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66 Views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简介 —— 工业倍增计划. 1. 工业倍增计划的背景. 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前 ,GDP 排第 13 ,与“大武汉”不相符. 2. 发展工业的意义. 5 年. 5516 亿元. 10000 亿元. “十二五”,武汉谋划进入 GDP 万亿“俱乐部”,复兴“大武汉”,工业成为主攻方向和重中之重。. 近代以来的城市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工业发展史。 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一座城市的工业实力和水平,影响甚至决定着其经济地位以及发展前景。. 3. 工业倍增计划的目的.
E N D
1.工业倍增计划的背景 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前,GDP排第13,与“大武汉”不相符
2.发展工业的意义 5年 5516亿元 10000亿元 “十二五”,武汉谋划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复兴“大武汉”,工业成为主攻方向和重中之重。 近代以来的城市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工业发展史。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一座城市的工业实力和水平,影响甚至决定着其经济地位以及发展前景。
3.工业倍增计划的目的 • “十一五”(2006-2010年),武汉工业投资3000亿元,和沈阳、南京、大连、青岛、成都、长春等6个城市相比,平均少1000多亿元。“十二五”期间,这些城市还在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为城市发展积攒后劲。因此, “十一五”已然落后,“十二五”再不着力追赶,武汉的差距会更大 。 • 国内GDP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无一例外是工业领先,没有哪个城市是靠第三产业实现GDP过万亿。上海、北京、广州在GDP达到1万亿时,工业占比达45%以上,而武汉市2010年工业在GDP中的占比仅有38%。 • 工业为一个城市提供经济支撑,反哺农业,拉动消费,对就业、民生和财政收入等领域贡献良多。只有把工业发展起来,才会有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其提供市场,提供积累,大力发展工业的阶段是不能逾越的。
4.工业倍增计划的提出 • 2010年底,我市“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未来5年“工业倍增”计划,先后在2011年2月的市人大七次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该计划明确了对于工业的投入将达到新高度。 • 武汉市工业倍增计划 • 相当于再造一个武汉工业
5.工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的产业 • 一、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光通信、消费电子、高端器件和集成器件、集成电路等,加快富士康科技园、中芯国际武汉芯片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光通信设备供应基地、国内大型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3000亿元以上(2010年是925亿元) • 二、汽车产业。重点提高整车生产规模,加快汽车零部件和服务体系发展,提高汽车产业链配套能力。推进东风本田二厂、神龙三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等建设。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制造。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到2015年,形成15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汽车产业产值3000亿元以上(2010年是1212亿元) • 三、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船舶及配套、机车车辆、电气装备、数控机床、冶金装备等,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船舶建造及修造基地,国内最大的铁路货车、机车装备和大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国内一流的电气装备、数控机床、冶金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2010年是875亿元)
5.工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的产业 • 四、钢铁产业。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建成全国冷轧硅钢片、汽车板和高性能结构钢等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引导船舶、家电、机械、桥梁工程等本地用钢重点企业与武钢开展战略合作。到2015年,钢铁产业产值1200亿元(2010年是875亿元) • 五、石油化工产业。以80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和武石化等重点骨干企业为支撑,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延伸石化产品深加工和新材料化工配套产业链,打造中部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基地。到2015年,石油化工产业产值1000亿元(2010年是385亿元) • 六、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啤酒、软饮料、植物油、乳制品、肉禽加工、调味品、方便食品等食品加工产业,推进湖北中烟搬迁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食品加工企业创品牌、上规模。到2015年,食品加工产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2010年是692亿元)
6.工业倍增计划重点实施的工程 • 一、“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工程。电子信息、汽车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装备制造、食品产业超过2000亿元,钢铁、石化产业超过1000亿元,百亿元企业20户以上。 • 二、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6%提高到“十二五”末的35%以上。 • 三、“千亿板块百亿园区”工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超过3500亿元,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超过2000亿元,武汉化学工业区和青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超过1000亿元,30个工业园区超过100亿元。 • 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壮大工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管理上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加1倍,各类小企业增加10万户。 • 五、绿色制造工程。强化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制造,实现转型发展。
7. 2011年——工业倍增第一年 2011年,我市工业总产值迈上8000亿元台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390亿元,年增长近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58亿元,增长16%,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前移两位,排名上升至第6位(前5位分别是深圳、广州、青岛、沈阳和大连);工业投资完成1202.1亿元,增长4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
8. 2012年工业倍增计划和完成情况 • 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拟破1万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800亿元,工业投资力争增五成,确保达1600亿元工业,力争1800亿元。 • 唐良智市长与12个开发区签订了2012“提速工业倍增计划”目标责任书。确定了市领导对口联系制度,建立每周工作进度通报制度、每周重大项目协调制度、每月投资通报会制度,完善每月现场调度会制度。 • 今年1—4月我市“工业倍增”计划实施情况: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69.51亿元,同比增长79.1%,增幅持续保持高扬态势。前4个月,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2.4%,较去年同期提高约10个百分点。
市民建围绕“工业倍增计划”积极组织参政议政工作市民建围绕“工业倍增计划”积极组织参政议政工作 • 2011年,刘海虹副主委的课题《关于大力发展高新产业集群的研究》,经过我会研究讨论,修改为《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全面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建议》,成功上升为市政协1号建议案,并将在2012年的6月下旬的政协常委会上做大会发言。 • 2011年,我会还针对“工业倍增”这个热点,动态增补,组织撰写了《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加快我市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建议》两份集体提案。 • 2012年的6月下旬的政协常委会上,我会还将有《利用创业风险投资助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加快我市中心型科技企业发展的建议》两篇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