验室研究得到的理论结果一致。 实验设计: 2(认知负荷)*3(主次任务相关性) 认知负荷的假设区分:主任务分为9个阶段,其中灰色圆圈代表高认知负荷,白色圆圈代表低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大小通过眼动预实验验证,并经过统计检验。 认知负荷严格确认测量指标:the average of percent change in pupil size (APCPS) 因变量:主任务完成时间 实验设计

  14. 实验三:包含似stoop矛盾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间相互影响研究实验三:包含似stoop矛盾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间相互影响研究 实验任务示例: 1)主任务——客户通过邮件询问数码产品的价格,如“Canon H-44,” “Sony M-76”,被试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对应价格,并回复 。主任务中不能“复制”“粘贴”,需要记忆产品的品牌、型号和价格----从而产生认知负荷。 同时,主任务中文字叙述为:在文件上方。在文字下插入图片:“↓”或者“↑”。产生似stroop效应并随之强制弹出次任务。 2)次任务——MSN信息(弹出窗口,如QQ信息),通过眼动程序直接调用,强制出现,阅读完后按键返回主任务,再完成主任务。 相关信息: 在文件的某个位置(相关任务) & 请想象左上方“↖” (干扰任务) 无关信息:《Crash》获得过奥斯卡奖项 实验设计

  15. 实验三:包含stoop效应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实验三:包含stoop效应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低认知负荷(四个阶段)和高认知负荷(五个阶段)出现的干扰任务的总次数相等,每个阶段出现的概率相等。 另外,为了确定基线水平,一些被试则需要完成无次任务时的主任务。此时的主任务不同之处在于,眼睛看到:“↓”或者“↑”的时候,眼动程序调用的就是主任务的下一个阶段。 实验设计

  16. 程昊旸:2011级发展心理学研究生 储雅芳:2011级基础心理学研究生 朱江容:2011级发展心理学研究生 赵艳蓉:2011级基础心理学研究生 组成人员

  17. 1.认知负荷的测量 研究发现,瞳孔扩大时测量认知负荷的具有很高信度和效度的指标(Beatty 1982; Hess and Polt 1964; Hoecks and Levelt 1993; Juris and Velden 1977; Kahneman,1967; Marshall 2002; Nakayama and Takahashi 2002; Takahashi et al. 2000)。 认知负荷严格确认测量指标:the average of percent change in pupil size (APCPS)。 我们有Eye-link眼动仪,可以实现瞳距的测量;同时便携式的眼动仪也使得电脑操作时的眼睛轨迹可以被追踪控制。 本研究可行性

  18. 2.应用性和理论性注意研究的基础为我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向提供了信效度比较高的指导方案。2.应用性和理论性注意研究的基础为我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向提供了信效度比较高的指导方案。 3,电脑程序设计的可行性和电脑的精确计时为应用型研究中反应时的记录提供了可能性,也能够按照我们的实验目的设计搜索引擎。 4.大学校园被试比较容易寻找,并且他们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5.工程学和认知科学的结合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的研究符合时代潮流。 本研究可行性

  19. 经费预算

  20. 1.收集资料(文献查找与实验计划撰写) 11.7—11.15 • 2.实验准备(招募被试与实验材料准备) 11.15—12.15 • 3.实验一(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12.15—12.30 • 4.实验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1.1—1.15 • 5.实验三(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1.15—1.30 • 6.数据分析 2.1---2.30 • 7.撰写论文 3.1—3.30 实施进度

  21. 本研究的中期成果: 1 《注意与认知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追溯与发展》 2 《即刻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 3 《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主任务认知负载作用的研究》 4 《包含stoop效应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的最终成果(出版物形式): 《应用条件下主次任务之间的相互影响》 成果预计

  22. 感谢您的关注 !

  23. 讨论修改意见 实验3与整个研究的主导思想不一致,没有体现生态化 因变量要与实验设计思想一脉相承(如考察切换时间) 实验中要把指标考虑周全 考虑实验有什么创新点

  24. 讨论修改意见 重点考察两种切换时间,主任务到次任务的切换时间和次任务到主任务的切换时间。 实验2中次任务如何控制?很难完全模拟现实 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区分度不大,可能两者没有差异 注意实验中同时呈现和不同时呈现两种任务(主任务和次任务)的实验结果可能不一样

  25. 不同属性主次任务相互影响研究修改稿 ——程昊旸、储雅芳、朱江容、赵艳蓉

  26. 本研究的必要性 • 选拔性注意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直在相互促进完善。从最早的反应时研究开始,理论化的选择注意研究不断推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性注意理论;仪器的发展也使得生理研究变为可能。同时,对于飞行员、驾驶员的注意应用研究也以其实用性得到了认可。 • 理论研究是在实验室情境下的,对于无关变量能够有效控制;同时,以反应时和电生理仪器所做的记录能够更好揭示中枢加工机制。理论研究是应用的基础。应用研究是理论研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其研究情境的生态化使得外部效度更好。

  27. 1.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对于选择性注意发生机制的探讨 • 有代表性的经典模型有两种: 1.早期选择理论也被称为知觉选择模型(Broadbent,1958;Treisman,1960);2.晚期选择理论也被成为反应选择模型(Deutch,1963)。 • 近期理论(Lavie,1997)认为,选择性注意有两类控制加工机制:被动和主动控制机制,涉及知觉负载和控制负载。 • Baddeley(1974)等人提出工作一记忆模型,很多研究者都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完善(Baddeley2001,Kim2005),改进这一模型。

  28. 1.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 Lavie(1997)提出的知觉负载理论认为注意选择发生在早期还是晚期取决于相关任务中的知觉需求。增加知觉负载会减少干扰效应,而增加认知控制负载会增加干扰效应。 • Kim等人(2005)在stroop任务基础上增加了同时工作记忆任务,运用不同的工作记忆负载调控干扰项的加工,成功地增加或降低了Stroop效应,提出了多重资源理论。 • Park等人(2007)再次证明了以上的观点,并提出负载特异机制:当工作记忆项目与主任务目标项分享同一能力有限的加工机制时,导致干扰效应的增加;而工作记忆项目与干扰项分享同一加工机制时,该负载就会稀释干扰效应。

  29. 1.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有关工作记忆负载对选择性注意影响的研究通常采用双任务操作 stroop范式的相应变式:冲突的主任务,与主任务一致或者矛盾的次任务呈现,如: 主任务:红色-----绿;对颜色进行判断。 次任务:记忆中性词或者色彩词。(在主任务之前) 3新近研究方向: 对于认知与注意关系的研究,更多的ERP和FMRI的研究被实施以从生物学基础上(神经活动和脑区激活)验证各理论模型。 同时,知觉负载与工作记忆负载对于主任务完成影响的研究也已经延伸到了众多相关领域,比如情绪认知。 另外,对于主次任务冲突监控是如何作用的,冲突发生在信息加工的什么阶段,由主次任务重叠加工引起的心理不应期等现象都在被学者研究。

  30. 2.应用角度下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认知负载和工作记忆负载对注意选择的影响 (1)主任务不同阶段认知负载的影响 • 干扰任务会导致主任务的绩效降低,从干扰任务重新回到主任务,需要额外的恢复时间(resumption lag ) (Monk, Trafton, & Boehm-Davis ,2008; Trafton,2003)。干扰任务出现在主任务的高认知负荷时,会更具有消极影响,导致更长的恢复时间(Bailey & Iqbal ,2008 ;Cutrell & Czerwinski, 2000) (2)主次任务相关性的影响 • 主任务和干扰任务的相关性会对次任务到主任务的恢复时间(resumption lag)和次任务完成时间(Cutrell, Czerwinski & Horvitz ,2000)产生影响,相关性越高恢复时间越短,次任务完成时间越短。而相关性对另一个因变量——主任务到次任务的转换时间(Interruption Lag)的主效应不显著,但在不同认知负荷的任务阶段的主效应显著,认知负荷越大对次任务的反应越慢。 (3)更加生态化的研究 • 近期一些研究(Wiberg & Whittaker ,2005;Iqbal & Horvitz,2007),运用可延迟的干扰(被试可以选择任何自己觉得合适的时间对干扰任务进行反应)发现,用户倾向于先“stabilize task state”(稳定主任务),再对干扰任务进行反应(Salvucci & Bogunovich ,2010)。

  31. 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区别 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要么以知觉负载为主线研究,要么以工作记忆负载为主线进行研究,或是将其两者整合。这些研究都提出了解释力较强的模型,理论性强。 应用研究中,主任务通常是较为复杂的,认知负载和工作记忆负载更加复杂的交互产物;同时,次任务尽管是干扰任务,但是需要完成。 现实中,比应用研究更为复杂的可能是,次任务也可能是重要的。

  32. 应用研究存在的缺陷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1.应用性研究中,多以次数和比率来计算主次任务之间的影响,反应时指标应用较少。 2. 如果引入主次任务相关性这一变量,是否会影响认知负荷对干扰任务处理阶段的效应,即认知负荷与工作记忆负载在实际任务中是否也存在相反效应? 3.应用研究中大部分探讨次任务干扰作用的实验范式都是强制干扰,导致了生态效度存较差。 4.对于即刻性次任务和延迟性次任务而言,主任务的认知负荷大小以及主次任务的相关性是否存在相似的效应? 5.应用研究中,没有对认知负荷进行严格的控制,而只是非正式地分析认知负荷,或是运用任务等级分层模型(Salvucci & Bogunovich ,2010);缺乏对认知负荷高低的明确的定量区分。 6.如果主任务也包含了矛盾的信息,那么次任务与主任务干扰项目的关联性是否也会引起似工作记忆负载所引起效应呢? 本研究的意义

  33. 实验一:即刻完成次任务条件下,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实验一:即刻完成次任务条件下,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 研究假设: 1主任务认知负荷大小对次任务察觉的作用 2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的干扰作用 3主次任务相关性能否抵消认知负载效应 实验设计: • 2(认知负荷)*2(主次任务相关性) • 认知负荷的假设区分:主任务分为9个阶段,其中灰色圆圈代表高认知负荷,白色圆圈代表低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大小通过眼动预实验验证,并经过统计检验。 • 因变量:① 次任务从呈现到被开始处理的时间②次任务的完成时间③从次任务到主任务的恢复时间④从主任务到次任务的转换代价 实验设计

  34. 实验一:即刻完成次任务条件下,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实验一:即刻完成次任务条件下,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 实验任务示例: 1)主任务——客户通过邮件询问数码产品的价格,如“Canon H-44,” “Sony M-76”,被试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对应价格,并回复 。主任务中不能“复制”“粘贴”,需要记忆产品的品牌、型号和价格----从而产生认知负荷 2)次任务——MSN信息(弹出窗口,如QQ信息),一旦被试注意到,需马上打开该界面,点击YES 或NO,再完成主任务。 • 相关信息:“任务要处理的是有关Canon的邮件吗?” • 无关信息:“你看过《Crash》吗?” • 每个trial出现一次干扰任务,低认知负荷(四个阶段)和高认知负荷(五个阶段)出现的干扰任务的总次数相等,每个阶段出现的概率随机。 实验设计

  35. 实验二: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次任务完成阶段选择的研究实验二: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次任务完成阶段选择的研究 • 研究假设: • 1主任务的高低认知负荷对可延迟的次任务的发生阶段的影响 • 2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可延迟的次任务的发生阶段的影响 • 3.引入相关性后,主任务由于认知负荷高低而产生的次任务发生阶段的影响消失。 • 实验设计: • 2(认知负荷)*2(主次任务相关性) • 认知负荷的假设区分:主任务分为9个阶段,其中灰色圆圈代表高认知负荷,白色圆圈代表低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大小通过眼动预实验验证,并经过统计检验。 • 认知负荷严格确认测量指标:the average of percent change in pupil size (APCPS) • 因变量:相关次任务,无关次任务各自在主任务不同负荷阶段被完成的比率 实验设计

  36. 实验二: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完成阶段选择的研究实验二: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完成阶段选择的研究 实验任务示例: 1)主任务——客户通过邮件询问数码产品的价格,如“Canon H-44,” “Sony M-76”,被试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对应价格,并回复 。主任务中不能“复制”“粘贴”,需要记忆产品的品牌、型号和价格----从而产生认知负荷 2)次任务——MSN信息(弹出窗口,如QQ信息),一旦注意到,不需要马上打开该界面,而是在其认为合适的回答(主任务可以完成也可以没完成)。点击YES 或NO。 • 相关信息:“任务要处理的是有关Canon的邮件吗?” • 无关信息:“你看过《Crash》吗?” • 低认知负荷(四个阶段)和高认知负荷(五个阶段)出现的干扰任务的总次数相等,每个阶段出现的概率相等。 实验设计

  37. 实验三:包含似stoop效应的主任务条件下,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实验三:包含似stoop效应的主任务条件下,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研究假设: 1.当次任务与stroop效应下主任务的矛盾项有相关性时,会抵消主任务认知负荷的影响,与实验室研究得到的理论结果一致。 实验设计: 2(认知负荷)*3(主次任务相关性) • 认知负荷的假设区分:主任务分为9个阶段,其中灰色圆圈代表高认知负荷,白色圆圈代表低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大小通过眼动预实验验证,并经过统计检验。 • 认知负荷严格确认测量指标:the average of percent change in pupil size (APCPS) • 因变量:主任务完成时间(以阶段为单位,不是总体) 实验设计

  38. 实验三:包含似stoop矛盾的主任务条件下,次任务与主任务间相互影响研究实验三:包含似stoop矛盾的主任务条件下,次任务与主任务间相互影响研究 实验任务示例: 1)主任务——客户通过邮件询问数码产品的价格,如“Canon H-44,” “Sony M-76”,被试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对应价格,并回复 。主任务中不能“复制”“粘贴”,需要记忆产品的品牌、型号和价格----从而产生认知负荷。 • 同时,主任务中文字叙述为:在文件上方。在文字下插入图片:“↓”或者“↑”;或者插入声音“上”或者“下”。产生似stroop效应并随之强制弹出次任务。 2)次任务——MSN信息(弹出窗口,如QQ信息),通过眼动程序直接调用,强制出现,阅读完后按键返回主任务,再完成主任务。 • 相关信息: 在文件的某个位置(相关任务) & 请想象左上方“↖” 或 声音“左上” (干扰任务) • 无关信息:《Crash》获得过奥斯卡奖项 实验设计

  39. 实验三:包含stoop效应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实验三:包含stoop效应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 低认知负荷(四个阶段)和高认知负荷(五个阶段)出现的干扰任务的总次数相等,每个阶段出现的概率相等。 • 另外,为了确定基线水平,一些被试则需要完成无次任务时的主任务,记录每一阶段的完成时间。此时的主任务不同之处在于,眼睛看到:“↓”或者“↑”的时候,眼动程序调用的就是主任务的下一个阶段。 实验设计

  40. 程昊旸:2011级发展心理学研究生 • 储雅芳:2011级基础心理学研究生 • 朱江容:2011级发展心理学研究生 • 赵艳蓉:2011级基础心理学研究生 组成人员

  41. 1.认知负荷的测量 研究发现,瞳孔扩大时测量认知负荷的具有很高信度和效度的指标(Beatty 1982; Hess and Polt 1964; Hoecks and Levelt 1993; Juris and Velden 1977; Kahneman,1967; Marshall 2002; Nakayama and Takahashi 2002; Takahashi et al. 2000)。 认知负荷严格确认测量指标:the average of percent change in pupil size (APCPS)。 我们有Eye-link眼动仪,可以实现瞳距的测量;同时便携式的眼动仪也使得电脑操作时的眼睛轨迹可以被追踪控制。 本研究可行性

  42. 2.应用性和理论性注意研究的基础为我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向提供了信效度比较高的指导方案。2.应用性和理论性注意研究的基础为我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向提供了信效度比较高的指导方案。 3,电脑程序设计的可行性和电脑的精确计时为应用型研究中反应时的记录提供了可能性,也能够按照我们的实验目的设计搜索引擎。 4.大学校园被试比较容易寻找,并且他们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5.工程学和认知科学的结合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的研究符合时代潮流。 本研究可行性

  43. 经费预算

  44. 1.收集资料(文献查找与实验计划撰写) 11.7—11.15 • 2.实验准备(招募被试与实验材料准备) 11.15—12.15 • 3.实验一(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12.15—12.30 • 4.实验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1.1—1.15 • 5.实验三(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1.15—1.30 • 6.数据分析 2.1---2.30 • 7.撰写论文 3.1—3.30 实施进度

  45. 本研究的中期成果: 1 《注意与认知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追溯与发展》 2 《即刻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的相关性对次任务完成的影响研究》 3 《任意完成次任务时,主次任务相关性与主任务认知负载作用的研究》 4 《包含stoop效应的主任务时,次任务与主任务中矛盾项的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 本研究的最终成果(出版物形式): 《应用条件下主次任务之间的相互影响》 成果预计

  46. 感谢您的关注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