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88 Views
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谈高三的冲刺复习. 牟哲富 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Tel : 88582050 13957688618 mail : mzf@tzedu.org 台州教研网: www.tzedu.net.cn/ 台州教研网. 一、寻找问题. 期末考与一模成绩分析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 期末考与一模成绩分析. 期末考与一模成绩分析. 11 所一级重点中学成绩统计各项指标一览表(期末 / 一模 ). 期末考与一模成绩分析. 11 所一级重点中学政、史、 地 三科成绩比较.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E N D
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谈高三的冲刺复习 牟哲富 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Tel:8858205013957688618 mail:mzf@tzedu.org 台州教研网:www.tzedu.net.cn/台州教研网
一、寻找问题 • 期末考与一模成绩分析 •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 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
期末考与一模成绩分析 11所一级重点中学成绩统计各项指标一览表(期末/一模)
期末考与一模成绩分析 11所一级重点中学政、史、地三科成绩比较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一)区域的典型地理事物 第6题:最适宜修窑洞B59.28 甲:13.62 丙:17.46 不知道窑洞为何物 读不懂图 当地气候特征(多暴雨) 没有生活经验(房屋的朝向) 又:新疆的坎儿井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海拔(m) 气温(℃) 海拔 30 1月平均气温 1500 25 甲 ▪ 20 1000 15 10 500 5 250 0 0 图4 (二)重要的地理事实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 重点中学竟有13%的学生选秦岭。
(三)重要的地理原理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或差异性原理 产业活动或城市的区位选择 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 地理原理掌握不好,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答题语无伦次、偷工减料。
(四)重要的地理规律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30° 33° 80° 120° 60° N · M · 150° 图5 13.该考察船从M地出发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1月 B.1月 C.2月 D.10月 D.27.12A.52.59B.11.22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3个月左右在地球表面的纬度位移是23.5°,即每位移1°需要3.88天(约4天)或每天0.3°左右,②由此产生的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离开赤道向北移动时,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向南推进,南极圈内极夜的范围向北推进,到达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达到最南,南极圈内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北,随后,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向北缩小,南极圈内极夜的范围向南缩小;太阳直射点离开赤道向南移动时,极昼、极夜的范围演化刚好反之。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五)审题能力 ▲认真审题,明确问题的所有限制性信息 淮河流域历来是我国多发旱涝灾害的地方,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之说。据此回答18—19题。 18.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植被覆盖率低 C.地势低平 D.夏季风进退迟早不同 简要描述俄罗斯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情况。 学生将图中有的小麦、玉米、马铃薯、甜菜、亚麻、向日葵都写上。不给分。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图13 (2)说出该区域二十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 (4 分) 能“获”--情境中有哪些地理信息 善“取”--哪些是有用信息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七)准确、全面的地理表述能力 1、找准、理解关键词,力求准确表达题意 如果是说说、说出、简要回答……,只要写出结论就可以了。 如:(2)说出该区域二十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 (4 分) 如果是说明、分析、造成…的原因…,则就要前因后果写具体。 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37ºN 湖 图9 (七)准确、全面的地理表述能力 简要分析图示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棉基地的区位优势。 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有利耕作;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较充足;有铁路通过,交通便捷;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于暖温带,光热丰富等。 该河流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低产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地势低平(洼),排水不畅,渍涝严重;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使当地土壤盐渍(碱)严重;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使当地春旱严重。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七)准确、全面的地理表述能力 2、会用地理术语 A市工业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 不规范:煤碳工业大发展;钢铁工业大发展。以纺织工业为主向钢铁工业为主转变。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 规范:棉纺织工业比重下降;钢铁工业比重上升。 3、不要重复表述 请为A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完善道路网建设。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七)准确、全面的地理表述能力 4、记住并区分地理专有名词 水分与水源、降雨与降水、光热条件与水热条件、东西南北与左右上下、气温与温度等等 5、不要在同一知识点上前后矛盾 分析受图12所示气候变化(趋势)的长期影响,俄罗斯农作物分布区的变化。 有学生写如果变暖……,如果降温……不给分。但这里有命题的原因。 6、条理清楚。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GDP(亿元) 产业构成(%) GDP 100 第一产业 13000 75 第二产业 50 第三产业 7000 25 图1 1000 0 ① ② ③ 图2 (八)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第3题:21.89的学生海南省与黑龙江省判断失误 图示有两条基本信息:GDP总量和三大产业的构成。 海南经济发展迅速,但限于人口、土地面积等的制约,GDP总量还是远远低于黑龙江省; 海南的旅游、贸易是其主要经济支柱,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黑龙江是矿产资源大省, 传统的重工业区,第二产业比重高。 选修(二)的图10.2。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信息:各省(市)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生产类型或粮食作物分布);气候(自然环境) (八)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九)图表的分析(统计与计算)能力 我国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南方热带地区面积和年生物产量表 7.表中代表南方热带地区的是 A.①55.54% B.17.5%D.21.6% 8.导致②、③两地区年生物产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B.水分 51.07% A热量 37.9% 知道:热量条件∈单位面积的年生物产量 就少了算一下。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错误 冰雪面积(105 平方千米) 0 20 40 60 80 22 · 7 20 18 7 · 16 10 · 全球 · 14 北半球 ·4 4 · 10 · 1 12 10 8 · 1 月均温(℃) 图2 5.南、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差异最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 C. 7月D. 10月选A的学生20%不到。 (九)图表的分析(统计与计算)能力
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 (一)沉陷于重复巩固知识的“泥潭” 《南亚》 出示: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问:关于南亚你能说出什么内容? 1、西南季风与气象灾害。 2、板块边界与地质灾害。 3、资源与区域经济布局 《东南亚》 区域特征 重点关注 位置 人口 新加坡 气候 工业 地形 农业 河流
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 ● ● Q P a 太阳高度 83°26′ M b ● 0° 北京时间 21 14 7 (二)迷失在自己制造的“假象”之中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当地的地理位置是 A.16°52′N,120°EB.30°N,150°E C.30°N,90°ED.16°52′N,90°E
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 50 乙 400 图 例 50 年降水量(㎜) 200 甲 800 1600 (三)纠缠在自己设置的“障碍”之中 假如这是中国的某一地理分区,请问是什么区域?
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 (四)劳神在自己的“不放心”之际 只能做“加法”、不敢做“减法”,这是一种不自信,或者说缺乏研究的表现,把自己的轻松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这是不负责任。 如加拿大的枫糖节:可以作为常识;可以让学生明白哪些没掌握不需可惜,懂得放弃,因为其它教材不一定没有讲到;可以告诉学生解题的思路不只一个方向,本题的关键也不在这个选项。 1月均温19.8℃,7月均温8.5℃,年降水量912mm 教材: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二、解决问题 • 备学生,不是备教材 • 启思维,实现真互动 • 重创新,避免搞重复 • 近实战,不再缠构建 • 明规范,提高得分率
备学生,不是备教材 有专家说:高三年级的教学过程是不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是针对问题展开的。 问题来源于学生,不是教师的想当然。
启思维,实现真互动 1、让回答错误的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 这就像面批、订正易错题一样,会让学生对一些典型错误、常见错误有深刻的认识。 常听老师说自己的学生同样的题目一错再错,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试问:你有没有反思过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纯粹是学生的原因吗--你纠正过吗?给予准确的答案了吗?解剖过其犯错误的思维状态了吗? 2、让回答正确的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 这是一种示范,同代人的思维方式可能更易于接受;同时,这是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教学技巧,这是否定“一人懂,全班都懂”的教学策略。
重创新,避免搞重复 避免的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创新在思维的角度。 课堂教学永远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授之上,但又要高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因为老师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传授、落实知识。传授要讲究方法,落实要基于能力。
衷心祝愿 2008年高考成绩 人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