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

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惠锦兴. 问题 的提出. 闵行区 2008 学年第一学期监控考试各校改进课堂教学的思考中,闵中提出: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要扎扎实实地进一步加强,力求每位学生达标,因为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毕竟高考题中的 70 %、即 105 分是基础题。这件事做好了,高考水平会上一台阶。 莘中提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达成目标的手段。 因此,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是当前高三物理复习课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复习梯度. 查漏补 缺. 知识 结构. 授之以“渔”. 学习需求.

rena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惠锦兴

  2. 问题 的提出 • 闵行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监控考试各校改进课堂教学的思考中,闵中提出: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要扎扎实实地进一步加强,力求每位学生达标,因为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毕竟高考题中的70%、即105分是基础题。这件事做好了,高考水平会上一台阶。 • 莘中提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达成目标的手段。 • 因此,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是当前高三物理复习课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复习梯度 查漏补 缺 知识 结构 授之以“渔” • 学习需求 流程图

  4. (M/μ)

  5. 1.不要混淆了微观分子无规则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差别,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1.不要混淆了微观分子无规则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差别,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一、对“知识结构”中的概念与规律展现其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6. [题目难点]温度与内能、物体运动与内能之间的联系易发生混淆与错位。[考试能力目标]能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基本含义。[题目难点]温度与内能、物体运动与内能之间的联系易发生混淆与错位。[考试能力目标]能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基本含义。 • [难点分析]由于物体内能的变化与做功和热传递两个因素有关。内能是否改变要从这两方面综合考虑。若做功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等于或小于物体热传递的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不变或减少。即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D是正确的。 • 温度低只表示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而不表示势能一定也小,实际上因为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同,而动能不仅与速度有关,也与分子质量有关,也就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一定也小, 从本质上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而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情况无关。选项ABC是错的。

  7. [题目难点]只知教室气体体积,但其他条件如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未知。 [考试能力目标]能应用物理理论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例2.教室长9m,宽6m,高3m,试估算教室中空气的分子数量个。(要求一位有效数字) 2.气体状态参量与阿佛加德罗常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有机联系

  8. [难点分析] • 要算出教室中空气的分子数,必须知道其气体状态三个参量,因为是估计问题,通常先确定一般气体状态:可以设压强P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室温为27℃, • 即,体积,又可看成理想气体。再用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体积为22.4升,温度为0℃,即T0=273K P0=1标准大气压 •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解出其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算出教室气体的摩尔数,据阿佛加德罗常数,查算出教室中气体的分子数。

  9. 解题过程 解:据 V0=PVT0/TP0=1×162×103×273/300×1升=1.47×105升 合 有 个空气分子。

  10. 二、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 • 教师常常叹息: “如此知识,课堂上已复习数遍,学生还是答非所向,实在费解。”学生也常常妄自菲薄:“花了那么多功夫,结果等于零,看来自已太笨了。”其实,师生双方都没有很好地重视信息的反馈,不仅要承认存在差异,而是要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中发掘 “潜能”,寻找适合发展的复习梯度。笔者根据对已获知识状态、遗忘知识状态、应用知识状态的研究,提出复习梯度:它由教材复习梯度TB和课堂复习梯度TR构成,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

  11. [题目难点]B状态的P值未知,且给的是P— t 图象。[考试能力目标]能理解用物理图像描述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 • 图中表示0.2mol某种气体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为标准大气压,则气体在B状态的体积是升。(AB直线平行横坐标轴)

  12. [难点分析] • 用热学温度为横坐标,且以绝对零度即0K,-273℃为坐标原点,来转化成P—T图象,这样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P/T是恒量。所以如图连线AP0交横轴点。为-273℃,可见AP0是等容线。

  13. [小结]把P—t图象转化为P—T图象是关键,並可同时解决VA和P未知的问题[小结]把P—t图象转化为P—T图象是关键,並可同时解决VA和P未知的问题 解:在标准状态下(0℃标准大气压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升,而此题所给为0.2moL气体,A状态下 升 TA=273+127K=400K 则它在A状态的体积 。B状态:TB=273+227K=500K 从A状态到B状态是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VA/TA=VB/TB VB= TB VA/TA =500×4.48/400升=5.6升

  14. 三、授之以“渔” • 1.在理想气体解题方法的教学中,首先要学会解答理想气体习题的基本步骤,解决气体问题的关键在于廊清气体状态变化过程。 • 2. 抓住状态量和状态过程变化的条件,应用气体定律能解决实际问题

  15. 从历年试题动向来看,有的还要求画出整个过程中气体的状态变化的图象。因此,看到题目后不妨画一过程图,以便廊清思路,避免出错。从历年试题动向来看,有的还要求画出整个过程中气体的状态变化的图象。因此,看到题目后不妨画一过程图,以便廊清思路,避免出错。 • 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长度为L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长度为L1=1.5L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长度变为L2=1.8L0,求: • ⑴最后铁砂全部取走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 • ⑵根据题述的整个过程作出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L图象

  16. 以气缸内被封闭的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在题述的整个过程中该气体前后曾处于四个临界状态、经历了三个特殊过程。现将四个临界状态、三个特殊过程列表如下以气缸内被封闭的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在题述的整个过程中该气体前后曾处于四个临界状态、经历了三个特殊过程。现将四个临界状态、三个特殊过程列表如下

  17. [小结]对过程图表的描绘可以有各种方式,但对于多过程多状态变化的气体问题上述方法相对简便。[小结]对过程图表的描绘可以有各种方式,但对于多过程多状态变化的气体问题上述方法相对简便。 气体状态Ⅲ、状态Ⅳ的压强p和长度L的乘积p·L相等,即p1·1.5L0=p0·1.8L0 解得p1=1.2p0。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显而易见T2=540K

  18. 100 0 [考试能力目标]能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 究 • 如图所示,容积为100cm3的球形容器,与一根均匀刻有从0到100刻度粗细均匀的竖直长管相连,两个相邻刻度之间的管道的容积等于0.25cm3.有一滴水银(体积可忽略)将球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同外面的大气隔开.当温度为20℃时,该滴水银位于刻度为40的位置.如果用这种装置来测量温度(不计容器及管子的热膨胀),试问: • (1)在此温度计刻度内能测量的温度范围有多大? • (2)若将0到100的刻度替换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则相邻刻度线所表示的温度之差是否相等?请分析说明. • (3)如果外界大气压强为 76cmHg,环境温度保持为300 C,能往管中最多可注入多少水银而下部水银恰好不进入球形容器?

  19. [题目难点]若抓不住气体状态变化的条件,则刻度很难确定 (1)等压变化,据盖吕定律 设V3=100+40×0.25cm3又据盖吕定律: 温度测量的范围 266.4K~333K (2)若将0到100的刻度替换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则相邻刻度线所表示的温度之差相等。因为是等压变化,V/T=C(恒量) 温度变化与体积变化比值恒定则温度数值与0到100的刻度数值成线性关系。 (3)环境温度为300 C时 设T4=273+30K V4=V1 T4/ T1=100×(273+30)/266.4 cm3=113.7 cm3 设P5=76+h (Hgcm ) V5=V1温度不变情况下,玻马定律: P4V4=P5V1 76×113.7=(76+h)×100 解出h=10.4cm 最多可注入的水银为V=hs=10.4×0.25cm3=2.6cm3

  20. 结语 • 对“知识结构”中的概念与规律展现其内在的联系与区别,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授之以“渔”,并且精选题目让师生从实练中查漏补缺,逐步掌握解题思路与方法。 • 这是笔者 解决“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问题 提供的参考策略。 • 参考书目 • 《高中物理复习方略与能力提升》,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 联系:13818794944

  21. 关于高三复习教学的结构与程序的实施措施研讨关于高三复习教学的结构与程序的实施措施研讨 • 研讨主要针对:内容处理、组织教学、选择方法和运用手段的策略讨论。根据“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物理质量监控考试各校分析与思考”选题如下: • 1. 如何加强实验复习,特别是DIS实验的复习,提高高考实验题的得分率? • 2. 如何力求每位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达标? • 3. 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概念辨析和归纳式的强化复习? • 4. 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上给学生留动笔练习时间? • 5. 如何帮助和指导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及簿弱环节? • 建议:在对高中物理拓展型课程Ⅱ的课程标准以及2009年上海卷考试手册分析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区的课程资源《高中物理复习方略与能力提升》,针对上述选题总结应用心得。

  22. 普陀、长宁、静安 高三联合教研活动 通知 1、时间:2009年3月4日(周三)下午1:30 2、地点:静安区 民立中学总部(威海路681号 近陕西北路) 3、内容:学科讲座 主题:《09年高考实验复习的策略》 主讲:张培荣(徐汇区教研员、特级教师) 4、参加人员:高三物理教师 交通:公交48、49、23、936、127、71; 地铁二号线(南京西路站) 注意:自驾车请停在民立中学分部(威海路870号),然后步行到民立中学总部 3月4日(周三)下午进行本学期片物理教研活动: 内容:常胜龙老师做关于“如何开展教学研究”的报告 时间:1:30——3:30 地点:徐汇教院(中山南二路800号,近东安路口)3号楼1楼阶梯教室 附近交通:49路、50路、轨道4号线等 参加对象:由于场地限制(可坐250人),无法邀请所有教师前来参加,故拟邀请各区县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参加。(如果45岁以上教师愿意来听,也欢迎的,因为估计不会来250人那么多的。各位教研员老师也可根据内容自己确定来听讲座的对象) 我院可以停车。 市区教研通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