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28 Views
新角度:馬拉之死. 香港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葉家偉老師. 《 馬拉之死 》 1793 油彩 布本 162 x125 公分.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 查克 - 路易。大衛. 畫家以細緻的筆觸描繪這宗發生於十八世紀法國的兇殺案,請同學仔細觀察這幅畫,協助我們調查這殘暴兇案的前因後果。. 案發日期 死者性別及年齡 案發地點 死因 及致命傷位置 凶器 死者為何裹著頭 死者手上的紙條記著甚麼 畫中木箱上的文字有何意義 試猜猜兇手是甚麼人及其作案動機. 案發日期: 1793 年 7 月 13 日. 死者性別: 男 年齡: 51 歲.
E N D
新角度:馬拉之死 香港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葉家偉老師
《馬拉之死》 1793 油彩 布本 162 x125 公分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 查克-路易。大衛
畫家以細緻的筆觸描繪這宗發生於十八世紀法國的兇殺案,請同學仔細觀察這幅畫,協助我們調查這殘暴兇案的前因後果。畫家以細緻的筆觸描繪這宗發生於十八世紀法國的兇殺案,請同學仔細觀察這幅畫,協助我們調查這殘暴兇案的前因後果。 • 案發日期 • 死者性別及年齡 • 案發地點 • 死因及致命傷位置 • 凶器 • 死者為何裹著頭 • 死者手上的紙條記著甚麼 • 畫中木箱上的文字有何意義 • 試猜猜兇手是甚麼人及其作案動機
為何裹著頭:避免弄濕頭髮木箱上文字的意義: A MARAT 死者DAVID 畫家
手上紙條記著甚麼?誰是兇手?有何動機? 1793年:法國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法 王路易十六被軟禁於巴黎,1793年1 月21日被處決。 馬拉: (May 24 1743 – July 13 1793)物理學 家、哲學思想家及革命倡導者,主編 內容激進的《人民日報》,認為只有 血洗巴黎,殺盡反革命份子,革命才 有成功的一天。 浸浴:由於要逃避政府的追捕,馬拉在污穢 的巴黎地下水溝藏匿了三年,染上嚴 重的皮膚病,每天要長時間浸在一缸 藥水中治療和止癢。
兇手: Charlotte Corday (女) (27 July 1768 – 17 July 1793) 行兇動機:馬拉正草擬一份名單,打算在革命成功後拘捕和處死反革命份子, 當中包括皇室、貴族、富戶等共三萬多男女老幼。 Corday 認為馬拉的言行威脅到法國的存亡,自己有責任制止馬拉對無辜者的屠殺。 行兇過程: 當天下午,假裝向馬拉提供革命情報,瞞過馬拉的僕人。 遞上紙條後,趁其不覺,取出小刀刺死馬拉。 後記: Corday 並無逃走,留在現場等候警察拘捕,經歷4天審判,終被送上斷頭台,終年 25歲。
畫家大衛作為馬拉的朋友,在案發後 2小時趕到現場,畫下這幅素描,同年 11月完成這幅油畫。 大衛的現場素描 馬拉死後石膏翻模面容 馬拉的肖像
木箱上的文字: 字體:工整、像雕刻在木箱上 上與下:馬拉在上、畫家在下 大與小:馬拉較大、畫家較小 隱藏著甚麼含意? 表面:馬拉的工作檯 隱義:馬拉的紀念碑
《聖母憐子》1499年 米開蘭基朗
《從十架放下基督》 1602 - 1604 卡拉瓦喬
疑點重重 • 面容安詳 / 痛苦扭曲 • 現場整齊 / 混亂 • 51歲? • 皮膚病 ? 大衛有忠實描繪馬拉之死的情況嗎? • 同情馬拉 • 將他美化成英雄 • 像耶穌般、自我犧牲
Charlotte Corday 1860 Paul Jacques Aimé Baudry
《拿破崙過聖班納山》 1800 查克 - 路易。大衛
《拿破崙過聖班納山》1848 Paul Delaroche