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91 Views
中 国 民间玩具 图 案. 中国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俗称“玩意儿”,是指玩具在内的所有供玩赏的民间艺术 品。民间玩具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可供人观赏,给人以艺术 的享受,还有种种的动态和动作,供人任意抚摸、摆弄、游戏和玩耍 给人以欢乐,给儿童以认识世界的初级教育 一 . 民间玩具 1. 民间玩具是古老的民间艺术 距今 6000-7000 年以前,就有彩陶的陶猪、陶狗以及木雕的鱼等 小动物,我国的玩具源远流长 2. 民间玩具是最普及的民间艺术 民间玩具可说是最普及的民间艺术,凡是有儿童的地方都会有民
E N D
中 国 民间玩具 图 案
中国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俗称“玩意儿”,是指玩具在内的所有供玩赏的民间艺术 品。民间玩具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可供人观赏,给人以艺术 的享受,还有种种的动态和动作,供人任意抚摸、摆弄、游戏和玩耍 给人以欢乐,给儿童以认识世界的初级教育 一.民间玩具 1.民间玩具是古老的民间艺术 距今6000-7000年以前,就有彩陶的陶猪、陶狗以及木雕的鱼等 小动物,我国的玩具源远流长 2.民间玩具是最普及的民间艺术 民间玩具可说是最普及的民间艺术,凡是有儿童的地方都会有民 间玩具的创作与生产。民间又是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哪里盛产 什么材料,那里就会盛产用这种材料创作的民间艺术
3.民间玩具带有浓厚的民间情趣,反映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如双 头动物造型反映远古的人类对生殖崇拜的反映;又如老虎玩具的题材普 遍,主要体现人们企望安定欢乐、祈求后代健康成长的心理反映 图14-1 郯城木玩具 图14-2 无锡惠山泥人 图14-3 四川新繁草编玩具 图14-5 双头布老虎 图14-6 山东布老虎 图14-4 双头猴
4.民间玩具的造型简练夸张 ■民间玩具的造型依据各种材料的可能性设计,形体简练概括,动 态活泼夸张。神态妙不可言。 ■大多数的玩具都通过形体和纹样、色彩的巧妙组合来实现完美的 表达,玩具图案算是图案中的立体图案,是三维的适形造型,按民间艺 人口诀是“三分塑,七分画” 图14-7 陕西布老虎 图14-8 山东泥人
5.民间玩具的色彩简单鲜明,健康朴实,各种风格不同。如江南 玩具桃红柳绿般秀丽;陕西玩具色彩鲜明质朴大方;贵州玩具常在黑 底上点彩,江浙的竹玩具色彩鲜明亮丽 图14-9 无锡惠山泥人(十八般武艺) 图14-10 陕西凤翔泥塑(蟾蜍)
6.民间玩具种类很多,其中以泥玩具、竹木玩具、陶玩具、 布制玩具和风筝最为常见。其他的还有面馍、糖人、灯彩、纸 制玩具等,在一些地方,或是在一定的时期流行 图14-11 贵州陶玩具 图14-12 惠山泥玩具 图14-13 山西竹龙
二.泥玩具 1.泥玩具的发展简史 a.史前陶玩具 ■泥玩具起源于史前陶玩具,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产中,已经发 现了为数众多的陶塑玩具,主要是人与动物的形象。后世的彩塑艺术、 彩塑玩具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 ■史前泥玩具除了透露了创作者的艺术才能和审美理想,其中所 包含自娱或娱人的功能则无可置疑 ■史前泥玩具均为手捏成形 图14-14、15、16、17 史前泥玩具
b.新石器时期、夏、商、周陶玩具与泥玩具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陶球和石球,陶球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制作球 形玩具已是有意识的创作行为 ■夏商周三代的塑形成就显著,玩具品种繁多,题材有所拓展,人 物造型和动物造型愈见精准。并出现模印玩具 图14-18、19、20 石器时期和夏商周陶玩具与泥玩具
c.汉代塑形玩具 ■汉代的泥玩具与陶玩具的品种相当丰富,“泥车瓦狗、马骑倡俳” 应包括泥陶制成的动物、人物造型和车马等交通工具的模型,还包括 用泥制成的弹丸 ■汉代泥玩具和陶玩具并且进入流通领域,玩具生意兴起,并分为 成人玩具和儿童玩具 ■在制作手法上更加精细,采用了塑、雕、刻、划和压印等多种手 法塑造形象 图14-21、22、23 汉代泥玩具与陶玩具
d.隋唐时期塑形玩具 ■隋唐时期彩塑玩具得到空前的发展,凡有观赏性能、娱乐性能 的彩塑都与玩具保持着紧密联系。题材更加生活化 ■唐代出现了民间彩塑艺人名家,如杨惠之和刘九郎 ■唐代出土的陶模子成为压印儿童玩具的范模 图14-24 唐代彩塑舞狮 图14-25 唐代彩塑擀面者 图14-26 唐代彩塑打马球 图14-27 唐代彩塑马舞
图14-30 唐彩塑戴纱骑马仕女 图14-31 唐泥偷木身仕女 图14-32 唐龟陶印模
e.宋元时期塑形玩具 ■宋元时期的磨喝乐是广为流行的泥玩具,在七夕前大量出现,用 于儿童乞巧活动,他的基本造型是一个泥塑的小男孩,为天龙八部种大 莽神的化身 ■南宋泥人制作精妙。品类繁多,仍以表现儿童形象的“泥孩儿”最 为典型 图14-33 宋加彩童子 图14-34 宋陶塑小儿相扑 图14-35 宋陶塑泥孩儿
f.明清时期塑形玩具 明清时泥玩具更加成熟,在各地出现各种流派 *惠山泥人 ■起源于明代晚期,入清以后,惠山泥人进入鼎盛,但还只是节令 性的地方风物。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出现名家与作坊,这一时期的作品都是儿童玩具。已知 的品种有车老虎、车状元等 ■在道光、咸丰之际,惠山泥人品种上出现了“小板戏”,即取材于 昆腔和徽班的舞台人物形象 图14-36 清刘海戏金蟾 图14-37 清小尼姑下山 图14-38 清苏州娘姨 图14-39 清小板戏
■惠山泥人在清末在表现形式上分为粗货和细货两种,细货因手 捏戏文做工精细、品质华贵。粗货所具备的民俗功能,是耍货,是儿 童玩具,大体可分为“娃娃”“寓意”“戏文”“仙佛”“动物”五大类。深受 民众喜爱。 图14-40 铡美案 图14-41 贵妃醉酒 图14-42 看财童子 图14-43 堆子
北京泥玩具 ■第一类:反映现实生活的泥玩具 ■第二类:动物花鸟 ■第三类:戏剧人物的 ■第四类:是活动的、音响玩具
■第五类:兔儿爷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的节令玩具,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泥胎 兔儿爷最为典型,遍施彩绘,兔首人身,一副武将装束。
g.民国至今,各个地方的泥玩具分布很广,并自成体系按照泥玩具的g.民国至今,各个地方的泥玩具分布很广,并自成体系按照泥玩具的 成型工艺可分为三种。 一是:手捏成型,不用模具,如河南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狗狗、 广东浮洋的“大吴泥塑’ 二是:模印成型,用模具翻印泥胎。如山东高密泥塑、陕西凤翔泥塑。 河北的白沟泥塑 三是:半捏半印成型:无锡惠山泥人、北京泥人的部分品种 河北泥玩具 ★高碑店泥人—白沟泥人,以大白粉打底上色,色彩艳丽,在重点的色 块上点清漆,增加色泽的层次感,题材以古装人物和戏剧人物为主。朴素大方。 ★玉田泥人
河南泥玩具 ■淮阳泥狗狗—为“太昊陵庙会”期间的泥玩具,乌黑底色、带哨。 泥狗狗所表现内容极为奇特,多属不可名状的奇禽怪兽,其中以泥猴 的变化最为丰富 ■浚县泥玩具——每年正月十五至月底举行的“古正月会”节令庙 会玩具。浚县泥玩具的题材可分为四大类:珍禽瑞兽、家禽家兽、古 装人物及战马
陕西泥玩具 ■凤翔泥玩具—具有很高的观赏的陈设品,可分为四类:大型泥兽、 小型泥兽、人物、挂片。墨线勾勒纹饰,在额头和下颏、两颊处绘制大 牡丹、桃花、石榴等装饰。色彩多用大红、浅黄、中黄、玫瑰、翠绿等。 ■其他泥玩具——鱼化寨的泥哨、绥德泥骑马人
山东泥玩具 ■高密泥玩具—均以模制,胎体实厚、体积感强。设色华丽雍容, 除了常用的大红、黄、深紫并佐以金色和银色。彩绘时运用退晕效果。 泥狮、泥虎和人物的脸颊均轻抹桃红色,表示健康强壮。 ■苍山泥玩具—在刷过白底的泥胎上,先用墨色安排结构,勾画出 内容,再调蛋青加色。 ■掖县泥玩具——已失传,经典作品有“不倒翁”、“四老爷打面缸”
其他地区的泥玩具 ■浙江嘉兴泥猫 ■贵州苗族泥玩具 ■江苏徐州泥狮 ■广东浮洋泥塑 ■甘肃庆阳泥狮泥狗
三 .陶瓷玩具 陶瓷玩具自古以来流传广泛,因材质原因,涵盖所有的陶瓷种类: 青瓷、白瓷、各色釉瓷、无釉瓷、青花、粉彩、唐三彩等 1.陶模子—是一种专供小孩子做泥土游戏的工具。是小孩启发益 智的玩具。 ■河北白沟陶模子—陶范类似小公章,题材丰富,分为六大类:历 史人物、民俗人物、吉祥纹样、动物图案、成语故事、花草蔬菜
■山东枣庄陶模子—供小孩磕泥饼用的启蒙玩具,但外形像一个倒 着的“U”字。题材多为古装人物 ■江苏沛县陶模子—陶模子的外形不固定,随形象轮廓而定,泥胎 呈现高浮雕状,形态饱满,刻画细腻、题材丰富
2.陶瓷玩具 ■贵州牙舟的绿釉陶瓷玩具—胎体类似白瓷略显坚硬,挂绿釉。造 型有牛、马、羊、鸡、兔等动物,带有哨。 ■云南建水陶哨—胎质近乎粗瓷,较粗糙,陶哨全部是手捏成型, 题材特色鲜明,形态异常生动,但不知何物,有人称为“怪兽”,并施 以“半截釉”。 ■河南禹县陶玩具
四.竹木玩具 是我国最早的木玩具,雕刻并施以彩绘的木俑。在全国广泛,并 形成一定的地域特色。 山东木玩具 ■郯城玩具—棒棒人以杨柳和泡桐为材料,这两种木材都有松软、 柔性、,颜色白皙的特点,好加工。色彩明艳,遍身染横向的各色条 纹。郯城玩具还包括郯城木鸟车、郯城木头刀
■各地竹木玩具—竹木玩具由于用料易求,各地形式的竹木玩具比 较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竹木玩具有:山东泰安竹龙、北京泥木玩具“小 鸡啄米”、山西竹龙、广东泉州双头木偶、四川成都木玩具、四川新繁 草编玩具
五.民间益智玩具 民间益智游戏是实用功能的图形逐渐演变成即带有开发智力的功 能又兼顾审美情趣,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 民间益智玩具种类包括:燕几图、蝶几图、七巧板、益智图、九 连环等 1.燕几图 ■燕几是宾宴的案几,由六个长方形案几组成的“骰子桌”、可分 可和,能拼出不同的形式。 ■后又添加一几,增加了变化的功能,功能更加丰富,最终为“七 星” ■共计三十五体,七十六种变化
2.七巧板 ■七巧板是中国拼图玩具的杰出代表,继承了《燕几图》的基本 原理,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分解七块,拼排出各种事物图形 ■七巧板因简便易行,变幻无穷。并传入欧洲 ■七巧板涉及学科广泛,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形态、数学领域
3.益智图 ■继七巧板之后,出现的一种更为复杂、表现能力更强的拼版 玩具 ■共15块,意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目”相合 ■用15块板可拼216种图形,包括古玩、日常用品、八卦卦象以 及古诗意图案。
六.皮影 1.皮影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古老的“影戏”艺术,又称“灯影戏”。 2.皮影的历史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汉唐,发展于两宋,盛行于明 清,并流传到海外。 3.皮影集绘画、雕刻、文字和戏曲于一体,从图案绘制、灯光、 影幕的选用,到演员的说唱配音及操纵表演,达到完整的视听效果。 4.皮影图案造型质朴、文饰精巧,色彩富丽。具有强烈的形式 感和装饰性 5.皮影图案的题材以人物为主,配以动物、景物和道具。 6.人物造型高度为22至66mm,头与身之比为1:4、1:5或1:6
7.皮影艺术有不同的地区风格,其中以北京皮影、陕西皮影、四 川皮影较为有名 ■陕西皮影总体特征是人物脸型方正、雕刻精密,场景壮观,长于 表达气势宏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