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14k Views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主要内容:. 首先阐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阐明上述原理时,本节重点阐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 对立统一规律。最后阐明了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辩证法的范畴和基本规律都是对联系和发展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本节内容自始至终都贯串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E N D
主要内容: • 首先阐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阐明上述原理时,本节重点阐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最后阐明了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辩证法的范畴和基本规律都是对联系和发展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第一,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辩证法的范畴和基本规律都是对联系和发展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本节内容自始至终都贯串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世界是怎样的呢? •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围绕世界的状况(产生、变化、发展)问题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 辩证法——是指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和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一种哲学派别。 • 形而上学(认识论)——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一种哲学派别。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 (一)事物的普通联系嘉兴市——宁波市,全长36km。 • 联系—— • 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 •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每一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的普遍性—— •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多样性—— •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联系方式,而相同的事物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联系的基本形式有: •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 1、运动、变化和发展 • 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 变化是指具体事物的变化,不仅包括前进上升 的运动,也包括下降的运动; • 发展是指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的可能性的产生) • 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 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原理: •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 第一,从新生事物、旧事物与环境的关系看: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旧事物则不能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日趋灭亡的事物。 • 第二,从新生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看:新生事物比旧事物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然战胜旧事物。 • 第三,从社会领域看,新生事物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因而能够战胜旧事物。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过程过程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空上的交替;从内容看,是事物在结构、功能和关系等方面的更新。是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 的变化,或不同事物间的统一联系和相互转化。 •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一切事物都展现为形成发展的过程。 •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辩证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1)、“(辩证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 盾 contradiction “对立统一” unity of opposites 在中国,“辩证的矛盾”的思想早就产生了。 阴阳、 “物生有两”、万物“皆各有耦”、 “独中有对”…… 自相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identity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吸 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国共双方,大陆台湾…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黑格尔:“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斗争性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离异的性质和 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 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一切对立面之间的互相否定、排斥、差别、限制、分离等。 如:学术争鸣、战场厮杀、批评与自我批评、市场竞争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区 别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双方互相联结、不可分割,失去任何一方,矛盾就不再成为矛盾。 联 系 ►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联结。 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恩格斯 • 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割裂开来。 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 马克思 —— <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物质世界何以运动?)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既相互同一,又相互斗争,从而推动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发展。 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 ③矛盾的同一性(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如:辩论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在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例:水三态变化中加热与冷却;战争双方 ②(在质变过程中)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进事物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天体之间吸引和排斥既斗争又同一的相互作 用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 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既斗争又同一推动生命运动。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同一,人类社会才不断发展。 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不甚深刻的认识与深刻的认识既斗争又同一,推动思想前进。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矛盾运动 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性反映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斗争性则反映事物的绝对变动性。 这也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则是相对的。
总之,唯物辩证法从事物自身(内在矛盾)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肯定了运动变化的客观性。总之,唯物辩证法从事物自身(内在矛盾)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肯定了运动变化的客观性。 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 “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 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列宁 “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张载) ►唯心主义试图用精神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 如《坛经》所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 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5)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人的腐败堕落、企业发展;“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如:自组织系统(与环境)、种庄稼(空气、水份、阳光、温度、肥料)等 ①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②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如: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列主义 ►这一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 <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the universality of c~) (也叫“矛盾的共性”) 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 ►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the particularity of c~) (又叫“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特殊性 每一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上也有不同特点。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③事物包含的各个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掌握矛盾地位特殊性原理的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间的辩证关系,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研究复杂事物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研究任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 “打蛇要打七寸”、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使在刀刃儿上”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原理科学运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①二者相对立、相互区别:共性只包含各个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不同的“人” ②二者相统一、相互依存: ►共性存在于个性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个性包含共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各种“水果”) 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这一原理转化为方法论就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根据,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 <
(3)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即事物、过程、发展,分析事物……即分析矛盾 矛盾分析方法是 基本特点 矛盾分析方法的 ①唯物的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对矛盾自我发展的分析 ②一种内因分析方法; ③矛盾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 1、质、量、度 • 事物的质是指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直接)规定性。 • 事物的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 一方面,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 • 另一方面,质变则事物变。 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 (奶粉事件)
属性 • 属性是指一事物和它事物相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 • 认识质的重要性在于:认识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事物的量—— •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 质将不同事物区别开,量则将同质的事物区别开。
► 事物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一方面,同类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的规定; 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
►量的规定是多方面的。 例 年龄、身高、体重、肺活量、胸围、智力高低、能力强弱…… 人 流域、流速、流量、长度、宽度、水深…… 河 ►认识量的意义 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认识量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质。 一门科学只有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成熟的地步。 马克思
度 measure 事物的度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幅度和范围。 度是体现质和量对立统一的范畴。 任何事物都是在度的范围内特定的质和特定的量的统一。如:我国耕地的限度18亿亩 度是质和量的相互规定、相互结合。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是统一的,一事物保持其质存在; 度 ►超出度的范围,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一事物就会丧失原有的质而转化为它事物。 如:水的三态变化,乐极生悲 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 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 ►事物度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如:水的三态变化 —— <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或状态。 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1) 量变 quantitative change ►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①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 如:甲醚、乙醇、音乐中七个音符
(2) 又叫突变、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 质变 qualitative change 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是对原有度的突破。 如:人的腐败、堕落,“一、二、三速度”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或激变论。 —— <
量变质变规律 (1)基本内容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引起质变,在新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一个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