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85 Views
种子经营管理学. 主讲:舒英杰 ( 植物科学学院 ) Tel : 13855069354 Email : xuanxuan051010@163.com. 植物科学学院.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种子生物学. 种子生产与加工贮藏技术岗位. 种子检验 技术岗位. 种子经营与管理 技术岗位. 种子生产学. 种子加工贮藏. 种子技术综合实验. 学时分配( 36 学时). 主要参考书目. 1. 胡晋 , 王世恒 , 谷铁城 . 现代种子经营和管理 [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E N D
种子经营管理学 主讲:舒英杰(植物科学学院) Tel:13855069354 Email:xuanxuan051010@163.com 植物科学学院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种子生物学 种子生产与加工贮藏技术岗位 种子检验技术岗位 种子经营与管理技术岗位 种子生产学 种子加工贮藏 种子技术综合实验
主要参考书目 • 1.胡晋,王世恒,谷铁城. 现代种子经营和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 2.孙守钧.种子市场营销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 3.金文林.种子产业化教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4.杨晓涛.种子法与种子管理实务全书[M] 黑龙江出版社,2002
绪 论 • 教学内容: • 种业的产生和演变; • 世界种业的发展概况; • 我国种业概况(我国种子工作的成绩,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种子经营管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种业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世界种业的发展概况;明确种子经营管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掌握种子商品、种子市场、种子经营、种子管理、种子产业等概念;能根据我国种子工作的成绩、种业现状探讨我国种业的发展对策。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种业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世界种业的发展概况;明确种子经营管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掌握种子商品、种子市场、种子经营、种子管理、种子产业等概念;能根据我国种子工作的成绩、种业现状探讨我国种业的发展对策。 • 重点:种子商品、种子市场、种子经营、种子管理、种子产业等概念;我国种子工作的成绩、种业现状。 • 难点:根据我国种子工作的成绩、种业现状探讨以及我国种业的发展对策。
一、种业的产生和演变 种业是与种子经营相关的企业或部门的集合体。真正意义上的种业的形成应是以种子成为商品并以经营主体——种子公司出现为标志。 • (一)种业形成的渊源 • 1、最原始的种植业的产生 • ——最原始的种植业的产生于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野生植物逐渐驯化成农作物 )。 • ——原始农业
种业的重要性 • 民为政要、农为国本、种为农先 • 种子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载体 • 国务院:首次明确农作物种业重要性 • ——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全文发布
2、我国原始种业的发展 ——商代,在甲骨文中已有禾、黍、莱(小麦)、麦、菽、稻等七种农作物的记载 ; • ——西周时,出现了种的不同的类型,已有良种的概念,如“嘉种”; • ——春秋时期,品种的熟期概念,自然选择方法选育出早熟和晚熟品种(类型) ; • ——战国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发现新品种 ,还设了专职官员——“司稼”; • ——秦汉、魏晋时期农作物穗选法已经比较成熟; • ——明代出现了在粒选基础上再进行系统选育技术; • ——清代在混合穗选的基础上,又发展到单株穗选。
“五谷”指什么? • “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 黍(shǔ):黄米 • 稷(jì):高粱 • 菽(shū):豆的总称。
中国现任农业部长——韩长赋 法学博士
(二)世界种业的形成和发展 • 1742年,世界第一家种子公司在法国成立并开始商品种子经营活动。 • 1784年,北美第一家种子公司戴维•兰德里斯(David Landreth)在费城建立,经营菜豆、包心菜、胡萝卜、洋葱、豌豆和生菜等蔬菜种子; • 1850年,全美已有45家种子公司,主要通过邮购方式销售蔬菜和花卉种子; • 1883年6月美国种子贸易协会成立,第一次将种子批发和零售商整合。 • 从种子公司出现开始到农作物种子发展成为一项产业经历了约100余年的历史。
1、美国现代种业的发展 • ——美国现代种子产业发端于19世纪,1883年成立了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有35个会员 ; • ——1919年密执安、明尼苏达等5个州及加拿大,正式成立国际作物改良协会,制定统一的种子认证标准和程序 ; • ——1939年美国第一部《联邦种子法》正式颁布 ; • ——1969年,国际作物改良协会更名为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AOSCA);AOSA? • ——1970年颁布《美国植物品种保护法》。
The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Seed Certifying Agencies, (AOSCA) is dedicated to assisting clients in the production, identification, distribution and promotion of certified classes of seed and other crop propagation materials. Established in 1919 as the International Crop Improvement Association, AOSCA now has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member countries located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lincluding America (42), Canada(2),Australia(1) , Argentina(1)and New Zealand(1).
美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四个时期 • (1)政府管理时期(1900~1930年) ; • (2)立法过渡时期(1930~1970年); • (3)垄断经营时期(1971~1990年); • (4)跨国公司竞争时期(1990年以后)。
2、中国现代种业的形成与发展 • (1)中国近代种业的发展主要是在留洋归国者的带动下开展的(水稻、小麦、棉花) 。 • (2)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4个阶段: • ——非商品化阶段(1949~1957年) 即“家家种田、农户留种”阶段; • ——部分商品化阶段(1958~1977年) 即“四自一辅”阶段; • ——垄断经营阶段(1978~1999年)“四化一供”阶段; • ——市场化经营阶段(2000年~至今)
二、世界种业发展概况 • (一)世界种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 (1)玉米、蔬菜种子主导产品所占比重大; • (2)科研是发展的基础; • (3)向先进技术和商业化育种发展 ; • (4)重视品牌的保护和资源的搜集; • (5)重视以法治种、质量至上 。
(二) 世界种业市场及竞争格局 • 1. 各国种子市场容量 • ——国际种子联盟(ISF)估计2000年全球商品种子的市场销售额约达250亿美元,市场容量居于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日本、独联体、法国、巴西、德国、阿根廷、意大利、印度,其销售额占全球商品种子市场销售额的77%。 • 其中,美国的种子市场经营额最高,接近60亿美元,所占份额达23%;中国的商品种子国内市场销售额大约在30亿美元,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二位。
ISF Mission to facilitate the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seed, related know-how and technology; to mobilize and represent the seed industry at a global level; to inform its members; and to promote the interests and the image of the seed industry.
~20% Table 2. Estimated values of commercial seed markets (in million dollars), updated in 2005. Sourse: ISF(www.worldseed.com/statistic.htm)
2. 全球种子贸易 • ——2000年,商品种子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出口额居于前十位的依次是美国、荷兰、法国、丹麦、德国、智利、加拿大、比利时、意大利、日本,其种子出口额占全球种子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2%。 • ——全球出口的商品种子主要是农作物种子,出口额约为23亿美元,其中玉米的出口额最高,达5.3亿美元;种子出口位于第二的是园艺种子,2000年出口总额超过1亿美元。 • ——中国的种子出口额约为0.3亿美元,仅占世界种子出口总额的0.85%,位居19位。
Seed Exportation on the world market (Millions US$) Fonte: ISF, 2008
Seed Importation on the world market(Millions US$) Fonte: ISF, 2008
Global Seed market (2007) US$ 36,5 billions ISF, 2008 Others Flowers Vegetables Soybean Maize
4. 种业巨头的经营业绩 • ——1985、1991年种业十强种子销售额占世界种子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 10%、14%,1996年世界种业十强抢占了超过30%的种子市场,以后继续保持着这种优势,几乎1/3的种子市场被世界种业十强瓜分。 • ——五大基因巨头:杜邦、孟山都、诺华、Aventis和道化工控制了100%的转基因种子市场;杜邦-先锋、孟山都、诺华、道化工控制了北美棉花种子69%的市场;杜邦-先锋的玉米种子业务,约占全球杂交玉米种子市场的43%;圣尼斯拥有世界蔬菜和水果种子20%~26%的市场份额。
5. 世界种业科技竞争 (1)育种技术创新竞争 • ——种业巨头加大科研投入。一般把销售收入的6%~15%用作科学研究,平均投入比率为10.6%。 我国平均为3.7%。 • ——改进育种手段(生物技术育种)。世界五大基因巨头控制了几乎100%的转基因种子市场,转基因种子成为种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 (2)知识产权竞争 • ——据UPOV统计,2003年末新品种保护总量居于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荷兰、法国、德国,这五个国家的新品种权合计达28427件,占UPOV总量的46.27%,呈现集中趋势。
三、我国种业概况 • (一)我国种子工作的成绩 • 1、种子科研形成体系,良种培育推广成效显著 • 自1949年来,全国共选育新品种6000多个。 • 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新品种,产量和品质均达世界先进水平。 • 完成了4-5次大面积的良种更换,全国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95%。
2、种子经营形成规模,种子商品化进程加快 • ——全国共有各种经济形式的种子经营单位6万多个,国有种子公司每年供应良种在35亿kg以上,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量超过10亿kg,占需种量当90%。
3、种子工程初见成效,种子生产能力明显提高3、种子工程初见成效,种子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 建设了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117个、国家级原种场27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43个,农作物品种区试站205个。 • 全国商品种子生产能力由64亿kg提高到85亿kg,种子加工能力由33亿kg提高到65亿kg,种子储藏能力由18亿kg 提高到43亿kg,年种子质量检验能力由2万份提高到80万份。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 • 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 中国农业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 中国农业科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改良中心; • 北京海淀区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
4、通过改革,现代种子企业逐步开始建立 • ——华冠科技、敦煌种业、丰乐种业、秦丰农业、隆平高科、亚华种业是我国6家上市的种子企业,代表了当今我国种子品牌的发展实力 。 • 丰乐种业的拳头产品是西瓜种子,“丰乐”系列西瓜种子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 • 隆平高科的拳头产品是辣椒种子,“湘研”系列辣椒种子已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品种; • 秦丰农业的拳头产品“秦丰"系列杂交油菜种子、杂交油葵种子,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
5、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和频繁 • 我国先后成功地引进了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各种作物、蔬菜、果树品种。 • 与此同时,中国种子也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特别是起步早、影响大、效益好的对外合作制种,从蔬菜发展到粮油作物。此外,外国的资金和企业也逐步进入中国种子市场,至2003年9月外商投资种子企业(独资或合资)有近80家。
6、种子管理法规制度日趋完善 • ——1989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 • ——1991年6月24日农业部发布了《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和有关配套规定; • ——200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二)我国种子产业现状 • 1、规模庞大,组织形式不合理 • ——至2006年,进入市场竞争的种子机构大致在7万家左右,其中,科研单位附属种子经营机构3000家,县级以上国有种子公司4400余家,原良种场1000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50000家,外资(独、合资) 种子公司67家以及10000余家非国有种子生产经营机构。
2、种子市场容量巨大,发展潜力较大 • ——从市场容量来看,我国商品种子国内市场销售额大约在200~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常年种子使用量在125亿公斤左右;种子商品率为30%左右,约为发达国家的10%~20%。总的来说,种子市场容量较大,但是种子的商品率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3、种子产业在农业产业链中获利能力突出 • 从经济效益来看,目前大田作物种子的毛利率较低,平均水平在10%~30%之间,而蔬菜和经济作物等的毛利率则在50%以上(其中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抗虫棉和瓜菜种子的毛利率较高,高达60%以上)
4、中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 种子产、加、销机构的平均年销售额仅有450万元,增值额100多万元; • 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种子企业不到100家,超过1亿元的仅有7家; • 没有一家种子公司种子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2%,没有净资产超过10亿元或种子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公司。
(三)我国种子进出口状况 • 1、中国种子贸易格局特征 • ——从进出口贸易额看,1999年中国种子进出口总值为 11299.18万美元,其中出口5756.76万美元,进口5542.42万美元;2000年中国种子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3295.48万美元(出口 5160.06万美元,进口8135.42万美元)。 • ——花卉蔬菜种子进出口额最大、比重最高(60%左右),其次是饲料植物种子、油料作物种子,豆类和谷物种子最低。
2、中国种子进口品种结构 • ——从进口数量上看,中国种子进口较多的是饲料用植物种子、蔬菜种子、油料作物种子、花卉种子以及豆类作物种子。 • ——从进口价值量方面看,中国进口较多的是蔬菜种子、饲料用植物种子、油料作物种子、豆类作物种子以及西甜瓜种子。 • ——从进口价格来看,豆类、饲料作物种子进口价格趋于下降,油料作物、西甜瓜种子价格趋于上升,谷物类、草本花卉作物、蔬菜种子价格波动较大。
4、中国种子出口品种结构 • ——从出口数量上看,中国种子出口较多的是豆类作物种子、谷物种子。 • ——从出口价值量方面看,中国种子出口较多的有蔬菜种子、豆类作物种子、谷物种子以及草本花卉种子。 • ——从出口价格来看,油料作物、蔬菜种子、西甜瓜种子出口价格趋于下降,豆类作物、饲料植物种子出口价格趋于上升,谷物类、草本花卉作物种子价格波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