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72 Views
認識 癲癇. 社團法人台灣癲癇之友協會 理事長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神經 內科 曾元孚醫師. 癲癇的歷史 = 人類的歷史. 印度. 4500 ~ 1500 BC Vedas ( 知識或真相 ) 忘記的人 , 失去意識 病人的意識被某種能量遮蓋 ; 沒有維持正常的飲食 ; 過度勞累或身體虛弱。. 美索不達米亞. 1067 ~1046 BC Sakikku ( 所有的疾病 ) 跌倒的疾病 被惡魔攻擊. 古代中國. 黃帝內經 - 靈樞篇 (770~221 BC)
E N D
認識癲癇 社團法人台灣癲癇之友協會 理事長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神經內科 曾元孚醫師
印度 • 4500~1500 BC • Vedas (知識或真相) • 忘記的人,失去意識 • 病人的意識被某種能量遮蓋;沒有維持正常的飲食;過度勞累或身體虛弱。
美索不達米亞 • 1067~1046 BC • Sakikku(所有的疾病) • 跌倒的疾病 • 被惡魔攻擊
古代中國 • 黃帝內經-靈樞篇(770~221 BC) • 對癲癇二字有過確切的定義,“癲”即顛狂,表示發作時的意識障礙; "癇"即抽搐,表示發作時的痙攣狀態。
中世紀/文藝復興 • 14~15 世紀 • 惡魔附身 • 傳染病:藉由吸入病患呼出的氣息而染病。 • 千奇百怪的治療方式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 • 曙光乍現 ―> 當神經醫學從精神醫學中分出而成為一門獨立學問。
John Hughlings Jackson(1835~1911) • 神經細胞的不穩定而引起突然且過度的放電。
大腦是癲癇的根源 • 所有大腦功能,包括:感覺、視覺、思考和肢體活動,都是靠電流訊號在大腦神經細胞之間傳遞 • 這種電流傳遞會因為一些腦細胞過度放電造成中斷。一些本身就不穩定的腦細胞可能會造成短暫的過度放電,也就是“電流風暴”,這就是癲癇發作
癲癇 • ㄉㄧㄢ ㄒㄧㄢˊ • 腦細胞不正常放電所引起的臨床表現 • 羊癲瘋、豬母癲. . . . X X X 痙攣(抽搐、抽筋)是癲癇的臨床症狀之一
發生率 • 0.3%~1% • 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推測約七萬至二十萬人患有癲癇
引起癲癇可能的原因 • 40%的癲癇原因不明 • 剩下的60%中,最常見的原因是: • 頭部外傷 腦部感染 • 腦瘤和中風 遺傳 • 退化性疾病 大腦發育先天異常
如何診斷癲癇? • 臨床評估尋找原因 • 病史 • 生理和神經學檢查 • 血液及儀器檢查 (腦波、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掃描、或正子斷層掃描) • 鑑別癲癇發作類型
治療方法 • 藥物 • 手術 • 非藥物治療 • 生酮飲食 • 迷走神經刺激術 • 調整生活型態
目睹癲癇發作的處理 • 保持冷靜,仔細觀察 • 移開可能導致病人受傷的物品 • 不必勉強硬塞東西到病人嘴裡 • 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 • 小心解開病人身上衣物
目睹癲癇發作的處理 • 陪伴病人直到他意識恢復清醒為止 • 病人完全清醒前,不用吃任何食物,藥物或喝水 • 若發作時間太長或短時間反覆發作,就需送醫急救 • 記下你所觀察到的發作情形
癲癇朋友發作時切記 不能 • 放任何東西到正在發作的人嘴內 • 壓住或束缚住發作的人 • 試圖給予口服抗癲癇藥物 • 整個抽搐期間都臉部朝上平躺
什麼時候要打119或緊急醫療服務 • 沒有癲癇病史的人發生抽搐型痙攣或抽搐型痙攣持續超過 5 分鐘 • 複雜型局部性癲癇發作的時間比通常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以上 • 意識恢復前又開始另一次發作 • 下面情況也要叫救護車: • 受傷或懷孕 • 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 • 恢復緩慢 • 沒有恢復正常呼吸
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於恐懼; 人之所以恐懼,只是由於無知。 保爾·霍爾巴赫 十八世紀 法國哲學家
帶回家的功課 • 癲癇是一種腦部不正常放電的臨床現象 • 只要疾病控制得宜,癲癇朋友其實與一般人無異 • 學習正確的癲癇處理方法,避免對癲癇朋友造成二度傷害 • 教導其他同學如何在發作前後幫助癲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