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813 Views
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PBL 第三小组. 早期诊断. 卵巢癌是所有 妇 科癌症死亡率次高的癌症早期卵巢癌 5 年存活率高 达 70-90% ,而晚期病灶,其 5 年的存活率只有 5-20% ,能早期 发现 才 有 治 愈 的 机会 。. 卵巢癌的临床诊断. 检查 : 脱落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吸取法检查 B 超 CT 核磁共振 CA125 测定 CEA 测定 AFP 测定 HCG 测定 LDH 测定 唾液酸 (sA) 测定 放射免疫显象技术 流式细胞术.
E N D
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PBL第三小组
卵巢癌是所有妇科癌症死亡率次高的癌症早期卵巢癌5年存活率高达70-90%,而晚期病灶,其5年的存活率只有5-20%,能早期发现才有治愈的机会。
卵巢癌的临床诊断 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吸取法检查 B超 CT 核磁共振 CA125测定 CEA测定 AFP 测定 HCG 测定 LDH 测定 唾液酸(sA)测定 放射免疫显象技术 流式细胞术
目前,卵巢癌最佳的诊断方法就是CA-125。该方法对诊断晚期癌症、检测化疗和放疗后是否复发有用,而利用CA-125进行早期卵巢癌检测的准确度仅为10%。有时还会误诊:明明没有卵巢癌也会指示癌细胞的存在。这样的“假阳性”结果会导致危险、昂贵而又不必要的治疗。目前,卵巢癌最佳的诊断方法就是CA-125。该方法对诊断晚期癌症、检测化疗和放疗后是否复发有用,而利用CA-125进行早期卵巢癌检测的准确度仅为10%。有时还会误诊:明明没有卵巢癌也会指示癌细胞的存在。这样的“假阳性”结果会导致危险、昂贵而又不必要的治疗。
西雅图西北太平洋研究所(Pacific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PNRI)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卵巢癌的一个新生物标记。 这个新标记HE4被证明至少与CA-125一样有效。而且没有假阳性结果发生,HE4对卵巢癌的灵敏性比CA-125高40%。
位于拉斯韦加斯的内华达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卵巢癌患者血液中有4种蛋白质的水平整体上呈现一个相同的模式。这4种蛋白质为瘦蛋白、催乳激素、骨桥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位于拉斯韦加斯的内华达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卵巢癌患者血液中有4种蛋白质的水平整体上呈现一个相同的模式。这4种蛋白质为瘦蛋白、催乳激素、骨桥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美国FDA和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科学家,在2月7日出版的Lancet上报告,检测病人的血清蛋白质谱可诊断卵巢癌,即使在发病早期。该研究的重要发现是,该方法能识别全部Ⅰ期卵巢癌病人。美国FDA和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科学家,在2月7日出版的Lancet上报告,检测病人的血清蛋白质谱可诊断卵巢癌,即使在发病早期。该研究的重要发现是,该方法能识别全部Ⅰ期卵巢癌病人。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 1.遗传和家族因素 大约10%的恶性卵巢瘤与此因素有关 2.环境因素 发达国家发病率高,可能与高胆固醇饮食有关 3.内分泌因素 FSH ,LH ,雌激素 4.排卵过多
卵巢癌发生情形 1 类上皮卵巢癌占70%,80%类上皮卵巢癌发生在五十岁以上的妇女 2 生殖细胞瘤占20%,而生殖细胞肿瘤则 60%发生在二十岁以前的年轻少女, 3 性腺间质瘤居第三位 4 一些非特异间质肿瘤及转移性肿瘤
敬请关注 中国医大二院妇产科主任张淑兰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卵巢癌早期诊断及生物学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的系列研究,使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由以前的30%提高到46.7%,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提高到85.1%,预后判断符合率提高到86%,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最近该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奖。
中国医大二院妇产科历经10余年进行了卵巢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发现并证明卵巢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证明sur-vivin基因在卵巢癌中表达高,而在正常卵巢中则不表达,证明基因CD44内含子9的滞留与卵巢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还证明TNF-α、TGF-α、nm23等检测指标与卵巢癌的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中国医大二院妇产科历经10余年进行了卵巢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发现并证明卵巢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证明sur-vivin基因在卵巢癌中表达高,而在正常卵巢中则不表达,证明基因CD44内含子9的滞留与卵巢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还证明TNF-α、TGF-α、nm23等检测指标与卵巢癌的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
该研究在国内首次克隆小鼠α1.2—岩藻转移酶基因,其结果已在基因库中登录,同时还研究发现了P73基因、P16基因与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等。该研究利用电子计算机提出了适合临床应用的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方程式,该判断方程式对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及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均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国内首次克隆小鼠α1.2—岩藻转移酶基因,其结果已在基因库中登录,同时还研究发现了P73基因、P16基因与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等。该研究利用电子计算机提出了适合临床应用的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方程式,该判断方程式对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及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均有重要意义。
重点在早期发现肿瘤,不论良性或恶性的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良性肿瘤又有恶变可能,应开展定期普查。为了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瘤,应注意下列几点:重点在早期发现肿瘤,不论良性或恶性的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良性肿瘤又有恶变可能,应开展定期普查。为了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瘤,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所有卵巢实性肿块,或大于6cm的囊肿,应立即进行手术切除。(二)月经初潮前和绝经后妇女,有卵巢性肿物,应考虑为肿瘤。生育年龄妇女有小的附件囊性肿块,观察2个月未见缩小者考虑为肿瘤,观察期间增大者随时手术。(三)盆腔炎性肿块,尤其怀疑盆腔结核或子宫内膜异位性肿块,经治疗无效,不能排除肿瘤时应手术探查。(四)绝经后发现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内膜腺癌,应注意卵巢有无肿物,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五)进行盆腔手术时,均应仔细检查双侧卵巢有无病变,除卵巢疾病本身的适应症外,年龄在45岁以上时,因子宫疾病须作子宫切除者,建议同时切除双侧附件。(一)所有卵巢实性肿块,或大于6cm的囊肿,应立即进行手术切除。(二)月经初潮前和绝经后妇女,有卵巢性肿物,应考虑为肿瘤。生育年龄妇女有小的附件囊性肿块,观察2个月未见缩小者考虑为肿瘤,观察期间增大者随时手术。(三)盆腔炎性肿块,尤其怀疑盆腔结核或子宫内膜异位性肿块,经治疗无效,不能排除肿瘤时应手术探查。(四)绝经后发现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内膜腺癌,应注意卵巢有无肿物,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五)进行盆腔手术时,均应仔细检查双侧卵巢有无病变,除卵巢疾病本身的适应症外,年龄在45岁以上时,因子宫疾病须作子宫切除者,建议同时切除双侧附件。
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博士古德曼经研究发现,摄取足量钙的妇女比每日摄取较少钙的妇女得卵巢癌的几率少54%。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博士古德曼经研究发现,摄取足量钙的妇女比每日摄取较少钙的妇女得卵巢癌的几率少54%。
瑞士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大约两杯酒的妇女,如果她们吃富含叶酸的饮食,则发生卵巢癌的机率比很少吃叶酸食物的妇女减少74%。瑞士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大约两杯酒的妇女,如果她们吃富含叶酸的饮食,则发生卵巢癌的机率比很少吃叶酸食物的妇女减少74%。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实验发现,绿茶可以减少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每天坚持饮用绿茶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可比其他妇女减少将近60%。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实验发现,绿茶可以减少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每天坚持饮用绿茶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可比其他妇女减少将近60%。
澳大利亚医学研究所的韦伯博士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每天喝超过一杯红葡萄酒的妇女患卵巢癌的危险比那些不喝酒或只喝啤酒或烈酒的妇女小七倍。澳大利亚医学研究所的韦伯博士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每天喝超过一杯红葡萄酒的妇女患卵巢癌的危险比那些不喝酒或只喝啤酒或烈酒的妇女小七倍。
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人员,口服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在灵长类动物中能诱导卵巢上皮的凋亡这可能是口服避孕药能预防卵巢癌的机制,而并非是通过抑制排卵。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人员,口服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在灵长类动物中能诱导卵巢上皮的凋亡这可能是口服避孕药能预防卵巢癌的机制,而并非是通过抑制排卵。
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员们的数据分析显示,生育药并没有使妇女罹患卵巢癌的平均几率增高。有关结果发表在2002年2月1日期的《美国流行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
美国费城Fox Chase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止痛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Celebrex 以及Vioxx可以帮助预防卵巢癌,这些普通的消炎药物可以抑制cox-2酶,也许能够减缓卵巢内细胞的快速剧变,并且可以减少生成潜在恶性细胞的风险美国费城Fox Chase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止痛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Celebrex 以及Vioxx可以帮助预防卵巢癌,这些普通的消炎药物可以抑制cox-2酶,也许能够减缓卵巢内细胞的快速剧变,并且可以减少生成潜在恶性细胞的风险
据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 肿瘤中心的最新研究报道,预防性卵巢切除可减少乳癌和卵巢癌高发女性的肿瘤发生率。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2 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定义:传统观点认为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正常的内膜相同,由腺体和间质组成,如存在在子宫肌层内被称作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灶是弥散性还是局限性而分别称之为子宫肌腺病或子宫肌腺瘤。如果内膜存在在子宫外,(包括宫颈及子宫体浆膜层)时,就称作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真子宫内膜异位。近来有学者指出,卵巢激素依赖的子宫内膜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只有异位的子宫内膜反复出血并出现症状时,才认为是疾病。
内异症的好发部位? • 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的卵巢、宫骶韧带、子宫下部后壁浆膜面以及覆盖直肠子宫陷凹、乙状结肠的腹膜层和阴道直肠隔,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约占80%。其他如宫颈、阴道、外阴亦有受波及者。此外,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甚至手、臂、大腿处均可发病,但极罕见(见图)。
异位子宫内膜的特点:异位的子宫内膜有其自身的生物学周期,几乎所有妇女在一生中都会出现表浅的异位内膜。由于妊娠或服用避孕药物引起的激素变化,有些异位的子宫内膜可自然萎缩。在组织学上,异位的子宫内膜是良性的,但与肿瘤有相似的浸润能力,如可以广泛地破坏卵巢,异位出现,浸润倾向,增生能力以及血流播散等;但与肿瘤又有所不同,如异位病灶生长缓慢,有赖于卵巢功能,不消化宿主组织,不产生恶病质等,异位子宫内膜恶变者罕见。异位子宫内膜的特点:异位的子宫内膜有其自身的生物学周期,几乎所有妇女在一生中都会出现表浅的异位内膜。由于妊娠或服用避孕药物引起的激素变化,有些异位的子宫内膜可自然萎缩。在组织学上,异位的子宫内膜是良性的,但与肿瘤有相似的浸润能力,如可以广泛地破坏卵巢,异位出现,浸润倾向,增生能力以及血流播散等;但与肿瘤又有所不同,如异位病灶生长缓慢,有赖于卵巢功能,不消化宿主组织,不产生恶病质等,异位子宫内膜恶变者罕见。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下列学说。【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下列学说。 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Sampson(1921)最早提出,经期时经血中所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和蔓延,以致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阴道闭锁或宫颈狭窄等经血潴留患者常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说明经血逆流可导致内膜种植。临床上剖宫取胎术后继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分娩后会阴切口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无疑都是术时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此外,猕猴实验亦证实其经血直接流入腹腔可在盆腔内形成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故目前内膜种植学说己为人们所公认,但无法解释盆腔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不少学者通过光镜检查在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中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有学者在盆腔静脉中也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因而提出子宫内膜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学说,并认为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Meyer从而提出上述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的组织,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或持续卵巢激素刺激后,均可被激活而衍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以致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但迄今为止,此学说尚无充分的临床或实验依据。
4.免疫学说 :已知多数妇女在月经来潮时均有经血经输卵管逆流至腹腔,但仅少数发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因而目前认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免疫力异常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在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IgG及抗子宫内膜自身抗体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其子宫内膜中的IgG及补体C3沉积率亦高于正常妇女,故认为内膜异位症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另有学者认为在妇女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中的单核细胞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异位种植和生长,同时腹腔中活化的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则可将残留的子宫内膜细胞破坏和清除,而在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可能由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改变,反将刺激子宫内膜细胞在异位种植和生长,同时腹腔中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又被抑制,不足以将逆流至腹腔内的内膜细胞杀灭时,即可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故目前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既有体液免疫的改变,也有细胞免疫的异常。
[流行病学] (一)年龄和职业因素: 1.年龄:性成熟期为好发年龄段,盆腔内异位症平均发病年龄为20-30岁,子宫腺肌病为40-50岁。妊娠能阻止疾病的进展,绝经后异位子宫内膜即逐渐萎缩,说明内异症和卵巢功能有关。 2.职业:在内异症患者中,干部,教师和技术人员较多,而农民和无职业者较少,一般认为,干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多为脑力劳动,容易精神紧张,或处于应激状态,加上缺乏规律活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紊乱,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此外,这部分人群具有相对优越的保健条件,从而间接增加了发现该病的机会,但也有人认为,职业对内异症的影响不大。
(二)体质因素:Gramer认为,肥胖者体内雄烯二酮水平升高,可能是内异症的危险因素。但协和医院临床观察资料显示,低于标准体重10%者发病危险性增加,另外,身高>166cm者发病率较对照组增高,因此身高超标者可能是内异症的危险因素。(二)体质因素:Gramer认为,肥胖者体内雄烯二酮水平升高,可能是内异症的危险因素。但协和医院临床观察资料显示,低于标准体重10%者发病危险性增加,另外,身高>166cm者发病率较对照组增高,因此身高超标者可能是内异症的危险因素。
(三)月经,妊娠与节育:1.月经状况:月经状况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发现,月经初潮的时间提前,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及经量过多者内异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根据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伴随逆流经血流出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盆腔和腹膜表面继续生长,而形成内异症,因此从理论上讲,经血逆流患者初潮年龄偏小,则逆流发生的频率增加;行经时间长和月经量多,则每次逆流的经血量增加。这些情况均增加经血逆流的机会和血量,而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内异症。另外经期运动,特别是从事翻滚,跳跃或倒立等带有剧烈体位变化的运动,容易引起内异症的发生。(三)月经,妊娠与节育:1.月经状况:月经状况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发现,月经初潮的时间提前,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及经量过多者内异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根据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伴随逆流经血流出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盆腔和腹膜表面继续生长,而形成内异症,因此从理论上讲,经血逆流患者初潮年龄偏小,则逆流发生的频率增加;行经时间长和月经量多,则每次逆流的经血量增加。这些情况均增加经血逆流的机会和血量,而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内异症。另外经期运动,特别是从事翻滚,跳跃或倒立等带有剧烈体位变化的运动,容易引起内异症的发生。
2.原发性痛经:痛经是内异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传统观念一直把痛经当作内异症的结果,近年来通过对痛经机理的研究发现,痛经患者的经血和脱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高浓度的前列腺素,具有强烈的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这一作用一方面可以引起痛经,一方面可能使经血逆流。Gramer提出,随着痛经程度的加重,内异症发病的危险性增加。国内潘凌亚等观察了青春期少女在月经初潮一两年内出现的原发性痛经与发生内异症的关系,发现原发性痛经可能引起内异症,并伴随痛经程度的加重,发病的危险性增加,认为青春期少女出现痛经不应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应积极治疗,以防内异症的发生。关于原发痛经与内异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原发性痛经:痛经是内异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传统观念一直把痛经当作内异症的结果,近年来通过对痛经机理的研究发现,痛经患者的经血和脱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高浓度的前列腺素,具有强烈的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这一作用一方面可以引起痛经,一方面可能使经血逆流。Gramer提出,随着痛经程度的加重,内异症发病的危险性增加。国内潘凌亚等观察了青春期少女在月经初潮一两年内出现的原发性痛经与发生内异症的关系,发现原发性痛经可能引起内异症,并伴随痛经程度的加重,发病的危险性增加,认为青春期少女出现痛经不应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应积极治疗,以防内异症的发生。关于原发痛经与内异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妊娠:孕期大量孕激素持续作用可使异位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改变,以致坏死退缩,因此妊娠对内异症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价值。4:人工流产:近年来,内异症明显升高,和人工流产术日益增多相一致,两者是同时发生还是因果关系倍受大家关注。一般认为,在真空吸引人工流产过程中,由于腹腔负压造成宫腔血经输卵管逆流入腹腔,导致内异症发生。3.妊娠:孕期大量孕激素持续作用可使异位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改变,以致坏死退缩,因此妊娠对内异症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价值。4:人工流产:近年来,内异症明显升高,和人工流产术日益增多相一致,两者是同时发生还是因果关系倍受大家关注。一般认为,在真空吸引人工流产过程中,由于腹腔负压造成宫腔血经输卵管逆流入腹腔,导致内异症发生。
5.放置IUD:多数报道认为,放置IUD可增加内异症的发生或无影响,少数报道认为可减少内异症的发生。国内周应芳等报道内异症组和对照组均为1/3的患者放置或曾放置过IUD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目前尚难确定。5.放置IUD:多数报道认为,放置IUD可增加内异症的发生或无影响,少数报道认为可减少内异症的发生。国内周应芳等报道内异症组和对照组均为1/3的患者放置或曾放置过IUD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目前尚难确定。 • 6.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对内异症的影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内异症并无明显的预防作用。
[病理] 从病理形态观察腹膜内异症,主要有三种类型: • ●红色病变———腹膜呈红色病区、火焰状、血管密集,或有腺样赘生物。这表明有丰富的血管新生,活动的腺体和间质,可以认为是内异症的早期病变。 • ●棕色病变——或称黑色病变,为皱缩的黑色病灶,呈煤渣样斑点、斑块、紫结节。此是由于内异灶反复出血,色素沉着使然为内异症的典型病变,是进展期的改变。 • ●白色病变———腹膜呈白色浑浊样,腹膜缺损,瘢痕形成,腺体和间质都很少,血管亦减少。此为愈合病变,曾称“晚期病变”,这容易使人联想癌瘤的晚期,不妥,其实是内异症的非活动、纤维化阶段,并不意味病情更严重。但由于血管减少,激素受体缺乏,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 内异症病变的演进过程,往往是同一病人盆腹腔的病变混合存在,所谓“老中青”三结合,“四世同堂”。一项有意思的研究表明,腹膜内异症是随年龄而渐进变化的疾病,单纯丘疹样病变平均发生年龄是21.5岁,继而是红色、黑色和白色病变,而黑色和白色病变多表现在大龄妇女。这提示,腹膜内异症的早期病变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始初阶段,这之后,病变或者消失,或者发展。因此,内异症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良好的结果。
巨检(1)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病变早期在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层中可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随着病变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但以单个为多见,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内含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巨检(1)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病变早期在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层中可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随着病变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但以单个为多见,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内含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临床表现]:内异症的主要表现是疼痛和各种各样的难过:内异症患者87.7%有痛经;71.3%有下腹痛;57.4%有全腹痛;56.2%有性交痛;42.6%有肛门痛;39.5%有排便痛。可见,它是多么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而且,内异症引起的不育可达50%,这也是患者的一个主要苦恼。[临床表现]:内异症的主要表现是疼痛和各种各样的难过:内异症患者87.7%有痛经;71.3%有下腹痛;57.4%有全腹痛;56.2%有性交痛;42.6%有肛门痛;39.5%有排便痛。可见,它是多么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而且,内异症引起的不育可达50%,这也是患者的一个主要苦恼。
【诊断】 l.B超检查: 2.CA125值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l25值可能 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00U/ml。虽然卵巢癌患者的CAl25值远较内膜异位症为高,但两者间的升高值有一定范围的重叠,故临床上无法单独利用此测定值将两者加以鉴别。CAl25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内膜异位症病变活动情况,若药物或手术治疗有效时,CA125值下降,复发时又升高。 3.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对盆腔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不育或腹痛患者更是唯一手段,往往在腹腔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即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也只有在腹腔镜检或剖腹探查的直视下方可确定。
[治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该达到四个目的:减轻及控制疼痛;治疗及促进生育;减缩及去除病灶;预防及减少复发。为此,1998年魁北克会议提出了五个“最好的治疗”: • ●腹腔镜是最好的治疗。 • ●卵巢抑制是最好的治疗。 • ●“三阶段”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所谓“三阶段”或“三期”治疗是指经历:手术(腹腔镜或开腹)→药物(术后6个月)→腹腔镜手术(探查及处理)。一项报告分析,在活动性病变期,其复发率、复发间隔在“三期”治疗组均有改善,而在非活动性病变,则未从上述治疗中获得好处。 • ●妊娠是最好的治疗。 • ●助孕技术是最好的治疗。 • 其实,很难说哪一项是最好的,要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更好的,即考虑到病人的年龄、症状程度、病变轻重、婚姻及妊娠希望和过去的治疗状况综合分析,做到治疗的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