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3

浙江省金华一中 徐祯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2012 高考实验研讨. 浙江省金华一中 徐祯. (三地市联合高考研讨 2012.03.25 ).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 发言提纲 】. ◆ 考查目的. ◆ 考查角度. ◆ 考查趋势. ◆ 应对策略.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 大学老师看大一新生的实验能力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是缺乏能动性,很依赖老师。老师不讲解,就不会做。理论和实验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其次是很多操作习惯错误。比如,电学实验,接线前不把电表不调零等。接线没有顺序和思路,乱接;光学实验,对基本的光学原理理解不透彻,导致不会调节光路。. 考查目的.

Download Presentation

浙江省金华一中 徐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2012高考实验研讨 浙江省金华一中 徐祯 (三地市联合高考研讨 2012.03.25)

  2.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发言提纲】 ◆ 考查目的 ◆ 考查角度 ◆ 考查趋势 ◆ 应对策略

  3.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大学老师看大一新生的实验能力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是缺乏能动性,很依赖老师。老师不讲解,就不会做。理论和实验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其次是很多操作习惯错误。比如,电学实验,接线前不把电表不调零等。接线没有顺序和思路,乱接;光学实验,对基本的光学原理理解不透彻,导致不会调节光路。

  4. 考查目的 ●实验与探究能力(考试说明) • 能明确实验目的 • 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 能控制实验条件 • 会使用仪器 • 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 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 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 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5. 考查目的 ●关注基本素养及实验体验 ◎在实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实验的基本素养 ●指引教学方向 ◎认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包括演示实验 ◎认真进行实验条件控制 ◎认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结论 ◎对实验进行拓展与变式

  6.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发言提纲】 ◆ 考查目的 ◆ 考查角度 ◆ 考查趋势 ◆ 应对策略

  7. 基本仪器的使用 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运用图像分析处理问题 考查角度 ●近三年浙江卷实验题比较

  8. 考查角度 ●近三年浙江卷实验题比较

  9. 基本仪器的使用 描点作图成为经典? 考查角度 ●2011年各地高考卷实验题比较

  10. 考查角度 ●2011年各地高考卷实验题比较

  11. 考查角度 体现模拟试题命题者对高考的理解 ●2012年命题解析模拟试题

  12. 考查角度 体现模拟试题命题者对高考的理解 ●2012年命题解析模拟试题

  13. 考查角度 ●归纳结论 ◎基本仪器(使用及读数) ◎实物连线 ◎描点作图 ◎图像应用 ◎故障判断 ◎方案评估(含误差分析)

  14.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发言提纲】 ◆ 考查目的 ◆ 考查角度 ◆ 考查趋势 ◆ 应对策略

  15. 近两年浙江理综物理实验题总体特点(杨建宋老师的观点)近两年浙江理综物理实验题总体特点(杨建宋老师的观点) 考查趋势 • 实验题命题保持了自主命题以来实验题的特色. • 2009年实验题中出现了要考虑灯泡的实际使用情况的命题,成为自主命题实验题的一个基本特征! • 如2010年第21-1题“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突出考查了学生实验操作的体验,体现了探究性。 • 如2010年第21-2题“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的考查。 • 如2011年第21题结合实验原理考察了学生选择实际器材并说明用途。有开放性。 • 如2011年第22题用三段导线分析图表并作图和计算。有开放性。 • 实验题的这一命题导向对于今后教学重视实验操作和学生实验素养培养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16. 考查趋势 ●高考实验要求演变 ▲2009年体现了做过与没做过实验的区别 ▲2010年实验试题体现了在新情景下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探究 ▲2011年实验试题要求不仅懂得实验器材的合理选用,并了解其功能,更要求能结合所测物理量的性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更加关注整个过程 ▲2012年体现……

  17. 考查角度 ●归纳结论 ◎基本仪器 ◎实物连线 ◎描点作图 ◎图像应用 ◎方案评估 含误差分析 ◎故障判断

  18. 明确方向 顺应潮流 【发言提纲】 ◆ 考查目的 ◆ 考查角度 ◆ 考查趋势 ◆ 应对策略

  19. 应对策略 ●教学策略 ●答题策略 ●学习策略

  20. 应对策略 ●教学策略 ◎目的是灵魂 ◎原理是基础 ◎操作需实战 ◎变式促提升

  21. A R V E r S 案例1:测E、r(原型) 1.实验原理: 2.电路图: 3.实验数据处理:

  22. 案例1:测E、r (变式) 例3

  23. 一目的 二原理 三改造 四打通 案例2:测E、r 答案:①10 (2分) 4.0 (2分) ②C (3分) C电瓶电动势大、内阻小

  24. 案例1:测E、r(变式4) 例4(2009年重庆卷第22(2)题)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某同学用题22图2所示电路探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中R0为已知定值电阻,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 ① 请根据题22图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题22图3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② 若电压表V2的读数为U0,则I=。 ③ 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题22图4,由此可知电池内阻 (填“是”或“不是”)常数,短路电流为mA ,电动势为V。 ④ 实验二:减小实验一中光的强度,重复实验,测得U-I曲线b,见题22图4。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若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V。则实验二中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m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 案例1:测E、r(变式) 同类实验 探究了电源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功率

  26. 一目的 二原理 三改造 四打通 应对策略 ●教学策略 ◎目的是灵魂 ◎原理是基础 ◎操作需实战 ◎变式促提升

  27. 案例2:测电阻(原型) 测量电路 控制电路 当变阻器有额定电流限制应特别小心 以小控大,电压从0调节

  28. V2 V1 Rx R K E 案例2:测电阻(变式) 除此之外还有替代法,半偏法

  29. 案例2:测电阻(变式) 替代法 半偏法

  30. 案例2:测电阻(变式) 同类实验: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同类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31. 案例3: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变式) 例10(2011江苏)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 图中A的示数 为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_。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2. 应对策略 ●教学策略 ●答题策略 ●学习策略

  33.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 ◎实验表象 计算思维

  34.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一) ◎实验表象 计算思维 用计算题的思维解决实验题

  35.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一) ◎实验表象 计算思维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3题 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

  36.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一) ◎实验表象 计算思维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图线; (3)由所画出的图线 ,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37. 答案:① ② ③c d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一) ◎实验表象 计算思维 例 (2011山东)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 比值为________。 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 ③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 a.滑块的质量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38.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 ◎实验表象 计算思维 ◎联系实际,见物思理

  39.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二) ◎联系实际,见物思理 某同学从标称为“220 V 25 W”、“220 V 300 W”、“220 V 500 W”的3只灯泡中任选一只,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灯泡阻值如图乙所示。该灯泡的阻值是_______Ω,标称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40. 拟合用光滑曲线?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二) ◎联系实际,见物思理 见物思理 (1)绘出电压表读数U随OP间距离x变化的图线; (2)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并进行比较。

  41. 答题策略 ◎实验表象 计算思维 ◎联系实际,见物思理 ◎准确规范 用物理语言回答

  42.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三) ◎准确规范 用物理语言回答 比大小、比方向、比变化规律 比较哪些方面? 比大小、比方向、比变化规律 (1)绘出电压表读数U随OP间距离x变化的图线; (2)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并进行比较。 通过计算可知,金属丝a与c电阻率相同,远大于金属丝b的电阻率。

  43.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三) ◎准确规范 用物理语言回答 (2011 浙江卷) 2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下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砝码、钩码或电火花计时器、砝码、钩码(漏选或全选得零分);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学生电源提供交流电;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置和时间;钩码用以改变小车的质量;砝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还用于测量小车的质量。

  44.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三) ◎准确规范 用物理语言回答 (2)大多数学生回答:电阻随电流增大而增大 2010年 Ⅱ. (10分)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随着温度升高,电阻增加 (2)电阻随电流增大; 存在三个区间,电阻随电流的变化快慢不同; 第一区间电流很小时,电阻变化不大;第二区间灯丝温度升高快,电阻增大快;第三区间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灯丝温度升高变慢,电阻增大也变慢。 • (1) 描绘电压随电流的变化曲线; • (2) 指出图线的特征,并解释形成的原因。

  45.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四) ◎准确规范 用物理语言回答 如图,是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找错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滑块与勾码 纸带 蓄电池6V 砂和砂桶

  46.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四) ◎纲举目张 用物理语言回答 如图,是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找错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滑块与勾码 纸带 蓄电池6V 砂和砂桶

  47. 应对策略 答题策略 ◎实验表象 计算思维 ◎联系实际,见物思理 ◎准确规范 用物理语言回答 ◎仔细作图 要的是“态度” 点过大不行,拟合曲线符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减小偶然误差

  48. 应对策略 ●教学策略 ●答题策略 ●学习策略

  49. 应对策略 ●学习策略 例8(2007 江苏)某同学欲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相关实验。图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V的量程为3V,内阻约6kΩ;G为小量程电流表;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较小。下列电路中正确的是

  50. 应对策略 ●学习策略 ◎弄清原理,忌死记硬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