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21 Views
细胞外记录方法 —— 以本实验室课题为例. 我们的实验在小鼠的下丘( IC )进行,实验中记录了 IC 神经元的在不同声强下的最佳频率( BF ) , 最小阈值( MT ) , 记录深度( depth ) , 发放数( spike) 和第一次发放的潜伏期( latency ),得出 强度 - 放电率函数和频率调谐曲线。. Materials and methods.
E N D
我们的实验在小鼠的下丘(IC )进行,实验中记录了IC神经元的在不同声强下的最佳频率(BF ), 最小阈值(MT), 记录深度(depth), 发放数(spike)和第一次发放的潜伏期(latency),得出强度-放电率函数和频率调谐曲线。
Materials and methods 实验在11只昆明小鼠上进行,动物用Nembutal麻醉后,于颅顶IC所在位置穿孔并插入玻璃微电极。神经元的反应由玻璃微电极引出,经生物电信号放大器( ISO-DAM,WPI, USA)放大后输至示波器(PM3084, FLUKE, USA)监视,至监听装置监听和至计算机采样储存。
动物手术 • 先在动物腹腔注射麻醉试剂戊巴比妥钠(Nembutal 60~90 mg/kg b. w.),之后切开其头顶正中的头皮,除去表面结缔组织及其薄层肌肉,露出颅骨,并用脱脂棉蘸取95%的医用酒精反复擦拭,使得颅骨表面脱脂。将长度约为1.6 cm的平头铁钉用瞬凝胶固定于颅顶,牙科水泥加固,利于实验中动物头部的固定。参照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 Paxinos and Keith B. J. Franklin, 2001),分别用直径不同的金属钢针于IC所在位置的颅骨处钻一个直径200~500 µm的小孔,用细针挑破脑膜,使得微电极能够垂直插入。完成上述操作,并将动物移至无回声屏蔽室内的防震实验台上,调整固定动物头部的螺杆。
声信号和神经元声反应的记录 • 以短纯音为声信号,40 ms时程,5 ms起落,刺激频率为2次/秒。电极垂直推进进入IC,靠近声敏神经元时会记录到诱发电位,此时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结合监听器发出的声音,找出声敏感神经元并记录微电极推进器上所示深度(depth),之后通过调整声刺激信号的声强和频率,测定神经元的最小阈值(minimum threshold, MT)及其BF;由MT起始,以10 dB幅度递增BF时声信号的强度,记录神经元的放电率-强度函数(rate-intensity functions, RIFs),之后调整声信号频率,记录其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s, FTCs)。
实验结果中的基本参数 • 以本实验室近期某课题为例: • 在IC记录到113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深度范围为236~1824(968.4±327.4) µm;BF范围为 7.9~46.2(21.4±8.7) kHz;MT范围为2.0~73.5(40.4±17.7) dB SPL。
数据处理的示例 • 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发放模式
数据处理的示例 • 不同类型的频率调谐曲线
数据处理的示例 • 不同类型的强度调谐曲线
实验注意事项 • 1,仪器使用时操作规范,以免损坏仪器。 • 2, 寻找到声敏神经元后适当调整电极深度,以便获得单个神经元的反应。 • 3,采集神经元反应过程中随时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以免将干扰信号误作生物信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