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11 Views
抓住关键语句 , 整体把握文章. 一、抓住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负载着主要信息的语句,传达文章 话题范围 、 相关背景 、 思路脉络 、 主题宗旨 等关键信息的语句。. 具体指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 (一)指示语. 明确指示相关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联系、判断模态等信息的语句,称为指示语。. 1 、 对象指示语 :指明论述对象的词语. 例一: p84《 报秋 》 中描写对象“玉簪花”. 例二: p29《 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 中“科技 发展趋势”. 例三: p78《 世间最美的坟墓 》 中的?.
E N D
抓住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 一、抓住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负载着主要信息的语句,传达文章话题范围、相关背景、思路脉络、主题宗旨等关键信息的语句。 具体指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一)指示语 明确指示相关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联系、判断模态等信息的语句,称为指示语。 1、对象指示语:指明论述对象的词语
例一:p84《报秋》中描写对象“玉簪花” 例二:p29《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中“科技 发展趋势” 例三:p78《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 结论:抓住了对象指示语就抓住了谈论的核心话题。
2、时空指示语 指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 例一:p53《虎门炮台》中“虎门炮台””林则徐销毁鸦片烟池”“山顶上林则徐的塑像下” 例二:p5《竹》中哪一个表时间的词语?
例三:p62《长城》中哪几个表时间的词语? 结论:抓住 了时空指示语,就抓住了行文的脉络。
3、语篇指示语 作者引领读者把握文章层次的很清晰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因此、但、还、却、也、更,同时、不然、否则等常用虚词。 例一:p29《把握……》中“重视未来“的两点原因只要抓住一个虚词“更”
例二:p30《把握……》第六题处理好两者关系 可以抓住哪几个语篇指示虚词语完成题目? 例三:p17第二段最后一句的哪个词体现作者的思路的逆转? 结论:抓住了语篇指示语就抓住了清晰的层次,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意。
4、模态指示语 客观反映发展过程中的事物性质(实然性、可能性、偶尔性、必然性)的词,以帮助读者分辨文本所陈述的现象、事实、工艺、设想、发明等属于何种阶段,减少阅读的盲目性。多见于科学类论文。 如“已经”表实然状态。
“可能”“一旦”“也许” “无独有偶”“除……之外” “将会” 例一:98年高考题《转基因作物》 25题“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A选项不符合文意 26题“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带来新问题”C项是理解不正确的。
结论:抓住了模态指示语就抓住了解读科学论文的时序性特点,把握住了事物性质之间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现实性与将来性、可能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区别。结论:抓住了模态指示语就抓住了解读科学论文的时序性特点,把握住了事物性质之间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现实性与将来性、可能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区别。
(二)概括语 对事物性质状态作出最简要说明的词,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例一:p80第7题作者用“朴素”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例二:p11《瑕之美》中用什么词概括缺陷美的原因? 例三: p62《长城》用什么词概括历史的长城和现实的长城?(例4 p43)
(三)情态语 鲜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词语,叫情态语。 例一:p13《骆驼之乡》中“那份赞美新生活同时相伴的困惑与无奈”。 例二:p84《报秋》”与前文的“怅然”相呼应的情态语是哪两个词?
(四)主旨句 直接揭示主题的句子,通常的议论句或抒情句。 例一:p5《竹》中最后一段中“竹,生命的律动昭示着和谐的美” 例二:p12《骆驼之乡》中哪句是主旨句? 例三:p54《虎门炮台》中哪句是主旨句?
(五)过渡句 文中起承上起下、文意转折、内容拓展等作用联系上下文的句子。 例一:p17页第二段首句“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例二: p81《春风》第五段“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就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例三: p84第四段段首句“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的作用?
结论 提示、概括、转承信息的关键词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句、过渡句等),帮助你快速而准确的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提高答题的速度和质量。 把握关键词句是一种阅读能力,它是不断阅读实践中自觉养成。希望同学们内化为作题时的思维习惯,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